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法医-活体损伤法医学鉴定分析及鉴定标准问题探讨
2020-11-11 | 阅:  转:  |  分享 
  
活体损伤法医学鉴定分析及鉴定标准问题探讨作者:张俊涛贾环宇张鹏旭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0期

????????【摘要】目的分析活体损伤法医学鉴定的特征,探讨当前法医鉴定标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542例活体损伤的鉴定资料,统计分析损伤部位、致伤物、案件性质与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面部(64.94%、四肢(17.90%;损伤物以钝器(46.68%、锐器(27.86%为主;致伤原因以刑事犯罪(33.1%、交通事故(14.95%为主;轻微伤占69.19%,轻伤占17.53%,重伤占9.23%,诈伤占4.06%。结论《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人体轻微伤的鉴定》鉴定标准中存在个别鉴定标准不完善、鉴定方法单一及鉴定时限不明确等问题,应不断完善鉴定标准、鉴定方法并统一鉴定时限。

????????【关键词】法医鉴定;活体损伤;鉴定标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03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582-01

????????法医鉴定的准确性可为受伤者维权及司法审判等提供客观依据。随着法制建设的深入推进,司法实践对活体损伤法医鉴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法医鉴定实践中,因鉴定标准不完善等原因,使得鉴定结果存在偏差或错误,使伤者的维权道路困难重重,也对司法权威带来严重影响[1]。本文结合542例活体损伤者的法医鉴定实践,提出当前法医鉴定标准存在的问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42例为自2008年4月——2012年4月进行活体损伤鉴定的患者,男382例,占70.48%,女160例,占29.52%;年龄9-73岁,平均(28.6±7.1岁,其中超过70%患者在20-40。职业:农民259例,占47.79%,小商小贩及无业人员151例,占27.86%,学生51例,占9.41%,其它各职业81例,占14.94。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81例,占51.85%,中专及高中程度135例,占24.91,大专及以上126例,占23.25%。

????????1.2方法回顾性分析542例伤者的损伤部位、致伤物及致伤原因与损伤程度的关系。

????????2结果

????????2.1损伤部位与损伤程度的关系头面部352例,占64.94%;四肢97例,占17.90%;躯干部48例,占8.86%;颈项部23例,占4.24%;其它部位22例,占4.06%。损伤部位与损伤程度关系,见表1。

????????3讨论

????????结合542例活体损伤医学鉴定实践,笔者发现《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人体轻微伤的鉴定》鉴定标准中存在个别鉴定标准不完善、鉴定方法单一及鉴定时限不明确等问题。

????????3.1个别鉴定标准不完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中第六条规定“头皮钝器创口累计长度达6cm”为轻伤;第十四条中规定“面部软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3.5cm”为轻伤;第五十三条中规定“多种损伤未达本标准的,不能简单相加定为轻伤。若有三种(类损伤均接近本标准的,可视具体情况,综合评定”[2]。本组中1例男性伤者为钝器打击致额头挫裂,长4.5cm,左脸划伤2.4cm长创口。根据以上标准不能定性为轻伤。本研究认为将第五十三条规定中的“三种(类损伤”,改为“两种(类损伤”可使鉴定结果更为合理。

????????3.2鉴定方法单一活体损伤法医学鉴定必须严格按照临床医学检查标准和方法,进行全面、细致、认真地检查验证,客观准确地记录数据和结果。本研究中,农民占47.79%,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不多,有的甚至无法准确描述自身感受和问题,如钝器伤致体内脏器出血或血肿的具有一定潜伏期,前期症状不明显,只进行一般体检时无法发现问题。在实际鉴定过程中对于有此类隐患的伤者,应充分运用仪器及实验室检查,结合X线、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3]。有肾挫伤者应进行连续性的尿常规检查;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伤者应多次进行脑脊液检查等。当对于损伤性质或成伤机制判定有困难时,如有必要还应进行现场勘验,以便做出更为确切的鉴定结论,避免发生误诊、漏检造成的鉴定结果偏差。

????????3.3鉴定时限不确定从医学角度上看,轻伤及重伤的鉴定需要较长时间,特别是伤情较为复杂的重伤伤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医学临床鉴别,才能够得出全面、准确的鉴定结论[4]。在鉴定时间的选择上,首选要待患者伤情稳定后再行鉴定,有些地方为了满足办案民警的需要,在伤者伤情尚未稳定时仓促地进行鉴定,所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不准确的。如本组中,1例男性伤者因钝器打击头部受伤,伤时无昏迷现象,后进行CT检查诊断为脑室扩大,鉴定为轻伤,而该患者在受伤2个月后出现明显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明显超出轻伤范畴,导致鉴定结论出现错误的情况。综合相关文献及以往鉴定经验,为提高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对于重伤或伤情隐秘复杂的伤者,鉴定时限一般都在3-6个月之间,长的甚至超过一年以上[5]。实际鉴定过程当中,要根据伤者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确定鉴定时间,选择正确的鉴定方式,积极对当事人及办案单位做好解释说明,避免因鉴定结论的不准确影响到判案公正。

????????参考文献

????????[1]陆海燕.活体损伤法医学鉴定分析及鉴定标准问题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128.

????????[2]马飞飞,周雁.活体损伤法医学鉴定分析及鉴定标准探讨[J].医药前沿,2012,2(30:10-15.

????????[3]施建松,窦国宴,方超,等.原发性单纯型脑干损伤法医学鉴定分析4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2,27(4:321-322.

????????[4]余方列,陈峰,戴易.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540例法医学鉴定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6:498-499.

????????[5]姜月华,陈川.当前法医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1,6(26:86-87.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献花(0)
+1
(本文系紫气东来2ze...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