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记叙文模拟题
2020-09-19 | 阅:  转:  |  分享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模拟题1.(2020安徽芜湖语文中考三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灯(18分)灯侯发山①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
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
?父亲要给自已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④小伟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
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他还知道,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嘴饭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
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习惯了,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
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⑤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⑥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小伟吃惊
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
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
,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
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⑦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笫一棘的皮
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
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⑧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
,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⑨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楞。⑩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
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父亲
说,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父亲愣怔了一下。小伟说,我那样做,
一是督促自已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
么好怕的呢?父亲说,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
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小伟依偎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
样的温暖。?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10.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主要情
节补充完整。(2分)小伟回乡看望父亲→??→父亲抓到蛤蟆鱼→???→小伟感到很踏实11.小说第4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4
分)??12.说说第8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13.文章结尾提到小伟“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有何含义?(4分)??14.
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5分)答
案:10、父亲带小伟去钓鱼???父亲借鱼说理(各1分)11、插叙(1分)。1、补充交代小伟由父亲含辛茹苦一手带大的故事情节,并解
释了父亲没有到城里居住的原因。2、烘托出父亲的勤劳、念旧,以及对儿子的深爱。3.突出了父子情深的中心主旨。4.使得行文有变化,避免
平板单调。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父亲带小伟钓鱼做铺垫。(能答出3点即可)12、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承接上文父亲带小伟捉蛤蟆鱼的
情节,同时为下文父亲借鱼说理做铺垫。13、表层含义是父亲晚上陪在小伟身边,小伟脚下就不会迷路。???深层含义是有了父亲时时的关心和
督导,小伟的人生之路始终会不忘初心,不会迷茫。?14、(1)“灯塔发出的光”指引人走向光明,是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蛤蟆鱼身上的
光是为了诱捕食物,象征着自私和张扬。(2)这句话是指人应该有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太张扬和自私。(3)这句话既表明了父亲
对小伟的谆谆教导,丰富了人物形象,也深化了文章主题,?同吋也照应了小说的标题“灯”。(4)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无私奉献的人,不能做
自私张扬的人。(能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言之成理即可)2.(2020北京昌平区中考语文二模)阅读《美丽的事》,完成18--20题
。(共10分)美丽的事肖复兴①我家住的小区里,有家小理发店。十四年前,我刚住进这个小区,它就存在。十四年来,花开花落,世事如风,时
代变迁,它依然偏于小区一隅,没有任何变化。别的理发店都重新装潢了门面,在门前还装上了闪闪发光的旋转灯箱什么的,连名字都改作美发厅了
。它依然故我,很朴素,很有底气地存在着,犹如一株小草,自有自己的风姿,并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而且,别的理发店里伙计不知换了几
茬儿,甚至老板都已经易人。它的伙计一直是那几个,老板始终是同一个人。②想说的是今年大年三十的事情。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快一年了,但印象
很深,每一次去小店理发,见到老板都忍不住想起这件事,而且还会和他谈起。他总会哈哈大笑,笑声回荡在小店里,让回忆充满暖意和快乐。③因
为常去那里理发,我和这位老板很熟,其实,小区好多人图个方便,更图老板手艺不错,都常去小店。大家都知道每年春节前是他生意最好的时候,
他会坚持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直到送走最后一位客人,然后才回江西老家过年。他买好了大年夜最后一班的火车票,他说虽然赶不上吃团圆饺子,
但这一天车票好买,火车上很清静,睡一宿就到家了。④一般我不会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那时候,不是人多,就是他着急要打烊,赶火车回家。
但那几天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去他那里。时间毕竟晚了,进门一看,伙计们都下班回家了,客人也早已经不在,店里
只剩下他一人。他已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正弯腰要拔掉所有的电插销,准备关门走人了。见我进门,他抬起身子,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把拔掉的
电插销重新插上,拿过围裙,习惯性地掸了掸理发椅,让我坐下。我有些抱歉地问:“会不会耽误你乘火车的时间?”他说:“没关系,你又不染不
烫的,理你的头发不费多少时间的。”⑤我知道,理我的头发确实很简单,就是剪一下,洗个头,再吹个风,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完活儿了,但毕竟
有些晚了,还是有些抱歉。迎来送往的客人多了,理发店的老板都是心理学家,一般都能够看出客人的心思。他看出我的心思,于是开玩笑似的对我
说:“怎么我也得送走最后一个客人,这是我们店的服务宗旨。”⑥就在他刚给我围上围裙的时候,店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女同志,急急地问:“
还能做个头吗?”我和老板都看了看她,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件墨绿色的呢子大衣,挺时尚的。我心想,居然还有比我来得更晚的。老板对她说:
“行,你先坐,等会儿!”那女人边脱大衣边说:“我路过好多家理发店,家家都关门了,看见你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⑦等她坐下来,我
就开始替老板隐隐地担忧。因为老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时,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而且还要锔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
。等她说完这番话时,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⑧显然,她也看出来了老板这一瞬间的表情,急忙解释,带有几分夸张,也带有
几分求情的意思,说道:“求您了,待会儿我得跟我男朋友一起去见他妈,这是我第一次到他家,而且还是去过年。虽说丑媳妇早晚得见公婆,但你
看我这一头乱鸡窝似的头发,跟聊斋里的女鬼似的,别再吓着我婆婆!”⑨老板和我都被她逗笑了。老板对她说:“行啦,别因为你的头发过不好年
,再把对象给吹了。”⑩她大笑道:“您还真是说对了,我这么大年纪,也是属于‘圣(剩)斗士’了,找个婆家不容易。”⑾我知道,老板的时
间紧张,便赶紧向老板学习,愿意成人之美,让出了座位,对老板说:“你赶紧先给这位美女理吧,我不用见婆家,不急。”女同志推辞说:“那
怎么好意思!”我对她说:“老板待会儿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她急忙说道:“那就更不好意思了!”但我抱定了英雄救美的念头,把她拉上了
座位,然后准备转身告辞。老板一把拉住我说:“没你说得那么急,赶得上火车的。正月不剃头,你今儿不理了,要等一个月呢!”我只好重新坐下
,对老板说:“那你也先给她理吧,我等等,要是时间不够,就甭管我了。”⑿那女人的感谢,开始从老板转移到我的身上。我想别给老板添乱了,
人家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呢,便想趁老板忙着的时候,侧身走人。谁知悄悄拿起外套刚走到门口,老板头也没回却一声把我喝住:“别走啊!别忘
了正月不剃头!”看我又坐下了,他笑着说:“您得让我多带一份钱回家过年。”说得我和那女人都笑了起来。⒀老板麻利儿地做完她的头发,让她
焕然一新。都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其实人主要靠头发抬色呢,尤其是头发真的能够让女人焕然一新。但是,时间确实很紧张了,老板招呼我坐上理发
椅时,我对他说:“不行就算了,火车可不等人。”老板却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你比她简单多了,一支烟的工夫就得!”⒁果然,一支烟
的工夫,发理完了。我赶紧帮老板拔掉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当老板拿好自己的行李,我们一起匆匆走出店门的时候,看见那女人正站在
门前没几步远的一辆汽车旁边,挥着手招呼着老板。我和老板走了过去,她对老板说:“上车,我送你上火车站。”看老板有些意外,她笑着说:“
走吧,候着您呢。”老板不好意思地说:“别耽误了你的事。”女人还是笑着说:“这时候不堵车,一支烟的工夫就到了!”⒂汽车欢快地开走了。
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与往年比,今年的烟花格外美丽。(文章有改动)18.阅读文章,请你概括出大年夜
发生了哪些“美丽的事”。(3分)??19.阅读文章,说说第①段画线句中的“底气”指的是什么。(3分)??20.结合文章,谈谈
你对结尾处“与往年比,今年的烟花格外美丽”这句话的理解。(4分)答:答案:18.答案要点:(3分)①理发店老板不顾火车是否晚点,坚
持为顾客理发。②“我”成人之美,让女同志先理发。③女同志回报老板,送老板去火车站。19.答案要点:(3分)①方便居民理发②老板手艺
好③老板人性好(意思对即可,每个要点1分)20.答案要点:(4分)①烟花本身非常美丽。②源于理发而展现出来的人性,非常美丽。③表达
我对这种美好人性的赞美之情。结合文章略(第①和第③点,各1分,第②点2分)3.(2020河南中考语文一模)阅读下文,完成7—10
题。(共16分)八十里的母爱陈虹一年前,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做事丢三落四的,说过的话一会儿就忘,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就在小
区里徘徊,哪栋楼哪个门都记不清了,有认识的人把母亲送了回来。老婆说:“还是把妈送敬老院吧,那里人多,还有专人照顾。我们常去看看,又
不是不管她。”他不肯,怕委屈了母亲。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很多人劝母亲改嫁,可母亲怕再嫁人对孩子不好,都拒绝了。母亲一个人把
他拉扯大,送他上了大学,为他成家娶妻。现在他怎么忍心把母亲送进敬老院。母亲的记性时好时坏,那天,在煤气灶上熬鸡汤,汤沸了,把煤气熄
灭了,却浑然不知,还坐在客厅看电视。他下班回家,推门就闻到刺鼻的煤气味,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忙开窗通风。老婆责怪说:“妈,您熬汤怎
么不勤看看,这煤气泄漏多危险啊!这一爆炸,整个家都没了!”憋了半天,母亲回答:“知道了,我以后小心。”一年间这样的事发生很多次,他
开始改变了想法,也许把母亲送进敬老院,有专业人员照顾,对母亲不是一件坏事。他和母亲说了自己的想法,母亲沉默很久,终于答应了。他为母
亲找了一个条件很好的敬老院,在离市区八十里的一个湖畔,风景宜人,空气也好,在一个周末把母亲送了进去。“妈,有时间我们就来看您。”老
婆对母亲说。此时母亲清楚极了,她拿起包裹,走向自己的房间。站在门口母亲停下了脚步,回头对他说:“孩子,以后可以接我回家住几天吗?”
