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一个完全靠自力更生实现工业化城市的成功启示
2020-09-28 | 阅:  转:  |  分享 
  
一个完全靠自力更生

实现工业化城市的成功启示

荆州记忆?2020-08-26

沙市的特点之一,就是小。城市小,企业也小。现有276个企业中,小企业有261个,占95%。其中集体企业占70%。产值占26%,税利占22.6%,职工占30.5%。论产品,像洗衣机、电冰箱、宽银幕镜头、激光平车仪、红外跟踪器、光导纤维套管、无纺织条纹地毯、工艺玻璃、晶体管、收录机、石油仪表、塑料制品等一批有竞争力的产品,都是小企业生产的。因此,小企业在沙市工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沙市街景

小企业有它的优势:机构精简、灵活易变、适应性强。但也有它先天不足之处,点小面广、势单力薄、重复多头。如何扬长避短,采取灵活变通的政策措施,运用灵活有效的经济形式发挥小企业的优势,成为沙市发展工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解放以来,沙市利用小企业灵活易变的特点,做了不少文章。在产品方向工,以销定产,以变应变,工厂随着市场转;在生产组合上,或分或合,时进时退,较灵活自如,在隶属关系上,哪个码头好,就往哪儿靠,不搞“守株待兔””、“作黄自缚”,在经营方式上,或前店后厂,或深购远销,或依附大工厂,成为纵横联系工厂群中的一员。因此,在1979年工业调整中,除了一家烟厂关门转产外,其余的企业都在市场的风浪中,经受住考验,得到了发展。有的成了有特色产品的企业,有的成了经济联合体中的配角或主角,有的升级成了骨干厂。

企业随着产品转,产品随着市场转,适应能力强,是沙市小企业的特点之一。电冰箱厂就是这类企业中的一个代表。这个只有330多名职工的集体企业,是由两个小互助组逐步发展起来的。1953年,因市场变化,银楼作坊纷纷关门停产。28名生产银器和渔钩的手工匠人组织了新华、建华两个互助组。产品以证章为主,同时还生产笔筒、艺针等小商品。1956年合作化高潮时期,这两个证章互助组又合并组成小五金合作社。根据当时市场形势,产品及时调头,生产水田锄草器、鼠笼、水果刀。“大跃进”时,又与三个合作社合并,成立了上游机械厂,生产水田锡草器、人工喷雾器、虹吸管等支农产品。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又从上游机械厂里退出来,恢复小五金合作社,生产证章、模具、标牌、铁桶、锅铲等日用五金产品。“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为了适应当时形势需要,产品改为制作“像章”为主,并改名为红旗像章厂。1968年,停止了像章生产,转向生产半导体定位器等产品,厂名也改为沙市元件三厂。不久产品滞销,又及时调头,生产市场上急需的煤油炉子、民用灯具,对外加工标牌、食品箱等产品。1974年他们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电冰箱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产品。由于科学种田要贮存菌种、标本等,急需电冰箱,以后还会从生产领域发展到生活领域。五金制品厂得到这个信息后,及时实行产品调头,发挥自己冷作技术力量强,箱体焊结技术好,有加工各种铜管的优势,在省、市科委大力支持下,开始试制电冰箱产品。1975年“五一”劳动节,第一台150立升荆江牌电冰箱试制成功,填补了沙市和湖北省电冰箱的空白。

