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魏kk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脾胃病辨证讲稿
2020-11-09 | 阅:  转:  |  分享 
  
脾与胃病辨证一、脾的生理、病理特点和常见症状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的生理主要有脾主运化,脾主统血,脾主升清,喜燥恶湿,与长夏相应,开窍于口,在
体合肌肉、主四肢、其华在唇,等等。这都是《中基》应该讲过了的,我们不讲了。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脾的病变:第一个,脾主运化,所谓运就是运
输、运送。化就是变化、消化。脾将胃受纳和腐熟的东西消化变为水谷精微,然后再运送到全身各处。运化之物主要就是食物和水。如果脾不能很好
的消化、吸收食物,便会出现营养物质不足,生血无源,水湿潴留,可见身体倦怠、面色萎黄、身体消瘦等;如果脾不能很好运化水液或者说运化水
湿的功能减退,就会出现水津不能布散至全身,上不能输于肺,或下不能归于肾及膀胱,出现多种水湿停留的病变,或者停于身体的一些脏腑,比如
停于胃,可见恶心、腹胀、呕吐痰涎;停于肺,可见咳嗽、咳吐痰涎等;停于肠,可见肠鸣腹泻、便溏;停于肌肤,可见肌肤水肿,叫做“脾虚水肿
”。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所以,脾主运化的功能失常,会出现脾病的特征性症状——纳少、腹胀、便溏。这三个症
状是需要必须记住的,在后面我们会常常提到。第二个,脾主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约束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功能。脾一方面是血的
生化之源,一方面他也统摄着血液运输的整个过程。中医认为,血之所以会在血管里面运行而不溢出脉外是因为有气,而这个气就脾气。它统摄着血
液,使血能够在脉管中运行,血液跟着气走,如果脾气不能统血则会出现各种出血,比如大便有血、小便出现血、妇女月经量过多等等,归纳起来就
是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斑。当然不是一出血就认为是脾,出血的原因有很多,这个需要大家认真的辨证。那么脾的出血有什么特点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听讲。脾气主升是脾的生理特性,主升包括升清和升举内脏两个方面。所谓升清是指脾气运输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目,
并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当脾不升清以后,影响水谷精微的输布作用,从而出现头目眩晕、神疲乏力、久泻不止等症状。所谓
升举,西医认为内脏的位置靠网膜韧带吊着,而中医则认为,内脏之所以能够维持在一个正常的位置是靠脾托着。当脾气虚弱,无力升举内脏,会出
现内脏下垂。内脏下垂大部分不好看到,除了阴挺和脱肛,其他很难通过肉眼看到。那我们怎么知道内脏是否下垂了?主要当患者自觉腹部重坠时即
考虑是否出现内脏下垂,它有什么特征呢?第一个,这种症状一般是站着行走的时候较为明显,躺着、坐着会好转,这主要由重力导致。第二个特征
就是一般是吃过饭以后比较明显,因为吃过饭以后胃的东西就多了,受到的重力也增加了。第三个呢?一般来说下垂的人体型比较瘦高,因为他有一
个空间下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矮矮胖胖肚子里都是油,那么它的内脏么它的内脏要怎么垂。随着现在科技的进步,判断内脏下垂变得
比较简单,一般是通过仪器设备来检查,比如CT?MRI?B超等等都可以看到内脏的位置,但是大家在临床诊断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认为没有
内脏下垂,即使患者有脾虚气陷的症状也不能诊断,或者一看到内脏下垂,不辨证就认为全部都是清阳不升引起的。脾主四肢、肌肉、其华在唇实质
上都由脾主运化的功能拓展延伸而来,所以,脾气健运则肌肉坚实丰满、口唇色泽红润而有光,反之,则四肢肌肉、口唇失于水谷精微和津液的营养
滋润,表现出肌肉瘦削、四肢软弱无力、口唇淡白无华等。除此之外,脾在窍为口。饮食口味与脾主运化的功能关系密切。脾失健运会出现口淡、口