那一刻他心头一颤,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母亲期望的目光,祈求的口吻多像儿时的自己。小时候,每次送他到幼儿园,他总会央求母亲,早点接我哦
!如果下班早,母亲就会早早接他回家,不在幼儿园吃晚饭。他和小伙伴挥手告别,那一刻简直幸福极了。小伙伴们都投过来羡慕的目光,小孩子的
世界大人不懂,早一刻见到母亲,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母亲住进了敬老院,他的心却放不下来,总有一丝牵挂:母亲有没有想他,在里面生活习惯
吗,是否和同屋的阿姨脾气相投?母亲是个内向的人,他怕母亲受欺负。给敬老院打过几个电话,对方说一切均好,不用惦念,他才稍安心。那天凌
晨,一个电话把他从睡梦中惊醒。母亲从敬老院跑了!他和老婆连夜赶到敬老院,院长一直说抱歉,说院里管理不到位。“可是,谁知道阿姨能这样
厉害啊!”院长有些委屈地说。他看了监控录像,也惊呆了:半夜,母亲趁工作人员都不在,悄悄收拾起自己的衣物,用床单打成一个包裹背在肩上
。她爬上院中靠墙的一棵柳树,顺势翻过两米高的围墙,跳到院外,然后母亲就这样消失在了夜幕中。要知道,母亲已年逾七旬,平时哪会上树翻墙
啊。敬老院距离市区有八十里路,这里母亲从没来过,何况母亲还有老年痴呆症。母亲会跑向哪里?会不会自此一别永不再见?他蹲在地上失声痛哭
。众人安慰他,既然报了警,再等等看,也许老人不会丢,认得家。他和老婆开着车,一路寻找,从敬老院到母亲的单位,到小区,到母亲曾经上课
的老年大学,都不见母亲的踪影。此时已是第二天下午,十多个小时过去了,母亲还杳无音信。他呆坐在路边,看城市中的人来人往,回忆起母亲抚
养他的点点滴滴。忽然他想到一个地方,母亲会不会去那了?他一下从地上跃起,一路开车飞驰。他的车一拐进那条小巷,就看到了儿时的幼儿园,
虽然建筑已经翻新,可大门依旧是明亮的天蓝色,像儿时的天空。那儿,站着他的母亲,正不断往里张望,嘴里呢喃着:“大宝,母亲说过早来接你
哦。”疾病让母亲忘记很多,却唯独记住了儿时接他的路。他知道现在母亲是等着回家的孩子,而他是母亲的依赖。他轻轻地抹去眼角的泪水,上前
牵起母亲的手,说:“妈妈,我们回家吧。”《昆山日报》2018年08月05日从儿子的角度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4分)答案(1)一年
前,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儿子不舍得她去敬老院;(2)母亲在家因记性不好忘关煤气,儿子怕出危险决定送她去敬老院;(3)母亲夜晚翻墙逃
离敬老院后,步行八十里路,到儿子上过的幼儿园旧址接儿子。(4)儿子费尽周折终于找到母亲,决定带母亲回家居住。(抓住人物事件要点,合
理通顺即可。每条1分,共4分)赏析下面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那一刻他心头一颤,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母亲期望的目光,祈求的口吻多
像儿时的自己。(分析词语的含义,2分)答案(1)“心头一颤”是受到突然的刺激后,内心感到震动;“多像”指特别相像。(1分)这句话运
用心理(神态)描写,突出儿子听到母亲的央求时,立即联想到自己小时候央求妈妈的情景,表现儿子对即将孤独生活的老母亲的不舍,和无奈送走
母亲的痛苦与自责。(1分)(2)他轻轻地抹去眼角的泪水,上前牵起母亲的手,说:“妈妈,我们回家吧。”(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2)运用动作、语言描写,(1分)表现儿子找到母亲后的激动心情,被母亲几十年牢记到幼儿园接自己的伟大母爱所感动,同时包含对母亲的愧疚
,决心带母亲回家永不分开的决心。(1分)9.以“八十里的母爱”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作用?(4分)答案(1)含义:“八十里的母爱”指
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夜晚翻墙逃出养老院,步行八十里路到儿子小时候上学的幼儿园,在门口等待接儿子回家。(2分)(2)作用:概括小说的
主要事件;表现母爱不因年龄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的主旨;歌颂母爱的恒久和伟大;题目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等。(2分)10.对于文章的
主旨,有人认为是歌颂母爱,有人认为是关注养老问题,你认为哪一种合理,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答案示例:我认为主旨是歌颂伟大的母爱。
(1分)老母亲患病住进敬老院,竟然奇迹般地翻墙后步行八十里,到儿子小时候上过的幼儿园接儿子回家。可见母亲一切都可以忘记,唯独对孩子
的牵挂至死不变,文章主要歌颂母爱的无私和伟大。(3分)我认为主旨是关注养老问题。(1分)虽然老母亲的事迹感人至深,令人落泪。但是文
章也交代孩子工作和赡养老人难以兼顾,含蓄地表现当今敬老养老对于很多家庭面临的困难,呼吁大家和社会关注这个现实的问题。(3分)(认同
一个观点,结合内容说出理由即可。4分)4.(2020江苏南通中考语文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9题。(20分)远去的守护神①小
芳已经在医院里没日没夜地忙碌几天了,外省支援的医护人员终于来了。见到人手可以缓一缓,护士长叫小芳无论如何明天要休息一天。一想到新婚
第三天就分别了的丈夫,还有年事已高的父母,也该去看看他们了,小芳就答应了。小芳在消毒间脱下防护服,认真地做完了全身的消毒,给老公发
了一条微信:“我今晚回家,一起吃晚饭。”②收拾完东西,小芳正打算离开,突然,她感到咽喉有点疼痛。“不会吧”,一个可怕的猜测在脑子里
一闪。她清了一下嗓子,又吞了一口唾液,咽喉还真有点痛的感觉。她对着墙上的镜子张开嘴看了看,果然,咽喉部位有些红肿。难怪从今天早上起
嗓子眼就有点不舒服,人也有点乏力,看来自己可能染上了该死的新型冠状病毒了。③家是不能回了,小芳给护士长打了个电话,告诉了她自己的情
况。一会儿,护士长过来把小芳安排在了三病室19床接受检查与治疗。躺在病床上,小芳立即给丈夫发微信:“临时又收治了几个病人,我暂时回
不来了,晚上你自己吃饭吧。”④“我正打算告诉你,我也回不来,局里人手紧,我们正在一些小区排查。”丈夫很快回了微信。⑤小芳的丈夫是市
公安局的一名警察,这一段也是最忙的时候,成天像是个救火队员,一会儿因商场有人不戴口罩就往里冲,需要去调解,一会儿因某小区发现疑似病
人不配合去医院隔离需要去做说服工作……⑥第二天,小芳的病情加重了,浑身无力,身体开始发热,医生护士在病房里来来去去穿梭一般地忙着,
小芳心情很是郁闷,新婚的甜蜜还没来得及品尝不说,抗击冠状病毒最紧张的时候,自己却病倒了。⑦下午听说隔壁病房里三张床上的病人全部都死
了,小芳见用白布包裹着的尸体一具具地从她的病房门前经过,心中不免恐惧起来,我也会死吗?作为护士,她知道这种病目前没有特效药,能不能
好,全靠自身是否能扛得过去。她给丈夫发短信:“你还好吗,千万要当心,做好自我防护。”⑧丈夫回微信:“放心,你更要当心,天天和病人接
触。”⑨第三天听人说隔壁21床收治了一名警察,她心里就发慌,护士长进来,她问:“那名警察不是他吧?”护士长是他们俩的介绍人,当然认
识她丈夫。⑩“不是。”护士长回答道,眼里闪过一丝忧郁。“那个人的情况严重吗?”她又问。“不好说。”护士长摇了摇头,快步走出了病房。
?小芳掏出手机给丈夫发微信:“你在哪里,还好吧?”?“在忙哩,我还好。你要多保重。”?“现在感染的人越来越多了,情况很不乐观,你最
好少出门,出门一定要记得戴口罩。”?“我是警察,这个时候能不出门吗,不过,放心,我会注意的。”?每天,小芳都会和丈夫在微信上互相问
候,不同的是他们俩都没有像以前恋爱时那样采用视频通话。?又过了几天,小芳已经几乎喘不上气了,此时的她真想丈夫来看一看自己,可是自己
在隔离中,是不可能让丈夫来的,再说她也不想让丈夫知道自己的病情。她支撑着身体,给丈夫发了条微信:“亲爱的,我真想见你,可是太忙了,
你一定要多保重!”?等了许久,才收到丈夫的回信:“你也要注意安全,相信,病魔终会过去的,我爱你。”以后,小芳已经再也没有力气收发微
信了,她全身插满发各种输液的管道,生命在一秒秒地流失着。?不久,19床和隔壁病房的21床分别抬出了一男一女两具尸体,护士长特意赶过
去对运送尸体的人交待,这两具尸体一定要摆放在一起。?护士长目送着远去的灵柩车,忽然觉得天穹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病毒,笼罩着大地,人类在
平时只能从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病毒面前,反而显得那么的渺小,然而,有些人就像生命的守护神一样,为了他人的生存奋力地抗争着......
?次日的疫情通报武汉新增死亡名单中,其中一名是护士,一名是警察......5.文章以“远去的守护神”为题,有何作用?(3分)▲
▲▲请简要赏析文章第⑩段中的加点字。(4分)▲▲
▲7.说说你对文章第?段画线句的理解。(4分)▲▲▲读了护
士和警察的故事,请就“小爱与大爱”或“小家与大家”作简要的论述。(5分,不少于80字)▲▲
▲9.本文在情节的设置上很是巧妙,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不少于2点)▲▲
▲答案:5.(3分,一点1分,意对即可)(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小芳和丈夫在抗疫中为守护他人的健康牺牲了自己。(
2)暗示文章主旨:像小芳和丈夫一样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人,是值得歌颂的生命守护神。(3)题目用了比喻,把小芳和丈夫比作远去的守护神
,寄托作者的无限崇敬和无尽哀思。(4)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6.(4分,意对即可)“闪过”“快步走出”均为动词。“闪过”是指一闪
而过,表示时间极短;“快步走出”表示走得急速(2分)。这两个词传神地写出护士长为了不让小芳得知真相竭力掩饰内心的担忧和哀伤的情状,
表现了护士长的善良、善解人意(2分)。7.(4分)病毒体积很小,一旦进入人体,就可能轻而易举摧毁人类的健康,人类的生命显得不堪一击
(2分)。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高尚的人,奋不顾身、舍己为人,救治他人的生命。这段话是对疫情期间所有无私奉献的英雄最崇高的礼赞(2分
)。8.(5分)明确观点(2分)+论据充分(2分)+能联系文本/或现实(1分)示例一:我选择“小爱与大爱”的论题。我认为我们只有在
小爱中融入大爱,才能成为高尚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小爱就是爱自己、爱亲朋,大爱就是爱他人、爱国家,小芳和她的丈夫深爱对方却更放不下
他人,他们让小爱无限延伸,化小爱为大爱,成就了社会的向好向善。所以,我认为小爱要有,大爱亦不能缺席。示例二:我选择“小家与大家”的
论题。我认为小家与大家缺一不可,当二者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勇于舍小家为大家。因为,大家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小家很难独善其身。我们只
有像小芳与她的丈夫一样,挺身而出、勇于奉献,才能让大家化险为夷,还小家一个安康。所以,我觉得我们在顾及小家利益时,更要把大家放第一
位。9.(4分,一点2分,每点贴标签1分,结合文本1分)(1)小说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比如,写小芳等了许久丈夫
才回信,为下文的小芳丈夫殉职埋下伏笔。(2)小说层层设悬,结尾释疑,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小芳和丈夫一直通过微信联系、护士长的
目光忧郁等情节都设置悬念,让读者迫切了解事情的真相。(3)小说以时间为序推动情节发展,给人一种紧张感。“第二天”“下午”“第三天”
“又过了几天”“不久”等词语让读者非常揪心,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心。(4)小说结尾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无尽的哀思和深思。5.
(2020江西遂县中考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16题。(16分)父亲的手艺朱天衣①从小到大,家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由母亲掌厨
,若平日远庖厨的君子父亲卷起袖子做起羹汤来,那必是有特殊食材入门(如螃蟹、臭豆腐),要不就是大宴宾客时。父亲的刀工是出了名的细腻,
请客必备的卤味拼盘一定得由他来操刀,牛肠、海带、豆干做底,牛腱肉切成薄片呈半透明状整齐铺排在最上层,盘缘则是以卤蛋瓣为装饰,最后再
以西红柿雕花做画龙点睛之妙。②每当父亲在做这份细活时,我总会扒着桌缘看他一步步完成这件大事——除了贪图父亲把零星的食材塞入我的嘴里
,我更喜欢看他似变魔术般把浑圆的卤蛋分割成一片片的花瓣,他以嘴含着棉线的一端,用手把线在蛋上绕一圈,换个角度再绕一圈,如此转个四回
,八瓣蛋花就这么绽开了,即便后来我接管了家里的厨房,这门绝活却始终没学会。③在我们姊妹仨还一口乳牙时,每当要吃甘蔗,父亲也会不厌其
烦地将那咬不动的节梗给去掉,再把甘蔗切成大小适口的一块块,放在碗里让我们享用。夏天热到不行时,父亲会骑脚踏车从外面搬回一块冰砖,随
即用锉刀锉出一脸盆的碎冰,里面添加了些什么料已不复记忆,但那冰凉好滋味,却让我至今都无法忘怀。④吃凉面时,父亲会先把煮熟的肉块切细
,连那小黄瓜也不用刨刀将就,仍是以刀工慢慢切出丝来,那份青绿鲜脆的口感就是不一样。饭后从水缸里抱出来的西瓜,他也会先把那猪尾巴般的
一段藤蔓给片下来抹拭刀刃,随即切出一片片大小均等、厚度一致,像帆船一般的绿皮红肉瓜;若吃的是苹果水梨,我也会在旁边等着接收父亲以小
刀削下如蛇状的果皮,好挂在脖子上当项链。⑤那时节,美援的面粉忒多,村子里的妈妈们便会变换出各式各样的面食点心,满足一家大小的肚腹,
我们家也常做面点。每当包饺子时,都由父亲和面擀皮,当他卷起衣袖要大展身手时总会说:“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一旁只会按剂子的
我,还没吃着饺子便已开心起来。若是做馒头包子,那么父亲一定会为我们姊妹仨各做一只小白兔,我也总会耐心地守候在蒸笼旁,等着那用红豆点
缀双眼的小兔兔出炉。⑥父亲不仅厨艺精湛,在美术、女红上也常是我们的靠山。我永远记得父亲和大姊连手制作的那个枕头套,绘制的是海底世界
,那栩栩如生的水草,那五彩斑斓的热带鱼,简直如梦境般美到不可方物,此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涂鸦之作便是绕着那水草和热带鱼转,它们已
似图腾般烙印在我脑海中了。当同学们头疼于铅笔素描或水墨国画时,我却老神在在,一点也不烦忧,因为回得家去父亲三两笔就为我解决了——但
也就止于这些无关学业成绩的习作,其它功课乃至作文,我们都很识趣地绝不劳烦他。⑦父亲一向不说什么大道理,总以身教示我。虽则我是到了一
个年纪才享受到写作及慢工出细活的意趣,但他常年伏在案上写作的身影以及那陪伴我成长的细腻手艺,早已潜移默化,成为我生命的底蕴了。【注
释】老神在在:在文中是很从容的意思。13.作者对父亲那些“细腻手艺”记忆深刻,阅读文章,请分条概括。(3分)14.揣摩下列语句,根
据括号内的要求作答。(5分)(1)若是做馒头包子,那么父亲一定会为我们姊妹仨各做一只小白兔,我也总会耐心地守候在蒸笼旁,等着那用红
豆点缀双眼的小兔兔出炉。(结合加点词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3分)(2)“此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涂鸦之作便是绕着那水草热带鱼转,它已
似图腾般烙印在我脑海中了。”(分析“烙”字的妙处,2分)15..关键语句,是指那些或在文章结构上具有重要作用,或能揭示全文主旨,或
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请你从文中摘录这样一处关键语句,并简要分析。(4分)16.在作者看来,父亲的身教已“潜移默化,成为我生命的底蕴
了”,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联系自己的家庭,举例说说你的“生命底蕴”。(4分)【链接材料】还有一件要紧的小事情:信封上的字别太大,把整
个封面都占满了;两次来信,一封是路名被邮票掩去一部分,一封是我的姓名被贴去一只角。因为信封上实在没有地位可贴邮票了。你看看我给你的
信封上的字,就可知道怎样才合式。答案:)13.①精心制作卤味拼盘;②把甘蔗切块;用锉刀锉碎冰;③吃凉面时把肉块切细、小黄瓜切丝,
西瓜切片等(切肉采水果讲究艺术美感);④做馒头或包子时,父亲为我们姊妹三做小白兔;⑤制作枕头套,美到不可方物。(一点1分,答出三点
