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4襄公二十四年
2020-10-30 | 阅:  转:  |  分享 
  


襄公二十四年



【原文】二十有四年春,叔孙豹如1晋。

仲孙羯帅师侵齐。

夏,楚子伐吴。

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2。

齐崔杼帅师伐莒。

大水。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仪。

冬,楚子、蔡侯、陈侯、许男伐郑。

公至自会。陈针宜咎出奔3楚。叔孙豹如京师。

大饥。五谷不升4为大饥。一谷不升谓之嗛5,二谷不升谓之讥,三谷不升谓之馑,四谷不升谓之康6,五谷不升谓之大侵7。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台榭不涂,弛侯,廷道不除,百官布而不制,鬼神祷而不祀,此大侵之礼也。

【译文】二十四年,春天,叔孙豹去到晋国。

仲孙羯领兵侵犯齐国。

夏季,楚王攻伐吴国。

秋季,七月甲子日,初一,出现日全蚀。

齐国由崔杼领兵攻伐莒国。

鲁国发大水。

八月癸巳日,初一,出现日蚀。

襄公跟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夷仪会见。

冬天,楚王、蔡侯、陈侯和许男领兵攻伐郑国。

襄公从夷仪回国,告祭祖庙。陈国的针宜咎逃亡到楚国。鲁国的叔孙豹去到京师。

闹大灾荒。五种谷物不收叫大饥荒,一种谷物不收叫匮乏,两种谷物不收叫饥荒,三种谷物不收叫饥馑,四种谷物不收叫空虚,五种谷物不收如同大的侵犯。大饥之年,君王不吃两样菜,高台亭榭不再涂漆粉饰,废除宴射,宫廷内的路不必整修,设百官不必举行仪式,对鬼神只祈祷不祭祀,这就是大饥之年的礼节。

【说明】本篇《襄公二十四年》,主要描述的是鲁襄公二十四年发生的故事。主要记述了十一件事,一是晋国范宣子为自己的一生骄傲,与鲁国的穆叔讨论死而不朽的问题。二是范宣子拚命索取各诸侯国礼物,郑国子产通过书信婉转批评了他,他阅读书信后接受批评。三是鲁国孟孝伯侵犯齐国。四是楚康王出动水军征伐吴国,无功而返。五是齐国与楚国加强联系。六是诸侯在夷仪会盟。七是楚康王征伐郑国以救援齐国。诸侯联军返回救援郑国。八是楚康王从郑国退兵后想去征伐舒鸠人,被薳子劝阻,乃返。九是陈国人再次讨伐庆氏党羽。十是穆叔去成周访问。十一是郑国公孙挥去晋国访问,与程郑讨论降下身份的问题。

————————————————————

【注释】1.如;(rú儒)《管子·轻重甲》:“今每战舆死扶伤如孤。”《左传·隐公四年》:“厚从州吁如陈。”《尔雅》:“如,往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这里用为去、往之意。

2.既:(jì计)《易·既济·辞》:“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书·舜典》:“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左传·宣公十二年》:“董泽之蒲可胜既乎。”《左传·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杜预注:“既,尽也。”《国语·周语》:“薮泽肆既。”《庄子·应帝王》:“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史记·周本纪》:“周既不祀。”司马贞索隐:“日食尽曰既。”《汉书·谷永传》:“是以日食再既,以昭其辜。”这里用为月食食尽之意,即为月全食。

3.奔:(bēn贲)逃跑、逃亡。《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奔曰败。”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得间奔真州。”

4.升:(shēng生)谷物登场,成熟。《管子·轻重甲》:“食三升,则乡有乏食而盗。”《论语·阳货》:“旧谷既没,新谷既升。”

5.嗛:(xian谦)不足、匮乏。《吕氏春秋·恃君览·知分》:“天固有衰嗛废伏,有盛盈坌息。”《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一谷不升谓之嗛。”《汉书·郊祀志》:“今谷嗛未报。”

6.康:古通“糠”。空,空虚。《春秋公羊传·襄公二十四年》:“四谷不升谓之康。

7.侵:(qīn亲)《书·文侯之命》:“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庄子·让王》:“韩魏相与争侵地。”《墨子·鲁问》:“项子牛三侵鲁地。”《公羊传·庄公十年》:“觕者曰侵,精者曰伐。”《谷梁传·隐公五年》:“苞人民、殴牛马曰侵。”《国语·晋语》:“袭侵之事。”这里用为侵犯、进攻之意。

春秋谷梁传襄公



人生道路上若干问题的解读人生道路上若干问题的解读





人生道路上若干问题的解读人生道路上若干问题的解读





1



359





1







献花(0)
+1
(本文系解决人生问...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