臭、口甜、口腻等口味的异常。因此,临床常常根据口味的不同判断脾气是否虚弱、是否有热、是否有湿气。脾在液为涎,因此,脾功能正常,则涎
液分泌适量而不溢出,脾失健运则可导致涎液的分泌量异常增多,甚至口涎自出。此外,脾在志为思,当思虑过度,则多导致脾胃之气郁结而影响脾
胃的运化。脾其时为长夏,长夏是阴历六月,雨水较多,湿气较盛,若长夏湿气过盛,则湿易困脾,容易肢体困重,脘腹痞闷、便溏泄泻。总的来说
,脾的证候可分为虚实两个方面,虚是气虚,实是湿困。脾病的辨证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脾虚证。脾虚证主要由脾气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脾
虚气陷证四个组成。脾气虚证是另外三证的基础,这四者经常将相互联系。脾气虚证是由于脾气不足,运化失常所表现的证。为什么会导致脾气虚呢
?脾虚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那就是生成不足,或者消耗太过。脾气虚有什么临床表现?主要是由脾和气虚两个方面构成。这里我们来分析一下,脾
主运化水谷,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水谷不化,故不欲食或纳少,腹胀,便溏;食后脾气益困,故腹胀愈甚;气虚推动乏力,则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肢体、肌肉、颜面、舌失于充养,故肢体倦怠,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脾虚失于运化水液,水湿不运,充斥形体,泛
溢肌肤,则可见肢体浮肿或形体肥胖;脉缓或弱,为脾气虚弱之征。前面提到脾的特征症状,食少、腹胀、便溏,有的还加一个隐痛。这个很重要,
大家一定要掌握。诊断脾气虚证除了脾的症状外,应当还有气虚的表现。第二个是脾虚气陷证,就是脾虚无力升举,反而下陷所表现的证候。一般大
部分是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因此产生的原因也与脾气虚相似。因为脾气虚是基本,因此临床表现病人往往都有吃得不多,腹胀,便溏。与脾气
虚证不同的是,脾虚气陷证具有气陷的特殊表现。中气下陷则可以见到便意频数,或久泻不止,甚或是脱肛;脾气升举无力,则内脏脱垂,则腹部重
坠,食后更甚,或者子宫的下垂,胃、肾的下垂。这是相关的图片展示,希望大家看了以后对脾虚气陷证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第三个是脾阳虚证,是
指脾阳虚衰,中焦阴寒内盛,是在气虚的基础上出现了阳气不足、温煦失职的证候。形成原因可以是脾气虚发展而来,也可以是过食生冷,损伤脾阳
,或者肾阳不足,火不暖土等等。脾阳虚有什么表现呢?因为脾气虚是基础,因此临床表现一定有脾气虚的证候,除此之外,还可见虚寒,这个很重
要。所谓虚寒,就是有寒但也有虚,如果没有寒的表现,那就是脾气虚,如果不是虚寒,那就有可能是寒湿困脾,属于实证。脾阳虚衰,中焦阴寒内
盛,寒凝气滞,则出现腹痛,由于这个冷痛是虚寒性的痛,故腹痛喜温喜按;运化失司,则纳少,腹胀,大便清稀、完谷不化;阳虚不能温煦肌表四
肢,则出现畏寒肢冷;中阳不足水湿不化,则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带下量多舌淡胖或有齿印,脉沉迟无力,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下脾阳虚会见到
水湿内停的表现。也就是说可见一点浮肿、或者白带多,舌质淡胖、舌苔滑等等。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症,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湿成为一个主证,那就
不能辨为脾阳虚证了,这个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说。临床辨证时,分清症的主次是很重要的。第四个是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不足,统血无权,血溢脉
外所表现的证候。形成原因主要是久病或劳倦伤脾或忧思日久引起脾气不足,统摄失职。脾不统血证除了脾的表现外,即食少、腹胀、便溏,还可见