即可,共3分)14.(1)“一定”突出了父亲对孩子一贯的疼爱(1分),“总”强调了我耐心守候在蒸笼旁等待“小白兔”出炉时的痴态(1
分),展示了家庭里父女间融洽的亲情(1分)。(2)“烙”字一方面从侧面突出了父亲在美术、女工上的精湛技艺;另一方面,突出父亲的手艺
对“我”影响至深,表达了对父亲手艺的赞叹。(2分)15.【示例】摘录:第⑥段“父亲不仅厨艺精湛,在美术、女红上也常是我们的靠山。”
(1分)分析:过渡句(1分);结构上期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总结上文,夸赞父亲的厨艺精湛,另一方面,自然地引起下文对父亲美术、女红
技艺的叙述(2分)。16.略,能联系实际,围绕“潜移默化,成为我生命的底蕴了”谈家庭对生命成长的一些具体影响即可。(4分)6.(2
020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语文)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0分)看水(有删改)汪曾祺①下班了,组长大老张走过来,对小吕说:
“小吕,你今天看一夜水。”②小吕的心略为沉了一沉。他从来没有看过水,他不知道看水是怎么个看法。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压迫着他。但是大老张
说话的语气叫他不能拒绝。吃了晚饭,小吕早早地就上了渠。③一来,小吕就去找大老张留下的两个标志。大老张告诉他,他给他在渠沿里面横插两
根树枝,当作标志。大老张说:“你只要常常去看看这两根树枝。水只要不漫过标志,就不要紧,若是水漫过标志,就去搬闸,——拉起一块闸板,
把水放掉一些;若是水太小了,就放下两块闸板,让它憋一憋。”④小吕很快找到了标志。这只是两根细细的树枝,半掩半露在杂草之间,并不引人
注意。看见了这两个标志,小吕心里一喜,心里有了一点底。⑤小吕又到大闸上试了一下。他拉了一次闸板,——用抓钩套住了闸板的铁环,拽了两
下,活动了,使劲往上一提,起来了!行!又放了一次闸板,——两手平提着,觑准了两边的闸槽,——觑准了!不然,水就把它冲跑了!一撒手,
下去了!再用抓钩捣了两下,严丝合缝,挺好!第一回立足在横跨在大渠上的窄窄的石梁子上,满眼是浩浩荡荡的水,充耳是轰鸣的水声,小吕心里
不免有点怯。()他屏住气,站稳脚,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闸板上酒杯大的铁环和两个窄窄的闸槽上,还是相当顺利地做成了他要做的事。
⑥行!他觉得自己基本能够胜任。他心里轻松了一点,刚才那种压迫感开始廓散。小吕沿着渠库巡视了一遍。走着走着,又有点紧张起来。渠沿有好
几处渗水,沁得堤土湿了老大一片。有不少地方有蚯蚓和蝼蛄穿的小眼,汩汩地冒水。小吕越看越担心,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就选定了一处,用手电
照着,定定地守着它看,看看它有没有变化。这时恰好一个晚归的工人老李走过来,问:“小吕?你在干啥呢?看水?”⑦小吕连忙拉住他:“老李
!这要紧不要紧?”⑧老李看了看:“嗐!没关系!一黑夜你不要老这么跑来跑去,找个地方坐下歇歇!隔一阵起来看看就行了!”⑨小吕并没有坐
下歇歇,他还是沿着支渠来回溜达着,不过心里安详多了。他走在月光照得着的渠岸上,走在bānbó的树影里,风吹着,渠根的绿草幽幽地摇
拂着。他脚下是一渠流……他觉得看水很有味道。⑩半夜里,大概十二点来钟,出了一点事。小石桥上面一截渠,叫水涮开了一个洞。小吕的心扑通
一声往下一掉,怎么办?这时候哪里都没法去找人……小吕留心看过大工们怎么堵洞,想了一想,就依法干起来。先用稻草填进去——他早就背来好
些稻草预备着了;用铁铣立着,塞紧;然后从渠底敛起湿泥来,一铣一铣扔上去。洞总算渐渐小了,终于填满了。他又仿照大工的样子,使铁铣拍实
,抹平,好了!小吕这才觉得自己一身都是汗,两条腿甚至有点发颤了。水是不往外钻了,然而,这牢靠么??小吕守着它半天,一会儿拿手电照照
,一会儿又拿手电照照。好像是没有问题,得!于是,他到别处去巡看。?过了一会,又来看看,——没问题。?又过了一会,又来看看,——挺好
!?小吕的心终于踏实下来了。18.看拼音写汉字:bānbó()()的树影里(2分)19.根据文章内容,完
成下列表格。(6分)故事情节人物心理接受任务①②心里一喜,有了点底试拉闸板③④由紧张到安详⑤⑥20.为第⑤段括号处选填一个合适的关
联词,并阐明理由。(4分)A.于是B.但是21.请你就第⑨段划线句中的省略号处展开描写,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50
字左右)(4分)22.第??两段能否改为“后来,他又过来看了两次”?为什么?(4分)答案:18.斑驳(1+1分)19.①有
一种沉重的责任压迫感②寻找标志③心里轻松了点④发现隐患⑤填补漏洞⑥始终不放心,最后才踏实下来(16分)20.B,“但是”一词将小
吕首次拉闸面对危险处境,心中胆怯这一内容,和他最终沉住气,集中注意力拉闸的内容形成转折关系,强调了小吕完成这一任务的不易,烘托了他
镇定、勇敢、认真、负责的品格。(1+3分)21.略(4分)。得分要点:是对渠水的描写(1分),通过对渠水描写体现出小吕此时安详、舒
畅的心情(2分)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文句不够通顺,适当扣分。22.不能。这两段文字具体写出小吕反复查看的情形,并
把小吕察看时的内心活动生动表现,更能体现小吕做事认真、细致、负责、严谨的态度。(1+1+1+1分)7.(2020年扬州市一模)学类
文本阅读(17分)万卡【俄】契诃夫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给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
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A.在写第
一个字以前,他好几次战战兢兢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他叹了一
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
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玻璃窗上映出蜡烛的模糊的影子;他想象着他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好像
爷爷就在眼前。爷爷是日发略维夫老爷家里的守夜人。他是个非常有趣的瘦小的老头儿,65岁,老是笑眯眯地眨着眼睛。白天,他总是在大厨房里
睡觉。到晚上,他就穿上宽大的羊皮袄,敲着梆子,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老母狗卡希旦卡和公狗泥鳅低着头跟在他后头。泥鳅是一条非常听话非
常讨人喜欢的狗。它身子是黑的,像黄鼠狼那样长长的,所以叫它泥鳅。现在,爷爷一定站在大门口,眯缝着眼睛看那乡村教堂的红亮的窗户。他一
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那是个没有月亮
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B.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
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
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
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
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
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
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我会替您搓烟叶,“他继续写道,“我会为您祷告上帝。要是我做错了事,您就结结实实地打我一顿好了。要是您怕我找不着活儿,我可以去求那位
管家的,看在上帝面上,让我擦皮鞋;要不,我去求菲吉卡答应我帮他放羊。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我原想跑回我们
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等我长大了,我会照应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
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冻了的山林喳喳地响,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
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笑一会儿。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等着看哪一棵该死。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
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爷爷把砍下来的树拖回老爷家里,大家就动
手打扮那棵树。“快来吧,亲爱的爷爷,”凡卡接着写道,“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的人都打
我。我饿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难受得没法说。我老是哭。有一天,老板拿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
狗都不如!……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别让旁人拿我的小风琴。您的孙子伊凡·茹科夫。亲爱的爷爷,来吧!”凡卡把那
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那个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的。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下地址:寄交乡下祖父收然后他搔
一下头皮,再想一想,添了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雷奇他写完信而没有人来打扰,心里感到满意,就戴上帽子,顾不上披皮袄,只穿着衬衫就跑到
街上去了……他抱着美好的希望而定下心来,过了一个钟头,就睡熟了……在梦中他看见一个炉灶。祖父坐在炉台上,耷拉着一双光脚,给厨娘们念
信……泥鳅在炉灶旁边走来走去,摇尾巴……【备注:本文写于1886年,当时沙皇统治的社会十分黑暗,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
他们深受剥削,甚至连儿童也不能幸免。】18.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小说的主要情节。(3分)▲19.品味语言,回答问题。(6分)
A.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好几次战战兢兢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
那个昏暗的神像。▲▲B.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中的画线句。(2分)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
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20.这篇小说最大的特色在于结构安排的精巧,请你在虚实结合、对比、结尾设
置等角度中任意选择一个进行赏析。(4分)▲21.一个善良的孩子说:“唉,如果凡卡在信封上准确地写上爷爷的收信地址,他就能摆脱这
种悲惨痛苦的生活了。”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观点。(4分)▲答案18.(3分)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到教
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在信中凡卡向慈祥的爷爷倾诉了自己在鞋铺当学徒遭受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悲惨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
儿,回到乡下去生活。写完信,他激动地寄出信,期待爷爷来接他。19.(6分)A.好几次,说明不止一次,有很多次;战战兢兢,形容恐惧
得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很多次不停地恐惧得地看向门口和窗子,表明万卡内心充满了紧张和担心,怕老板夫妇和师傅回来了发现他在写信会打他
,侧面烘托出老板夫妇和师傅等人对万卡的摧残之深。(3分)B.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环境的美好,渲染出乡村冬夜的快乐祥和的气氛,与凡
卡学徒悲惨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看出凡卡对乡村生活的神往。(3分)20.(4分)虚实结合:整篇小说由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条是
现实中的万卡,一条是回忆中的爷爷。(2分)开篇从现实切入,以写信为事由,引出回忆乡下爷爷的生活;在从回忆爷爷的日常生活,转回到现实
,倾诉自己在莫斯科鞋铺挨打受辱的经历等。写完信后,激动寄信又以幻想爷爷收到信后的温馨场景收尾。两条线索,一实一虚,经纬交错,结合紧
密,使得整篇小说波澜起伏,扣人心弦。(2分)对比:①生活环境对比:莫斯科是一个商品齐全、交通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但却有着严格的礼
教制度的上流社会。而万卡笔下的农村则是一个自由的充满朝气的快乐的地方。(2分)②靴店老板与爷爷对比:老板冷酷无情,是造成万卡悲惨遭
遇的刽子手。爷爷慈爱善良,象征着万卡脱离苦海的希望。(2分)结尾设置:这个结尾耐人寻味。第一:信的地址是寄给乡下祖父收,但不详的地
址表明了他全部希望的信永远地寄不到爷爷的手里。读者不禁为此痛心!这个连信都写不明白的孩子,怎么能摆脱悲惨的命运呢?(2分)第二:凡
卡抱着美好的希望睡着了,在梦里祖父在念他的信。可是凡卡的希望只是个梦,永远不会实现.梦醒之后,一切如旧,甚至更加悲惨,因为他的希望
破灭了,他连梦也没有了。这个结尾,使我们更加同情凡卡,痛恨当时的黑暗社会。总之,结尾深化主题,让人回味。(2分)21.(4分)不
同意。因为当时正处于沙皇统治之下,像凡卡这样的穷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这不是凡卡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如果是同意的观点,言之有理,也可以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3分)8.(2020山东省青岛市开发区二模)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7分】爸爸
教我读中国诗程怡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
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
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
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
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
诗。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
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
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
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
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
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
: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⑧很多年后,我
