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
2020-10-23 | 阅:  转:  |  分享 
  


目录

一、摘要 3



二、关键字 3



三、引言 3



四、性格天真烂漫,文笔自然娟秀 3



五、心绪青春活泼,词义欲说还休 4



六、情意真挚婉媚,立意别出心裁 5



七、结束语 5



八、参考文献 5











李清之人格与风格照



[内容摘要]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人。她出生在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父亲李格非是一位进士同时是著名的学者兼文学家,母亲王氏系属名门之秀,据《宋史》记载: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充满人文气息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她那如兰的气质和非凡的文学造诣。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她耀眼的光芒甚至盖过了同时代的须眉男子,郑振铎先生曾经饱含感情地说:“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本文试通过剖析她描写自己处于少女时期的,也就是和赵明诚结为伉俪之前的作品,来了解她的豆蔻年华时的人格与风格。



[关键词]李清照早期人格风格



文学家们心理活动和人生轨迹多半是通过文字来记录的,或喜或悲、或忧或愁,都在他们的字里行间中得以隐藏着。今天的去了解与我们相隔百载千年的古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遇,他们的作品无疑是帮助我们穿越时空去还原他们生活和叩开心扉的最好工具。

通过对李清照早期词类作品的解读同时结合她所处的家庭、时代环境,我们发现在她人格和风格上的几个鲜明的提点。



一、性格天真烂漫,文笔自然娟秀。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描写李清照自在的少女生活。我们看不到轻步细走,笑不露齿的大家闺秀,看到的而是纵情于自然,放任于耍玩的快乐不羁的女性形象。词说自己经常想起那一个美好的傍晚所发生的一切,就着晚霞和同伴们把酒言欢,畅谈闺中的趣事,一个个都笑得前仰后合,当时不知道有多高兴。酒意浓时望着天际的落日,余晖如练,那是多么的令人神情愉悦。美好的时光总是流逝地飞快,当一杯载一杯的酒入秀肠时,天色已经不容再饮,不得不“打道回府”。此时已醉意蒙蒙,回舟之路似乎被佳酿隐藏,不辨东西,未识南北,只任由那兰桨桂棹渡着轻舟信步,以致错失方向而误入“藕花深处”。由于划船赶路的少女不期而来,已经栖息下来的“一滩鸥鹭”被她们惊得四下飞起,个个都悠悠去到了远方,只留下姑娘们在那“争渡,争渡”。令人诧异的是一位大家闺秀,居然可以外出游玩到天色昏黑,而且喝得酩酊大醉,以致“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迷路之后,没有迷途的惊慌,没有归家惟恐父母责怪的惧怕,反而又兴致勃勃地发现了“鸥鹭”惊起后的另一幅色彩鲜明、生机盎然的画面,欢乐的气氛洋溢始终。这样自由的生活对少女李清照来说显然并不陌生,也表明她是充分地获得父母家长地许可的。否则,只要一次严厉地责骂,美好的经历就可能化作痛苦的记忆。这首词显示出少女李清照的任性、真率、大胆和对自然风光地喜爱。她落落大方的和丫头们一起嬉戏耍玩,打成一片,无身份高低的俗念,不羁于封建礼教。她唯一的追求就是寻得心灵的充实和灵魂的自由,这样的作为及个性与李格非自由的家教、家庭环境的宽松密切相关。

这首小令用了倒装的写作手法,小词的笔调极其轻松、欢快、活跃,语言朴素、自然、流畅、简练,但简练而不简单,作者只选取了几个片断,就把从醉酒后入荷花深处的过程缘由写的面面俱到,时间、地点、人物,都交待到了,无一遗漏,这是词的美妙所在,在意境与心情上却拿捏得准确而到位,也再次展现了李清照非凡的为学造诣,和鬼斧神工般的笔触。词对瞬间的捕捉也非常的到位,把移动着的生机勃勃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词文更不事雕琢,随性所至无半点斧凿痕迹,用词口语化,确韵味绵长,通俗易懂,用平白的话语组合出了美轮美奂的情景。词至“惊起一滩鸥鹭”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穷,读者不知道之后如何,留下广阔地想象空间,实在耐人寻味,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二、心绪青春活泼,词义欲说还休。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

