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八周曹松诗介绍
2020-11-18 | 阅:  转:  |  分享 
  
宜昌市老年大学诗词班第九周课本周课题热播剧《瞄准》中的两首诗解析要本期点一由起二剧中所引用的曹松诗解读三剧中“口占诗”初步解读四由
此引出的丘处机其人其事五回头再看“口占诗”一、由起有诗友问:“泽国江山”是什么意思?我明白了,是目前一部热播剧《瞄准》中引
用的一首诗中的用语。同时诗友还问:“秦王部曲”是什么意思?我也明白了,也是《瞄准》中的内容。这个话题一句话说不清,干脆作一期课题。
《瞄准》是一部谍战片,背景是以一九四九年松江市的刚刚解放为背景,写新生政权的公安机关与暗藏的敌特组织的生死较量。松江市解放后,国
民党保密局的暗杀组织“水母组”的活动异常猖獗,而水母组的暗杀活动又是围绕千里之外的衡州国共两军的对阵为目的的。在松江市,两方的焦点
都在国民党元老秦鹤年身上,故事就围绕暗杀与反暗杀的情节展开。剧中,秦鹤年想起当初对义子廖杰(此时为衡州城的国军十军团司令官)的教诲
,曾写给廖杰一首诗,即:曹松的《己亥岁》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通过这首诗,秦
鹤年告诉廖杰:战功和浮名都是由累累白骨堆起来的,而一个军人的最高荣誉是止熄战火,保家卫国,而不是个人功名荣耀。那么,这首诗的作者
是谁?原义是什么?这是本课的第一个解答点;第二个解答点是,廖杰公开发表广播讲话向全国表态,(是一字不差地照念老蒋派来监军的钱珏为他
准备的发言稿):大意是,虽知国民党已经山穷水尽,但仍会坚持奋战到底。然而在最后,廖杰念了一首即兴的口占诗:万里荆襄入战尘,吴越楼
台起角声。秦王部曲援玉枹,苍茫横江君可闻。这首诗剧中双方的决策者都不理解,这有什么玄奥呢?以上两个问题解答点(已亥诗、口占诗)
,我们一个个来解读。二剧中所引用的曹松《已亥诗》解读所引用的曹松的《己亥岁》诗于下: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
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简介曹松(828~903),晚唐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人。他生于唐文宗大和四年,一生经历文
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和昭宗六个皇帝。期间社会一直处于动乱时期。早年他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
他一生困顿不堪,似乎总是牵着一匹跛腿驴,驮着两捆书,带着一身的忧患和疲惫,永远奔走在漫漫长途。他不会种地不会营生,只会读书备考,
参加了近50年的科举考试,却一直名落孙山。他的少年同学,很多人考中进士,做了一辈子官最后都光荣退休了,而他却还是没考上。直到唐昭
宗天复元年(901),他终于迎来了机会,以71岁高龄中进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皆年逾古稀,故时称“五老榜”。曹
松被授任校书郎,后任秘书省正字。此后曹松也并没有过几天好日子,由于局势混乱,他甚至连薪水都还没领几次,唐朝就彻底灭亡了。曹松终因风
烛残年,不久谢世。遗作有《曹梦征诗集》3卷。《全唐诗》录其诗140首。也幸好他死于903年,没看到904年的朱温杀昭宗,也没看到9
07年的朱温叛唐称帝和随之而来的天下大乱。虽是个白头进士,但曹松毕竟还是登了榜的,而且他的诗歌得到后世的认可,评者认为"风格似贾岛
,工于炼字,意境深幽"。他曾在流落途中,到处都看到大唐江山在一片片战火中燃烧沉沦,百姓苦不堪言,却没人在意他们的死活,那些在前线
厮杀的将领们心中想的并不是为了天下太平,而是如何从战争中牟利,获得赫赫战功而封候拜相,他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一生困顿的他,作为最底
层的生活者,他比任何人都更能理解民生疾苦,这首诗中流露的并不只是同情。曹松《己亥岁》赏析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
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诗题下
注:“僖宗广明元年”。“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首句: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
