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管窥《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2020-10-09 | 阅:  转:  |  分享 
  
管窥《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原文:天下皆谓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宝④,持而保
之:一曰慈,二曰俭⑤,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⑥;俭故能广⑦;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⑧。今舍慈且⑨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⑩,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注释:①我道大:道即我,我即道。“我”不是老子用作自称之词。②似不肖:肖,相
似之意。意为不像具体的事物。③久矣其细也夫:久:很早。细:小。很早就成为具体事物了。④三宝:三件法宝。⑤俭:啬,爱惜,珍惜,
有而不尽用。⑥慈故能勇:慈所以能勇。⑦俭故能广:俭啬所以能广。⑧器长:器,“朴散则为器”官长,这里长官之长,即天下的首领⑨
且:取。⑩以战则胜:用于打仗就会胜利。译文:天下人都说,“道”太大了,大到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也正因为它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
的东西。如果它像一种具体的事物的话,那么它很早以前就是一个具体的小东西了。我有三种法宝,持有而且特别珍重它们:第一是慈,第二是俭,
第三就是不敢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天下人利益的前面。有了慈,所以能勇;有了俭,所以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因为慈,所以
能勇敢;因为俭啬所以能宽广;因为不敢为天下先,所以能成为天下的首领。现在,舍弃慈,追求勇,就是不慈之勇,鲁莽之勇,即“强梁”之勇;
舍弃了俭,追求广,就是欲之广,贪之广,不俭之广;利益上舍弃后己争于人先,就是利之先,己之先,其结果是走向死亡。慈,用来征战就能够胜
利,用来守卫就会坚固。天将拯救谁,就会用慈来保护它。本章分四层。第一层:“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①。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
细也夫!”不肖:不像。若肖,久矣其细也夫!:若像某一具体事物,很早以前就是一个具体的小东西了?这几句的意思是,天下人都说,“道”太
大了,大到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也正因为它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如果它像一种具体的事物的话,那么它很早以前就是一个具体的小东
西了。这里先说了天下人对道的看法,天下人都认为道什么也不像,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比拟。普通人认为,道既然涵盖一切事物,确实大,可又是一
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它应当有一个具体的事物和它类似,可又找不到和它类似的东西,所以说:“道大,似不肖”。老子对天下人对道的看法做了正
面回答:正因为道大,所以什么也不像。如果有一个具体的东西像道,那道就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了,就不称其为道了。这一层在于说明,道和具体事
物有巨大差别。用“道”命名,也是强名之,用一些具体东西打比方,也只能反映一个侧面,而不能反映道的全部。老子对“道”的描述是:“有物
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下母。”这里从不同方面解释了道:“有物混成”:有,说明道存在;物,说明是
一个或若干个东西;混成,混合在一起而形成。这里是说,道是物混合而自成的一个东西。“先天地生”:存在于天地形成之前,这是从时间上说。
“寂兮寥兮”:寂静而又空旷,这是说它存在的状态。“独立而不改”:这个混成之物不依附于任何东西,永不改变,这是它的本质。“周行而不怠
”:现象上,它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可以为天下母”:可以把道当做天下的母亲,是天地万物的源头,这是说它的功用。老子还进一步指出:“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说:““视之不见,名曰
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大道无名无象,无声无色,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天地万物,皆大道所生。第二层:“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
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慈:《说文解字》:“慈,爱也。这里的慈,有上德,上仁之意,即
爱天下万物,爱世间众人,“无以德,无以为”。俭:本义是自我约束,不放纵;爱惜,珍惜,节俭来自于本真,而不是做样子。先:前头,前面。
成器长: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中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器长,就是器之首领,也就是天下的首领的意思。这几句的意思
是,我有三种法宝,持有而且特别珍重它们:第一是慈,第二是俭,第三就是不敢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天下人利益的前面。有了慈,所以能勇;有了俭
,所以能广;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天下的首领。因为慈,所以能勇敢;因为俭,所以能宽广;因为不敢为天下先,所以能成为天下的首
