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新闻评论考点归纳
2020-09-19 | 阅:  转:  |  分享 
  


1、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或节目)的总称。

2、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之间的区别

(1)传播内容不同:新闻报道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新闻评论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

(2)传播目的不同:新闻报道满足公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

新闻评论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以及话语权

(3)传播内容不同:新闻报道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新闻评论在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观点

(4)传播要求不同:新闻报道以真实性为原则,报道中以讲清事实五要素为基本条件

新闻评论以公正性为原则,注重实效性与时宜性,前瞻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三,新闻评论的特点和功能

特点:1、政治性2、新闻性3、论理性4、公众性

功能:1、宣传鼓动,配合中心工作。2、释疑解惑,研究社会问题。

3、针砭时弊,促进社会进步。4、提供讲坛,增强公民参与意识。

四,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1、良好的政治素养2、扎实的理论功底3、敏锐的发现和判断能力

4、丰富的知识储备5、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责任、勇气、良知)

一,实务文体:是创新型报章文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是维新派创造的新型的报章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加以口语和外来语。“变法图强”的政治主张。王韬是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所创办的《循环日报》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刊。

《弢园文录外编》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

三,实务文体的特征:

1“纵笔所至,略不检束”:信笔写来,不拘一格,既冲破了八股文和桐城派古文的古奥矜炼的局限,又兼收散文、骈文之所长,意至笔随,洒脱奔放。

2“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文字流畅,词汇新颖可读,使用新鲜的俗语和外来语

3“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感情充沛,饱含激情,善用比喻、对偶、排比,致使文气跌宕,富有感召力和鼓动性。

梁启超代表性作品:《变法通议自序》

一,新闻评论的选题来源:

1、从上级精神中选题

(1)上级精神: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和地方颁布的各种法律、法令、条文和文件;中央和地方召开的各种会议,领导人的指示和讲话。

(2)避免两种倾向:不动脑筋,照搬照抄文件,孤立地从文件中找题目,不联系实际,不作具体分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不了解工作大局全局,自以为是,标新立异,致使选题立论有意无意地跟中央和上级精神“唱反调”。

(3)注意两个问题:要学习领会好上级文件精神,不能简单化为“寻章摘句”;将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话题。

2、从人民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题

(1)含义:实质上就是抓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问题。从实际生活选题的评论大多关注普通公民的具体权益,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2)注意的问题:选题反映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和紧迫性;选题阐述的道理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3、从新闻报道中选题:

(1)含义:新闻媒体上刊登了大量的、滚动的、层出不穷的新闻,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选题来源。目前,大多数的新闻评论选题都来自新闻报道。

(2)要求:选题要新。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问题。选题要确。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问题。

二,立意的基本要求:

1、立意要有针对性

(1)针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不利于社会前进的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砭时弊。(2)针对人们的疑虑、思想认识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现象,给予正确的回答和指引。

2、立意务必正确

(1)指评论基本观点正确、切合实际,符合法制与政策思想,又恰如其分,合乎情理,这也是保证评论的舆论导向正确的必要条件。(2)评论立意正确与否,经常会反映到政治思想领域,因此除坚持依照法律规范外,还要始终符合现行方针政策。

3、立意力求全面

(1)在一篇评论文章的论述中,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要讲清各方面的道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要将辩证统一的思想融入整篇文章之中。(2)立意力求全面,不仅表现在一篇文章中,有时也可通过版面多篇文章的安排达到这个目的。

4、立意要有新意:(1)观点新颖出新意(2)题材新鲜出新意(3)角度变化出新意

新闻评论思维方法:(要举例说明)

发散思维:多端”、灵活”、精细”、“新颖。发散思维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发散思维是从同一个问题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答案,在处理问题中寻找多种多样的正确途径。(“非典”的启示)

纵深思维:核心是不满足于记录事物的表象,而是按照原思路往前再迈一步,刨根问底,穷追不舍,从而发现更深层次也更有价值的内容和思想。(比如物价上涨的原因、后果、对策)

逆向思维:是指思维的主体逆事物和人们思维发展的一般方向而动的思维。这种思维能够从相反的方向发现新的问题,采用新的理论,取得新闻评论的最佳效果。(《老当“易”壮》)

超前思维:是指人们从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物出发,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该事物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趋势作预见性的判断

批判思维:对现存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包括对错误的、丑恶的、虚假的事物或现象的揭露和否定,也包括对正在实施的或被公众认为是正确的、美好的、真实的事物或现象的重新审视和反思。

论证的基本方法

1、立论,就是从正面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和态度的论证方法。在立论中常用的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等方法。

