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回眸看巨变 跨越促发展
2020-11-04 | 阅:  转:  |  分享 
  
回眸看巨变跨越促发展



会东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攀西资源开发区,是凉山州最南部,安宁河流域中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农业县。境内矿产、水能、农业资源丰富,有攀西“高原明珠”、“天府之国的金边银角”之称,极具开发优势和发展潜力。



会东建县六十年艰苦创业谱新篇



会东县是1952年7月1日由会理县东区和云南省巧家县二区合并而建立的,从此翻开了会东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会东建县至今己经六十年了,虽然这六十年,在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但对于我们会东县人民来说,这六十年,却凝聚了会东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变化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在这六十年里,全县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剿匪镇反、土地改革、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互助合作,进行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改进耕作技术,兴修水利以及调整农村经济政策,实行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仼制等,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己逐步由落后贫穷向文明富裕迈进,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自实施“八五”计划以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关心、支持下,历届县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带领全县各级干部和群众立足县情,开拓创新,在实施两个“一三三”、“11988”、“115533”等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谱写了一曲艰苦创业,辛勤耕耘、不懈奋斗的新篇章。全县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一个人民安居乐业,处处生机勃勃,一派欣欣向荣,美丽富饶的新会东更加令人留连向往。

会东建县这六十年是综合经济实力显箸增强的六十年。2011年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01亿元,在2006年的基础上年均增长14.3%,比2000年以前20年间的年均增幅还高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从极少数分散的小手工业起步,到2011年全部工业巳实现增加值43.22亿元,在2006年的基础上年均增长24.6%,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50%以上,农业实现增加值27.11亿元,年均增长4.7%。工农业生产发展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

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巳由2006年的54.3:25.0:20.7调整为2011年的29.1:52.5:18.4。财政总收入达9.26亿元,年均增长18.5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7亿元,约比2000年增长9.6倍。基本竞争力得到提升,2008年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位居全省第22位,2010年在四川省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中位列75位,成为四川发展速度较快的县市之一,巳成功晋级为全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十强县,连续两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全县经济总量位居全州第三。

这六十年是会东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民生条件持续改善的六十年。201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5478元,比2006年净增7997元,年均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6615元,比2006年净增3112元,年均增长13.6%;全县建成150套廉租住房、698套经济适用房,住房困难问题得到缓解。人均住房面积达25.36平方米,比2006年增长20.6%;私家车从无到有巳达4783辆。

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通过教育“十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两基”成果不断巩固,高中教育得到强化;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县区乡村四级防保网络不断完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着力实施新村和新村示范点建设,完成9000余户川滇特色民居风貌打造;巳在新云乡启动实施了6个聚居30户以上新村示范点建设。通过实施扶贫攻坚和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贫困人口由2006年的4.7万下降至1.8万。通过“彝区三房”改造,改善了2万余人的居住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城镇低保、医保、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域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95.79%,征收“五大保险”金3.1亿元。新建、改建农村敬老院5所,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33.0%,成功创建省级敬老模范县。

这六十年是会东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竞争优势日益凸显的六十年。农业支柱产业发展壮大,2011年粮食产量达到26.64万吨,全国产粮大县”地位得到巩固;全年完成烟叶收购62.8万担、蚕茧9.22万担、是全省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和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县;畜牧业四畜存栏183.23万头(只),出栏144.81万头(只),肉类产量8.6万吨,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无公害肉羊产地县、退牧还草重点县、州级现代畜牧业试点县。华山松己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称号,面积和松籽产量目前均为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华山松籽第一大县。

积极推动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出现了黑色金属发展壮大,有色金属全面发展,非金属产业实现突破,建材产业迅速崛起的新型工业格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家,实现利税总额13.66亿元,增长3.5%;利润总额7亿元,增长2.44%。

三产业健康发展,2011年实现增加值18.68亿元,年均增长10.1%,对GDP的贡献率达30.8%。各类市场经济主体竞相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活跃,2011年,个体工商户达到8075户、私营企业275家,分别比2006年增加1.9倍和3.2倍。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2亿元,年均增长18.4%;约为2000年的7.8倍。

