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鉴赏模拟题
2020-09-20 | 阅:  转:  |  分享 
  
2020全国中考语文古诗鉴赏模拟题1.(2020河南中考语文一模)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
杯酒长精神。19.颔联运用典故,选择其一,简述典故及其作用。(2分)19.典故1:闻笛赋(或向秀作赋)。(1分)作用:怀念已故
去的友人(或表达对新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1分)典故2:烂柯人(或王质烂柯)。(1分)作用: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
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或暗示自己被贬谪时间长久,对世事变迁的怅惘)。(1分)20.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两句体现“酬和诗”的特点。(2分)20.(1)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1分)(2)劝慰
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1分)(意思对,紧扣要点语句通顺即可)2.(20
20江苏南通中考语文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7分)湖①口送友人[唐]李频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去
雁远冲云梦⑤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注】①“湖”,指洞庭湖,诗人在湘
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②中流:江心。③湘烟:雾霭。④楚田:田野。⑤“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首联通过
对▲、▲、▲等物象的描写,创设了送别的情景。(3分)16.请赏析“离人独上洞庭船”中“独”字的妙处。(4分)▲
▲▲答案:15.(3分)暮霭/湘烟、芦苇/岸苇、田野/楚田。16.(4分)“独”
是独自的意思(解词1分),描绘出了友人独自踏上洞庭湖边的行船,即将远行的情景,(语境义1分),更显出离人的伶仃,暗示旅途的寂寞艰辛
(表达效果1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情感1分)。3.(2020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语文)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6—
9题(12分)【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
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6.甲诗的作者是
,乙文选自课文《》。(2分)7.“忠君报国”思想在甲诗中的具体表现是,在乙文中的具体表现是。(4分)8.有一个成语来自【乙】
文这段历史,这个成语是。(2分)9.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A.甲诗和乙文都是作者向皇帝陈情言事的奏章,言辞非
常恭敬、恳切。B.甲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苍凉悲壮;乙文的风格情辞恳切,感人肺腑。C.甲诗中“九重天”“圣明”与乙文中“先帝”都是指当
时在位的皇帝。D.甲诗和乙文都抒发了作者因为皇帝对自己的信任而怀有的感激之情。答案:6.韩愈;《出师表》(1+1分)7.欲为圣明除
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遂许先帝以驱驰)(2+2分)8.三顾茅庐(2分)9.B
(4分4.(2020年扬州市一模)诗歌阅读(6分)《蝶恋花》①宋: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②湾
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③尝面收新茧。【注释】①此词是词人退居苏州期间所作
。②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③看看:转眼之间,即将。9.(1)词的上片与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
分)▲(2)这首词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上片侧重写乘船游湖所见的水涨草绿、鹅儿戏水、微风
拂岸的江南水乡图(2分);下片侧重写词人在船上所见的农事,描绘出一幅麦子拔穗、桑叶长成,农桑丰收在望的图景。(2分)表达出作者对乡
村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淳朴、宁静的农家生活的向往之情。5.(2020山东省青岛市开发区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7-8题。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刘禹锡李白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杨花落尽子规
啼,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道龙标过五溪。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寄愁心与明月,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随君直到夜郎西。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是()(3分)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两句写了自己长期被贬谪在荒凉之地的境遇。B.“到乡翻似烂柯人”,
以“王质烂柯”的典故写出了自己回到故乡恍如隔世的情景。C.“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
,使人赏心悦目。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诗人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8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
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B.“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题意,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C.“闻
道龙标过五溪”一句中“过五溪”写出了王昌龄被贬之地的偏僻荒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答案7.C(3分)8.B(3分)6.(2020江西南昌中考语文模拟)阅读
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甲】清平乐·春晚??[北宋]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
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乙】清平乐?[宋]赵令畤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6.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写残春景象,乙词
写清明时节词人回忆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B.两首词都写春,都表达了词人对美好年华逝去的慨叹。C.甲词上片写词人面对万花凋谢的景象
而不胜伤感。D.乙词的下片写主人公对友人思念却不得相见的无限感伤。7.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开篇借莺
儿之口吐露词人的情感,手法新巧而又饶有韵味。B.乙词中“搓得鹅儿黄欲就”将春催杨柳生发的过程形象生动地写了出来。C.甲乙两词都
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在写景中寄托词人的思想情感。D.甲词上片由听觉转为视觉;乙词下片采用对比,给人肝肠欲断之感。答案6.(2分
