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管窥《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2020-09-19 | 阅:  转:  |  分享 
  
管窥《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①。渊兮,似万物之宗②。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③,似或存。吾不
知谁之子,象帝之先④。注释:①冲:涌摇,冲和,虚而不满。盈:满的意思。②宗:根本的意思。③湛:(zhàn):深奥,与“渊”的意思
同。④象帝之先:天地之先,形容其出现极早。译文:道,涌摇,冲和,它作用于万物时不盈满而守中。深奥啊!它像是万物的根本。抹去自身锐利
的锋芒,解除自身与万物的区别,把自身的光芒与万物之光和合,把自身的作为顺同于万物的作为中。深奥啊,似无似有(有而不见,无而实存)。
我不知道它是哪里生出来,在天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第一层:“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老子描述了“道”的妙用:“冲,用
之或不盈。”道,涌摇,冲和,它作用于万物时不盈满而守中。深奥啊!好像是万物的根本所在。第二层:“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解其纷:纷:丝带(纷有标志身份等级的丝带之意,引申为区别)。有的版本是“分”,理解为分别、区别也可以。或者“纷”本就是“分”,因误
传而写作“分”。“道”解除与万物不同的区别。老子指出,“道”既是万物的根本,又与万物混同,有而不见,无而实存。这里的意思是:抹去自
身锐利的锋芒,解除自身与万物的区别,把自身的光芒与万物之光和合,把自身的作为顺同于万物的作为中。第三层:“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
子,象帝之先。”意思是:深奥啊,似无似有(有而不见,无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哪里生出来,在天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老子描述了道的状态
,并指出,“道”先于象帝而存在。《道德经》第四章,承接第一章,首先,描述了“道”的作用:“冲,而用之或不盈。”“冲”,指的是“道”
的作用。“道”是怎样一种作用呢?它的作用是冲而至和。下面用“用之或不盈。”加以补充:“道”在作用于万物时不盈满,即不过也无不及,而
持守那个恰到好处的“中”。这便是“道”的作用。接着,老子指出了“道”的根本特征、“道”冲的具体体现和“道”的存在形式。“道”的根本
特征是:“渊兮,似万物之宗。”这一句承《道德经》第一章“有,名万物之母”而来,意思几乎一样。“渊”和“玄”意思差不多,只不过是不同
的表述罢了。进而扩展了第二章“为而弗恃”的内涵,描述了“道”冲的具体体现:“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前面说“道”冲(中和
的状态),这里进一步描述了“冲”具体体现:抹去自身锐利的锋芒,解除自身与万物的区别,把自身的光芒与万物之光和合,把自身的作为顺同于
万物的作为中。“道”是锐利的,无处不达,无坚不摧,无孔不入,可一点也看不到它的锋芒;“道”和万物是有区别的,道生万物,而道却把自身
不同于万物的区别去除,与万物同体;“道”之光,普照宇宙,光芒胜于日月星辰,可它把自身的光与万物之光和合,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它光芒存在
;“道”之用,纵天地之初始,横无边无际,涵盖万物,可它却把自身之用顺同于万物之中,人们也感觉不到它的作用。这里扩展了《道德经》第二
章“生而弗有,为而弗恃”的内涵。然后,描述了“道”的存在形式:“湛兮,似或存。”(深奥啊,似有似无,有而不见,无而实存。)最后,老
子指出“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先于象帝而存在。这一章字面上描述的是“道”,字里行间描述的是怎样具体做到“为无为”:把自身
的光芒与万物之光和合,把自身的作为顺同于万物的作为中。国斌感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老子“道”冲的具体体现,也
应当成为个体在社会中生活的原则。挫其锐,是自觉行为。自寻锐是自省过程,自折锐是果敢和勇气。断折自身锋芒,达到与众随和是目的。而随和
,为人中多么重要的品质?解其纷,解除自身与万物的区别。人和人存在差别,地位之差别,财富之差别,还有所谓的贵贱之差别。地位高的,财富
多的,所谓尊贵的,能够自觉解除自身与地位低的,财富少的,所谓低贱的之差别,以同等身份去对待那些“低”者,并且把自己看作就是他们其中
的一分子,实在难能可贵。人在显赫时确能做到如此,而不是在光去身退后,着实叫人敬佩。和其光,把自己的智慧、能量融入他人智慧、能量中,
把自己的智慧、能量融入集体智慧、能量中,和他人与集体共同发光发热。和其光,在谋事成事以团队合作为主流的今天,是多么重要的品质?同其
尘,自身仅仅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大地上的一粒土。最核心的动力,最中坚的力量,却如此看待自身,这是怎样的一种谦逊和伟大啊!团队合作中,那些领军人物,如果都有此胸怀,便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献花(0)
+1
(本文系Yourenla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