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务实推进引入外资和银政银企合作,招商选资、招大引强等措施,加大了投资力度。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相继“落地”,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6个,累计到位资金36.81亿元,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六十年是会东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硕果累累的六十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约比2000年增加1倍。通过新华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节水灌面8.54万亩、有效灌面3.35万亩;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完成976.23公里通乡油路续建、改建和通村公路建设,全县公路总里程由2000年的1348公里增至2726.37公里,建成会东县新客运中心和13个乡镇客运站,金东大桥建设全面启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能源基础更加牢固,巳形成以220Kv、110Kv线路为支柱,35Kv线路为骨架的覆盖全县的电力网络;通信设施不断完备,手机用户达4.6万户,互联网用户2100余户,有线电视入网用户3.2万户;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区面积拓展到4.06平方公里,新建广场1个、住宅小区4个,新增街道15条、公共绿地46万平方米,城镇人口达10.65万人,城镇化率达29.35%,较10年前约提高22个百分点。参鱼河河堤景观及节制闸、县城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改造等一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文体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功创建州级卫生县城。

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3%以上,成功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坚决贯彻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认真落实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耕地、森林等资源,可持续发展后劲得到增强。

随着科教兴县进程的加快,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2%。对气象、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紧急救援体系逐步健全,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全面实施普法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成功创建平安先进县。强化食品、药品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民族、宗教、征兵、双拥、信息化、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回顾以往,我们感慨、荣幸、自豪。会东社会经济发展能够取得以上辉煌成就和巨大变化,有许多成功经验,其中最基本的:一是根本上是靠的改革开放,今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还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二是必须统筹兼顾,既重视经济建设,又重视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既抓好县城发展,又注重城乡一体发展;既注重扩总量,又注重调结构,才能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三是加強领导,是正确决策、组织力量、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保证。如果没有历届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并依托资源优势,科学决策,一如既往地坚持走综合开发,发展经济的路子,会东社会经济发展就不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四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理念创新、统筹城乡,科学发展是抓发展、促跨赿、建和谐的助推器和必然途径。不抓发展就没有会东的今天和明天,坚定不移地抓发展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会东社会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和巨大变化还充分说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维护各民族团结,才能开创大好局面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实现大发展、大繁荣,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长治久安。



展望美好未来力促发展跨赿



建县六十年,不仅是会东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续写会东历史的新起点。要让会东的未来更美好,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发挥放大比较优势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促跨赿的意识,让发展的理念更新,奋斗目标更高,工作作风更实,从而奋力争先,加快发展,为会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而我们则已面临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求快、在求快的基础上求好、最终实现跨越发展,建设全域会东全面小康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机遇期。为了抓做机遇,迎接挑战,做好这一时期的工作,会东县委、政府在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正视存在问题,分析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召开十二次党代会就今后五年“努力把会东建成西部重要的优势资源转化高地、全省重要的生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出川入滇、通江达海’的前沿阵地,打造凉山重要经济增长极,跨入四川经济强县行列,为全速推进全域会东全程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作了准确定位。县人民政府张伟县长在2011年12月20日县第十六届人代会一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吿》中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即“十二五”规划实施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予期目标。即按照“一年攻坚打基础,两年蓄势求突破,三年跨越上台阶,五年发展翻一番”的发展路径,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60.7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2861元、998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0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9.23亿元。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城乡统筹、民生事业和政治文明不断提升。这一宏伟目标仼务是指导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兰图和具体的行动纲领。今后五年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除按照张伟县长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外,应突出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推动产业发展壮大。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永恒主题。面对新的发展环境,我们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优势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以期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举措:

一是在工业发展上,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思想不动摇,把加快发展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通过招商引进培育新兴产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特色品牌产品:要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重点,强化技术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工业效益。主要着力点:紧紧依托矿产、水能、绿色特色三大优势资源,做大做強以铜、铁、铅锌采选冶,磷化工系列产品开发、建材生产、水电开发为主的优势产业。要以大梁矿业为平台,整合铅锌、磷矿资源,建设10万吨电解锌、20万吨硫酸项目,扩大磷矿探、采、选规模和黄磷产能,发展磷化工下游产品。依托满矿集团、中东投资等骨干企业,加快菜园子、雷打牛、香炉山等铁矿资源开发,整合全县铁矿资源,实现年开采铁矿石500万吨、洗选200万吨,着力打造攀西地区最具实力的铁矿石供应基地。依托金水公司、鑫联公司、上海聚鑫等企业,抓好铜、铅资源勘查、采选、加工,加快推进松坪铜铁多金属开发项目、铁柳铅矿、长新沙沟铅锌矿探矿步伐,促进有色金属产业全面突破。依托利森集团,加快建材产业发展,确保100万吨以上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加快新山金红石资源开发利用。支持白鹤滩、服务乌东德,全面完成参鱼河、岩坝河、铁厂河流域水能开发,积极发展水电产业。要培植产业园区、抓好主业突出的大桥、姜州、淌塘“一主三组团”园区建设,努力发挥园区经济整体效益,不断做强骨干企业。

