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1-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解析(西方经济部分)
2020-09-28 | 阅:  转:  |  分享 
  
第九部分:西方近现代经济新航路的开辟(2018年全国2卷).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解析:【答案】AA:奴隶贸易是西方国
家早期殖民扩张的手段,故A正确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建立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B错C:日不落帝国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且材料是欧洲,故C错D:奴隶贸易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发展奴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故D错。苏联(2013年全国2卷)35.1931年,斯大
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
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解析:【答案】BA:完全符合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B:结合时间,
可知属于斯大林模式形成时期,故B正确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7年到1921年间,故C错D:当时已经废除了新经济政策,故D错。(
2013年全国1卷)33.18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
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解析:【答案】DA
:材料中彻底永远解决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错B:工业化在1937年已经实现,故B错C:农业改革是从赫鲁晓夫开始,是在1953年以后
,故C错;D:材料说法是对斯大林体制下农业问题的解决,故D正确。(2013年全国1卷)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
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
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答案】B?A:苏联面临的国外经济环境不符合史实,故A错B:都是由于计划经
济出现问题,面临如何协调计划和市场的问题,故B正确C:苏联新经济政策巩固的是个体小农经济,而我国巩固的是集体经济。故C错;D:促进
工业化是两者的作用,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错。(2014年全国1卷)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
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
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解析:【答案】DA:缺少技术基础的说法与材料苏联自主建设不符,故A错B:计划经济指令是在192
8年以后形成的斯大林模式,故B错C:依赖的说服错误,故C错;D:新经济政策在1921年到1929年间,利用市场关系,允许个人或外资
承包中小企业。故D正确(2015年全国2卷)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
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
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答案】AA:材料反映苏联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农民减少口粮支持工业化建设,故A正确B:材料未体现供求关系,故B错C:30年代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制约是
在后来,故C错;D:材料并未体现农民积极性的变化,故D错。(2016年全国2卷)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
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
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
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析:【答案】BA:受到破坏小是由于苏联被资本主义经济封锁,而非苏联自身发展,故A错B:结合材料可知苏联在30年代
工业化成效显著,而西方国家受到经济大危机的破坏,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故B正确C:苏联是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严重滞后,故C错;D
:资本主义实现私有制,故D错。34(2017年全国3卷).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
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解析:【答案】AA:材料的背景是
苏联当时农业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发展,故而希望通过业农业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和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B:改变计划
经济体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错C:材料未体现城乡关系,故C错;D:斯大林时期已经形成集体化农业,故D错。35(2018年全国3卷
).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
七年经济计划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解析:【答案】AA
:材料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斯大林模式一样,故A正确B:与马歇尔计划相对应的是1949年提出的经互会,故B错C:新经济政策在192
9年已经废除,故C错D:材料未体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体制问题,故D错。35(2019年全国2卷).表1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
况(单位:吨)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
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
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解析:【答案】AA:材料体现各项预期目标均为实现,故A正确B:经济政策连续性与材料主旨不
符,故B错C:材料体现国家的重点仍然是重工业,故C错;D:材料体现的是计划目标和结果,并未体现生活需求的变化,故D错。美国(201
4年全国2卷)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
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
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解析:【答案】CA:重现繁荣的景象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错B:材料正是人们面对危机内心恐慌
,逃避危机的表现。故B错C:材料中人们正是希望通过看这种幻想电影得到心灵的慰藉,故C正确;D:材料与现代艺术无关,故D错。(201
3年全国1卷)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有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
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
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解析:【答案】D?A:内容不是胡佛总统的措施,故A错B
:属于胡佛总统,但罗斯福未借鉴,故B错C:属于自由放任政策,故C错;D:属于胡佛总统的有限干预,并被罗斯福总统在新政中借鉴,故D正
确。(2015年全国1卷)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
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解析
:【答案】BA:制定公平经营应该是工业措施,故A错B:材料体现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故B正确C:提供农产品补贴是农业改革措施,故
C错;D:规定最低工资属于工业改革措施,,故D错。(2016年全国1卷)35.1947您,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
督促欧洲国家方面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
美国对欧洲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解析:【答