农民起义,唐王朝也进行了平乱处理,但“按下葫芦浮起瓢”,大江南北已都成了战场。这就是诗中说的“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
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血交蚀的惨烈现实。这是诗人
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第二句:生民何计乐樵苏。随战乱而来的是百姓的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打柴为“樵”,割草为“苏”。樵苏生
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算
是安居乐业了。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
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这是血淋淋的现实。诗的前两句虽然以隐晦的笔墨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是杀人百万,流血千里现实。这就自然逼出
后两句沉痛的呼告。三、四句: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
高骈就以平难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凭君”一词,意同“请、求”之间,
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可谓词苦声酸。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一将功成万骨枯”。它高度概括,词约而义
丰。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刘商《行营即事》)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
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其次,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成”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
惊心。“骨”字极其伤心惨目。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三剧中人物“口占诗”解读
第二个问题:剧中还通过双方拉拢的对象廖杰口占的一首诗,来向远在松江的老帅传达情报:万里荆襄入战尘,吴越楼台起角声。秦王部
曲援玉枹,苍茫横江君可闻这首诗,是廖杰即兴口占的,也就是编剧自己代剧中人物写的。但不仅观众不明白,连剧中国共双方的决策人也不懂,
随着剧情的推进,才慢慢由剧中人物来解开迷团,意思是荆襄大地战云密布,甚至要波及吴越一带,关键的第三、四两句作者想传达出:军中大权实
际已被钱珏和某副军长(一为陕西人一为河北人)所控制,他们是一意要决战到底的,那么最后的消息的什么呢?你们可能会知道的。解读版也基
本没有传递出什么实际有用的信息,解读这首诗还得我们自己。诗中难懂的原因似乎是用了一些典故,我们来一个抽丝拨茧,看看其中到底有何玄
机。首句是述事,没有用典,二、三两句的确是用了典,但这个典是直接抄袭了元丘处机的中秋诗中的两句:吴越楼台歌吹满,燕秦部曲酒肴盈。
那么丘处机是何许人?他的诗又有什么背景呢?这不能不对丘作些介绍:课间休息四由“口占诗”中的典故引出的丘处机其人其事丘处机(公
元1148~1227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山东登州栖霞人,道教全真派祖师、养生学家、医药学家。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
《神雕侠侣》中,丘处机被描述为一位豪迈奔放、武艺高强的侠士,以及抗金护民的民族英雄人物,历史中的中国十三世纪,成吉思汗以凝重的
杀气横扫天下,他的铁蹄几乎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兴定三年(1219)五月,成吉思汗派使者携带诏书邀请丘处机前往蒙古帝国相见。诏书言辞