)B【解析】虽然乙词也写春,但表达了词人的思念之苦。B项的“都表达了词人对美好年华逝去的慨叹”表述有误,故选B项。7.(2分)C【
解析】甲词是上下两片都写景,情景交融;乙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C项说法有误,故选C项。7.(2020浙江省金衢十二校模拟试卷)阅读
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题目。雪霁霜晴,独寻山径,菊花犹盛,感而赋诗①[宋]王禹偁狼藉金钱撒野塘,几丛无力卧斜阳。争偷暖律②输桃李,独亚
寒枝负雪霜。谁惜晚芳同我折,自怜孤艳袭人香。幽怀③远慕陶彭泽④,且撷残英泛一觞。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释】①本诗作于淳化三年秋天,时
诗人谪宦商州一年。②暖律:温暖的节候。③幽怀:隐藏在内心的情感。④陶彭泽:东晋诗人陶渊明。同是写菊,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一样吗?请结
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4分)▲答案15.(4分)示例一:我认为不同。王诗写出菊花在残阳之下,野塘边上,无力折卧,
虽无人顾惜,却依然孤单艳丽散发着袭人的芳香。体现出坚强美好的品质,诗人以菊自喻,传达出孤芳自赏无人识的心绪以及虽然被贬官,但依然要
保有自己高洁品质的情感。陶诗写诗人于劳动之余,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的场景,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
境和对田园中宁静自由生活的热爱。示例二:我认为相同。陶诗写诗人于劳动之余,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的场景,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田园中宁静自由生活的热爱。而王诗中,雪后的菊花虽无人观赏,却依旧茂盛,香气四溢,这样的场景让被
贬的诗人有感而发,联想到隐者陶渊明豁达的气度,在“且撷残英泛一觞”中传达出寄情山水的悠然之情。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山水生活的热
爱之情。8.(2020年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7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
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江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
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5.诗人在山西村中看到了哪些生活场景?(3分)6.“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主人应声
开门后,“我”这位不速之客会怎样解释呢?请用第一人称表述。(2分)7.《江上》中“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与“山重水复疑无
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其妙处作简要赏析。(3分)答案5.农家设酒杀鸡招待客人的热闹场面;村人吹箫打鼓,热热闹闹迎
接春社祭祀的场面。6.提示:能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语句连贯、符合语境即可。7.既写出了山水萦绕,千帆竞渡的自然风光
,又借山光水色的变化寄寓了人生感悟:不甘屈从阴暗,不怕青山阻隔,便能拥有千帆竞渡的开阔心境,便能战胜眼前的迷茫与困难。9.(杭州市
萧山区2020模拟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I)(2)题。(6分)过湖[宋]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
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_______的心情,并为进一步描写作铺垫;“山色蒙蒙”一句,令人想起苏轼在《饮
湖上初晴后雨》中咏西湖的名句“”。(2分)(2)诗的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请作赏析。(4分)答案(1)愉悦、快乐;山色空蒙雨亦奇(
2分,各1分)(2)晴空下,湖面上,山色如画,忽有白鸥翩翩飞来,诗情即时涌现。诗中有画,画里有诗,境界十分优美。不说对景而生诗情,
却说白鸥带诗而来,写得活泼有趣味。(4分。每点2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10.(江阴市2020年模拟试题)古诗鉴赏(6分)《鹧鸪天
》①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④知造物心肠别,老
却英雄似等闲!【注】①这首词是陆游四十二岁时,因言官弹劾被免通判,居镜湖三山时所写。②玉瀣:一种美酒。③黄庭:道经的名称。④元,同
“原”。11.(1)上阕中的哪一句与陶渊明的《饮酒》中的“而无车马喧”表意相似?(1分)(2)请赏析上阕中的“斟残玉瀣行穿竹,卷
罢黄庭卧看山”的妙处。(3分)(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丝毫尘事不相关(2)运用动作或细节描写,
写出了诗人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景。表现了他生活的闲适、惬意。(3)既写出了诗人生活的闲适,也是在
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感慨也可)(江阴市长泾片2020二模试卷)古诗鉴赏(6分)清平乐·独宿博
山王氏庵①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②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注】①博山:今江西广丰县西南。王氏庵:姓王人家的破旧小草庵(茅屋)。②归来:指作者淳熙八年冬弹劾落职归隐12.阅读上面的一首
词,回答问题(6分)①这首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3分)▲②这首词中的“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与南宋诗人陆游
的名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写作手法和抒发的情感上有何共同点?(3分)▲答案12.诗人用饥鼠,蝙蝠,风雨,窗纸
等意象(1分),营造出一种凄凉破败的氛围,(1分)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的凄苦、孤寂、落寞的情怀。(1分)(2)写作手法:虚写(想象
)(1分)。抒发的情感:都寄寓了作者: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辛酸落寞(1分);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崇高的爱国热情。(1分)12.(南通
如皋市2020模拟试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6~17题。(本题共2小题,7分)终南别业(王维)中岁④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
独往,胜事②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②林叟,谈笑无还期。【注】①中岁:中年。②胜事:美好的事,快意的事。③值:遇见。
16.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内心?(2分)17.阅读下面的诗句,选出与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
时”意境相同的一项,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位诗人的心境与情怀。(5分)A.采集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B.欲渡黄
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答案16.(2分)高兴,愉悦,自得其乐;闲适。17.(5分)A(1分),《终南别
业》中颈联写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于是索性坐下来欣赏天空中的行云变幻,表现出退隐者自由惬意、闲适的心境及超然物外
