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管窥《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2020-10-11 | 阅:  转:  |  分享 
  
管窥《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原文: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①。天之所恶②,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
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③。天网恢恢④,疏而不失。注释:①或:这句中的两个“或”都是“
有的”的意思。②恶:,厌恶,不喜欢。③繟:音chǎn,意思是宽绰,舒缓。繟然:坦然,宽舒的样子。④恢恢:宽阔广大的样子。译文
:勇在敢为上就会死亡,勇在不敢为上就能活命。勇在敢为和勇在不敢为是两种结果,勇在不敢为就有利,勇在敢为就受害。老天所厌恶的,谁又
能知道是什么缘故呢?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法则是,以其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善胜;以其不言,四时顺,万物生,所以善应;天地
不召而万物自归,坦然舒缓无谋而谋,所以善谋。天道浩大,犹如一张宽广无边的网,虽疏而密,虽稀却不会漏失。本章分三层。第一层:“勇于敢
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勇:有底气,有实力。敢:有胆量,敢做。杀:死。或:有的。这几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勇在敢为上
就会死亡,勇在不敢为上就能活命。勇在敢为和勇在不敢为是两种结果,勇在不敢为就有利,勇在敢为就受害。老子在这里到底要说什么意思呢?《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中说:“知不知,尚矣”,《道德经》第七十二章举例说明“知不知,尚矣”。“知不知”,是思维的层面。在思维的层面知不
知之知,在行为上就不会有弊病,否则就出现弊病。老子在这一章讲的是行为的层面,也就是为有为之为,还是为无为之为。“勇于敢”就是为有为
之为,“勇于不敢”就是为无为之为。为有为之为,其结果就是死,所以老子说:“勇于敢则杀”;为无为之为,其结果就是生,所以老子说:“勇
于不敢则活”。因为语言很难确切表达要表达的意思,老子在这里也只能用“勇于敢”和“勇于不敢”这一具体行为表达一般性的“为有为”和“为
无为”问题。何以见得“勇于敢”就是“为有为”而“勇于不敢”就是“为无为”呢?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中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
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
,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勇于不敢”就是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就是无为之为。“勇于敢”就是知雄而守雄,知白而守白,知荣而守
荣,这是有为之为。思想方法正确与否,用其指导行为,必然在行为结果上迥异。所以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第二层:“天之所
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恶:厌恶。孰:谁。犹难之:犹难,迟疑难以判断;之:代词,代“天之所恶”。这两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老
天所厌恶的,谁又能知道是什么缘故呢?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天之所恶”,老天到底厌恶什么呢?老子在这里没有说,但是根据上文,我们可以
知道,老天所厌恶的就是为“有为”,至于老天为什么厌恶为“有为”,老子说“圣人犹难之”,圣人也说不明白。老天厌恶为“有为”,所以“勇
于敢则死”。这是天规,解释不了,但不得违抗,违抗必死。第三层:“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繟然:坦然,宽舒的样子。这几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自然的法则是,以其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善胜;以其不言,四时顺,万
物生,所以善应;天地不召而万物自归,坦然舒缓无谋而谋,所以善谋。天道浩大,犹如一张宽广无边的网,虽疏而密,虽稀却不会漏失。这里说的
天道法则。天道法则就是无为之为。有为之为就违反天道法则,就必然受到惩罚。所以老子在这一章最后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本章旨在说
明天道是为无为之为,顺应天道,万事顺遂,天佑生命;为有为之为,逆反天道,万事不顺,生命难保。为有为之为者,必然会受到天道的惩罚,因
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红军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就是“勇而不敢”的具体运用。正是这种“
勇而不敢”,不仅让游击队不断壮大,而且也不断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成为了游击战的法宝。这也正如毛泽东曾亲笔写的一幅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里歼敌人。”
献花(0)
+1
(本文系Yourenla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