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
2020-11-13 | 阅:  转:  |  分享 
  
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

张昕

民法典编纂历时五年有余,终于在全面小康决胜之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问世了。民法典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目的,体现了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鲜明中国特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法典中的全面贯彻落实从规范体系上发挥了统帅作用。从人格权独立成编的民法典编排体例的创新,到居住权等权利的创设;从民法典以基本原则为基础的价值体系的构建,到内在价值体系引领下逻辑严密的外在规范体系的成就,都在更高程度上体现和表达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立法目的的民法典面世,对建设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民法典颁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法律体系迈出的重要一步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高度凝练及概括,之后党中央相继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全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效行动指南。《规划》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民法典的精神灵魂,加快推进民法典各分编的编纂工作,推动民事主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这不仅是因为民法典内在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天然契合性,还因为民法典规范体系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覆盖性,以及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属性。

民法典以倡导性规范、赋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等体系性的规范设计和创新性的规范配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于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制度体系中。通过各项法条教育人们诚实守信、相互信赖、彼此尊重,不欺行霸市、不蔑视弱者;教育人们在谋求个人利益时不算计、不损害他人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在追求个人自由时尊重他人的自由,在谋求平等、公正待遇时不牺牲他人的平等与公正;引导人们向德向善,孝敬老人、爱护幼小。总之,民法典“以道德理念锤炼良法,以美德义行催生善治”,以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传达法的道德理念,是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全民教科书。

献花(0)
+1
(本文系胜利小学张...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