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管窥《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2020-10-11 | 阅:  转:  |  分享 
  
管窥《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原文:知不知①,尚矣②;不知知③,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注释:①知
不知:知道不知之知。②尚:尚:尊崇,这里引申为高明的意思。③不知知:不知不知之知。④病病:以病为病,把弊病当做弊病。译文:知
道不知之知,这是最高明的,不知道不知之知,这是有弊病的。有道的人没有弊病,因为他把弊病当作弊病,正因为他把弊病当作弊病对待,所以他
就没有弊病了。本章分两层;第一层:“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知不知:知道不知之知,即以知为无知,以无知为知。尚:尊崇,这里是
“高明”的意思。病:弊病,弊端。这两句的意思是,知道不知之知,这是最高明的,不知道不知之知,这是有弊病的。不知之知,也就是以知为无
知,以无知为知。言有不言之言,见有不见之见,为有无为之为,用有无用之用,能明了这些,就是不知之知。所以知道不知之知,思想行为方能合
于道;如果不知道不知之知,思想行为必然不合于道。所以老子说“不知知,病也”,也就是不知道不知之知,思想行为就一定存在弊病了。老子以
不言之辩为辩,以不见之见为见,以无为之为为为,以不用之用为用,正是合于道之所为,所以无往而不胜。普通人则不知以不知为知,而以知为知
,导致的结果是,以言为言,以见为见,以为为为,以用为用,思想行为皆不合于道,所以弊病多多,失败多多;且不以病为病,病重矣。关于以见
为见,以不见为见,和以用为用,以无用为用我们不妨举个例子加以说明。以见为见,就是把看到的就当做看到的。打仗靠军队,这是人们熟知的,
也是统领们普遍应用的。蒋介石打仗完全靠军队,所以有八百万军人。在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中,他认为仅仅靠军队不可能打胜,还要有军队背后的力
量——人民。所以他说:“战争的伟力及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论持久战》)所以毛主席的军队走到哪里,都和那里的人民打成一片
,并且在那里建立起根据地——一个军民一家的战斗堡垒。蒋介石以见为见,毛泽东以不见为见,正是由于见地不同,其结果也迥异。以用为用,就
是把使用(利用)的当做使用(利用)的。蒋介石打仗全凭八百万军队,就是军人在打仗。在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中,打仗不仅靠军队,更要依靠军队
后面的人民。老子说:“鱼不可脱于渊”,毛主席深明这一道理,他把军队和人民的关系比作鱼水关系。在毛主席指挥的战役中,人民始终是军队坚
强的后盾。陈毅曾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中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
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
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才是胜利的保证。这就是用无用之用。能见不见之见,
能用无用之用,这才叫知不知之知。第二层:“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③,是以不病。”病:弊病,弊端。病病:以病为病,把病当做病。
这两句的意思是,有道的人没有弊病,因为他把弊病当作弊病,正因为他把弊病当作弊病对待,所以他就没有弊病了。“圣人不病”:即圣人知道不
知之知,以不知为知,以知为不知,所以没有弊病。“是以病病”:是因为把以知为知这种弊病作为弊病,而不以知为知。“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正因为把以知为知这种弊病作为弊病,因此才没有弊病。这里,老子总结圣人“不病”的原因:不以知为知,而是以不知为知,以知为不知。正因
为能够知道不知之知,所以能够见不见之见,用无用之用,为无为之为,因此,思想和行为都没有弊病。这是一个思想方法问题。思想方法正确与否
,决定着思维结果正确与否,以及由思维结果导致的行为的正确与否。“知不知”,就是一个正确的思想方法;“不知知”,就是一个错误的思想方
法。在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下,研究事物和现象,不仅看到事物和现象现存的形态,更注意发现事物和现象产生的原因、推动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
动力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认识事物和现象,用其指导行为,就“无病”。在不正确思想方法指导下,往往只看到事物和现象,就事物论
事物,就现象论现象,看不到事物和现象背后的因素,从而导致不能够正确认识事物和现象,用其指导行为,就“病矣”。这一章老子给人们讲了思想方法的重要性:“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献花(0)
+1
(本文系Yourenla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