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管窥《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docx
2020-10-13 | 阅:  转:  |  分享 
  
管窥《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
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①,其不欲见贤②。注释:①处:有“占有”的
意思。②见:通“现”,表现。译文:自然的规律,那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弓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一点,弓位低了就把它抬高一点,弓弦拉得
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要把它补充拉满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充不足的。可是社会中的人们却不是这样,要剥夺不足的
用来奉养有余的。那么,谁能够把社会上有余的拿出来补充天下不足的呢?只有圣人才可以做到。因此,圣人为无为之为,事情做成了也不认为是依
靠自己做到的,功业成功了也不居功,他根本不想表现自己贤能。本章分三层。第一层:“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
,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用张弓射箭来比喻自然规律。张弓射箭要射中的是靶心,要想做到射中靶心,就要调整弓的位置。
当弓位高了就要压低,低了就要抬高,偏左了就要往右移动,偏右了就要向左移动。要想射中靶心,还要调整拉动弓弦的力量,力大了就要减小一些
,力小了就要增加一些。张弓射箭弓位要适中,拉力要均衡,方能射中靶心。自然规律也是如此。所以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换句话
说,自然规律就是中和,平等,公平。第二层:“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老子指出“人之道”与“天
之道”完全相反。是“损不足以奉有余。”本已不足的人,却还要被富足者再剥夺,使其更加不足;本已就富足的人,却还要剥夺不足的人使自己更
加富足。人之道已经失去了中和,平等,公平。谁能够使这种不中和,不平等,不公平的社会复归到中和,平等,公平的社会呢?谁能够把天下有余
的拿出来补充天下不足的呢?只有有道的领导者才可以做到。这里是说有道的领导者以道之无为之为治理天下,天下就会复归到平等,公平的社会了
。第三层:“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这里是说有道的领导者之所以能够治理天下的原因:“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
欲见贤”。把事情做成功了,但却不认为是依靠自己,功业成就了却不居功,有道的领导者根本不想表现自己贤能。这就与当时的很多领导者形成了
鲜明对照。当时的领导者,为而恃,认为一切事情的做成都是自己所为;功成而居,功业成就后居功自傲,不可一世;欲见贤,处处表现自己,宣扬
自己,唯恐天下不知。领导者的这种为而恃,功成而居,欲见贤,越发使统治者妄自尊大,私利也越发膨胀,于是赋税增加,法令繁多,其结果是损
下而益上,使社会失去平衡。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中指出了当时领导者是如何奢侈和百姓是怎样的贫困:“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
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就连领导者宫府的台阶都修得豪华气派,领导者身着华丽的衣服,佩戴着宝剑,五味都已经吃腻,钱和东西富富
有余。老子痛恨当时的领导者道:这简直就是大盗!老百姓却田地荒芜,仓中没有一粒粮食。这就是损下而益上造成的后果。《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中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里说圣人“为而不恃,功成不处,不欲见贤”,意在暗示当时的领导者尊道而为,做到损上而益下,从而使天下
得到治理。本章阐述天道平衡法则:“损有余而补不足”,即平等,公平。以及领导者引领实现社会平等,公平的途径,即“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不欲见贤”。
献花(0)
+1
(本文系Yourenla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