恳切却又不容商量。丘审时度势,决定西行去见成吉思汗,他想用自己的慈悲和智慧,阻止成吉思汗的屠城,以挽救天下。这应该是当时的史实。丘
处机画像这里要插说一句:成吉思汗曾说,中原沃土,树木丛生,都无所用,不如种草牧马,汉人悉数杀除。他多次说“悉空其人为牧地”成
吉思汗是说到做到的,他的铁骑踏遍整个欧亚大陆,几乎是每攻下一地都要开启骇人听闻的屠城模式,所以在关系平民百姓生死存亡的重大选项面前
,丘处机不顾七十多岁的高龄,应成吉思汗的邀约前往。他想要劝说成吉思汗止杀,也即是劝说浑身杀气的魔头放下屠刀。他能做得到吗?兴定
四年(1220)农历正月,丘处机挑选门人尹志平等18名弟子离开山东昊天观,启程西去,此时他已经年届73岁。历经曲折和难以言表的艰辛
,耗时两年多,徒步行程35000里,于兴定六年(1222)四月,抵达成吉思汗的行宫所在。这首中秋诗即是在西行途中写下的。丘的全诗
是:自古中秋月最明,凉风届候夜弥清。一天气象沉银汉,四海鱼龙耀水精。吴越楼台歌吹满,燕秦部曲酒肴盈。我之帝所临河上,欲罢干
戈致太平。丘处机的诗即兴而作,不事雕琢,从容闲适,给人举重若轻之感。他的诗作本质上已远超宗教诗的范畴:在情怀上,兼有儒释道三家
的温润;在文学意义上,达到了比较高的审美标准;又因为他的全真教领袖身份以及世所罕有的经历和无量的功德,加上他个人的人格魅力,使他的
诗作在古典诗词中,只要一提起,就教人心潮翻滚,神思飞越,激动不已!自古中秋月最明,凉风届候夜弥清。一天气象沉银汉,四海鱼龙耀水
精。吴越楼台歌吹满,燕秦部曲酒肴盈。我之帝所临河上,欲罢干戈致太平。同年秋冬,成吉思汗三次召见丘处机,询问治国和养生的方法。
丘处机清楚地告诉他,人是不能长生不老的,只能养生以延老。还告诉他一条治国之道,劝他要清静无为,不要滥杀无辜等。这些对成吉思汗的思想
无疑是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的。他也的确减少了些残杀行为。这应该归功于丘处机。再补充说几句:丘处机的西行,比唐僧的西行还要艰险得多
,行程未及一半,一位弟子就因风霜劳顿而死在路上。师徒草草埋葬了这位死者,又继续西行,路上他写到:不能隐地回风坐,却使弥天逐日行。行
到山穷水尽处,斜阳依旧向西倾。到达天山,诗人问:更几程得至行在?皆曰:西南更行万余里。依旧征程天路遥,丘处机在“夜宿阴山”一诗中索
性表示“全身都放下,一任断蓬飘”他全身都能放下,唯独放不下天下苍生。丘处机西行朝见成吉思汗,劝成吉思汗止杀。这确实需要大智慧大
勇气大责任大担当。他践行的正是全真教的初衷。挽救了中原民族的无数苍生,这种大慈大悲的情怀,这种视死如归,不避艰险的精神,造就的无量
功德,可以说古今中外,无人与之可比,遗憾的是,其人其事,我们的教科书只字未提,使这位大慈大悲的救世主的无量功德被淹没在历史的恒河沙
数中。五、回头再看“口占诗”丘的全诗是:自古中秋月最明,凉风届候夜弥清。一天气象沉银汉,四海鱼龙耀水精。吴越楼台歌吹满,燕秦部曲
酒肴盈。我之帝所临河上,欲罢干戈致太平。而剧中编导的诗是:万里荆襄入战尘,吴越楼台起角声。秦王部曲援玉枹,苍茫横江君可闻。两相比对
,显然剧中的诗的主体是来自丘道长的诗。这叫做生吞活剥。一首意思必须隐讳的诗,两句用前人的现成句子,这怎能达到效果呢?还有:剧中诗
不仅平仄不协,而且不押韵,万里荆襄入战尘,11真,吴越楼台起角声。七庚秦王部曲援玉枹,下平十一尤苍茫横江君可闻。十二文还有:剧中
诗有一个很错误的用典:援玉枹出自屈原的《九歌·国觞》:“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是写前方战士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这里用作
国民党军队全面溃败前的垂死顽抗,显然用词的感情色彩极其不当,是一处原则性的错误。可见,古典诗词,的确是一种很高雅的文学样式,不是为很多人所掌握的,不要以为读过几首诗,写过几句自以为是的五、七言句子,自己就成了一个诗人了。不少名学者、教授、小说家。作家都栽了跟头。当然不是说古典诗词就是很难学,只要学没有不会的,关键要承认术业有专攻,要放下身段认真学。从最基础的格律要求学起,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的虚伪与自傲。本期小结:要本期点一由起二剧中所引用的曹松诗解读三剧中“口占诗”初步解读四由此引出的丘处机其人其事五回头再看“口占诗”下周下下周内容预告李白《渡荆门送别》诗赏析谢谢大家THANKS!下周再见谢谢大家!2
献花(0)
+1
(本文系闻得书画心...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