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管窥《道德经》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
2020-09-20 | 阅:  转:  |  分享 
  
管窥《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原文: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注释:①太上:至上、最好,指最好的统治者。②不知有之:人们不知有统治者的存在。③悠兮:悠闲
自在的样子。④贵言:指不轻易发号施令。⑤自然:本来就如此。译文:最好的统治者,人们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们亲近他并
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们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们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
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本章分两层。第一层:“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
之。”老子把统治者分为了四个层次:最高层次的统治者,治理国家为无为,老百姓几乎不知道有他存在。事情做成,事业成功,老百姓都以为是自
己所为,与统治者没有什么关系。其次层次的统治者,治理国家施仁政,爱民,亲民,老百姓亲近他,赞誉他。再次层次的统治者,治理国家严刑峻
法,老百姓对他特别畏惧。最次层次的统治者,治理国家横征暴敛,专横跋扈,亲小人儿远贤臣,老百姓看不起他,侮辱他。第二层:“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一层,老子指出了最次层次的统治者和最高层次的统治者的根本差别:最次层次的
统治者“信不足”,从而导致老百姓“不信”;最高层次的统治者,“贵言”,言必有应,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
然’。”这一章老子把统治者分成四个层次,并指出高层次的统治者和低层次的统治者的根本差别。目的在于希望统治者尊道而为,为无为,都能够
成为最高层次的统治者,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
献花(0)
+1
(本文系Yourenla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