出血症状。前面我们提了一个问题,脾不统血所致的出血有什么特点?这里我们来回答一下,脾不统血所致出血是由虚所致,因此临床表现具有出血
时间长,慢性,反复发作,量少,色淡,质稀等特点。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这四个证。脾气虚证是基础,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脾气下陷证都是在
脾气虚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因此均有脾气虚的临床表现,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脾虚四证的差别是什么呢?脾阳虚以虚寒为主,脾不同血以出血症
状为主。脾虚气陷阵,以气陷证侯为主。这些是这四个证的鉴别,大家一定要掌握。讲完虚证,接下来我们讲脾的实证,它主要包括寒湿困脾证和脾
胃湿热证。第一个是湿热蕴脾证,是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从字面上理解,湿热蕴脾证病位在脾,病性是热与湿。这里大家需要明确一点,虽
然脾胃关系密切,两者临床表现多由类似之处,但是脾与胃还是有一定区别,所以只有当胃的症状比较明显的时候我们才称脾胃湿热证,脾胃湿热证
和湿热蕴脾并不是等同的。学完这个章节,大家一定不能搞混这点。什么原因导致湿热蕴脾呢?主要是感受湿热邪气,比如说天气挺热,突然又下了
一阵雨,这时候就容易感受湿热之邪。也可能是夏天,“暑多夹湿”,这时也容易感受湿热之邪,或者过食肥甘,积湿化热,或者是湿邪侵袭人体,
郁而化热。临床有什么表现?既然是湿热蕴脾,那一定有湿热证和脾的症状。脾有什么表现?还是前面讲的,食少、腹胀、便溏。这六个字大家一定
要记得。湿热蕴脾为实证,因此在用词来说一般用纳呆,是他不想吃饭、吃饭没有味。另一个就是湿热证,表现就是身热、困重、苔黄腻、脉濡数。
苔黄腻这说明有湿又有热,黄是热、腻是湿,脉象而言,濡脉或者滑脉主湿,这些在前面舌诊和脉诊都有讲过,大家学习的时候要串起来。身热,大
家要注意,这里不是壮热不退,而是身热不扬,因为湿包裹着热,湿热交织。有时候湿热蕴脾的病人还会出现黄疸,这个黄疸主要是阳黄,湿热蕴脾
为什么出现黄疸?因为脾属土,脾色本黄,这是正病正色。临床上有一些黄疸型肝炎的病人会看到黄疸,这时候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是肝炎就认为是肝
胆湿热证,病位在肝,临床辨证应该从整体出发,根据症状进行判断,如果有胸胁灼痛或者口苦等等,那可能是肝胆湿热,如果没有这些症状,还出
现腹胀、纳呆、便溏还诊断肝胆湿热那就不对了。脾的第二个实证就是寒湿困脾证,是指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为什么产生呢?可以因
为外界的气候环境湿度太高,比如淋雨、涉水、气候阴冷潮湿、居处潮湿等等,也可能是由于吃了生冷、瓜果,寒湿中阻,或者是过食肥甘厚腻产生
了湿,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临床表现除了脾的表现外,还可以见到身目发黄,黄色晦暗,带下量多,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腻,脉濡
数或脉沉细等寒湿表现。寒湿困脾与湿热困脾,临床表现相似,区别在于一个是热,一个是寒。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寒湿困脾证与脾阳虚证的比较:两
证均属寒证,都有运化失职,水湿不化,可以见有纳少、腹冷痛、便溏、浮肿、带下清稀等的症状。但两者病性有虚实的不同,这点很重要。脾阳虚
证是虚证,多伴见阳虚症状;寒湿困脾证为寒湿内盛,中阳受阻,是实证。当然,这两个证也不是不完全没有关系,两证可以相互影响,寒湿困脾日
久可导致脾阳虚;而脾阳虚,温煦、运化无权,寒湿内生,出现寒湿困脾。胃病的辨证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胃的病证。胃的生理功能主要为主受纳、
腐熟水谷。饮食物入口,经过食管进入胃中,容纳于胃的饮食物,经过胃气的磨化经过胃的腐熟,水谷才能游溢出人体所需要的精微物质,由脾气转
输而营养全身,人的气血才能充盛,脏腑组织才能得到水谷精微的充养而发挥其各自的生理机能,故又称胃为“水谷气血之海”,“五脏六腑之海也
”。脾与胃相表里,两者的关系简单的说胃也就相当于一个锅,脾相当于锅下的火。没有锅煮不了东西,没有火食物没有办法熟。若胃受纳腐熟功能
