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战争的壮大与缩小
2020-09-27 | 阅:  转:  |  分享 
  
战争的发展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当大多数人为同样的利益去保护、去掠夺,就形成了战争。战争的历史和人类出现的历史一样长,总是在不断的演变,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战争的规模却是相反的走向。要想赢得战争必须从科技上来突破,但是如果科技上处于瓶颈就会从规模上寻找契机。比如人类早期肯定是人多的会胜利,大家都用简单的武器,甚至拳头;再到后来铁器的出现还有骑兵的横行,逐渐演变成全民皆兵的状态;最后火器登上战场,参加战争的人又陡然变少。在这个质变和量变两者中,优先级肯定还是质变。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战国时期每个国家动不动几十万人参战,而后来十万人的部队就相当庞大了,给人一种后来的人不敢上战场的假象,其实真正原因是后来的兵更倾向于精,人海战术已经失去了意义。

每一场战争的意义还有规模,其实依旧逃不开时代背景,这个背景包括科技、政治、思想等等复杂因素。两千多年的古代战争史,我个人觉得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春秋无义战的春秋。

人海战术横行的战国到唐末。

牙兵开启职业军人时代。



为什么春秋无义战?其实这可以从两方面还讲:首先,这些战争很多就是诸侯肆意妄为欺负其他人而发动的非正义行为,想几个借口,写篇檄文,拉着军队就去教训人家;其次,这些战争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意义,你灭了人家的国,怎么分开始还有周天子,后来还有所谓的春秋五霸,总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就是去薅羊毛,并没有实际意义。这段时间内的战争是讲礼仪的,毕竟参战人数少,而且上面还有周天子,大家很大程度上就像决斗一样,双方挑个空地,摆好阵型,体面厮杀,你败了就败了,对方也不赶尽杀绝,认个输赔几座城池就完事了。这个时候大家的武器大多数是青铜,而且还比较稀有,做出来的武器不够锋利,砍几下就卷了,所以能够拥有上战场资格赢得荣耀的是还需是贵族,和大多数国民或者奴隶并没有关系。把人家打败了,因为诸多势力存在,也不能把这个国家完全侵吞,甚至得到的利益还不如旁边劝架的。随着铁器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加上周天子小弟一个个被收拾,直接收入囊中或者几家瓜分已经势不可挡,而所谓的天子代言人“春秋五霸”也不过是当时打着周天子旗号强大自己实力的几个诸侯而已。

那个时候战争可能在现在大家看来实属可笑,比如:打不过了跑五十步,另一方不能再追了;遇到受伤的士兵,或者丢了武器的也不能在动手;大家秋天把粮食收了再出兵,而且争取赶在明年春耕前结束好回家种地;地方再渡河的时候或者长途跋涉没有得到休息,都不能出击。这些看似稀奇古怪的礼仪,其实也符合当时那种生产力,保存人力资源,不然双方都早就打没了。

当科技进步到不需要那么多人去种地,能够制造更多更好的武器;军功不再是贵族所特有,谁都可以上沙场拼搏;国家也就该整合整合,该吞并吞并,全民皆兵的时候已经悄然而至。薅羊毛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大家为利益最大化开始搏命,以往的那些什么礼仪已经没有意义,战争开始真正要人命。

因为战争人数上来了,交通更原因使得后勤保障投入也加大,同时那种一个时辰就解决战斗的时候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长时间的拉锯战,必须倾全国之力,赌上国运。十几岁的娃娃兵也不得不冲上战场,战争的残酷愈演愈烈。战争的升级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大家都害怕输,害怕失去,害怕死亡,双方都不死不休。守城的一方要耗尽最后一颗粮草,而攻城一方在胜利后会大肆发泄长久以来压抑的愤怒,用屠杀的方式来宣泄。

谁都想坐拥天下,所以会选择最直接的方式对待敌人,那就是消灭所有有生力量,在自己最强的时候解决对手,不会像从前那种大家来来回回几百年,到头来谁也没消灭谁。唯有快刀才能斩乱麻,一击致命才是胜利者想要的,从前的仁义道德的顾虑全都抛之脑后,不择手段的目的是必须胜利。可能有很多人不想活,但是每个人都害怕死。一旦遇上战祸,乱世的人在本能的生产欲望下,也会搏命,同样也会把自己变得“人吃人”。

