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从全球视角历史纵深审视“李约瑟难题”
2020-11-17 | 阅:  转:  |  分享 
  
从全球视角历史纵深审视“李约瑟难题”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遥遥领先西方,
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后来,美国人席文认为,“与其追问现代科学为何未出现在中国,不如研究现代科学为何出现在西方”。
如果从全球视野和历史纵深两个维度审视,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那就是,科学技术之火的接力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传递的。1、世界科技进
步中心的变迁世界科技进步先后有三个中心,一个是上古的中东北非,中心在古埃及和苏美尔,第二个是从商周到宋元明时期,中心在中国。第三是
现代西方,西方近代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完成了工业革命后,进入了科技进步的快车道。世界科技发展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公元前五千年前到公元前两千年前左右,科技中心在中东北非,从公元前两千年开始,中东开始了游牧民族的入侵,逐步结束了中东科技
文明之火,科技创新的火种传到东亚。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转变是由于民族的迁徙。第二阶段从公元前两千年前到公元一千六百年前左右,科技
中心在中国,在宋代达到鼎盛,从一千年左右开始,中国经历了两次游牧民族的入侵,结束了中国科技文明之火。随着蒙古的三次西征,文明之火传
到西方。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转变是由于游牧民族的传播作用。第三个阶段从公元一千六百年开始至今,科技发明的中心在西方。西方以文艺复
兴为原点,经历了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等,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文艺复兴开创了现代社会,也带来了技术大爆发。2
、现代科学为什么没在中国发生中国社会从商周开始就一直进行着三维进步,第一个维度是是从横的角度看,中国社会各个地区、各个族群间不断互
相影响,互相融合,不断进行着社会的同质化进程;第二个维度是从纵的角度看,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壁垒不断削弱,社会不断进行的平面化进
程,社会的平面化同时推动着社会治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第三个维度是从科技角度看,中国社会从商朝开始,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历朝历代都不断
有重大发明发现在影响和改变着社会面貌。这个三维进程一直持续到宋朝,等到蒙古大军席卷欧亚的时候,曾经的繁华,还有那个充满创新和文明的
农耕社会,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消失在了历史的烟尘里。对于蒙古大军对中原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无需赘言,就如同李约瑟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科
技遥遥领先于欧洲一样,是不证自明的。在明代,经过恢复的社会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拐点,社会从思想、文化到技术都在为这个转变做着准备,再
一次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又中断了这个进程。中国的科技进步在宋代达到顶峰,据不完全统计,宋代重大的发明创造多达近四十项,是历朝历代最多的
。接下来的元朝和明朝,重大发明就大幅度减少了,到了清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没有一项像样的发明,这在五千年的时间里是绝无仅有的,科技
文明之火彻底熄灭了。可以说,满蒙两次游牧民族的破坏,对于中国社会的进程,对于中国科技的发展所起到的破坏作用是巨大的,是中国社会没有
独立进入现代社会的主要原因。在农耕时代,科技的发明创造虽然能改善民生,却不能抗衡游牧民族的铁蹄,不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因此当遭遇游
牧民族时,便成了秀才遇到兵。这也是清朝人把科技进步看出奇技淫巧的原因所在。中国社会没有独立进入现代社会的另一个原因是,当中国东南沿
海出现新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时候,更大区域的固有的生产关系会对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产生制约作用。比如,当东南沿海工商业逐步发展的时候,
就必然有自身的利益诉求和代言人,明末的东林党实际上就是工商业的代言人。但是当庞大帝国面临压力的时候,这个压力必然就传导给这些新的萌
芽,导致他们发展不起来。英国由于孤悬海外,避免了来自欧洲大陆的压力,所以能够独自完成转型。当智力优势还不能转变成武力的时候,农耕民
族在面对强悍的游牧民族时,天然就处于弱势地位。所以有人说,当机关枪发明之后,蒙古族就变成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这是很有道理的。1
献花(0)
+1
(本文系华夏文明七...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