受损以后,就会出现胃气不和,从而出现纳呆、厌食、嗳腐食臭等症状;若胃失和降,则胃脘胀满疼痛,甚至胃气不降反而上冲,则会出现恶心、呕
吐、嗳气等胃气上逆的症状。胃病可分虚实,下面先来介绍一下为虚证,胃虚证主要有气虚、阳虚和阴虚3个。第一个是胃气虚证,胃气虚证是指胃
气不足,受纳、腐熟功能减弱,以致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形成原因主要为饮食不节,损伤胃气,或劳逸失度,久病失养引起。它的临床表现主要
有胃脘的隐隐痛、痞胀,食欲不振,或者嗳气、恶心、呕吐等胃病症状。归纳一下,胃病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胃脘部的隐痛、痞胀,这个隐隐
作痛可以这样理解,把胃比作一口锅,这个锅装不下,装不下以后,有些人就会表现为脘腹胀、隐隐作痛。临床比较常见的是饥饿痛,饥饿的时候痛
,吃点饼干或者一些什么东西以后,疼痛就会缓解。还有些人表现为不能吃,吃一点肚子就胀、隐隐痛,这种也属于胃气虚;第二个食欲不振,这是
因为胃不能进行正常的受纳,就会出现不太想吃饭;第三个胃气上逆,出现嗳气、恶心、呕吐。如果因为胃不能很好的受纳腐熟水谷,胃气上逆,有
时候就会表现出嗳气,甚至有些人会有恶心、呕吐。胃脘隐痛、食欲不振、胃气上逆这三点是胃的一个基本特点。那么有了这些是不是就是胃气虚呢
?显然还差一个气虚。胃气虚证必须有气虚的特点,气虚的表现主要是一些无力的症状,比如神疲、乏力、倦怠、懒言,甚或是动则益甚。胃痛、食
欲不振、胃气上逆可见于实证和虚证,因此诊断胃气虚一定要有气虚的症状,当出现胃脘的胀痛时要多加询问与饮食的关系。饭后是否有缓解,还是
饭后更甚,通过详细的询问来综合判断虚实的状态。第二个是胃阳虚证,是指胃阳不足,虚寒内生,以致胃气失和。形成原因与脾阳虚有很多相似的
,因此主要为长期多吃生冷食物或者过用苦寒药物或者久病失养,其他脏腑病变伤及胃阳,或脾胃阳气素弱等原因所致。临床可以见到胃脘绵绵冷痛
,时发时止,喜温喜按,纳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舌质淡嫩或淡胖,脉沉迟无力这些表现。脾和胃关系密切,所以很多情况下脾胃的阳虚
是同时出现的,但我们也应该区分一下什么是脾,什么是胃?一个是病位不同,胃阳虚表现主要为剑突下隐隐冷痛。那么脾呢?脾的表现主要为大腹
或者说整个腹部疼痛,便溏,我们前面讲到脾病的症状时,特别强调了脾病的三个特征性症状,纳少、腹胀、便溏,我们在讲胃的症状时没有提过大
便的改变,而胃有病的时候主要为呃逆、嗳气这些胃气上逆的表现。第三个是胃阴虚证,是指胃阴不足,失去濡润,和降失常所表现的证候。什么会
导致胃阴亏虚呢?原因主要是温热病后期,胃阴耗伤,或气郁化火伤阴或者辛辣太过、吐泻太过,损伤胃阴所引起。这里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个
,这里讲的胃阴虚中的阴虚与平常我们讲的阴虚是有区别的,我们平时所讲的阴虚指的是五脏的阴虚,一般会出现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午后低热等
等这样的全身性表现,胃为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因此表现的病机和证候是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只表现在胃脘,没有全身的阴虚症状或者说全身的
阴虚症状不是很明显;第二个,胃阴虚的表现主要为两个症状,一个是胃脘隐隐灼痛,为什么说隐隐呢?这其实是为了和实证进行区别。胃阴虚一般
是病程比较久,烧灼疼痛,但疼痛不是特别剧烈。另外一个是饥不欲食,这是胃阴虚的典型症状。(二)胃的实证下面我们介绍胃的实证。寒滞胃脘
证,它是一个里实寒证,主要是寒邪犯胃,阻滞气机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证。发病的原因有时候是因为饮食不节,有时候是因为外感寒邪。大家可能都
有这种经历,天气热的时候,我们会贪凉,吃了很多凉的东西,之后你会突然胃痛,或者是呕吐。所以寒滞胃脘证有哪些临床表现呢?从字面上理解
,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寒,一个是胃。由于寒性凝滞,它可以阻碍气的运行,气运行不通畅,容易产生我们说的“不通则痛”的情况,所以胃的主要
症状还是疼痛,但是它痛是一种冷痛,相对于胃阳虚而言,这种疼痛往往表现为胃痛突然发生,比较剧烈,一般疼痛拒按,得温痛减,遇冷或者遇寒