市里抓住这个苗子,及时组织技术力量和一批小厂协作,并吸收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优点,进行了改型创新设计,使这个厂生产的企鹅、家美乐牌112立升、145立升两个型号的电冰箱,荣获1981年,1982年湖北省二轻工业产品创新设计一等奖,产品畅销全国,年产能力达到三万台,成为全国家用电冰箱定点生产厂之一。1984年这个厂又与日本松下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合同,引进先进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能力,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隶属关系变化快,行业归口调整快,是沙市发展小企业的又一个显著特点。为了适应国内经济条块切割“婆婆”多的现状,沙市的一批小企业利用自身灵活、小巧易变的特点,没有死守一个行业,而是那个“港口”好就往哪里靠,适应了形势,得到了发展。沙市第二纺织器材厂,是一个生产纺织丁晴器材闻名全国纺织行业的集体企业。它的前身是四个街道办事处组织的四个生产自救小组。由80多名职工自带缝切机,生产儿童围兜、童鞋、童衣、刺绣等小商品。为取得民政系统的扶植,1957年合并成棉布复制厂,划归民政局领导。1959到1961年调整时期,二轻系统的帽社因生产困难,借庙躲雨,又合并到这个厂来“留根保苗”。经济形势好转后又分开。1964年民政系统的烈军属鞋厂因销路不畅,又与这个厂合并。经三次分分合合,划进划出,到1966年,市里为减少“文化大革命”对工业的干扰,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街道集体企业,又将这个集体所有制的棉布复制厂划归胜利公社(现改为胜利街道办事处)领导。

1967年又与另一家街道集体企业东方红皮结厂合并。除生产绒布手套外,还生产丁晴皮结,进行轮胎翻新等。1970年以后,为适应纺织工业发展的需要,棉布复制厂又逐步向纺织器材专业厂过渡。先后试制出缓冲皮圈、丁晴胶圈、丁晴胶辊。

1973年,企业隶属关系又由街道划出,归口纺织局领导,实行统筹改编,向专业生产方向发展,使企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厂现拥有固定资产468万元,主厂房9000平方米,主铺机台156台套,年生产能力达4500万件(标准只),年产量居全国同类行业的前列,质量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产品行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260多家纺织厂,还出口到巴基斯坦。这个厂生产的环牌胶圈、胶辊连续四年被评为湖北省纺织工业总公司优良产品,1980年在中南、西南、西北三大区同类产品质量评比中获第一名。1981至1983年,连续三年利润破百万大关,年平均达134.2万元,小厂跨进了“百万富翁”的行列。

沙市有许多独具特色的缺门短线产品,绝大多数是在集体小企业这个天地里,不声不响地发展起来的。因为大工厂设备定型,产品批量大,加上条条框框多,许多缺门短线产品不容易纳入议事日程。沙市就利用小企业灵活易变、一专多能的优势,发展缺门产品。有的因产品升级,派生出系列产品,组成一个小企业群;有的因为有了“金弹子”,打下了“巧驾毒”,引来上级部门投资,发展成为有生命力的工厂。

沙市现有276个企业中,除沙棉、荆棉、沙印三个大型企业是国家投资兴建的外,其余12个中型骨干企业,有11个是从小厂发展起来的。在96个被评为部和省的优质产品中80%以上是小厂生产的。光学仪器厂是这类企业的一个代表。这个小厂是1966年4月由玻璃制镜社、二轻联社、油漆社、钢铁社等集体企业联合筹资,由玻璃制镜社出面组建起来的,创办初期只有30多名职工。他们在沙市北郊一个埋死人的“乱葬岗”和“烂泥塘”搭起工棚,试制出第一个产品—双目体视显微镜,接着又生产了简易光学产品——几种规格的平面晶片。当时正处于十年动乱时期,由于一个集体小企业,是自产自销、自负盈亏,没有“铁饭碗”可端m也就排开了一些干扰。在产品试制阶段,工人们就为大工)加工零件,到附近农村搞外协加工,维持了工厂的生存,保住了光学产品这株新生的幼芽。到1969年,批量生产出了双目体视显微镜,使工厂站住了脚跟。同时,他们利用了当时集体所有制进人限制较少的有利条件,用优惠的待遇,从北京等地的科研单位引进了十几名因家属子女长期不好安排的工程技术人员,形成了自己独立试制新产品的技术力量。