的豁达情怀。(2分)《饮酒》中颈联写陶渊明在东篱边随便采菊,偶然间抬头见到南山,表达了诗人隐居田园的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2分
)。这两首诗都写出了诗人偶然的情趣,偶然的情与景会。13.(徐州市区2020二模)古诗词鉴赏。(5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
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0.尾联借
用__(填写作手法),表达了将士们之情。(2分)11.“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你自选角度赏析该诗句。
(3分)答案10.(2分)典故;(1分)表达了将士们视死如归、坚决杀敌、忘身报国之情(1分)(意近即可)11.(3分)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
出来,为下句展示我军英勇应战和战斗的惨烈做了铺垫;“城欲摧”城墙仿佛将要坍塌。(1分,分析出一点即给分)该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
,(1分)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1分)14.(扬州市江都区2020二模)阅读古诗,完成第13题(6分)虞
美人梳楼宋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
朱帘却又晚风寒。13(1)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妙处。(3分)(2)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
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思归之情。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3分)答案13(1).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
雨连绵不断的形象。(1分)也喻指丝丝愁绪。(1分)词的起句重复出现了丝丝这一叠词,丰富了词的内涵,,增强了词的节奏感。(1分)2答
案示例:.①比喻(1分),楼儿忒小不藏愁,用了比喻,把愁比喻为形象具体的物质,(1分)体现词人对前途的无穷忧虑以及客居他乡的愁苦。
一“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1分)(答化虚为实也可)②拟人,(1分)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一怜一惜,均用了拟
人(1分),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孤独的愁苦之情。(1分)③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1分)海棠红近绿栏杆。词人羁旅已久,思乡欲归。然而
目触之处却是竞相红艳的海棠,(1分)写哀愁,用海棠反衬,这里是用乐景写哀情,更增添心中伤愁。(1分)15.(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20
20模拟试卷)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18题。望海亭①唐李绅乌盈兔缺天涯迥,鹤背松梢拂槛低。湖镜坐隅看匣满②,海涛生处辨云齐
。夕岚明灭江帆小,烟树苍茫客思迷。萧索感心俱是梦,九天应共草萋萋。①望海亭,是一个历史亭名。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府山之巅。建于唐代
。其址原为春秋末期的飞翼楼故址。历代曾易名为五桂、越望、镇越。屡圮屡建。1981年重建,仍名望海亭。1997年10月1日拆望海亭建
飞翼楼。②湖境:湖光如镜。湖即镜湖。【诗以寄情】①本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作者是从怎样的角度切入的?(2分)②哪一联奠定了诗的情感基
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2分)①客思;诗人站在望海亭上,近察远观。②尾联;眼前风
景实在迷人,以致引起客思,大有不归的萧索之感。(评分标准:写出角度得2分,写出理由得2分。)16.(福建莆田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4~5题。(6分)南安军??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
薇①。【注释】①采薇: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采薇而食,后来饿死。4.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A.首联用梅花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表现了诗人起兵抗元的豪迈之气。B.颔联两个“出”字和两个“归”字,重复对照,抒写诗
人悲苦之情。C.诗人将山河依旧与城郭面目全非进行对比,坚信山河必有重光之日。D.本诗逐层递进,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寓深厚之性情于
质朴之中。5.本诗与王绩的《野望》都引用“采薇”的典故,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决心?(3分)答案4.(3分)A5.(3分)《南安军》:
饿死殉国,誓不投降。(2分)《野望》:隐居不仕(向先贤寻求慰藉)。(1分)17.(2020福建石狮市模拟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4-5题。(6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4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B
.颔联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败景象,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C.颈联运用浓墨重彩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
村生活的真实场景。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5.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其中蕴含
的意味。(3分)答案:4.(3分)C(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5.(3分)“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1分),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1分),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1分)。18.(2020黑龙江省林甸县二模)【诗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9.这首诗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中所作,首联运用“??”和“??”两个词语,表现出诗人坎坷的人生境遇。(2分)10.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地融为—体,景、情、理结合,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3分)答案9.(2分)“凄凉地”“弃置身”或“凄凉”“弃置”10.(3分)示例一:诗人以“沉舟”和“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表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示例二:这两句的意思是展望未来,沉舟的旁边有千帆过往,病树的前面万木向荣,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示例三:这两句诗客观上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后人常引用此两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献花(0)
+1
(本文系思雨化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