这个时期的战争,更多的是攻城和守城,就算是在野外,也多少伏击为主,双方明刀明枪的阵地战变得很少,因为很多时候双方实力并不均衡,弱的一方会依靠城墙来填补自己的弱势,弃城而出来正面厮杀肯定是不明智的,当然打不过想跑的话只跑五十步也是不够的,只有跑到对方不追了才算安全。为了胜利,不遗余力带来的后果是全民皆兵。士兵死了,后勤跟上;男人死了,女人跟上;大人死了,小孩跟上。这种惨绝人寰的战争不得不谈及一个人——白起。他先是在长平之战中困死赵军,让他们不得不突围,占据地形而由攻转守,然后坑杀了几十万赵军俘虏;然后郢都之战又堵水淹城,以致于楚国的都城尸横片野,这一战又是几十万人死亡。失败的一方往往十室九空,人口锐减,而胜利的一方自己也付出惨重代价,接收的也多是满目疮痍之地,这个时候的统一往往是脆弱的,必须休养生息。几十年的平静生活,带来人口的激增,开启所谓的“xx盛世”,殊不知这些所谓的盛世过后,一场场残酷的战争,都已经在暗潮涌动。

天下太平慢慢的让世人忘记战争,可惜美好的江山更让人觊觎;国库充实渐渐地让皇帝想起征伐,无奈绚丽的硝烟终引火自焚。翻开每个朝代的灭亡史,外患其实并不致命,内忧才是真正源头。当没外敌的时候,大家开始内斗;当内斗的时候,外敌又趁虚而入;当解决所有问题,又接着休养生息;当呈现“XX盛世”,战乱总是接踵而至。如果战争始终把老百姓绑在一块,那就应证了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所有战争装备进行了又一次升级,原来人海战术已经逐渐失去意义,就算军队里也开始各司其职的细化,军人就纯粹的军人,不再去做其他事情,只管训练、打仗。魏博牙兵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开启职业化军人的浪潮。这种条件下的军人更具战斗力,不管是单兵作战还是协作配合,都远远强于以往那种临时拼凑的军队,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装备也更精良,当然他们的俸禄也更高。

历史上每一种事情,每一种变革都离不开时代背景,离不开其他因素的合力。以往参军俸禄是军功啊,都是寄存于军官那里,如果有幸能够撑到战争结束,或许还能领那么点粮食啊什么的回家。从唐朝开始绢成为一种流通的货币类型,方便了携带和运输,那么所谓的职业佣兵制度才有可能进行下去,“现搞头”下的及时行乐才能驱动更多人为你卖命,以前的那种类似的“空头支票”没人会听你调遣。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大运河的开凿。有了大运河,在战略物资的运转上面,已经不需要太多的人力,也相对解放出更多的生产力来为少数军人服务。这些四处招募的职业军人,成分非常复杂,并且大多数都是亡命之徒,他们不怕死,但是却相信“有奶便是娘”,所以当军饷这个东西一旦落不到实处,哗变就是家常便饭,就算是八九百年后的明朝,依然因为军饷问题而导致多处军队哗变。

在这种军事制度下,战争更多的是打“钱”了,所以一旦朝廷的经济支柱受到损害,军饷发不出来,所有问题都会在同一时间一下爆发。再到后来火器的加入,使得原来的人海战术完全失去了意义,战争彻底变成了打钱,打军需。再到现代战争,要用人去填枪口,真的是飞蛾扑火。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了过去那种兵将一体的结构,兵很大程度上属于将的私人部队,现在将不识兵、兵不认将,双方成了一种纯粹的上下属关系,兵认的是发饷的朝廷和龙椅上的那个老板。这种模式还有很大的好处就是“有志之士”都能参军,来自五湖四海的袍泽也不会因为妻儿而受人制肘。比如安史之乱,那些“反贼”很大程度上就是当地的人,他们的妻儿生存在那一片节度使掌握的地方,所以他们不得不听从上级命令,他们不敢投降,当中央军打过去的时候也会殊死抵抗。而后来就不一样了,士兵不会受到将领用家人的要挟,很大程度上更忠于朝廷,将军想要造反就难上加难了,所以宋朝开始就再也没有武将能拥兵自重,从而改朝换代了。

结语:战争又一小部分人上升到全民皆兵,再由全民皆兵回归到一部分人,而科技却是推动一切的核心。一架飞机,上面两个飞行员装着一枚原子弹,可以将上百万人杀死,在科技面前人变得毫无抵抗力。着眼现在,放眼未来,科技才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

献花(0)
+1
(本文系孤独风狼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