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露浓花瘦”露未散,花含苞待晨开,天刚刚破晓,赶在太阳之前,大早就起来了,足见此时的李清照是一个纯真好动的少女,她总是能为自己寻找一些犹如那“溪亭日暮晚回舟”的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健康而又积极向上,这与她后来的“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的颓懒生活形成鲜明地对比。她不像封建社会的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沉于针黹,被繁文缛节所束缚,而是破陈腐旧套大胆地走出闺阁,欢快地打起了秋千,寄情于这钟摆似的运动,晨露打湿了她的鬓发,煦风吹拂着她的衣衫,快心地咯咯做笑,笑的那么率真,那么无拘无束,这次第,怎个乐字了得。“起来慵整纤纤手”她也不做扭捏之态,玩的很久,尽兴地玩,身上沁出的薄汗把轻纱都渗透了,以至于都没有力气来整整自己的纤纤细手,而坐在那享受运动后的闲适,和筋骨被舒展后的浑身的畅快,这是最惬意不过的了。“见客如来,袜刬金钗溜”,正休息之际,一位不速之客忽然到来,已来不及穿鞋,就只穿着袜子向闺房内跑去,因为跑的太急,头上的金钗也掉了下来,头发都散了,惊慌失措的有些许“狼狈”。“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但令她“狼狈”的人不但没有让她生气,而且还很高兴他的到来,所以羞答答地走,虽然她强压制着这股欢喜之情,但还是溢于言表。慌慌张张地走到了门口确停了下来,优雅地把门旁的青梅拽过来嗅上一溴,此时的她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用青梅来掩饰自己的这一举动罢了,真正的目的是要回眸看一看令她“和羞走”的人,这一走似乎还有些许不舍,来的人可能是情理之中,但时间却是意料之外,所以才猝不及防。

此词用白描的手法,不用过多的华丽辞藻,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盛开的绚烂的而又饱含羞意的青春少女。我们仿佛看到了她那腼腆的神情,词对此时心境的描写真切而又细腻,含蓄地展露她那俏皮的一面,词义正如当时情窦初开的作者,富有朦胧之美,欲说还羞,对自己的情意佯掩,真个“犹抱琵琶半遮面”却更是显得羞涩可人。透过那“倚”、“回”、“嗅”三个动作,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不仅如花般的刻画出了主人公的神情、动作、姿态,也准确地描绘出即欣喜有紧张、即兴奋有恐惧的微妙心里活动,从而充分表现了一位纯情少女复杂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三、情意真挚婉媚,立意别出心裁。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一场“雨疏风骤”,摧残海棠,催送春天归去,敏感的词人不用到户外观察,用细腻的心灵去感觉,就能知道肯定是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以淡淡的愁怀去体察自然景致的细微变化,也是由词人的特定心境决定的。昨夜地饮酒入睡,至今还有半分酒意,是否有什么宽慰不了的私人情怀呢?结合下文对春日景色渐渐离去的着急,不难体会出少女对自己虚度闺中光阴的焦虑。“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这一份对青春美好年华的珍惜,是古往今来的感情敏锐细腻的女子所共有的。古代女子的唯一好出路就是寻觅到一位如意郎君,嫁一位好丈夫。所以,少女珍惜青春年华之时,就抑制不住内心的丝丝缕缕的“思春”情怀,李清照也不例外。日后,李清照对自己的婚姻有如此深沉的一份情感投入,在早期这些伤春伤怀的作品里已经可以看出端倪来了。

这首词的构思也十分巧妙,把此人之所问隐藏在了卷帘人的所答当中,词人用对话构成情感的递进深入,用粗心的“卷帘人”来反衬自己的敏感细腻,将少女幽隐不可明说的情怀含蓄展示在读者的面前。作品着重表现的是主人公春晓之际的舒适甜畅,语意缓缓,对“花落”的担忧也是淡淡而来,渐见深情的。词人吐辞典雅的,“绿肥红瘦”的比拟,令人耳目一新。小词用语浅近平白,语意却深沉含蓄,表现了花季少女的朦胧淡约愁思。宋人对这首词就非常赏识,《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说:“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绿肥红瘦’,此语甚新。”《藏一话腴》甲集卷一则说:“李易安工造语,如《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

李清照有动感的文思,她的语言清新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苛求字句的精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所用典故较少,音律明白流畅,读之朗朗上口,犹如一位亦远亦近的佳人在娓娓地道来,但是词中处处可见生动鲜明的事物与细致入微的心理,词的内容充实,言之有物,不做无病呻吟之态,纯粹的有感而发,行于中,发之为词。词句之间展现出的是她“眼所见而存于心”的鲜活的事物,流露出的是她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如弥漫在身边的檀香,融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又如蜿蜒的溪水,清雅而悠然,令人回味其中,又欲追溯其源,她的这种婉约词风深深影响了后代词人也奠定了她婉约词宗的地位。





参考文献: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

诸斌杰等:《李清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出版2004年版。

陈祖美:《李清照新传》,北京出版社2001版。

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

罗宗强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一版。























2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2313X...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