2、驳论,就是针对别人的某种错误观点或主张,加以反驳或批判的论证方式。

(1)归谬法,就是先假定对方的错误观点是正确的,然后以其作为前提,推导下去引出一个十分荒谬可笑的结论,从而使对方的错误观点不攻自破。

为了反驳命题P,我们先假定它是真实的,并从这一假定中必然推出一个(或一系列)显然荒谬的命题Q,然后,从命题Q的虚假性必然地推出命题P是荒谬的。

(2)反证法,就是证明与对方论题相对立的论题是正确的,根据矛盾律,反证对方论题是错误的。

1、新闻评论中的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以简短的文字提示或标明其论题范围、主要见解、基本倾向和情感诉求,是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

2、新闻评论中的结构:既是对评论谋篇布局的总体设计,也是对评论逻辑思路的总体安排。

3、新闻标题和评论标题的区别:

标题任务不同:新闻标题,揭示新闻中最主要最值得注意的事实

评论标题,标题论题范围或传输作者态度见解

拟题手法不同:前者,观点态度蕴与事实的概括和叙述中

后者直接表达作者立场、观点和态度

标题结构不同:前者结构复杂,一般有主标题和副标题

后者:结构简单,通常只有一行题

写作要求不同:前者:具体、确定句式完整,常用实体

后者:概括、抽象,句式灵活,常用虚题

4、、社论:社论(在广播、电视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

等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它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

2、评论员文章的三种类型:

(1)、本报评论员文章:一般不署名(官方色彩:体现部门意图和集体意见)

(2)、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评论员文章的特殊形式,规格高于评论员文章,代表编辑部的观点

(3)、观察家评论: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极少使用。侧重“观察”,在“观察”中评析、论辩和预测,语言犀利,论述相对自由灵活。

3、社论时评化的意义;

(1)、它使社论的题材更为丰富,更有新闻性;使社论这样一种多年来已经濒临僵化的报纸文体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2)、它使社论的刊发频率更高,实现每天发表社论这样一个世界报纸的普遍规范。

(3)、它使社论长期以来在党报体制之内的崇高地位有所下降。因为社论每天都对具体的新闻事件作出判断,社论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无疑大大增加。这一方面固然使社论的权威性与指导性受到了动摇,但另一方面,也为人民群众批评社论,与报纸平等交流提供了空间。

(4)、它使得社论有可能脱离千报一题、抽象层面的议论,而更多地触及地方的社会生活。

1、短评: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便的编辑部评论。

2、短评的特点:

(1)、篇幅短小。由于短评通常是依托新闻报道发表的,因此写作时不需要另找立论的由头和论据,这就在客观上为其保持篇幅的短小提供了可能。

(2)、内容单一集中。短评不像社论那样对某个问题进行多侧面的剖析和论述,而是聚焦于最具有典型意义、最闪光的某一点上立题作文,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意尽言止,干脆利索。

(3)、新鲜生动。新闻报道常常能为短评提供新鲜生动的由头,而作者抓住这个由头命意成文,这就使短评格外新鲜生动。

3、短评的写作要求:

(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写短评最忌讳面面俱到,即抓住新闻报道中最值得议论之处,评其一点,这样才能做到短小精悍、言之有物。

(2)、长话短说、评在实处。打破大中型评论文章惯用的写作程式,重在亮明观点,画龙点睛,评在实处,不必过多地进行论证。通常采用开门见山法,力戒空话、套话,避免穿靴戴帽。

(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短评与报道之间具有既依托又深化的关系。依托是指短评的思想或观点是从报道中挖掘出来的,而论证思想或观点的论据材料也是直接来自于报道。深化是指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据事论理,由点及面,提炼升华,补充深化,借题发挥,以个别指导一般。

4、编者按语的类型:一种在与主体文章的关系中决定的文体。因此,从其同主体文章相对位置来看,编者按可以分为文前、文中和文后三种。也因位置和关系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征。

1、专栏评论:是在大众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固定版面或时段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作者个人署名的评论。

2、专栏评论的特点:

稳定性:栏目固定,体式相近;版面位置与篇幅稳定

评述范围与受众对象有所侧重

论述与语言有持续、连贯的风格和特色

开放性:专栏对外开放,公众自由投稿;选题开放,公众自选

议论开放,各抒己见;文风多样,百花齐放

,时代性:把握时代脉搏;关注时代变化;弘扬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需要

公众性:作者为广大公众;读者对象最为广泛;选题为公众所关注

观点反映公众的呼声;使用公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与议论方式













献花(0)
+1
(本文系刘雅可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