痛甚。除了疼痛以外,由于胃气上逆还可见恶心呕吐。既然它是一个里实寒证,所以它同时还应该具备一些寒证的特点,就是我们一直在讲的,冷、
白、稀、润、静,舌是比较淡的,苔是白的,而脉紧、弦、迟。因为弦主痛,迟和紧都是主寒,这是它的临床特点。下一个要讲的证是胃热炽盛
证,它就是胃的实热证,这里的“炽盛”是形容这个热的程度的,它是一个里实热证。胃热炽盛证指的是火热壅滞在胃,胃失和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
证。主要是因为我们吃进去的一些辛热的食物导致的,比如油炸的、辛辣的,或者五志过极,“气郁化火”还有外来的火热邪气侵袭。胃热壅盛证有
哪些表现呢?一个是胃的问题。一个是热的问题。胃的问题是什么呢?第一个就是会有疼痛,胃脘痛有什么特点呢?热盛气壅所致灼痛,这和胃阴虚
证的灼痛不一样,胃阴虚的灼痛是“隐隐”的痛,这个灼痛比较剧烈,而且疼痛有拒按特点的。第二个就是呕吐,胃热壅盛的时候,有些人会出现呕
吐,而吐出来的通常是一些比较臭的,或者颜色比较黄的东西。除胃脘灼痛或者呕吐之外,还有一个很典型的症状是消谷善饥。这个“消谷善饥”一
般来说是出现胃火的一个特点,也就是说这个病人往往食欲比较亢进,吃得比较多,很容易饿。热有什么特点呢?有两个是比较典型的特点,第一个
就是便秘,大便是干干硬硬的。胃肠是同名经相互联系,胃热容易导致腑气不通,表现为便秘。第二个就是它的舌和脉。舌质红,苔是黄的,而且比
较厚,脉是数的。这是热证的特点,所以胃的特点加上热的特点,我们通常考虑这个证是胃热炽盛证。除了上面说的两个典型特点外,还有两个症状
和胃热炽盛证关系比较密切,一个是牙龈肿痛,因为胃经经过的部位有牙龈,在胃存在火热之邪的时候,会出现牙龈肿痛、齿衄的情况;另一个是口
臭,在临床上治疗口臭,有从清泻胃火这个角度来治疗口臭的。讲到这里,胃阴虚,以虚热为主,胃热炽盛证以实热为主。最一个要讲的证是食滞胃
脘证,食滞胃脘证指的是吃进去的食物,停在胃里而没有及时消化,就变成了一种致病的邪气或者因素。什么原因可以导致食滞胃脘呢?最主要的原
因就是吃太多了,就是我们常说的暴饮暴食。简单来说,就是一下子吃太多了,超过了胃的受纳腐熟能力,就出现了这个食滞胃脘。当然,每个人吃
的量是不一样的,没法给出一个具体的范围来界定。食滞胃脘证有哪些表现呢?和我们之前讲的胃热炽盛证相似,食滞胃脘证有胃的特点和食积的特
点,具体表现是什么呢?第一个就是胃脘胀,或者是胃脘痛。第二个就是拒按,因为它是一个实证,所以它是拒按的,一按它会更胀或者更痛,毕竟
肚子里装了太多东西,按它肯定会更难受。第三个就是厌食,就是闻到吃的东西他会害怕,通常我们会觉得很香,但是当食积时我们会觉得害怕,有
的甚至想吐,因为吃太饱了,就不想再吃了。第四个症状叫做嗳腐吞酸,就是打嗝打出来的有股还没有消化的食物的味道,有时咽下去了会有点酸馊
的感觉,更严重的话会觉得恶心呕吐。还有一些人会出现便秘或者拉肚子的情况。我们有时候还会看到一个词,叫做臭如败卵,就是拉肚子、便秘或者是放屁,它的气味都很臭,像臭鸡蛋的气味。还有就是舌苔经常为腐苔,脉经常为滑脉。讲到这里,我们就把脾胃病的辨证说完了。大家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在理解生理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生理功能,推导其病理特点而不是死记硬背,今天将的内容希望大家下课以后好好复习掌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临床脾胃病的一个案例吧。附:病案分析1.王x,男,47岁,本省农民,自述五年前因过食生冷而腹痛,温熨热敷可自行缓解,病情时重时轻,未系统治疗。一周前不慎着凉、腹痛加重而来就诊。现腹痛喜温喜按,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八纲辨证:里证,虚证,寒证,阴证证名:脾阳虚证辨证分析:本证因过食生冷伤脾而致脾阳虚衰,中焦运化失健,故纳少腹胀;食后脾气益困,故食后尤甚;阳虚阴盛,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按。脾失健运,湿渗大肠则便溏;湿溢肌肤则肢体困重;阳虚温煦失职,故四肢不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均为阳虚、水寒之气内盛之表现。6
献花(0)
+1
(本文系魏kk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