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管窥《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2020-09-29 | 阅:  转:  |  分享 
  
管窥《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啬①。夫唯啬,是谓早服②;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③;无不克则莫之其极;
莫之其极,可以有国④。有国之母⑤,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⑥,长生久视之道⑦。注释:①治人:治理百姓,治理国家。事天:敬事上天。事
:有侍奉的意思。啬:爱惜,节俭。②早服:早:及早,服:本义是使顺从,这里是信服的意思。③克:战胜,成功。④有国:即治理国家。⑤
国之母:治理国家的根本大“道”。母:根本。⑥深根固柢:根柢,树根向四面伸的叫做根,向下扎入的叫做柢。⑦长生久视:长生不老,即长久
存在。译文:治理国家敬事上天,莫过于爱惜、节俭。只有爱惜、节俭,这才叫做及早顺从于道,信服于道;及早信服于道,遵从于道,就是重视
积“德”;能够重视积“德”,就没有什么不成功的;没有什么不成功的,就无法到达它的极限;无法到达它的极限,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
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这就是根深蒂固,长久存在之法则。本章分三层。第一层:“治人事天,莫若啬。”治人:治理百姓
。事天:敬事上天。事,这里有“侍奉”的意思,即敬天,祭天。啬:爱惜,节俭。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
曰慈,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里的“啬”,就包含老子所说的“慈”和“俭”之意。啬,也有农事的意思。在农耕时代,农事为本,百姓
衣食丰足,则国家安定。这一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治理国家敬事上天,莫过于爱惜、节俭。在老子看来,啬是为政者治人事天最好的品性,没有比
这种品性再更有利于治人事天了。为政治国者,当爱民惜物,节俭朴素,不尚奢华。第二层:“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
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早服:早:及早;服:本义是使驯服,使顺从。这里引申为信服,遵从的意思。克:战胜,成功。
极:极限,极点。有国:治理国家。这一段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只有爱惜、节俭,这才叫做及早信服于道,遵从于道;及早信服于道,遵从于道,就
是重视积“德”;能够重视积“德”,就没有什么不成功的;没有什么不成功的,就无法到达它的极限;无法到达它的极限,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
重任。老子认为,要从根本上做到“啬”,就要信服于道,遵从于道。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一中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在人身上的体
现就是德,所以老子说“早服谓之重积德”。老子由此进一步推论:重视积德就没有不成功的,没有不成功的就不知道不成功的极限在哪里。这里是
说,只要尊道而为,重视不断积德,总能成功。总能成功的人,就可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了。“早服”,就是不要待人的欲望已经形成了,到了
恋五色,迷五音,痴五味,驰骋田猎,贵难得之货的时候才去认识道,这个时候认识道,其结果必是“闻道大笑之”了。早服,就是尽早尊道而为。
“重积德”就是去欲。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不断积德就要不断损去自身的欲望,不断损去主观臆断,不断损去背道而为之心,损去背
道而为之行,做到无为而无不为。这才符合老子所说的“取天下常以无为”的思想。老子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
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重积德就是尊重自然,顺乎自然,自然而然。尊重自然,顺乎自然,自然而然,才
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遵循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才会获得成功,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就一定会失败。所以老子说:“重积德则无不克;无
不克则莫知其极。”始终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来获取事功,怎么会有极限呢?所以老子认为这样的人才“可以有国”,才能做到有国而不败。第三层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母:根本,即大道。深根固柢:根,植物茎下埋在土里的部分。向四周伸延的叫做根,
向下直入的叫做柢。长生久视:长生不老。这里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这就是根深蒂固,长久存在之法
则。第二层是一系列的推论:治理国家,要“啬”,即爱惜,节俭;要做到“啬”就要信服于道,遵从于道;信服于道,遵从于道,就要重积德(“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重积德就能做到遵从事物发展规律来行事(尊道而为),遵从事物发展规律来行事,就没有不成功,也没有不成功的极限
,因而,这样的人可以治理国家。这里是根据推论得出的结论:即国家的统治者,尊道而为,就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尊道而为也是使国家根深蒂固,长久而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则。
献花(0)
+1
(本文系Yourenla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