1970年,市里得到了四机部引进的彩色影片配光机的技术项目,急需找一个光学工厂定点生产的信息,很快将这个集体所有制的小厂划归市电子局领导,与四机部对口,并将体制由集体改为全民。“梧桐树引来金风凰”,争到了项目,还争取了170万元的投资。但是,他们没有躺在“国营”这棵大树下歌凉,继续保持了集体企业自产自销,自负验亏,灵活机动等一些经营管理办法,利用上级投资,就地“护打滚”,自己动手摘技术改造,逐步使固定资产(净值)达到323万元,有各种台,电子测试仪器180台。基本上具备了光学、机械、电子综合加工能力。

1973年,他们提出了“背靠军工,面向大厂,服务生活,瞄准城乡”的生产方针。

这一年,主要产品双目体视显微镜因市场滞销而停止了生产。他们推出了军工产品“035”气体分析仪。紧接着又陆续试制生产了16毫米、32毫米等立体电影、宽银幕电影、遮幅电影等适应城乡放映需要的16种电影镜头。由于这个厂机构精简,机动性强,在电影镜头五次大幅度降价,降价幅度达47%的冲击下,成为全国竞争对手中的校校者。各类电影镜头畅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销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60%以上,产量居全国同类产品的首位。连续生产十年,信誉日增,经久不衰。已远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国家,首创同类产品出口的先例。

与此同时,沙市光学仪器厂进一步发挥本厂光、机、电结合的优势,在继续完善电影放映镜头品种系列化的基础上,又以激光、红外为主体,与全国八个科研所和高等院校合作,积极发展整机仪器产品。

先后试制生产了为我国发射人造卫星、通讯卫星需要的高精度光学石英棱镜、红外跟踪器,1982年还研制成功了激光平车仪,为我国激光技术应用于机械安装、检修填补了空白。1983年底,光学仪器厂生产的品种已经达到六大类53个品种。由于企业产品的不断创新,产品系列化、群体化之“花”,结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之果。这个厂1983年工业总产值达到672.4万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五年内平均每年递增23.74%,实现利润156.3万元,五年内每年平均递增30.8%,成为沙市中小型企业中的“百万富翁”。

后记:沙市整个个工业发展的一个路径,是由中小企业起步,然后围绕大的厂进行相应的配套的零部件的生产。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现在常提到的工业化过程,这个路径发展过程后期浙江和苏南采用的也是同样的路径发展过程,包括深圳和东莞。有一点不一样的是,深圳东莞包括改革开放后期都是外资主导的市场,工厂作坊为其提供相应配套零部件的生产的一个使用销售空间,而在早期进行内循环的过程中是由沙市市政府主导,托底企业,集体资本为主,国有资本加入搭建的整个工业体系。

而沙市的整个工业,从最开始的手工业到后期有科学技术的产能转化和市场的对接,来进一步的不断的对新的技术进行了转化。沙市对科研院所的相关新的技术和专利的吸收和中间体实验,沙市在高新技术体系和门类上已经进入领先领域。但是可惜的是沙市后期没能进一步和荆州地区的人力资源进行联动,也没能和当时的石油学院,农学院,师范学院,荆州卫校等的工科和医学方面的合作,带动整个区域城市化,工业化,科技化的发展,并促进四个学校利用沙市当时的平台做大做强。也没能做好市场转型工作,积累产业资本,为抵御后来经历的经济风险做出相应的准备工作。

而当年荆州地区分出去的江汉三市,天门的服装,仙桃的口罩,潜江张金的服装则是颇有当年沙市工业化演化路径的意思,而沙市如何进一步拉动中小微企业为招商引资的大企业做配套,政府如何在其中牵线搭桥,如何做好中小微企业的科技转化对接以及人才招引,这是荆州市未来产业布局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

现在站在中美关系转折点,国内经济大循环的背景下,沙市区,荆州区以荆州市下属的松滋市,江陵县,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市和洪湖市及如何打出组合拳,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很好的课题!

献花(0)
+1
(本文系国宾书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