领。老子在这里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呢?道太大了,说尊道而为,不够具体,这里从三个方面教人们如何尊道而为。一是要人们“慈”,慈就是爱,
但这里是上德之爱。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说:“上德无为而无以为”。老子所说的“慈”,是无为之爱,是从本真出发,由自然(本来如
是)而爱。慈父慈母,就是从内心品性而言,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也是深厚的,不会因为子女之功而爱,也不会因子女之过而不爱;不会因
是长子而爱,也不会因是次子而不爱。以父母之爱,爱天下万民,“长之,育之,亭之,毒之”。这种爱没有分别,没有主观偏见,是平等的。这便
是老子所说的“慈”。“慈故能勇”:勇:有胆量,敢做。勇敢,勇毅;英勇,奋勇。爱是人间最强大的力量,所有“勇”都来自于“爱”,而
不是来自于“恨”。父母为了孩子,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男人爱女人或女人爱男人,为了对方什么事情都可以做;见义勇为者正是心中存大爱
,所以什么样的危险都敢碰;正义之师之士兵,为了民众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踩于脚下。热爱信仰之人,可以为信仰赴汤蹈火;热爱事业之人,可以
为事业牺牲生命。而“勇”正是因为不让所爱受到侵害,遭到破坏。真爱才能勇,假爱是不会产生勇的。老子从人之自然本性中体悟这一道理,所以
说“慈故能勇”二是要人们“俭”,俭就是能够自我约束,不自我放纵,爱惜,珍惜,节俭一切持有之物。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
损,以至于无为。”(《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这里的“俭”含有“损”意,一天天损去不和道之念,损去不合道之为,以约束自己合于道。老子
说:“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这里的“俭”也含有“少”意,在欲望上少之又少,在为己的行为
上少之又少,以致于抱一,以致于无为,从而合道尊道。这里的“俭”含有“约”意。约,本义是:约束,限制。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
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第四十六章)还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道德经》第四十四
章)这里都指出了不约束自己的危险,这是从反面告诉人们要约束和限制自己的欲望。“俭”的本义节省,不浪费。这里的“俭”除了具有上面说的
所含的意思外,也是节俭的含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老子在这里提出“俭”为持守的三宝之一,即用“俭”来使自己的欲望和行为收敛,以
致于达到上德之德。也许这是老子的本意。“俭故能广”:“俭”从根本上说就是尊道,尊道就是损其不道之念,不道之行,约束自己知足知止,从
而做到节俭爱费,使其德广化于人,使其行影响于人,进而使其物广而不匮。这便是老子所说的“俭故能广”。三是“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认为“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道之所赋善人的准则,所以守柔而不逞强,处下而不为上,退尺而不进寸,后己而不争先。老子在《道德经》第十
三章中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无身,即忘我,心中没有“我”,何来先后?心中存“我”,才计较先后。“不
敢”二字,是因为心中有约束,心中存禁忌,所以“不敢”。“不敢为天下先”正是因“慈”因“俭”而不敢。慈,于利前必在后,俭,于物前必守
一,故“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守道尊道,慈必广,以致于天下,俭必远,以致于万物。对天下怀有至爱,对万物心存
俭约,才可以承担治理天下的重任。所以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第三层:“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舍:舍弃
。这几句的意思是,现在,舍弃慈,追求勇,就是不慈之勇,鲁莽之勇,即“强梁”之勇;舍弃俭,追求广,就是欲之广,贪之广,不俭之广;舍弃
后己,争于人先,就是利之先,己之先,其结果是走向死亡。这是老子针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警告,也是对于当时人们出现的不慈之勇,不俭之广,先
己后人之结果做出的判断。第四层:“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救:拯救。这几句的意思是,慈,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
,用来守卫就会坚固。天将拯救谁,就会用慈来保护他。河上公注云:“夫慈仁者,百姓亲附,并心一意,故以战则胜敌,以守卫则坚固。天将救助
善人,必与慈仁之性,使能自当助也。”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第六十五章)“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道德经》第二十三章)持守天道,战则胜,守则固,危则救,老子认为这是天道使然。老子之“我有三宝”,是天道,是自然法则。天道不可违,顺之则吉,逆之则凶。故曰:“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劝诫世人不要以无慈之勇,无俭之广,争先于天下。进而总结说:“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慈,爱之至,持慈无忧。
献花(0)
+1
(本文系Yourenla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