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
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19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4分)(1);(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3)。2
0.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C.表现出了
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21.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什么?(2分)22.根据全文,概括
文中“爸爸”的形象。(4分)(1);(2)。23.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
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答案19.(4分)(评分:时间、行为、结果)(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
的诗;(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20.(3分)B21.(2分)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22.(4分)(1)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2)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23.(4分)爸爸教我的诗永生
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9.(2020河北唐山中考语文模拟)阅读下面
文学作品,完成下列各题。?儒者之豪迈??徐百柯?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
。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
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
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
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另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在
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
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
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
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
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
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
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
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
纸捻后才放行。?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
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
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
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
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注释】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12、(1)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
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2)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请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义。
(3)蒙先生的考试方法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理由。(4)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5)积累链接:请
你默写出《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的读书方法的句子。答案(1)第一次是因为蒙先生不会阿谀奉承,讨好“领导”;第二次是因为蒙先生
为人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2)多问则多讲,少问则少讲。或“知无不言”,“有问必答”。(3)这种考试方式好。要出好题,需要更为丰
富的知识,要分析清楚为什么要考这道题,答案如何去整理。(4)豪迈的具体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示例
:①慷慨大方,考试时掏钱招待学生吃茶,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②刚正不阿,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5)学而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0.(2020江西南昌中考语文模拟)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7分)?杏花如雪?肖复兴(1)两年
前的春天,我对面一楼的房子易主。新主人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带着一个十多岁的女儿。她们娘儿俩住进之后,一天到晚脚不拾闲地忙乎。把屋
子和院子收拾利索之后,娘儿俩买来了三棵小树。汽车把树拉来,工人把树扛到院里,和娘儿俩一起把树种下。正是春天花红柳绿的时候,小树的枝
叶葱茏,绿得格外清新,给小院一下子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枝叶摇曳在窗前和门前,屋子也显得神清气爽。(2)几乎每天下楼,我都会和这娘儿俩
打照面。彼此寒暄之后,渐渐熟络了起来。我问她们这种的是什么树?她们告诉我是杏树。我知道杏树开白花,但梨树也开白花,山桃最初开出的小
花也是白色的。分不清这三种树,闲聊时候,便好奇地请教她们娘儿俩。(3)母亲很耐心地告诉我:山桃开花早,这三种树,山桃最先开。然后,
杏花才开;最后,梨花才开。梨花一般要到清明前后才开的。你分清这前后的次序,就好分辨了。(4)我依然好奇,母亲怎么知道这么多,分得清
桃杏梨花的。(5)母亲对我说:从小在农村长大。原来老家屋前就种着杏树……女儿抢过母亲的话说:是我姥姥种的,种了好多棵,结的大白杏,
可好吃呢!母亲望着女儿,又笑了起来。(6)她们娘儿俩在这里住了两个多月,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来了一辆宝马小汽车,从车上下来一个男人
,像是女孩的父亲,帮她们从屋子里扛出行李等好多东西,锁上了大门,像是要离开的样子。(7)我走过去,问母亲:你这是要去哪儿啊?(8)
母亲告诉我:我家住沈阳,这不,孩子他爸爸来接我们回去了,在这里住的时间不短了,家里也需要照顾。(9)我又问她: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她
说:明年,明年开春就回来,带我妈一起回来,买这个房子,就是为了给我妈住的。老太太在农村辛苦一辈子了,我爸爸前不久去世了,就剩下老太
太一个人,想让她到城里享享福。孩子她爸爸说到沈阳住,我就对孩子他爸爸说,这些年,你做生意挣了钱,不差这点儿钱,老太太就想去北京,就
满足老太太的愿望吧!到时候,我就提前办了退休手续,让孩子他爸爸把公司开到北京来,一起陪陪老太太。(10)这不,老太太稀罕老家门前的
杏树,我特意先来北京买房,把杏树顺便也种上,明年,老太太来的时候,就能看见杏花开了!(11)听了她的这一番话,我的心里挺感动,难得
有这样孝顺贴心的孩子。我不由得冲她,也冲她的男人竖起了大拇指。(12)第二年的春天,她家门前的三棵杏树都开花了。别看杏树长得都不高
,开出的花却密密实实的,非常繁茂。我仔细看杏花,和山桃,和梨花,都是五瓣,都是白色,还是分不清它们,好像它们是一母同生的三胞姊妹。
(13)可是,这家人都没有来。杏花落了一地,厚厚一层,洁白如雪。房门还是紧锁着。(14)今年的春天,杏花又开了,又落了一地,洁白如
雪。依然没有看到这家人来。(15)一地杏花,那么得厚,被风也一点点地吹干净了。叶子长出来了,先小后大,先红后绿,三棵杏树换装了,似
乎不急了,静静地等候着来年春天再开花的时候迎接主人。(16)清明到了,梨花一片雪,替班一样,接替了杏花,用几乎同样的容颜装扮着这个
渐行渐远的春天。对面一楼那座房子还是空着,长满绿叶的杏树,寂寞无主,摇曳在门前和窗前。(17)清明过后的一个夜晚,我忽然看见对面一
楼房子的灯亮了。主人回来了。尽管没有赶上杏花盛开,毕竟还是回来了。忽然,心里高兴起来,为那个孝顺的女人,为那个从未见过面的老太太。
(18)第二天上午,我在院子里看见了那个女人,触目惊心的是,她的臂膀上戴着黑纱。问起来才知道,去年春天要来北京的时候,老太太查出了
病,住进了医院,盼望着老太太病好,却没有想到老太太没有熬过去年的冬天。今年清明,把母亲的骨灰埋葬在老家,祭扫之后,她就一个人来到北
京。(19)她有些伤感地告诉我,这次来北京,是要把房子卖了。母亲不来住了,房子没有意义了。(20)房子卖了,三棵杏树还在。每年的春
天,还会花开一片如雪。(选自《意林》,有删改)13.“我”对面一楼的房子从易主到再次易主,“我”和文中的“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
从中可以看出“我”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分)事件内心的变化我和“母亲”的初次见面①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和“母亲”再次相见遗憾14.“我”始终无法分清杏花、山桃花和梨花
,为什么文中的“母亲”却能分得清桃杏梨花?(4分)??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的结尾句“房子卖了,三棵杏树还在。每年的春天
,还会花开一片如雪”的理解。(3分)???16.在那个杏花如雪的季节,“我”对文中的“母亲”有怎样的情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从她的
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4分)答案13.(6分)①好奇;②一家三口回家,“我”和“母亲”分别;③感动。14.(4分)(1)文中的
“母亲”从小在农村长大,老家屋前就种着杏树,见得多了自然分得清。(2)她自己的母亲尤其喜欢杏树,出于孝顺和贴心她也会分得清。15.
(3分)老太太虽然没有住进开满杏花的房子,但是文中“母亲”的孝心并没有随着房子的易主而消失,代表孝心的三棵杏树永远留在了院子里,留
给了房子的下一位主人,也将孝心传承给了房子的下一位主人,表达了作者对文中“母亲”的赞颂。16.(4分)“我”被文中“母亲”的孝心所
感动,表达了“我”对她的赞颂之情。启发:示例:我们要感恩父母,孝敬父母,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作为一名学生,在家里要帮
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在学校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11.(2020浙江省金衢十二校模拟试卷)阅读
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从明天开始,咱们读诗吧韦如辉张三住的小区,对面就是白沙湖。站在家里的客厅,张三可以轻易地俯瞰到整个湖
面。春天,白沙湖像个安静的小姑娘,睁着大眼睛,几朵悠闲的白云,在它眼睛里出没。夏天,多情的风总想着制造一些热烈的气氛。到了秋
天,几条小鱼儿,时不时跃出水面,吸引着游人的眼球。大鱼儿似乎更加胆小,不敢在众目睽睽的眼皮子底下,亮出肥美的身材,即便它们偶尔耐不
住寂寞,摇出几个漩涡,也会很快消失到更远更深的水中。冬天到了,水鸭子像画家手中的笔,把整块的画布涂抹得韵味十足。一年四季,张三
都沉浸在白沙湖的变幻之中,其中的滋味,将张三的心头塞得满满当当的。不得不承认,张三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好心态,跟眼前的这个湖有着不可
分割的关系。好几次,张三对生活很绝望,他甚至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字眼,但是看一眼白沙湖,张三便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无聊,很不负责任。因为
,每次看到白沙湖,张三都会想起那年的春天。那是一个让人伤感的春天,很多人都感染了流感,大街上人人都带上口罩,学校里的小学生们陆续
放假。张三也没能幸免,被迫请假宅在家里。这就给张三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来研究窗外的白沙湖。几乎每天,不!也可能是每个小时,张
三都要向白沙湖看上一眼,甚至几眼。张三不仅看到了湖水,而且看到了湖边的东西。几只麻雀,在树丛中穿梭,张三看得清清楚楚。一连几天,
张三的目光,都被窝在树丛中那个棕色的坐椅吸引住了。一对老人,晃晃悠悠从东边来,坐到椅子上,一坐就是两个小时。两个老人个子都不高,
身体弯下去,总也直不起来的样子。他们穿着老旧,衣服都是灰不溜秋的那种,跟湖景格格不入。那几只不停穿梭的麻雀,偶尔也出来叽喳几声,似
乎想跟他们比一比身上的颜色。两位老人的头发,男的还好,黑色多于白色,而女的呢,则是一头霜雪了。这些特征,不是张三一次记下来的,他通
过连续几天的观察,才将此情此景此人稔熟于心。第一天,他们并没有引起张三过多的注意,只是在张三之后的回忆中,张三隐约记得有这么一对
老人。第二天,他们晃晃悠悠的身影,才真正闯入张三的视线里。到第三天,张三意识到这一对老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这里了。第四天
、第五天,张三不仅掌握了他们出现的特征与规律,而且开始思考一个纠结的问题。这一对老人在干什么?为什么每天在这里准时出现,而又准时
消失?天气很好,风不大,太阳光很柔和,几只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也比平时小些,张三穿上衣服,准备下楼去湖边看个究竟。已经宅家一个
星期,张三觉得鼻孔清爽了,头轻了,脚步也不那么沉了。张三下楼,向湖边走去。张三慢慢靠近,脚步轻轻的,生怕惊动那对老人。而那几只麻
雀,此时知趣地钻到树丛中。一首诗的朗诵声音,渐渐清晰,飘进张三的耳孔: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
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男的朗诵一句,女的跟着朗诵一句。男的声音沙哑,女的
声音羁绊。男的尽量把速度放慢,似乎在等待着女的慢慢跟上。张三知道,这首诗是艾青的名篇《我爱这土地》。不知怎的,张三突然有些感动
,眼含泪花,悄悄退出白沙湖。张三回到家,站在客厅里,整理衣冠,毕恭毕敬地向白沙湖鞠了一躬。这一幕正好被刚进门的妻子看到,她诧异
地盯住张三。张三哽咽地说,从明天开始,咱们读诗吧!窗外起风了,白沙湖面上波光粼粼。(选自微信公众号“我们都爱短故事”,有删改
)4.默读文本,圈画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决定明天读诗听到老人读诗(2)▲被迫请假宅家事件(3)▲
激动、敬佩心理(1)▲好奇、疑惑5.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分)男的朗诵一句,女的跟着朗诵一句。男的声音沙哑,女的声音羁
