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 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gòu)②,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③,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④。注释:①无以易之:易,替代 、取代。意为没有什么能够替代它。②垢:屈辱。受国之垢:意为承担国家的屈辱。③祥:吉利的。受国不祥:不祥,灾难,祸害。意为承担国家 的祸难。④正言若反:正面的话的意思中像是包含着它的反面。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能胜过水,水是没有什 么东西可以替代了的。弱小能胜强大,柔软能胜刚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就是没有人能做到柔弱。所以圣人说:能够承担国家的屈辱, 这样才称得上是国家的君主;能为国家承受祸患灾难,这样才配做天下的君王。(我说的话)正面的话的意思中像是包含着它的反面。本章分三层。 第一层:“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一句是说,在攻坚克强的物质 之中,没有哪种物质可以胜过水这种物质,也没有哪种物质可以替代水这种物质。天一生水。地球上有了水这种物质,其他的生命才随之出现,当然 也包括人类。水以其至柔之特性,随圆就圆,随方就方,无所不至,无孔不入。就连最坚硬的金属,水刀也能够进行高精度的任意曲线的切割加工, 这是目前其他一种切割工具很难实现的。水之至柔,内藏至刚,水之至弱,内含至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这个道理似乎天下人都知道,可天下人 却不能做到处弱守柔。何以如是?老子虽然没有解释。但在老子《道德经》中可以找到答案。社会的日益分化,使领导者失去了本真,失去了天然朴 性,诸如质朴,浑厚,厚道的品性;失去了慈,俭,不敢为天下先。领导者变得私欲愈强,争欲愈盛,奢欲愈大,胜欲愈旺。所以谁还把这个道理加 以理会?第二层:“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垢:污垢,耻辱。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稷在西周始被 尊为五谷之长,与社并祭,合称“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不祥:天灾人祸。这几句的意思是:所以圣人说:能够承担国家的屈辱,这样才 称得上是国家的君主;能为国家承受祸患灾难,这样才配做天下的君王。一个国家难免有内忧外患,国内的变乱使国家混乱,国内的灾害使人们蒙受 煎熬,外部的入侵也会使人们生活于水火中,因此,必然引起人们的不满和怨恨,圣明的领导者就要忍辱含垢,把人们所遭受的灾难当做自己所犯的 过错,把人们所遭受的痛苦当做自己的不德。“受国之垢,受国之不祥”,有如此的担当,才配得上真正的君王。这里把柔弱,上升为担当。一个有 担当的人,才能够成事;一个有担当的君王,才可以统领天下。这里所说的担当,就是谦下,示弱,守柔,因为这其中有它的反面,高尚,至强, 至刚。第三层:“正言若反。”这一句的意思是,正面的话的意思中像是包含着它的反面。就好比水,柔却至坚;就好比处下,实则为上;就好比自 见,反而不明;企,反倒不立,跨,反倒不行;甚爱,必大费;多藏,定后亡;多易,更多难;等等,在《道德经》中随处可以找到。这一句既是这 一章的总结,也是老子要人们认识他思想的一把钥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