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治建议》(2019)要点
2020-10-11 | 阅:  转:  |  分享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治建议》(2019)要点





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肝脏不良反应

1.1??发生率?

免疫相关肝毒性的发生率单药治疗约5%~10%,其中3级约1%~2%。联合治疗(如ipilimumab联合nivolumab)的发生率为25%~30%,其中3级约15%。

1.2??诊断??

irAEs肝毒性的发生通常隐匿,可不伴随明显的临床表现,用药后定期监测肝功能有助于早期发现。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较用药前水平上升,需尽早完善包括血生化、肝炎病毒检测、肝脏影像检查,必要时肝活检等一系列检查。

对于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为4级(表1)的患者,需考虑行肝活检,以判断预后。

1.3??处理??

肝毒性的处理原则见表1,按照肝功能ALT/AST的升高水平和是否存在胆红素/INR/白蛋白的异常进行分级。通常G1无需停药;G2根据肝功能好转情况,可考虑择期恢复ICIs治疗;G3/G4需考虑永久性停药。激素是治疗肝毒性的主要药物。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肝功能仍进行性加重,需考虑升级强化治疗。ICIs相关肝毒性通常在4~6周恢复,对于持续不缓解的患者,需警惕其他因素导致的肝功能异常,再次排查其他病因,特别需要警惕其他药物、机会性感染(如CMV)等病因。



2?ICIs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2.1??发生率?

消化道是irAEs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不同作用靶点的消化道irAEs发生率不同,CTLA-4单克隆抗体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PD-1单克隆抗体。

CTLA-4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患者腹泻的发生率为27%~54%。

CTLA-4抗体消化道irAEs可出现在第1~10次用药的任何时间,甚至可在末次用药后数月出现。

消化道irAEs的高危因素包括服用NSAIDs药物,有炎症性肠病病史等。

2.2??诊断?

消化道irAEs最常见的表现是腹泻,其他包括腹痛、便血、恶心、呕吐、体重下降、发热等。可同时伴随多种肠道外受累表现,如关节痛、内分泌异常、皮肤损害、肝炎、肾炎、心包炎、胰腺炎等irAEs。实验室检查可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贫血、低白蛋白血症,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自身免疫性抗体如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等阳性。内镜下表现多为左半结肠受累,黏膜充血、血管纹理消失、糜烂和溃疡,病变可弥漫分布,也可呈不连续性分布。

消化道irAEs的诊断有赖于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与ICIs用药的时间关系,具有上述实验室检查、内镜、组织病理学特点。同时,需除外其他病因,包括:感染性肠炎,如艰难梭菌感染、CMV结肠炎等机会性感染;缺血性结肠炎;其他药物导致的结肠炎,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放射性肠炎等。因此,建议完善粪便病原学检查(便常规、便培养、便艰难梭菌毒素检测、粪便寄生虫检测等)、血CMV-DNA等病毒相关病原学检测;同时建议完善腹盆部增强CT;经消化科医生会诊后完善消化内镜并内镜下组织活检。

2.3??处理???

消化道irAEs的处理原则是尽早识别、及时足量治疗、快速升级、改善预后。根据腹泻的次数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给予分层治疗。表3详细列举不同严重程度消化道irAEs的处理方案。糖皮质激素是中重度消化道irAEs的主要治疗,如中度患者治疗有效,激素可在2周~4周减停;重度患者可在4周~8周减停。如激素治疗效果不佳,需及时调整激素剂量/剂型,必要时快速升级至英夫利昔单抗(IFX)或维多株单抗。



3??肠道菌群与消化道irAEs及肿瘤预后?

目前尚未发现可预测消化道irAEs的生物标志物。

4??总结

伴随ICIs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irAEs也越来越被肿瘤科医生以及所涉及的各个专科医生所重视。消化系统以消化道受累(腹泻/结肠炎)最为突出,其次是肝脏受累。irAEs的基线筛查、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和快速足量的治疗是解决该类临床问题的关键。



献花(0)
+1
(本文系医药达人一...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