绊。男的尽量把速度放慢,似乎在等待着女的慢慢跟上。▲有读者认为结尾“窗外起风了,白沙湖面上波光粼粼”是多余的,请谈谈
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3分)▲7.文章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流感肆虐、人人戴口罩的春天,文章的最后“张三哽咽地说,从明
天开始,咱们读诗吧!”张三的朋友便推荐他朗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觉得合适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表达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5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
/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普希金《假如生活欺
骗了你》▲答案4.(3分)(1)无聊(2)发现一对老人(3)感动5.(3分)可以体会到虽然两位老人朗诵的
过程略显艰难,但却是全情投入的,可见两位老人对诗歌朗诵的钟爱。可以看出老奶奶的身体比较虚弱,老爷爷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陪着老奶奶,而这
种相依相伴、互相扶持、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动改变了张三,让张三走出心灵的疫情,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6.(3分)不多余。“起风了”“波
光粼粼”写出了白沙湖景色的动态美;烘托了此时的张三因听了这对老人读诗后被感动而变得热爱生活的美好的心情;同时与开头写白沙湖一年四季
的美景互为照应,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带给读者以无限美好的想象,余味无穷。(3分。答多余最多得2分)7.(5分)本题采用分层赋
分,评价时要考虑学生的多元化理解,不拘泥于示例。第一层:能基本理解内容,但理解不够全面深入,表述不完整。(1—2分)示例1:合
适。因为疫情期间张三对生活很绝望,所以普希金这首诗能带给他对生活的希望。第二层:能结合具体文章内容和诗歌主题,整合成一个连贯一致的
整体,理解较全面,表述准确。(2—3分)示例2:文章主要塑造了一个在疫情期间百无聊赖的张三和一对坚持每天出现在湖边读诗的老人,
张三最终被一对每天到白沙湖读诗的老人感动,决定和妻子一起读诗,并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这和普希金的
诗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的主题是相一致的。第三层:能结合具体文章内容和诗歌主题,整合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理解较全面,表述准确
。能上升到“人生”层面。(4—5分)示例3:文章主要塑造了一个在疫情期间百无聊赖的张三和一对坚持每天出现在湖边读诗的老人,张三最
终被一对每天到白沙湖读诗的老人感动,决定和妻子一起读诗,并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这和普希金的诗鼓励
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的主题是相一致的。他不仅战胜了流感疫情,更战胜了心灵的疫情,这样的人物会带给因为这场疫情而消极迷茫的人们一种
向上的力量,选择这样的诗歌会传递出一种希望和正能量,这样的主题会激励每一位读者。12.(2020年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14~18题。摇晃的世界①我和三岁的儿子一起走在田间。这初春的太阳,照在哪里都有些毛茸茸的。②“这是什么?”他问。“南
瓜。”我答。“哈哈,”他笑起来,“南瓜,它是很难的瓜。”“这是什么?”“芥菜。”“芥菜,哈哈,”他又笑,“借来的菜。”回到家里,桌
子上放了一筐猕猴桃,他指着里头的毛果子:“猕猴桃,这是迷路的猴子的桃。”③我看他又笑又跳地,把南瓜、芥菜和猕猴桃的这个世界摇来晃去
,几乎颠翻,一时也恍惚了。在那么一阵,这个世界的坚固和稳当从我的感官里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那么一点混沌和迷濛,似曾相识地。我好像也
微微地摇晃起来。④那还是在什么时候哪,铁锅子里的汤咕嘟响着。妈妈抓一把粉丝,丢进汤里。我站在灶台边的方凳子上,不错眼地瞧着白色的粉
丝簌簌而下,倾刻软软地跌在水里,多么奇妙。更奇妙是粉丝汤端出来了,外祖父一边夹起粉丝,一边说道:“瞧,这粉丝有‘鼻头’。”在我听来
,这是多么难解的一个世界。我忍不住问,粉丝的鼻头在哪儿?外祖父用筷子挑起一根透明的粉丝,指着上面凸起的一小团白色,可不是像它的鼻头
么!这普通的食物在我眼里立时变得特殊起来。它的鼻头,是不是闻得见汤里的气味?既然有了鼻头,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粉丝了,它会介意被我
们一口一口吞下肚去吗?吃粉丝的时候,我会小心地避开它的“鼻头”,好像那样至少表达了一点儿抱歉的意思。直到有一天,没有人告诉我,我却
猛地醒悟了,外祖父所说的“鼻头”,其实是“别头”,是越方言中对于一切纠结成团之物的指称,与我想象中的鼻头,实在相去甚远。一霎时,
我从微微的迷醉中苏醒过来。摇晃的世界立定了。⑤现在,我们喝着开水。儿子说:“开水,是打开的水。”厨房里摆着新鲜的蔬菜,他说:“蔬菜
,是看书的菜。”他指着薯片:“这是老鼠数过的片。”我的世界再一次经受着摇晃。⑥我们一起读图画书。翻开封面,他说:“瞧,封面,这是有
风的面。”一边说着,一边扇动硬装的封面。有风从我们脸上拂过去。故事里有“稻草人”。他从床上站起来,努力用头倒撑着身子,翘起一只脚来
,说:“倒——草人。”马路上,一辆大巴开过去,他数道:“大巴(八)车,大九车,大十车。”⑦我跟着他,学习重新观看这个世界的各种姿势
。歪着头看,侧着身看,倒过来看,从手指头缝里往外看。我们经过一棵大树,他指着自己的脚、身体、头发,说:“这是我的根、茎、叶。”我们
去湖边看小鱼,鱼少得很。他点着头,说:“今天一定是少鱼日。”我们一起念儿歌:“谁会飞?/鸟会飞。”他说:“不。毛巾会飞。猫会飞。狗
会飞。人会飞。我会飞。”我们谈做梦。我说,昨天晚上我没有做梦。他说:“昨天我做了一个梦,是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⑧哈,他怎么想的
。一个梦,打开来空空的,比起什么梦也没有做,的确要有意思得多。⑨有一天,朋友带给他一样礼物。我们一起拆开漂亮的包装盒。盒子里卧着一
个漂亮的杯子。⑩我把杯子擎起来:“看,好漂亮的杯子!”他却兴奋地探手到盒子里,捧出那里用来垫衬杯体的一大团揉得皱皱的细碎纸条——我
都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礼物盒里有了这样的碎纸团?“看,好漂亮的稻子!”他把“稻子”扬起来,看着它们落到地板上,再捡,再扬,高兴
得咯咯笑:“我喜欢这个礼物。”我扬一扬手里的杯子,试图让他至少把“礼物”看完整些。不,他只忙着扬他的“稻子”,在客厅里跳跃、欢笑。
我握着杯子,有些落寞地站在边上。?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把一个杯子的价值看得比一团碎纸更重要了呢??大约就是从我们的世界停止那种令人
神迷的摇晃感开始吧?(选自2019年4月18日《文汇报》,作者赵霞,有删改)14.根据文意,下面哪一项的理解有误()(2分
)A.儿子根据发音理解名称,这一有趣的细节,引发我类似的童年回忆。B.儿子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与成人的固定思维不同,这让我学习到重新
观看这个世界的各种姿势。C.拆开礼物后,儿子却不喜爱杯子,这引发我对成人功利性、实用性的价值观的反思。D.对比是全文重要的写法。我
与儿子代表了儿童与成人两种世界,形成对比,引人深思。15.请赏析“一个梦,打开来空空的,比起什么梦也没有做,的确要有意思得多”这句
话。(3分)16.文章第四段中写了“我”童年的回忆,有什么用意?(4分)17.读下面的诗歌,谈一谈诗中“幼女”与文中“儿子”的形象
有何异同之处。(4分)幼女词施肩吾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18.你怎么理解题目“摇晃的世界”?(3分)答案
14.C15.“一个梦,打开来空空的”化无形为有形,把抽象的梦具体化了,仿佛梦是一个包裹(盒子),里面可以装满内容。充满了童心童趣
,表现了儿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确实比“什么梦也没有做”直白的说法更有意思。16.(1)第四段中写了童年的“我”误解了外祖父的话而引
发的趣事。从而引发“我”未泯的童心丰富文章内容的同时,为下文蓄势,作铺垫。(2)回忆中幼时的“我”童真烂漫,敏感而细腻地感受着世界
,真挚而善良地对待世界。成年后的“我”坚固地、实用性地、功利性地看待和对待世界。二者形成对比丰富了“我”的形象。(3)“我”的个人
经历代表了每一个个体的人的成长过程。许多人都是像“我”一样经历“童年”走向“成年”的。这使文章主旨更深一层,这种“成长的退化”引人
深思。(4)第四节结构上与文题和结尾相呼应。17.同:天真烂漫,有童心童趣。异:“幼女”行为上学习成年人,向往成人世界。“儿子”无
论言行还是内心都更加纯粹、更加本真。18.(1)指儿子对世界烂漫本真的认知。从“我”的角度来看,儿子的世界是摇晃的。(2)儿子的言
行打动了“我”,唤起了“我”对于事物价值的重新思考。“我”的世界被儿子摇晃了。(3)表达了作者对纯粹本真、毫无功利的儿童世界的赞叹
:对成人世界实用、功利的价值观的反思;以及纯粹不再的淡淡失落。13.(常州溧阳市2020一模)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小题。生活的美就在
于从容不迫蒋勋①童年的时候,父亲母亲与我的关系很深,尤其是母亲。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就严厉地问:
“为什么没有考第一名?”我正发抖时,母亲一把把我抱走,说:“别理你爸爸。”我好感谢那样的拥抱,仿佛把一切我无法承担的压力都纾解了。
②我常感觉母亲有一双魔术师般的手:我小时候盖的被子,是母亲亲手缝制的;人家送我母亲十几种毛线,她就织成毛衣,每年过年再把旧毛衣拆了
,用旧毛线织出新花样,便又是一件新衣了。③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跟在母亲身旁,看她买菜、包水饺。不论买什么菜,她总是会用食指跟大拇指
的指甲,把老的地方掐掉,把普通的食材变成我们嘴里最好吃的菜。④我很同情现在的小孩。我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择菜,你给他们四季豆,他们不
知道要怎么处理。因为在他们长大的过程中,没有人带着他们择菜洗菜。他们也很少吃到真正好吃的东西。如今,再富有的人家,小孩子也难免吃到
很糟糕的东西。⑤美的感受,是需要时间的。我们那个年代的父母,在生活上花了很多的时间。譬如我盖的那床被子,现在看来是多么奢侈,因为那
是母亲亲手做出来的,而且母亲每个星期都会拆洗一次。⑥那个年代没有洗衣机,她要到河边去洗,拿木棒槌敲打。被单洗完以后,用淘米水浆过,
等到阳光好的时候搭在竹竿上晒。我盖被子的时候,被单上就有阳光和米浆的味道。我想现在全世界能买到的最贵的名牌被子,大概都没有那种奢侈
。这几年我到日本,发现日本到现在还有人用这种方法洗被子、浆被子。这是一种生活情调,美的情调。⑦我觉得现在的人其实很穷,我们很难为慢
节奏的生活花钱。但其实,慢节奏中才有生活的质量。今天的有些富豪,盖着乱七八糟的被单,清洗的时候就丢进洗衣机,用的可能是含有不健康成
分的洗衣粉。所以忽然觉得,我成长的过程其实是相当富有的,所有手工的物品,都有一种买不到的精致。⑧人类的手,是一切美的起点。人类五种
感官的活动,构成了美学。所谓美的感受,也源自你对一个人的情感,对一个地方的情感,对一个事物的情感。我的第一堂美学课,其实是母亲给我
上的。我们过去经常会走到院子里去看一朵花、一片叶子,做很多没有目的的举动,她不像其他大人,看到小孩没事做的时候会慌张。生活的美,需
要人们舍得付出时间去创造。而在当今的职业状态下,做父母的很难做到。⑨给一个公司的员工上课。这些人多从名校毕业,平均年龄三十几岁。他
们进入这家公司以后就有股份。他们每天看着股票涨跌,但如果十年内离职,股票就全部收归公司。所以没有一个人敢离职,人就相当于卖给这家公
司了。⑩这是他们认为最好的管理。这家公司的业绩到现在依旧很好,可是同时他们也要付出代价。他们的主管很自豪地告诉我,这里没有人在晚上
十一点以前回家,其中有一个,八年都没有休假。?有一天我讲完课,有人向我提问,他说:“我女儿现在五岁了,您认为她应该去学小提琴还是钢
琴?”?“你是那位八年没有休假、晚上十一点都不回家的爸爸吗?”我问道,他点点头。然后我给出了我的建议:“你可不可以先不要关心女儿要
学小提琴还是钢琴,赶紧回家抱抱她吧。”?我知道他不能理解我的这个建议,但我真的希望一个五岁的孩子能够记住父亲的体温,将来她走到天涯
海角,也能拥有很大的安慰和鼓励。这是人最本质的、最根本的渴望,即便我带进课堂的是艺术,但我所要表达的,却不只是艺术,还有艺术旨在传
达的生活哲学。?因此,我感谢我母亲的陪伴,感谢我们一起做过的看似无聊的事情。德国浪漫主义时代的文学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贝
多芬的音乐,是海涅的诗,是尼采的超人哲学。他们共同的人生梦想是“狂飙”,“狂飙”是生命飞扬的追求。感谢母亲记住了她青春时的热情、爱
与狂飙的梦想,并告诉我,她曾有过的生命之爱。(选自《读者》2019年12月下,有删改)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解的一项是
()A.第①段开头第一句表明因为母亲纵容我,我爱母亲胜过父亲。B.第③段的“母亲有一双魔术师般的手”表现了母亲的能干和一
种从容的生活态度。C.第⑦段中“我觉得现在的人其实很穷”是指现在的人的生活质量不高。D.第⑩段画线句表明作者不认同的态度,这是
一种让员工的生活丧失美好的管理方式。17.说说第②段“别理你爸爸”言外之意,揣摩母亲说话时的语气。18.第⑥段的加点词语“奢侈
”该如何理解。19.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作用。20.结合全文内容,理解文章结尾“她曾有过的生命之爱”的丰富内涵。
答案16.A17.不要害怕,这次考不到第一也没有关系,下次努力就行;安慰的语气。18.“奢侈”原意是指挥霍浪费钱财
,过分追求享受;文中是贬词褒用;写出了母亲亲手做、拆、洗、晾晒被子所花时间多、精力多;也写出了母亲让家人感受到了很多的爱与温暖。
19.结构上:过渡。引出下文内容。内容上:写出了当今很多父母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忽视了家人让孩子失去了感受生活美的机会和能力;
与上文“我”的母亲用心经营生活、让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20.因为热爱生活,而愿意花时间去经生营生活;因为热爱生活,
而积极创造富有情调的生活;因为热爱生活,而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因为热爱生活,而保持一种从容不迫、淡定的生活态度。【解析】【16题
详解】A.“我好感谢那样的拥抱,仿佛把一切我无法承担的压力都纾解了”,这句话说明我感谢母亲,爱母亲胜过父亲,是因为母亲对“我”的理
解和关爱让我缓解了压力,理解为“纵容”不正确。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察理解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父亲就严厉地问:‘为什么没
有考第一名’”,说明父亲对我考第二的成绩不满意,“别理你爸爸”母亲的言外之意是这次考不到第一也没有关系,是对我的理解和鼓励。“我正
发抖”,表明“我”此时是害怕的,母亲的话暗示“我”不要害怕,是对“我”的一种抚慰,是一种安慰的语气。【18题详解】本题考察理解词语
。在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句子内容分析语境义。“奢侈”原意是指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文中是贬义褒用,“被单洗完以后,用淘米水
浆过,等到阳光好的时候搭在竹竿上晒。我盖被子的时候,被单上就有阳光和米浆的味道”可知母亲在被子上用的时间和精力之多,被子带给“我”
的舒适和温暖的感觉如此珍贵,这种“生活情调,美的情调”是很多人没有的,因此用“奢侈”来形容。【19题详解】本题考察句子的作用。根据
句子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上作答。这句话在段尾,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做父母的很难做到”,难做到的是什么呢?联系上文“
