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课题1-空气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020-10-27 | 阅:  转:  |  分享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来说:空气是学生化学课上接触的第一种物质,学生身处空气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空气的神奇,因此以空气作为步入化学这门物质科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近年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是三个环境问题之一,空气的保护和防治首当其冲。用法律武器保护空气以成为当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化学学习之前,学生对空气氧气并不陌生,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零散的、简单的化学知识,因此以空气为主题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身处空气中,周围环境的恶化,初中生有着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及环境忧患意识,从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够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2、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熟练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物质——空气。

【板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

【提问】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

【小实验】将烧杯倒扣入水中

问题:烧杯里有什么物质?

水为什么不能充满整个的烧杯?

思考

回答:烧杯是空的

回答:因为烧杯里有空气。(让学生意识到空气的存在,初步认识到空气会产生压力,同时引入新课。)

同样的道理,如果将胶头滴管插入水中。

【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

怎样才能吸入更多的水?

每次吸入水的体积都相同吗?

吸入水的体积与挤压出的空气有什么关系?

讨论,集体交流。归纳小结,形成共识,得到启示。(激发学生兴趣。感受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会产生压力,把水压进烧杯。为测定一定容器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的实验打下基础。)

【提问】请大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谈谈对空气的认识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提问】在这些气体中哪种气体与我们生命活动联系最紧密?如何证明它的存在?

(根据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交流。回答: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知道空气主要成分。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能力。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做铺垫。)

【追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又是多少,能否设计实验来研究?

【板书】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原理:(2)装置:(3)现象(4)反应:(5)结论:(6)讨论:

探究活动:设计实验,用燃烧法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设置问题: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能不能用类似胶头滴管吸水方式测定氧气的含量呢?

资料: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固体)气体固体

硫(固)+氧气(气)二氧化硫(气)

石蜡(固)+氧气(气)二氧化碳(气)+水(液)

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药品、仪器、操作)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介绍可燃物──红磷(展示红磷样品暗红色固体)。

介绍实验装置。提出问题:



(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空气)

(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

(黄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3)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水进入集气瓶约1/5体积,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且生成物是固体,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该反应是什么?(磷+氧气五氧化二磷P+O2P2O5)

(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体积。)





实验结束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

(1)燃烧匙内放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什么?

(使瓶内的氧气全部参加反应)

(2)为什么实验开始前要关闭弹簧夹?如未关闭,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防止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后逸出,使测定结果偏大。)

(3)为什么要等集气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因为燃烧放热,瓶内温度较高气体气压较大,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4)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

(燃烧结束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的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有;红磷在氧气含量过低的实验条件下不能继续燃烧。)

(6)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①装置漏气;②红磷量不足;③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7)若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上述实验可以知道N2的什么性质?

(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讲述】两百多年前,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做的实验与我们今天的实验异曲同工。打开课本课本26页。

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讲述】在十九世纪末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仅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陆续发现了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才认识到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之外,还有其他的成分。目前人们已能用实验方法精确的测定空气的成分。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板书】

2、空气的组成

(1)空气是混合物

名称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

符号

体积分数



【讲述】大气有自净作用.进入大气的污染物,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或是向广阔的空间稀释,使其浓度下降,或是受重力作用,使较重粒子沉降于地面,或是在雨水洗涤下返回大地,或是被分解破坏等从而使空气净化.这种大气的自净作用是一种自然环境的调节的重要机能..应当指出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一种自净过程.所以,正常情况下,空气各组分的含量是比较稳定的。



(2)含量比较稳定(自净作用)

课堂练习

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在100升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大约是()

A78升B78%C21升D21%

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A4:1B1:4C1:5D5:1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C食盐水D75%的医用酒精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氮气蒸馏水B.铁矿石食盐水

C.氢气CaCO3 D.二氧化碳空气

6、下列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自来水C河水D浮有冰的水

想一想

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活塞的玻璃容器里放入一粒白磷(足量),将玻璃容器固定好(见下图,固定装置已省略),放在盛有80℃水的烧杯上(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如图进行实验,试回答:

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第一课时

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PO2P2O5

氮气(N2)78%

氧气(O2)21%

空气的成分稀有气体0.94%

(按体积计算)二氧化碳(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2.纯净物与混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献花(0)
+1
(本文系林姗的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