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hjr231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光学: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与经典考题
2020-10-30 | 阅:  转:  |  分享 
  
XUYIJIA:初中光学知识点归纳和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应用实例 正立或倒立 缩小或放大 实像或虚像 与物同侧或异侧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照相机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投影仪 不成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放大镜 说明: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是2倍焦距处,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像,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像。凸透镜成像的虚实与倒正的分界点是1倍焦距,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实像,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虚像。因此,统称为“1倍焦距定倒立、虚实,2倍焦距定大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口决二: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口决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二、生活中的透镜

1、幻灯机与投影仪:幻灯片或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屏幕的距离为像距。

原理: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

屏幕上要成正立的像,幻灯片必须倒放。要使屏幕上得到的像更大,应当使凸透镜与幻灯片或投影片的距离减小,同时使屏幕远离透镜,即应把幻灯机或投影仪远离屏幕。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景物到镜头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为像距。

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一些,应减小物距、加大像距,即照相机离景物近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大些。

3、显微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它是对物体的两次放大,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虚像。

显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4、望远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先由物镜把远处的物体拉近成实像,再由目镜放大成虚像。我们看远处的物体通过望远镜使视角变大了,所以能看得很清晰。

三、眼睛和眼镜

1、眼睛:眼睛相当于照相机,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眼睛中的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屏幕。

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眼睛通过睫状肌来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物体的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最扁平时,眼睛能看清最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穷远。当晶状体最凸起时,眼睛能看清最近点。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为25cm.。

2、近视眼: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配载用凹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可以得到矫正。

3、远视眼: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配载用凸透镜制作的远视眼镜(老花镜)可以得到矫正。

4、眼镜的度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的,凸透镜的度数是正的。

凸透镜越厚,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

凹透镜中心越薄,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

各省市中招试题汇总——光学

一、选择题

(上海)5.在图1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泰州)1.A.B.C.

D.10.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警示语或成语中,涉及到光学知识的是()

A.图书馆挂的警示语“请勿喧哗”B.高速公路挂的警示语“保持车距”

C.成语“一叶障目”D.成语“刻舟求剑”

(成都)3.如图16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潍坊)1.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旗手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

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折射来判断的

C.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D.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人现场观众耳内的



(广东)3、如右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河南)13.如图6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潍坊)12.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

A.v
B.f
C.u>2f

D.f
(苏州)6.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重庆)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通过玻璃观赏白鹤梁水下奇观B、小鸭在水看见自己的像

C、阳光透过树林时留下树的影子D、岸边植物的倒影





(湛江)2.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湛江)13.(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观呈红色是因为中国馆吸收了红色

B.紫外线和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C.眼睛老花的奶奶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D.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黄冈)17.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杯弓蛇影B.形影不离C.形单影只D.立竿见影

(襄樊)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B.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海市蜃楼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像

(德州)6.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德州)4.如图2所示,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迎风招展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折射红色光

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C.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是光源

D.士兵响亮的口号,是通过电磁波传入周围观众耳内的

(莱芜)2.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

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C.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

D.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重庆)8、2009年7月22日,重庆市民领略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天象奇观,每一个观测者都被这大自然的奇观所吸引和震憾,其实日食的产生是由于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中间,由于光传播,太阳光被月球遮挡,于是在地球上落下阴影,在影子里面的人看不到太阳就形成了日食。我们的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能会聚光线,日食过程中光线强烈如果用肉眼直接观测就会损伤我们的视网膜,所以要用专用工具去观测。





(苏州)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2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5cm时,成像,在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扬州)16.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1.自行车是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它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例如,自行车尾灯就包含了光学知识.它本身不发光,但在夜晚,当有汽车灯光照射到尾灯上时,就会发生反射,以引起司机注意.尾灯的结构如图13所示,请在图13中画出反射光线,并说明反射光线有什么特点.





(宿迁)25.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

⑴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整.

⑵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cm.

⑶使烛焰向右移动2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



(武汉)10.(5分)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⑴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⑵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

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高速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⑷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移动。

(镇江)16.小章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小章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广东)(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①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6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______。

②如图16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______移动,光屏应向_____移动。(填“左”或“右”)

(襄樊)36.如图8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当把烛焰放在距该凸透镜25cm处时,在

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的实

像(填写像的性质);如果此时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

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襄樊)24.枣阳市素有“中国桃之乡”之称。那漫山遍野的桃花,在三月和煦的阳光中,显得妩媚令人陶醉。我们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桃花上反射的缘故。

(菏泽)6.图4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









(菏泽)19.(3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

(1)用平面镜做实验(填“能”与“不能”)

(2)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其好处是:



(莱芜)20.(3分)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看















(鸡西)28.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

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鸡西)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将光屏移到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如果要想使像变小,蜡烛应向侧移动。

























学益佳Mr.Xu







ABCD



平面镜中的像

A





拱桥的倒影

D







竖直杆的影子

B



放大的邮票

C





图2



图1



A.B.斑马倒影C.水面“折”枝D.日全食





图2



B.手影游戏



C.潜望镜



D.自行车尾灯



A.插入水中的手指



图4



▲▲▲



光屏





刻度尺





d





图23



图22











烛焰



透镜



光屏



A



B



C



D



图12



图4

















图乙



原放置

玻璃板处



图甲



纸张



A



B



17题图





第1页共十三





献花(0)
+1
(本文系hjr23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