配色: 字号:
介入治疗的至高境界
2020-09-14 | 阅:  转:  |  分享 
  
7月中旬衡水心血管病医院捷报频传,患者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技术越来越先进。心内科主任成功为患者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两枚。?7月14日晚8时许
,在衡水心血管病医院的心脏介入中心,一场关于心脏支架的革新手术在紧张进行着。家住衡水的中年女性付女士间断性心前区不适10余年,近2
月反复出现剑突下疼痛,伴有明显的咽部紧缩感,诊断为冠心病,当地医院给予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转诊到该院院,心内科主任仔细为病人查体
、询问病情,并认真分析了病人的病情。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完善相关检查后,行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
近中段弥漫性狭窄,最重处狭窄达90%,这个患者必须植入支架才能让血管重新疏通。患者及家属对植入金属支架存在明显的芥蒂,但不给予干预
治疗又不能缓解症状,心内科主任与患者家属分析商议病情,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变时间、钙化程度、血管直径决定为她植入最新的生物可吸收支架
,并详细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了可吸收支架的优势,最终患者接受了可吸收支架的植入。手术在该院院长的亲自指导下,由心内科主任和其他医师
共同配合完成。导丝通过后,用一个预扩张球囊对病变部位进行充分的预扩张,然后将支架从冰箱中取出,室温环境下静置5分钟,后迅速送入病变
部位,有序的释放两枚生物可吸收支架。尽管相对于普通支架的植入稍有难度,但是这台手术仍在1小时内完美完成了,将患者的狭窄血管成功打通
。传统的金属支架由于不可降解,心脏始终存在“异物”,而生物可吸收支架经过一段时间可完全降解消失,被称为“介入无植入、植入无残留”
,能够实现血管生理性功能的恢复,完成从“血管再通”到“血管再造”。生物可吸收支架也被医学界誉为介入治疗史上的第四次革命。生物可吸收
支架在植入人体后,需经过支撑期、降解期、康复期三个阶段,支架最终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3年左右的时间即被组织完全吸收,完成“血管再造
”,血管的完整性和功能得以恢复至生理状态。生物可吸收支架减少了患者对金属支架植入的后顾之忧,成功实现了从“血管再通”到“血管再造
”的过程。
献花(0)
+1
(本文系happy123d7p...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