案】AA:材料中美国的做法,有利于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故A正确B:西欧国家在这个时期是依赖美国和受美国控制,而非平等关系,故B错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的是冷战,故C错;D:德国分裂的根源是冷战,故D错。35(2017年全国3卷).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
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中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
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
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解析:【答案】AA:由于国家干预力度太大,导致70年代出现经济滞涨
问题,故而通过减少干预来解决,故A正确B:下放权力是一种经济手段,是减少国家干预的表现,而非目的,故B错C:材料并未体现福利政策,
故C错;D:材料中是减少干预而非放弃干预,故D错。34(2018年全国3卷).表3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
变化表(单位:%)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
-18.3制造业-7.2-11.3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解析:【答
案】CA:最低工资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当时并未开始新政,故A错B:材料未体现产业结构的变法,故B错C:材料体现了工人工资水平降低,
说明经济危机不断加深,故C正确;D:材料未体现财政支出,故D错。法国35(2019年全国3卷).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
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加
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解析:【答案】AA:材料体现国家干预导致经济出现滞涨,所以应
该通过减少干预来缓解,而密特朗进一步加强干预,必然使经济进一步恶化,故A正确B:其结果应该导致物价继续上涨,故B错C:推动的是通货
膨胀,故C错;D:放弃经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错。欧共体(2014年全国1卷)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
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
间的贸易壁垒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解析:【答案】AA:欧元的问世本身就是欧洲一体化进一
步强化的表现,故A正确B: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C:对外贸易是否增加与欧元没有必然的关系,故C错;D:欧洲在世界经济中并非领导地
位,只是多极化中的一级,故D错。35(2018年全国2卷).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
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
动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解析:【答案】BA:马歇尔计划开始于40年代,故A错B:
结合材料时间可知是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农业政策方面的影响,故B正确C:社会福利与农业没有直接关系,故C错;D:布雷顿森林体现瓦解是在7
0年代,且与材料无关,故D错。工业革命(2011年全国卷)32.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
陷入困境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解析:
【答案】D通过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直接投资分布在世界各地,并把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故D正确,其他三项图片均不能反映(2012年
全国卷)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图5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B.率先进行新技
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解析:【答案】C通过图片信息我们可看
出亚洲发展中国家和日本的比重明显增加,而其他工业国、非洲和拉美等呈减少的趋势,说明经济重心有向亚洲转移的趋势,故C正确,其他选项图
片均不能反映(2014年全国2卷)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
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
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解析:【答案】AA:材料体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故A正确B:妇女
解放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错C: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轻工业为主,故C错;D:不复存在的说法过于绝对,与材料中多半闲置不符,故D错。(
2015年全国2卷)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
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解析:【答案】DA:材料并未体现等级观念的变化,故A错B:东西生活方式差异较大,光茶叶的普及不
能代表崇尚东方生活方式,故B错C:工业革命后贫富差距是拉大,故C错D:正是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英国加大了与东方贸,茶叶大量流入英国
,导致价格下降,普通民众也可以消费的起,故D正确。(2015年全国2卷)33.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A.欧美发达国家已
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解析
:【答案】BA:开始极盛而衰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错B:发达国家工业产值比重下降,说明其他地区的工业比重在上涨,故B正确。C:材料
不能反映出工业差距,故C错;D:世界经济结构变化与材料无关,故D错。(2016年全国2卷)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
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解
析:【答案】AA:结合材料时间可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正确B: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故B错C:人口膨胀事物短缺的说法与材
料无关,且不符合史实,故C错;D:医疗技术水平应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提高,故D错。33(2017年全国1卷).表3英国国民总收入变
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
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解析:
【答案】DA:材料体现工人实际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发展增长,故A错B: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科技的水平,而非廉价劳动力,故B错C:工人工
资有所提高,及生活有所改善,故C错;D:工人工资增长低于经济增长,说明财富大部分集中到资本家手中,故D正确。西方近现代经济34(2
018年全国1卷).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
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解析:【答案】BA:材料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故A错B:材料是从工业革命发生的不同角度入手研究,故B正确C:对其他国家的观察与材料无关,故C错;D:观点可信与否与时间前后没有绝对的关系,故D错。34(2019年全国1卷).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A.源自于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解析:【答案】AA:材料体现从蒸汽唧筒抽水到单动式蒸汽机,再到万能蒸汽机,正是劳动者根据实践经验不断改进的结果。故A正确B:科技真正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B错C:资金的问题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错;D:材料并未体现各阶层,故D错。
献花(0)
+1
(本文系高建龙的个...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