生活的美,需要人们舍得付出时间去创造”,可以理解为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的父母,很难付出时间带孩子去感受生活的美,创造生活的美。这
与“我”的母亲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我”的感受“生活的美就在于从容不迫”。【20题详解】本题考察理解句子内涵。结合文中内容体会理
解。①段,童年时,“我”考第二,父亲要求我考第一,母亲则很淡然,安慰我“别理父亲”,她的从容、淡定缓解了我的压力,让我感受到了她对
生命不一样的爱。②段“我常感觉母亲有一双魔术师般的手:我小时候盖的被子,是母亲亲手缝制的;人家送我母亲十几种毛线,她就织成毛衣,每
年过年再把旧毛衣拆了,用旧毛线织出新花样,便又是一件新衣了”可以看出母亲愿意花时间去经营生活;③段“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跟在母亲身
旁,看她买菜、包水饺。不论买什么菜,她总是会用食指跟大拇指的指甲,把老的地方掐掉,把普通的食材变成我们嘴里最好吃的菜”,母亲用心生
活,积极创造生活的精致和情调;⑧段“我们过去经常会走到院子里去看一朵花、一片叶子,做很多没有目的的举动,她不像其他大人,看到小孩没
事做的时候会慌张。生活的美,需要人们舍得付出时间去创造”母亲带我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母亲,用她对生活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了她对生
命的热爱。14.(杭州市萧山区2020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0-13题。父亲带我去工地邹贤中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去广州打
工,舍不得把我留在老家,便带着我到广州上学。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母亲在市场做卫生。我们生活拮据,我没有任何零花钱。每天放学,我总是
流连在学校小卖部的柜台前,对着琳琅满目的零食咽口水。我太想买一根雪糕,或者一包薯片了。最后,一个念头忍不住从我脑中冒出:我去爸爸口
袋里偷偷拿上一两块,他应该发现不了。拿钱的念头一旦冒出,便如野草般疯长。终于,我付诸了行动。第一次出奇地顺利,我拿到了5毛钱!我不
敢花,捂在口袋里忐忑地过了三四天,发现父母没有任何反应,才大着胆子买了一根雪糕。那融化在口腔里的奶香久久都没有消散,让我的胆子越来
越大。于是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拿的钱越来越多,最初的那点负罪感也消失了。直到那次,我一次性拿了父亲600元,那是父亲刚领到不久的
工资。为了找回钱,父亲不断地在家与工地间往返,地毯式搜索,奇迹当然不会发生。思索了良久,大约是排除了丢在外面的可能性,父亲终于把我
叫到了面前,我矢口否认,但是惊慌的眼神和冷汗直冒的额头出卖了我。母亲一言不发,拉开我书包翻着,想了想,又蹲下来到床下搜寻。我藏匿的
零食和小玩具铁证如山地摆在面前,我无从狡辨。(1)我心惊胆战地看着父亲,等着暴风雨的到来。谁知,父亲只是让我先去墙角反省,临睡前,
才跟我说:“明天是周六,我带你去工地。”难道父亲要让我辍学去打工吗?我胡思乱想,惊疑不定。第二天,我跟着父亲去了工地。他没给我安排
活儿,只是让我随便转转,随便看着。我站在父亲旁边,只见他将一捆捆巨大的铁丝盘好放在工地上,这些盘好的铁丝需要拉直才能使用。在工地的
尽头处有一块固定铁丝的钢板,父亲拉着一根铁丝向尽头走去。(2)巨大的拉力逼着父亲低着头,驼着背,弯着腰。他匐前行的身影让我一下子想
起了高年级的哥哥们朗读的课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的纤夫。我的心不由有些疼痛。父亲终于到了终点,他把铁丝固定在钢板的小孔里。这头,
一个工友剪断了钢丝并用机器拉直。父亲走回来,开始下一趟的“拉纤”。我放眼望向工地,只见其他工人有些抬起巨大的钢筋,有些拿着扎钩去扎
铁,还有的在高耸的钢柱上爬上爬下,看得人心惊……九月的秋老虎分外生猛,头顶骄阳似火,空气却闷热如罐。我只是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便汗
如雨下,口干舌燥,额头像要冒出火来。父亲没有发话,我不敢离开,就在工地看父亲干了一天的活。晚上回到家,我筋疲力尽地倒在床上。父亲到
底做了多少趟“纤夫”,我后来没有勇气数下去了。父亲坐在我身旁,沉声对我说:“你拿的那600块钱,我一天都不休息,需要像今天这样干一
个月才能挣到!”说完,他起身离去。我把脸埋在枕头里,抑制不住地哭起来,泪水腌渍着被晒伤了的脸,火辣辣地疼。从此,我再也没有“拿”过
家里的钱,那600元,如九月的骄阳一般永远烫着我的心。(《品读》杂志2019年第8期)10.父亲带我去工地,其目的最主要的一项是(
3分)()A.让我熟悉他工作的环境和内容B.让我感受九月秋老虎的威力C.让我体会他辛苦赚钱的不容易
D.罚我在工地陪他干一天的活11.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4分)(1)我心惊胆战地看着父亲,等着暴风雨的到来。(2
)巨大的拉力逼着父亲低着头,驼着背,弯着腰。他匍匐前行的身影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高年级的哥哥们朗读的课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的纤夫。
12.文章倒数第2段的原文是“父亲走后,我号啕大哭”,修改后成了画波浪线的句子。请作比较。(3分)13.结合最后一句话,分析文
章主旨。(6分)答案10.C(3分)11.(1)“心惊胆战”一词,表现出我想象父亲暴怒后的打骂会如期而至的惧怕心理;“暴风雨”
比喻我想象中父亲暴怒后打骂的情景。(2)“逼着”一词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巨大拉力对父亲的痛苦逼迫;从“低着头”“驼着背”“弯着
腰”“匍匐前行”等细节描写,联想到课文中的纤夫形象,突出父亲工作的艰辛,为下文我对父亲的理解、心疼、人生的感悟做铺垫。(4分,每句
2分)12.原文比较简洁,只写出了我当时哭的程度很深,缺少具体的神态、心理等描写,表达效果一般;修改后的句子有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
情境描写,能更具体、更形象地表现出我的后悔与羞愧之情,表达效果更好。(3分。原文分析1分,修改后句子分析2分)13.①在工地上,
我体会到了父亲赚钱的不容易;②只要一想到那600元钱,我的心就会疼痛,表达对父亲的愧疚;③没有拳脚相加,没有语言暴力,父亲用无言的
方式给我上了人生最好的一课;④从此,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懂得了要珍惜父母的劳动。(6分,答出①②两点的每点给1分,答出③④两点的每
点给2分)(江阴市长泾片2020二模试卷)记叙文阅读(14分)破希望曾颖①在公益界多年,自认为见过的苦难与悲伤场景已经足够多了,但
在经历了两个多小时手脚并用的跋涉,站在阿静家的几间破房子前时,我仍然被眼前的场景镇住了。②房子背靠悬崖一字排开,屋后是一眼望不到顶
的崖壁,屋前是看不见底的深渊。从堂屋正中央往外冲,八步之内,必可粉身碎骨。③房子虽然有五间,但真正瓦片齐全的只有三间。一间是堂屋,
里面放着这个家八成以上的家具,无非是几张腿脚并不齐整的桌凳,以及筲箕、背篓之类。唯一还算完整的是一张紫红色的沙发,上面坐着患尘肺病
多年的父亲,他说他每天至少有三次在想着要不要从门前的悬崖上跳下去。但他没有这么做,唯一的理由,是不忍心让阿静变成孤女。阿静曾无数次
对他说:“你不是我的负担,而是我的希望,是我活下去的理由!”跟许多尘肺病患者的子女一样,阿静的梦想是考上医学院,毕业后当医生,为爸
爸妈妈治病。④就在阿静为梦想冲刺的高考前夕,她同样患尘肺病的妈妈,扛不住越来越沉重的呼吸,悄然离开了人间。这使得一向稳居全年级前三
名的阿静,高考成绩一落千丈,甚至连专科线都没上。妈妈和爸爸是为了给她挣大学学费而去矿场打工落下病的,如今对于那个梦想,她却无能为力
了。⑤匆匆为母亲办完丧事之后,阿静不顾老师和同学们不舍的目光,一抹泪去了一家乡村幼儿园。她之所以没去工资更高的镇上或县里,是因为丢
不下生病在家的父亲。每天出门前,她都会做好饭菜,放到父亲触手可及的地方,告诉他,他是她的希望,只要他还在,自己就有归处,如果他敢跳
下悬崖,她也会跟着跳下去!⑥“你见过这么破、这么烂的希望吗?”面容清瘦的父亲热泪纵横地冲我们问出这句话,相信这句话在他心中已自问无
数次。⑦“再卑微的希望也是希望,一如暗夜里那一点点微弱的星光。”我想这么回答他,但又觉得太文艺、太多余。因为这一年多以来,他每天坚
持以尽量轻松的表情等待女儿回家,并且一改往日的决绝,不再抗拒志愿者的到访和援助,这些都表明了他比我更明白这个道理。⑧阿静家的另外两
间房,一间是厨房,一间是阿静的卧室。请原谅我用了“卧室”这个文绉绉的词,事实上,这就是一间用来睡觉的破屋子,土砖垒成的“床”上,放
着一床旧被子,被面上有补丁,但还算干净。床面是用再生棉絮铺成的,这种棉絮是用旧衣服分解而成,还保留着花花绿绿的色彩。⑨这里没有一件
女孩子的房间里应该有的东西,比如布娃娃、花衣服、鲜花或绒线小猫,甚至没有梳子和镜子。但这个房间与我们去过的另外一些旧房子又有些不同
—它虽然旧,但并不脏乱破败,地上没有垃圾纸屑,墙上没有蛛网灰尘。最令人惊异的是床铺上靠墙摆放的两排书,一律书脊朝外,整整齐齐。那是
阿静多年来的课本和笔记,是这个家少有的看起来有新色的东西。墙上还贴着一张纸,上面整整齐齐写着许多名字,那些都是妈妈生病和去世时来帮
助过他们的人,无论是送过一碗面,还是挖过一抔土,她都一一郑重地写下他们的名字。阿静说:“也许我现在没有能力报答,但我每天临睡前的最
后一件事和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那些名字说一声‘谢谢’,是他们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并没有冷透。”⑩阿静是所有受资助的学子中,唯一一个我
们没有任何争议就决定要首先援助的对象。大家的选择高度一致,不仅是因为她贫穷的现状,更是因为她对未来抱有的那份善意和希望。她也没有辜
负大家的信任,在补习了一年后,顺利地考上了医学院,并于最近拿到了医师执业资格。?阿静说要把头半年工作攒下的5000元钱捐给助学基金
,希望能够帮到像她一样的贫困学子。她的父亲在得到稳定的生活来源和治疗之后,生活已经可以自理,偶尔还能上山采点儿花椒、果子挣钱。他再
也不用每天寻思着要不要从悬崖上跳下去了,自从他家从悬崖上搬下来之后,悬崖已远远地离开了他的心中。?这一切,皆源于那个破希望!(选自
《读者(原创)》2019年第1期)1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见过这么
破、这么烂的希望吗?”阿静父亲的这句话中的“希望“指的是患有尘肺病的残疾的自己,从中可以看出他觉得自己是阿静的负担。B.虽然“我”
说“请原谅我用了‘卧室’这个文绉绉的词”,但是其实“我”内心就是想用“卧室”这个词,因为这个卧室虽然简陋,但是却干干净净,它就是一
个美丽女孩子的卧室。C.“自从他家从悬崖上搬下来之后,悬崖已远远地离开了他的心中。”这句话就只是指阿静一家搬离悬崖以后,生活逐渐好
转,父亲已经逐渐淡忘了那个曾经在悬崖上的家。D.拯救阿静一家的不仅仅是志愿者的援助,更加重要的是阿静父女俩心中对对方的爱、对生活永
不放弃的希望和自立自强的精神。18.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⑦段画线的句子。(3分)再卑微的希望也是希望,一如暗夜里那一点点微弱
的星光。▲19.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阿静是“唯一一个我们没有任何争议就决定要首先援助的对象”?(4分)▲20.文章以“破希
望”为题,有何妙处?(4分)▲答案6.C(A是朱赫来。B是海水发电。D《范爱农》没有长妈妈。)7.(1)A:李逵;(1分)B:
鲁智深(鲁达)(1分)。相同点:义、粗(性格鲁莽、嫉恶如仇、不拘泥于小节,同样勇敢勇猛。(1分)不同点: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0.5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0.5分)(2)①幽默、风趣、诙谐(任意一个);②运用了动作描写(1分),通过猪八戒滑稽可
笑的动作,把八戒想求见悟空又怕被打骂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1分)16.(南通如皋市2020模拟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
成6~10题。(本题共5小题,20分)家乡的小瓦①家乡在皖南丘陵上,丘陵没有山峰那么伟岸峭拔,却也平仄有致,《蓝色多瑙河》那样洒
脱、平和,站在屋前一望,那高低起伏的丘陵,怎么看怎么顺眼,怎么看怎么亲切,而与之相契相合的是那寻常沉静的小瓦。②小瓦是田因诗意不可
缺少的一个角色。试想一下:屋后是红色丘陵,房前是绿色水稻,天上是白色云朵,假如没有青青的小瓦和坐在藤椅上翘望的乡亲,这是不是一种缺
憾呢?③小瓦没有什么尊贵出身,却是乡亲最为亲近的存在。不管你走到哪个村落,一抬眼,看见的就是青青的小瓦。④小瓦,乡亲不知道它的大名
,也不想去知道,这就像父母召唤我们,从来只喊我们的乳名一样,有的是亲昵,有的是无间,因为小瓦也是他们的孩子。⑤冬闲时节,乡亲就开始
在土窑前忙碌:用黏土制瓦坯,送到窑里烧。对于小瓦,我们是没有什么兴趣的,我们喜欢的是小猫小狗之类的玩意儿,趁着父亲歇晌的时候,我们
偷偷溜进瓦场,团泥捏小猫小狗。我们恕要把泥猫泥狗塞进窑里,而父亲最多在封窑的时候,把它们放在窑门前。⑥烧窑的日子,父亲每天都窝在窑
洞里,添柴禾,看火候,比照顾我们还要细心,小瓦出窑了,我们挤到窑门前,直到泥猫泥狗抢到了手才一哄而散。出窑怎样辛苦,新瓦烧得怎样,
我们是不上心的,但泥猫泥狗可是被我们摸得光滑锃亮的。⑦烧了两年窑,砖瓦备齐了,父亲就计划着盖房,有新屋住了,我们高兴得上蹿下跳。泥
瓦匠看到小瓦,拎起一块,敲了敲,这瓦好火候,不愧老把式。我这才注意到那青色的素净的小瓦,也学着泥瓦匠的样子,拎起一块敲了敲,清脆清
亮,有着金属般的悦耳乐音,连耳朵都跳了起来。⑧新屋落成了。小瓦一层层一排排的,鱼鳞一样卧在屋顶。凝望着新房,父亲一脸的沟壑被笑意填
满了-这可是他劳碌大半辈子的杰作啊。⑨坐在宽敞明亮的新屋里,透过窗户往外看,屋檐的小瓦成了一弯挑起的秀眉,舒展而快乐。虽然天空碧蓝
如洗,但是我却独喜欢小瓦的沉稳如石,有了它的庇护,什么风霜雨雪,什么严寒酷署,都被挡在了屋外。⑩梅子时节家家雨。夏日的雨是最恣肆的
,似乎想横扫一切,但是遇到了小瓦,却怎么也张狂不起来了。虽然雨势如风,但是落到小瓦上,却成了一首浑厚悠长的古筝曲。“大弦嘈嘈如急
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聆听着小瓦上的雨点,那浮躁焦虑的思绪会随风,?小瓦之上也是有风景的,你注意过
吗?梧桐的花儿落到屋上,一朵一朵,切切如私语般。那花儿铺了一层,就像一个紫色的梦,连空气中似乎都纲着它紫色的香呢?鹁鸪喜欢成双成对
的站在屋脊上,咕咕,咕咕地和鸣着,亲昵着,是在感谢小瓦给它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吗?麻雀对此感受更深吧。它们把窝搭在瓦楞里,整天就绕着
小瓦上下翻飞。有风雨了,它们就钻进瓦楞里,安逸地梦呓着。12.屋顶也是晾晒的好地方。母亲的蚕豆酱是在屋顶晒的,父亲打回的小鱼也是在
屋顶晒的;豆渣是在屋顶晒的,辣椒干也是……小瓦是一张便签,A不能一一记下父母一年的收获,B也留下了一些美好的片段。13.站在老屋
之前,望着屋顶上的小瓦,小瓦之上的瓦松、青苔,忧然发现自己离开得太久、太久。其实,无论我离开得多久,这老屋,这小瓦,这小瓦之下的记
忆总是那么清晰,那么鲜亮,就像发生在咋天一样。6.全文写关于“小瓦”的事情很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三件事。(3分)7.仔
细阅读第?段画线句,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8,根据语境,在第①②段A、B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3分)小瓦是一张便签
,A不能一一记下父母一年的收获,B也留下了一些美好的片段。9.阅读第②段画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4分)如果没有“青青
的小瓦”“乡亲”,这是一种“缺憾”吗?结合文章内容说出你的理解。10.【甲】【乙】两段文字都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情感
,请从表达方式的共同点和情感的不同点进行分析。(6分)【甲】站在老屋之前,望着屋顶上的小瓦,小瓦之上的瓦松、青苔,恍然发现自己离
