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管窥《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2020-09-23 | 阅:  转:  |  分享 
  
管窥《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自知者明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①。知足者富。强行②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③者寿。注
释:①强:强大。②强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③死而不亡:身虽死而“道”(精神)犹存。译文: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有智慧;能了解
、认识自己才算明智。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表现,能战胜自己才算强大。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不惧任何苦难,坚决向着目标前行的人才是有志
气的人。不离失根本的人才能长久,身虽死而“道”(精神)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本章分两层。第一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这一层是说,了解认识别人很重要,而了解认识自己并战胜自己更重要。知人,就是了解人、认识人,不仅可以把握普遍的人性,还
能把握普遍人性中个体的差异,并了解、把握个体中与之交往的那个人。对于君主来说,知人才能做到善任。“朴散则为器”,君主用人首先要识别
那人是朴,还是智巧者。智巧者是不能委以重任的。是朴,朴散后有弯有直,有粗有细,要根据他们各自的不同,把他们安排到适合于他们的地方,
这是君主的知人。真正做到知人善任,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君主了。当然普通人知人也很重要,知人的高下也决定一个人在交往中的成败。“知人者智
”,能做到知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能够做到把握一个人就更难,只有那些有智慧,善于识别人的人才能做到。刘备善于识别人,唯诸葛亮
不用,三顾茅庐而得之,才有了他三分天下中的一份。刘邦善于是识别人,知人善任,才有了汉朝的建立。自知,就是了解自己,能够认识自己。实
际上人最难的就是能够最透彻地了解认识自己。现实中许多人用精力最多去为的那个或那些方面,实质上也许是最不需要去为的,可自己根本就意识
不到。一个生意人,生意好一点就铺摊子。摊子越来越大,而抵御风险的能力却越来越低,一个大浪过来,翻船了,不仅物殆尽,连人也差一点搭上
,半生辛苦付诸东流。了解自己,就要自省。依照“道”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哪些言行是符合“道”的,哪些言行是不符合“道”的。符合“道”的
坚持下去,不符合“道”的立即终止。用“朴”的“道”性反观自己,用圣人的言行对照审视自己,用上善品格要求自己,从而真正做到自省自明。
自知,不仅仅是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还包含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逐步的自我完善,逐渐到“明”。“明”,明事理,晓自然,通大“道”。
“胜人者有力。”胜人,就是战胜别人;在战斗中,在竞争中取胜。有力,这里的力包含能力,智力,体力、甚至武力。只要有竞争存在,就是“力
”的较量。胜人者一定是某一方面力的优势或几方面力的协同作用,超越对手,从而取得了胜利。老子在这里强调“力”是胜人的决定因素。想胜,
必须有力;没有力,必不能胜。“自胜者强。”自胜,就是战胜自己。胜别人只要具备足够的“力”,便能够实现。而胜自己,不是“力”可以实现
的。胜自己凭借的是自知,从而做到自省,再做到自我完善。自省要逐渐去掉自身的一个一个不符合“道”要求的瑕疵,逐步接近淳朴自然的“道”
性。自知是自胜的前提和基础,自胜是自知实现的目标和结果。自己接近或符合于“道”了,那就“万物将自宾”,无往而不胜。所以,“自胜者强
”。第二层:“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依据“道”的法则,针对人们的一些模糊认识,如什么是富有,什么
是志,什么是长久,什么是寿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知足者富。”什么人是真正的富人?在老子看来,富,不是指有钱,不是指占有更多的物质资
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老子认为知足才是富,而一般人的心目中,有钱就是富,占有更多的物质资源就是富。在老子看来,富是心理上的充
实、完备,而不是指财丰;知道满足,即不管财多与少,心理上总是充实、完备的,就是富有。“强行者有志。”强,坚决,不管遇到任何苦难都不
退缩。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惧怕任何艰难困苦,坚定而坚决地向着目标前行的人,才是有志气的人。举个例子,毛泽东为了解放全中国受苦受难的百
姓,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不退缩,哪怕是为了目标牺牲自己的多位亲人也在所不惜。这就是老子称的有志者。“不失其所者久。”所,所在,根基
,本根。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失去他的本根的人长久。什么是本根?老子在第二十八章中说:“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这里的本
根就是婴儿状态,无极的状态,朴的状态。“不失其所者久”,也可以理解为:没有失去“道”性的人长久。“死而不亡者寿。”“亡”,即死。寿
,活的长久。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是,死了却没有死的人活得长久。根据上一句“不失其所者久”,这个“不亡”,指的是“道”性“不亡”。那么这
一句可以理解为,有道之人身体虽然死了,他所承载的“道”性却没有死,这样的人才算活得长久。在老子看来,只有复归于“道”,才是真正的长
寿。老子在这一章里由对知人的认识到对知己的认识,由对胜人认识到对胜己的认识,由对富认识到对志认识,最后归结到对人的长久、长寿的认识
,给人们勾画了一幅人生画卷。在老子看来,如果真能够完成这幅人生画卷,人便在世上活出了意义。这一章是对前面几章关于治国方面的一个总结。治国归根到底是人,君主如果能如此做人,各级官吏如果能够如此做人,再影响到各阶层的有志之士能够如此做人,则国家可治矣。
献花(0)
+1
(本文系Yourenla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