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管窥《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2020-09-21 | 阅:  转:  |  分享 
  
管窥《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①。是以圣人②终日行不离辎(zī)重③,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奈何万乘之主⑥,而
以身轻天下⑦?轻则失根⑧,躁则失君。注释:①躁:动。君:主宰。②圣人,这里指有道的天子、最高统治者。一本作“君子”。③辎重:
运输军中携带的军械、粮草等物资。④荣观:这里指宫阙,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或豪华的居所。⑤燕处:退朝而居;这里指回到宫中。燕处
,河上公注:“后妃所居”,就是后宫。⑥万乘之主:乘指车子的数量。“万乘”指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⑦以身轻天下:以身,以,因为;身
,自己,自身。“轻”指看不起,以……为贱。“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可以译为:那些诸侯国君主(万乘之主)怎么反而以身(自己)
为重,而以天下为轻呢?⑧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轻就失去本根,躁就失去主宰。译文:持重是轻浮的根本,守静是躁动主宰。所以圣人终日行走
,却从不离开辎重;虽然有豪华的宫殿可以安适的居住,有嫔妃服侍左右,却能超然物外。那些诸侯国的诸侯(万乘之主)怎么反而以自己为重,而
以天下为轻呢?轻浮就会失去本根;躁动就会失去主宰。本章分三层。第一层:“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这一层老子开篇就指出持重与轻浮,守静
与躁动的关系。持重是轻浮的本根,守静是躁动的主宰。在矛盾的统一体之中,有处于主导地位的一面,有处于次要地位的一面,失去了处于主导地
位的一面,也就失去了处于次要地位的另一面。这是说处于对立统一体的矛盾两方面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是以圣人终日行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
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是以圣人终日行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这里的圣人指有道的天子。“终日行而不离
辎重”是打比方。“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断句,是否可以这样断句:“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这一句可以这样理解:有道的天子,终日处
事就如同军队打仗一样,军队打仗所需的给养——军械、粮草,是军队打仗的保障,军队没有了给养,士兵便没有了保障;天子所需的给养——天下
百姓,是天子的保障,天子没有了给养,天子也就失去保障。所以圣人(天子)以天下百姓为重,以荣观燕处(个人的欲望)为轻,超然于物外。“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可是各国的诸侯(万乘之主)却把自己的欲望看得很重,凭着自己的所好,胡作乱为,为所欲为,而把天下百姓
看得很轻,视百姓如草芥;“万乘之主”怎么竟然这样呢?!这两句是对比,用圣君之为与“万乘之主”之为进行对比。圣君之为是:“是以圣人终
日行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万乘之主”之为是:“以身轻天下”。老子在《道德经》地十六章中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
根曰静,静曰复命⑦。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天子的本根就是天下百姓,天子抛弃自身利益,抛弃个人的欲望,以天下百姓的利
益为最大的利益,处为无为的状态,就是静。这个静就是躁——自身欲望的主宰。有道的天子,正是用为无为的“静”,主宰躁——名、利、欲这个
动。而“万乘之主”的诸侯,却正相反,他们把天下百姓的利益置于脑后,视天下百姓如草芥,把自己的欲望——名、利、欲看得重于一切,他们处
胡为妄为,为所欲为的状态,是躁。这种躁,就好比被风吹断的树枝,已经与本根断开,离死亡近在咫尺了。第三层:“轻则失本,躁则失君。”轻
浮就会失去本根,躁动就会失去主宰。这一句不仅照应开头轻与重、静与躁的关系,还进一步指出轻和躁的后果。一个与树根离开的断枝还有多长的
生命力?属于被支配地位的欲望离开了心灵的支配,不就是断了线的风筝吗?所以,回归本根,持重守静,为无为是统治者要坚守的准则,也是人们
应当遵守的法则。本章论述的是为无为,才归于“道”,君王若失于为无为,则国不长久;人若失于欲望中,便找不到真我(自然)。为无为才是实
现社会向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庄子说:“迹,履之所出,迹非履也。”足迹与产生足迹的鞋子不是一回事。庄子又说:“言者所以在意,意非言也
。”庄子清晰的把语言与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分为二个概念,这是逻辑学家(名家)的概念分离能力。为一和谓一是不同的。使用语言,又把语言灭了,实证那个一。国斌感言:?抛弃欲望,回归本根,持重守静,为无为是实现进步的必由之路。
献花(0)
+1
(本文系Yourenla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