开得太久、太久。其实,无论我离开得多久,这老屋,这小瓦,这小瓦之下的记忆总是那么清晰,那么鲜亮,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选自章中林《
家乡的小瓦》)【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鸣鸣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
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选自鲁迅《故乡》)答
案6.(3分)(1)冬闲时节,父亲忙碌制瓦坯送到窑里烧,我们将捏的小猫小狗塞进窑里。(2)烧窑的日子,父亲细心照顾,我们欢快地抢泥
猫泥狗。(3)盖房子,“我”学泥瓦匠拎小瓦敲,声音清脆清亮。(4)新屋落成,父亲凝望新房,满脸笑意。(5)梅子时节,“我”聆听小瓦
上的雨声,内心变得空明了。(6)梧桐花儿落在小瓦上,鸟儿把窝搭在瓦楞里,别有一番风景。(概括出三件事,得3分)7.(4分)比喻、拟
人、通感(2分,答出一点得1分,计2分),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梧桐花儿落在小瓦上,给屋顶铺上了一层紫色,紫色的屋顶像梦境一般美好,流露
出作者对小瓦上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也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1分)。8.(3分)虽然;但是9.(4分)是缺憾(1分),因为
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没有乡亲,就会缺少一份亲切与亲近,小瓦是乡亲最为亲近的存在,本文流露出作者对小瓦的喜爱与怀念,更是对乡亲、对故乡
的喜爱与怀念(3分)。(意对即可)10.(6分)相同点:记叙、抒情、议论(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不同点:【甲】叙写了“我”虽离
开老屋很久,但这里的一切依然清晰、鲜亮,流露出作者对老屋、对小瓦、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怀念之情。(2分)【乙】描写了荒村的萧索、没有
一点生气活力,以及“我”离开故乡并不感到留恋,流露出“我”对故乡人与人之间产生隔膜的怅惘、失落、压抑之感。(2分)17.(徐州市
区2020二模)阅读散文,完成18-22题。(16分)新绿胡竹峰①时令一节节过。雨水、惊蛰、春分,待到清明,窗外彻底亮了,天清
地明,景物如诗,诗中有画。②清明时节雨纷纷,好像天气真应了诗句一般。人在雨中,望着烟笼远树,景致更妙。雨飘在庭院,飘在池塘,飘在田
垄,飘在坡地,也飘在人的头面。连下三天雨,半夜有鲤鱼跃上溪头浅滩。凉月如眉,挂在水湾的柳梢上。③柳梢风味最好,丝丝绦缘长长短短,焕
然一树新绿。微风徐徐,正是放风筝的好日子,终日有纸鸢在天上飞着,高高低低。女孩子穿上春衫,布袖飘摇,韶华胜极。④不独人物鲜活如此,
屋前弯弯绕绕几条田埂,也若游蛇一般。田里关有浅浅一洼水,远看如镜,映得云白、山绿、树翠。田边有山,不甚高大,却青葱莫名,从山岗绿到
岭脚。⑤清明前后的莱哇,一脉新生。豌豆灌荚了,像是长满一地绿月,摘回来烹熟,风味大佳。韭菜尤好,有种香甜。古人说蔬食以春韭秋菘滋味
最胜,这是知味之言,也是经验之谈。韭莱清炒,或炒鸡蛋,都有春鲜美味。⑥每年清明前后,乡野风味挠心,遂从都市繁华中逃离,去那桑荫稠密
、禽乌幽雅的乡下住几日。一碟青菜,一碗泥螺。喝点新茶,无需饮酒,乘着山风,竟也微感酸然。然后在天清气明的春日夜里,看月亮升上山来,
梦也做得清明。⑦窗口一亮,人就醒了。醒得更早的是采茶人。清明时节的茶最珍责,可以补贴家用,乡人舍不得自家喝。绿芽近半寸长时,不论天
晴下雨,人总要去采茶。我小时候偶尔也去,人与茶树一般高,一叶叶摘下,半天刚刚盖住箩底。采茶雨天多有不便,连日晴空,也觉得辛苦。从此
知道生活不易,一口热饭滚汤要从劳作中来。至今对茶有爱意也有敬意。⑧茶摘回来即摊晾在檐头麻下堂前宽敝处,碧绿绿一地,让人心生欢喜。⑨
谷雨后,芭蕉叶大栀子肥,茶叶也粗大了,这时农人才去摘一些回来自己喝。那时候的茶,苦,且味道生涩,劳作时倒是格外解渴。⑩母亲做茶,总
在夜里。屋外,风吹田野,蛙声很热闹,虫鸣更热闹。冬日糊上的窗纸,残损大早,炒过的青茶在砧板上,揉搓成紧紧一团,碧绿的汁液渗出来,一
股股香气透过窗纸,在山村飘荡。茶叶摊放一夜,才干爽爽收进铁桶,密封得紧紧的,以免走气。11清明时,地气升腾,茶见天长,农人三两天就
要去一次茶园。野草越长越高,蒲公英冠毛结成绒球随风飘洒,荠莱也老得开了花。牛终于不用嚼棚里的干稻禾,每日早晨可以吃大把鲜草。午后,
有牧人牵它上山,山林里茅草遮身,牛儿吃得肚皮浑圆。山地阴凉,草浅处可卧可眠可立可坐,满满山野之气。12光阴流转,四季时序轮番。清明
时节乡野,遍地庄稼,一片翠绿,一片祥和。近年来,乡农造屋早已不用土窑砖瓦,不废柴火,几年里养得山林茂盛繁密。?天地日月清明,人世也
安定清明。春阳流水与畈上新绿有远意,水声经流不息。春天凝在花红叶绿里,溪涧池塘涨满水,积蓄自然之力。(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4
月4日,有删改)18.文章第一自然节写待到清明时节,“景物有诗,诗中如画”,文中又有哪些如画的景物呢,请你根据示例完成下列横线
上的内容。(2分)烟笼远树——凉月如眉——————水洼如镜19.品析语言。(6分)(1)雨飘在庭院,飘在池塘,飘在田
垄,飘在坡地,也飘在人的头面。(从词语的角度)(2)豌豆灌荚了,像是长满一地绿月,摘回来烹熟,风味大佳。(从修辞的角度)20.
你如何理解文章第⑦段“至今对茶有爱意也有敬意”这句话?(4分)21.请对文章的第?段进行简要评析。(4分)答案18.(2
分)柳梢风味;人物鲜活;19.(6分)(1)(3分)“飘”传神地写出了春雨落下的姿态,柔和而轻盈(1分);和上句的“
笼”字形成呼应,进一步写出了春雨细密的飘渺之姿;(1分)五个“飘”字的连续使用,更写出了春雨无处不在,滋润万物的美好品质。(
1分)(2)(3分)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豌豆荚比作绿月;(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豌豆荚的颜色和形状;(1分)表现了清
明时节的菜畦里豌豆荚蓬蓬勃勃生长的特点,赞扬了自然赋予给万物的生机。(1分)20.(4分)因为我知一叶一芽经自然之力,(
1分)又出自人手,(1分)所以我懂得要惜物惜福。(2分)(如果既写出自然之力的意思,又写出依靠人的辛勤劳作创造出来的意思给
3分)21.(4分)该段抒发了作者对春天万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之力的炽热的赞美之情。清明不仅仅是自然万物的清明,更是人
世的安定祥和有序,升华了文章主旨。一个“凝”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天在积蓄着磅礴的力量,似乎在等待更震撼人心的绽放。“凝”和“涨”
,一动一静,抓住春天的典型事物传神地展现出自然界的静美与生命力。语言含蓄隽永,富有哲理,言有尽而意无穷。(意近即可)18.(扬州
市江都区2020二模)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15分)家徽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
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②祖父在世时,
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
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
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
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
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
米。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
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
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
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
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
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
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
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
,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
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4分)23.阅读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4分)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贼要说什么
,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24.结合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答出3点。(3分)25.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
的丰富意蕴。(4分)答案22①第2段“民国初年,战乱频繁”交代了时代背景。②父亲兄弟四人个个身高马大,有足够的力量制服甚至打残
贼人,为下文贼人被发现时的恐惧做铺垫。③父亲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从侧面看出贼人是迫于生活不得已才去偷米,为下文祖父对贼
人的宽恕做铺垫。④正因为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所以兄弟几人对贼人偷米才那么愤怒。(答出两点即可)4分23①“浑身颤抖,
面无人色”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贼人被发现时的害怕与紧张。②通过“攥”这个动词表现出贼人虽然被发现,但迫于生计不愿放弃米袋的心
理。③“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贼人对祖父宽恕他的感动。④由前一句的“攥”着米袋到后一句的“提”着米袋以及
“低着头”这些动作的变化,表现出贼人从害怕到羞愧的心理变化过程。(答出两种心理并做简单分析即可)4分24①祖父是一个经验老到、细
心睿智的当家人: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贼。②祖父是一个宽容的人:祖父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
③祖父是一个善良、慈悲、有生活智慧的人: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④祖父是一个淳朴、厚道的人:祖父知道送鱼是贼的报恩
方式,但担心吃垮了人家,所以用在门板上刻鱼代替送鱼。⑤祖父是一个体谅别人又善于教育子孙的人: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答出三点即可)3分25①家徽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②家徽象征着对别人遭遇困难的体谅。③家徽表达了美德传家的教育理念。
④家徽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4分19.(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2020模拟试卷)文学作品阅读(17分)生死之间雷抒雁①突然有一天,你发
现那个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走了,没有了,就像水被蒸发了,永远地从你身边消失了,消失了。②那个叫你乳名时亲切、柔软的声音,那双曾抚
摸你面颊的枯瘦的手,那种在你出门远行时久久注视着你、充满关爱和嘱咐的目光,都消失了。③这是不能再生的消失,不像剃头,一刀子下去,你
蓄了很久的头发落地了,光头让你怅然,但是,只要有耐心,头发可以再生出来。一个人死了,不会再出现,不会的。④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
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死亡,是彻底的结束,如雪的融化,雾的
消散,云的飘移,永远地没有了,没有了。⑤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
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是
在为孩子们做晚饭,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已永远
地离开了。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现其中竟有一缕忧伤。难道,照片也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凝聚在目光中?⑥我
不愿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灰尘去封存。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刺伤那脆
弱的神经。⑦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再流泪。谁不知道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我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便是一种解脱。妻子这样安慰我,儿子
也这样安慰我。他们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忙忙碌碌,快快乐乐,去干他们自己的事,好像母亲的离世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母亲的死,给他们留
下的只是短暂的痛苦,并没有留下伤口,而在我的心里,却留下了很深的伤口,有很多的血流出,我常常按着胸口,希望那伤口尽快愈合。可是很快
我发现,愈合的只是皮肉,伤痕的深处无法愈合,时常会有疼痛蔓延开来。⑧我永远不会忘记2001年9月6日下午5时,在中国作协的会议室学
习讨论的过程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早点结束,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母亲的住处。快到家时,我打电话给家里,想马上听到母亲的
声音。铃声空响,我希望她是到楼下散步去了。⑨推开门,像往常一样,我喊了一声“妈妈”,无人应声。我急忙走进里面的房间,看见妈妈躺在地
上呻吟着。我扑过去,一把抱住她,想让她坐起来,问她怎么了。她只是含糊不清地说着:“我费尽了力气,可是坐不起来。”我看着床上被撕扯过
的被单,看着母亲身上揉皱的衣服,知道她挣扎过。可是一切挣扎都没有用,母亲左边的身子已经瘫痪了,无法坐住。她痛苦,无奈,无助得像个孩
子。这个曾经十分坚强的生命,怎么突然变得如此脆弱!⑩可是,无论如何,我明白了那个下午我焦灼、急躁、不安的全部原因。一根无形的线——
生命之线牵扯着我的心。虽然没有听见妈妈的呼喊声,可我的心如紊乱的钟摆,失去了平衡。我以从未有过的急切,想回到妈妈的身边。也许,只要
她的手抚摸一下我,或者,她的眼神注视一下我,我心中失控的大火就会被熄灭。?仅仅两天之后,当妈妈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地离开了她生活了
81年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我觉得,我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被带走了,随着她走了。我猜想,一个人的理论生命也许很长,它就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
被失去亲人、失去情感分割,生命最终变得短暂了。?没有药可以医治心灵的伤痛,所以只有学习“忘记”。可是,对于亲人,要忘记又谈何容易!