二是在农业发展上,要坚持“规划引领、基础优先、粮食稳定、烟桑并举、畜牧突破、林业富民、品牌培育”的农业发展思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特色品牌”为重点,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各类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精品名牌,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优做精以烟、桑、畜、林、果、蔬生产、销售、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

要抓住重点产业推进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深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60万担特色烟叶品牌基地,创建蚕桑产业基地强县、油菜高产示范县。加快实施畜禽品种改良和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推进现代畜牧业试点县建设。积极推进以生猪和黑山羊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以产业链条的延伸进一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升。狠抓特色经济林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华山松达100万亩,核桃达20万亩。加强优质烟叶、蚕茧、七彩洋芋、会东松籽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包装和宣传推介工作,积极推进粮食、烟草、茧丝、肉制品、林产品以及会东松籽深加工产业发展,推进一批土特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经营。

三是在发展服务业上,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尤其要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增加服务业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主要着力点是:抓好货运物流中心建设,促进专业运输、仓储、配送、搬运装卸、包装等新型服务业迅速发展。通过建设城东农贸市场、5000平方米购物中心,拓展集镇农贸市场,打造布局合理、服务优质的商贸流通格局。规划沿江生态产业带,着眼两大电站建设,积极发展沿江观光旅游业。积极发展家政、物业管理等社会服务,构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资、农产品流通和生活消费品网络、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实施空白乡镇邮政所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服务业。加强“诚信品牌”建设,大力实施“乡镇金融全覆盖”计划,争创省级金融生态示范县。

四是在新型产业上,要积极培育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为主的新型产业。充分挖掘会东风能、太阳能资源,加紧实施风能资源观测站、太阳能观测站建设项目,引资规划建设风能、太阳能发电项目,形成50万千瓦以上的风能发电能力,启动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建设生物质能源基地,引资建设生物质产业深加工项目。

二、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综合承载能力

中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白鹤滩、乌东德两大电站,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凉山发展的“一个意见两个规划”、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州委、州政府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等战略部署等,都为我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和历史机遇。我们应抓住机遇,在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加快乌东德、白鹤滩电站专用公路、金东大桥、骨干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动工建设,以此来支撑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突显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为科学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促进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并适度超前发展方面,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加速推进交通建设。按照“对外通畅、对内通达、水陆联运、出川入滇、通江达海”的交通一体化目标,对接内蒙古策克——云南打洛高速、丽攀昭铁路,加大金东大桥、野牛坪港口以及白鹤滩、乌东德转运码头连接线规划建设力度,构建公路、铁路、水运大交通综合运输网络。完善提升内部交通网络,推进白鹤滩、乌东德电站专用公路、还建公路建设,以及省、县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实现100%的乡通油路(或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全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

配套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继续抓好新华水库渠系配套、新马灌区水源工程建设,完成两岔河水库项目可研、审批工作。加强病险水库整治,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完成参鱼河、姜州河、大桥河重点河段防洪堤防工程建设。推进水窖等微型水利设施、安全饮水、通信设施工程建设,实现安全饮水和通信网络、广播电视全覆盖。完善农村电网,力促500Kv输变电工程“落地”会东,完成会东至淌塘输变电等工程建设,逐步形成以500Kv变电站为支撑,220Kv变电站为主供电源点,110Kv电网为骨架的县级电网,提高电网吞吐能力。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占补平衡。

继续推进新村建设。积极探索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和新型农村社区,突出住房改造、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按照“一年一条线”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一年抓示范、两年成规模、五年大变样”,把全县239个行政村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配套化、村庄民居特色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层管理民主化的民富村美、文明和谐新农村。

三、全面加强产城一体化建设,努力破解跨越发展难题。

坚持“县城带动、多点发展、区域辐射”战略,以产兴城、以城带产,到“十二五”期末,通过撤乡建镇、并镇等方式新规划建设工业镇、旅游镇、商贸镇10个以上,城镇化率达45%以上,要以环境改善为重点,统筹推进旧城改造和县城新区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信、防洪等设施的运行保障能力;推动沿江地区小集镇建设和大桥、小岔河、堵格三个特色产业园区及姜州、淌塘、新云三个产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努力提高园区承载力、产业集中度、贡献率和吸引力,构建“一心、一带、三园、三区”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县城居住人口达到8—10万人,县城总规划面积达到8—10平方公里,并以城市景观风貌改造为手段,全面提升城市品味,初步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独具魅力的生态宜居小城市,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