只好寻求书籍、寻求哲人,让理性的棉纱,一点一点吸干情感伤口上的鲜血。那些关于生与死的说教,曾经让我厌恶,现在却成了我必不可少的药物
。?我想起了一则关于死亡的宗教故事。有一位母亲,抱着病逝的儿子去找佛陀,希望能救活她的儿子。佛说,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的儿子死而复
生,解除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要一粒芥菜籽给我。?那位被痛苦折磨得愚钝了的女人马上去找,可是她找遍了全城,竟然
没有带回一料芥菜籽。因为,世上根本没有没有失去过亲人的家庭。最后,佛说,你要准备学习痛苦。?痛苦,需要学习吗?是的。快乐像鲜花,任
你怎么精心呵护,不经意间就凋零了;痛苦却如野草,随你怎么刈割、铲除,终会顽强地生长。你得学习迎接痛苦、医治痛苦、化解痛苦,让痛苦“
钙化”,成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不过,这将是困难和缓慢的过程,你得忍住泪水。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叙述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人称各尽其妙,形成了相互辉映之效。B.本文
在生存与死亡、疼痛与忘却、焦虑与平静的两极振荡之中,抒发了作者对亲情、死亡等命题深刻而又独特的探讨和领悟。C.本文以抒情为主,综合
运用描写、记叙等多种表达方式,细腻地刻画了作者失去母亲后备受煎熬、悲伤无法排遣的内心世界。D.妻子和儿子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并且
劝慰“我”,可见他们对“母亲”的情感不深厚,无法切身感受为人子者的丧亲之痛。6.本文情意丰沛、文字精纯。请赏析下列句子。(6分)(
1)那个叫你乳名时亲切、柔软的声音,那双曾抚摸你面颊的枯瘦的手,那种在你出门远行时久久注视着你、充满关爱和嘱咐的目光,都消失了。
▲(2)快乐像鲜花,任你怎么精心呵护,不经意间就凋零了;痛苦却如野草,随你怎么刈割、铲除,终会顽强地生长。▲7.文章⑧—?段
所记叙的内容在叙述方式上称为什么?有何作用,试分析。(4分)▲8.2020年2月18日,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
在武汉同济医院去世,他的女儿正在医学院读书。请结合本文中对亲人离去、消化痛苦的态度做法,给刘智明女儿写一段话,字数100字内。(4分)▲答案5.D(3分)6.(6分)(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刻画母亲的声音、手、目光这些细节,将深沉的母爱变得具体可感,生动感人,从而更好地表达作者痛失母亲时难以接受的悲痛之情。(2)将快乐比作易谢的鲜花,将痛苦比作难刈的杂草,这一比喻新奇形象;并将快乐与痛苦两相对比,更能突出所文章提出的要学习痛苦、医治痛苦、化解痛苦这一主旨。(赏析时角度准确得1分,分析到位得2分)7.(4分)倒叙。作用:在结构上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或使文章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在内容上先写母亲的死对自己的感触很深,再写母亲死的过程,这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的部分(即母亲的离去对我产生的触动乃至伤害)提到前面,加以突出。(答出“倒叙”得2分,作用答出一点得1分。)8.(4分)示例:你好,看到你父亲离去的消息,我深感哀痛。相信你更是难以疗愈悲痛,《生死之间》一文启发我们,生者对死者最好的怀念,就是学会忘记,我们都需学习痛苦,让痛苦成为你我坚强生命的一部分。望你学好医术,承你父亲遗志。(须结合文章主旨来谈)20.(宁德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4题。(21分)?雪夜朱建勋?①十五年前的那场雪,我记忆犹新。?②那一年,我种大棚也就两三年的光景,还未学会坦然面对,总觉得有许多潜在敌手,总是莫名紧张。每逢刮大风的天气,围着大棚转圈儿,看护着箍棚的铁丝,生怕哪一根被风挣开了,大棚膜就会像脱缰的野马,拉也拉不住,蹶起蹄儿就能飞向天去。若是哪根帮边竹片抵挡不住风的推搡,柔韧的腰肢被齐胸折断,刺破了大棚的肚腹,风就会趁势肆虐,把大棚撕开一道口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庞然大物般的大棚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孔洞就被轻易打败!到了傍晚,风未消散,急匆匆回家,胡乱吃几口饭,扛上被子,在棚头铺上草苫守棚。其实这是于事无补的,但与大棚睡在了一起,就有了同仇敌忾、同舟共济的味道,觉得力量就会大些。?③那时村里有几十家种棚的。立春前十天育苗,靠阳光这个加热器,十天八天种子才.拱出土,谁都替种子着急,恨不得自己钻到苗畦里替种子挺起身子。天有阴晴,一天一天过去,苗畦上生出一小片一小片白色的霉点,那是种子坏了。果然,霉点下面的种子软塌塌的,成了一粒稀屎。三三两两站起来的芸豆苗儿,顶着个硬硬的黑皮儿,像个脱不掉的帽壳儿,嫩叶儿还包在黑皮里,只是颤抖着倔强地站起来。?④重新育苗,天气仿佛觉得愧疚,第二茬苗儿往往出得齐整,但时间晚了,收成不会景气。第二年开始用煤炉加温,三三两两的蜂窝煤炉,丛丛星星之火,温暖在苗畦二层膜下窜动,六七天光景,芸豆苗儿就出齐了。⑤蜂窝煤炉,一炉煤烧三四个钟点,半夜起来加一次煤,天亮再起来加一次煤。睡眠严重不足不说,煤气还顺着呼吸钻进血液里,重者煤气中毒,轻者头晕目眩,不舒服的很。每年育苗,个个都像泥猴子,弄得人不人鬼不鬼,但效益不错,于是东家一亩,西家一亩,大棚遍地开花。⑥还说那年的那场雪。那年晴天多,育苗盖两层草苫,三五个蜂窝煤炉左右开弓,芸豆苗儿七八天就绿油油地站起来,一幅看什么都新奇的样子。我正沉浸在苗齐苗壮的窃喜中,雪却像个不速之客,呼啸而至,一口气下了一尺厚,仍不解恨。大棚摩拳擦掌,虽然它对风雨的横冲直撞能应付一阵子,但对付雪花软绵绵的太极拳法,却吃了大亏。雪密集而柔软,不像雨水,沾上大棚的身子就被击退,流走了;雪粘在大棚身上,甩也甩不掉,还会越聚越多,每一片雪都有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先是在大棚外用刮雪的刮耙把雪从大棚上拉扯下来,然后狠狠踏在脚下。但是雪太大了,前面刮下来,后面又布满了,脚下已有半米深,举足为艰。用铁锹挖开一个孔洞,掀起大膜,钻进大棚,里面的光亮被雪遮挡。举手晃动大棚膜,大棚膜疲惫地伸伸肚皮,像个驯服的白马,任由雪骑在它身上,风扯动辔头,雪更趾高气扬。⑦大棚膜像怀上了马驹,肚腹越来越大,低垂下来。苗畦上方的雪越聚越多,大棚膜成了足月的母马。大竿不堪重负,咔嚓断裂,大棚膜被刺穿,雪团像出生的马驹溜滑进大棚,压在苗畦的二层膜上,那群芸豆苗儿惊慌失措地左躲右避。我随手拿来一根备用大竿,用铁丝拧死,替补上断裂的那根。棚膜敞着个松垮垮的大裂口,寒冷夹裹着雪花冲进来,我摸索着找到大棚里的铁针,用钳子夹紧,放在火机上烧红,弄弯,在雪里凉一下,穿针引线,口里衔着手电,站在高脚板凳上缝合大棚膜。⑧雪还在继续,还有大竿劈叭声传来。我穿梭在大棚里,像一个人走在孤寂无助的暗夜里,心凉得像冰块一样,泪顺着我的眼角滑进雪堆里。忽然,黑暗中有一束灯光来了,那是年迈的父亲,他拖来几根大竿,帮我挨个换掉断裂的大竿,大棚似乎一下有了底气,挺起了脊梁……?⑨雪后,大棚像蹒跚学步的孩子,摔了一些跟头后,结实起来了。如今,育苗由蜂窝煤炉换成地热线,温暖环绕,芸豆翻身打滚,三两天就摇摇晃晃站了起来,在大竿下的一根根绳坯的牵引下,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子,拍着嫩绿的小巴掌,逐渐窜出了花花绿绿的前程。⑩十五年过去了,我已褪去了初种大棚的那份惶惑,对于风雪也坦然了许多,但雪夜中的那一束灯光,却一直温暖着我,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有删改)?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标题简洁明了,既点明中心事件发生的特殊时间,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B.③⑦两段划线句描写的芸豆苗形象不同,但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豆苗的怜惜之情。C.第⑥段运用对比突出大雪对大棚的侵扰,烘托当时形势危急和“我”内心的焦急。D.父亲不是事件主人公,但他在雪夜给予“我”的温暖和帮助,深化了文章的主题。11.赏析词句(6分)?(1)立春前十天育苗,靠阳光这个加热器,十天八天种子才.拱出土,谁都替种子着急,恨不得自己钻到苗畦里替种子挺起身子。(赏析加点词)(3分)?(2)大棚膜疲惫地伸伸肚皮,像个驯服的白马,任由雪骑在它身上,风扯动辔头,雪更趾高气扬。(赏析修辞手法)(3分)?12.第⑧段写“泪顺着我的眼角滑进雪堆里”,简要分析“我”流泪的原因。(2分)?13.有人说,文章题为“雪夜”,但②-⑤段的内容都与雪夜无关,应该删去。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要分析。(4分)?14.联系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十五年前的那场雪记忆犹新。(6分)答案10.(3分)B11.(6分,意对即可)(1)(3分)“才”是副词,强调了种子发芽的速度太慢,突出“我”盼望种子快点发芽的急切之情(或:突出了着急之情;期盼程度之深)。(2)(3分)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风狂雪大、大棚不堪重负的景象,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12.(2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1)为大棚不能承受风雪负感到难过(或:担心大棚倒塌自己辛苦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2)为自己在雪夜独自守护大棚感到无助悲伤。?13.(4分。只说观点没有分析不给分;没有观点扣1分;回答同意这个观点,只给2分。)示例一:我不同意这个观点。②-⑤段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描写“我”初种大棚(的精神紧张和身体劳累等方面)的辛苦,这些内容强调了“我”种大棚经验的欠缺(或:初种大棚的惶惑心理和技能不足)和对大棚的感情,(2分)为下文写雪夜出现危险和“我”拼命保护大棚(或:“我”在雪夜中拼命保护大棚),以及父亲来相助等情节做铺垫,内容与雪夜密切相关,不能删去。(2分)示例二:我同意这个观点。②-⑤段描写的是“我”初种大棚时的情形,发生在雪夜之前,与雪夜无关,删去可以避免情节旁逸斜出,让中心更突出,所以应该删去。(2分)14.?(6分,每点2分,意对即可)(1)?十五年前的那场雪来势汹汹,“我”费劲心力守护大棚的情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十五年前父亲在那场雪中送来的灯光和帮助,给无助的“我”带来温暖、希望和勇气,至今仍令我感激;(3)十五年前的那场雪让“我”领悟到“人总是要经历磨难才能成长”的人生哲理,让“我”受益匪浅。
献花(0)
+1
(本文系思雨化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