四、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在城乡互动中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鉴于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与城镇的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进程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过程,因此为了合理配置城乡资源,重视工农、城乡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第一产业对第二三产业的促进作用,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要突出引导城市资本投资农业,强化农村自身进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城乡的要求,应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格局之中,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除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让县城与农村之间各展所长,实现优势互补、联手发展,竞相发展外。应采取措施,通过借助外力,把外地民间资本引进来:激发内力,把本地民营资本充分调动起来:积极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农民、协会等结合本地自然资源、农业特色等投资创业,兴办二产、三产业,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此外还应结合本地人才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把培养本地人才和吸引外来人才有机结合,为农村输送发展现代农业所必需要的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农民企业家和各类有用人才。

二是要以城镇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化为主引擎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工业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只有从实际出发,突出本地特点和优势,围绕农业抓工业,抓好工业带农业,才能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互动、工农融合、产业配套,使之得到优势互补。特别是要坚持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园区摆放应充分考虑强化中小建制镇和乡所在地承载和辐射功能的需要,市场建设更应优先考虑乡所在地和人口密集的村社,真正做到开辟一处园区兴一方经济,建设一处市场带一片乡村。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县域经济应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便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形成具有稳定原料来源和地方特色的相对工业竞争优势;也便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县域经济城市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县域经济要妥善处理农业和工业的关系,应充分体现优势互补,适度向农民利益倾斜;应通过政策扶持,深化改革等措施支持本地特色农业,增强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对农业的牵动力。只有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农业的产业化才能使城市和农村的优势各自发挥出来,实现城乡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三是要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为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壮大县域经济提供环境保障。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使城乡良性互动是加速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为此除要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机制作保障,努力降低能源消耗;对水源地保护和垃圾、工业污染、污水处理等环保项目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外,还应通过规范政府信息批露办法,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加强企业与金融部门的交流,促进金融企业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完善服务大厅审批联网制,使服务工作提速增效等关键措施,促进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质量,改善政策环境,为放大城乡互动效应提供有力的保证。

四、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会东建设进程。

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必须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创新发展模式,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切不可急功近利,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再走“先乱后治”、“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坚持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并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着力点:一是围绕“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继续实施天保、退耕还林两大工程,建设特色干果基地,培育杨树、桤木等木质工业原料林,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到“十二五”期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二是结合扶贫开发和库区移民,大力推动生态移民,解决好移入区的基础设施问题和移出区的生态恢复问题。三是加大森林、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加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四是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全面推进天然气、液化气、沼气等清洁能源的普及应用,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县城燃气普及率达50%,乡镇通气率达20%,全县农村户用沼气普及率占适建户70%。五是加快推进县城及铅锌镇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推动企业全面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促进生态平衡。通过以上工作,努力创建省级生态县,打造生态会东。

五、全面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坚持把扩大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在整体推进扶贫攻坚,夯实贫困地区发展基础的同时,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需求。

大力实施科兴县战略。要继续加大科技成果开发、引进和运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到“十二五”期末,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45%以上。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深入实施“校安工程”和第二个“十年行动计划”,加快和文中学、特教中心建设,新建学前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进一步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深入基层、覆盖城乡、服务群众。

加快发展城乡卫生事业。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妇幼保健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控制和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能力。

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逐步完善政策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3%以上,争创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

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通过继续做好五大保险的扩面征缴和发放工作,扩大失业保险、医疗卫生等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继续实施彝区“三房”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人员、农村困难户住房困难。加强救灾救济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全力做好移民安置工作。要牢固树立“服务乌东德、支持白鹤滩、建设新会东”的理念,积极服务和支持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切实抓好电站建设所需实物指标调查、移民安置规划、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全力以赴推进移民搬迁工作,确保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无阻工、零障碍”推进。

六、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建立完善政府社会管理体系、社会自我管理体系和自治管理体系,积极搭建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的社会管理平台。要着力加強财税金融工作,把有效组织财政收入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加快打造投融资平台,加强银政、银企合作,促进金融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信访网络,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着力解决群众热难点问题,及时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狠抓安全生产,扎实做好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与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模式,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增强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能力。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综上所述,会东的社会经济已经呈现出高起点、跨越式、大手笔的发展态势。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增信心,心无旁婺干事业,攻坚破难抓发展,乘势而进促跨越的氛围更加浓厚,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求快、在求快的基础上求好、最终实现跨越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许多工作已经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新世纪的会东正以更加豪迈的步伐融入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大潮中。

回眸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我们坚信: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引和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建县六十年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作为发展基础,有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精神,有被实践证明符合我县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我们一定能够在“十二五”期末实现县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使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再上新的台阶。一个美丽富饶、文明合谐的新会东一定会早日建成,会东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原会东县人大常委会调研员谭树清

二0一二年五月十八日











4









献花(0)
+1
(本文系巳丑牛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