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22节病因病机外感课程重点
2020-11-24 | 阅:  转:  |  分享 
  
第二十二节课程重点课程总结:第二十二节第二十二节-气血关系异常课程总结一气与血正常关系1.气为血之帅①气可行血②气可摄血③气可生血2.
血为气之母①血可化气②血可载气二.气与血关系异常1气虚血瘀因气对血的推动无力,而致血行不畅,甚至瘀组的病理状态,例如心气不足,
行血无力而致血瘀-冠心病2.气滞血瘀因气的运行郁滞导致血液运行障碍,进而出现血瘀。多因情志郁结,气机阻滞而致而血瘀3.气不摄血气
虚不足,统摄血液功能减弱,血不循经,逸出脉外致出血,常见于紫癜,便血,崩漏等4.气血两虚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常表现为面色
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心悸失眠,肢体麻木等5.气随血脱血气随血液的流失而急剧的散脱,形成了气血并脱的危重病理状态。6.血随气涌血液
随着气向上涌动而涌动。例如"形气绝而血菀于上"第二十二节课后思考题:1、为什么治疗出血症状时需要补气?因为血可载气,血液中的气会随
着出血而行出脉外,大量失血同时伴随气体大量丢失,而气虚本身对血的固摄不足,也会造成二次出血,所以出血症候一定需要补气,才能防止出血
与大量失血。2、怎样理解津血同源?《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第七十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灵枢·痈疽》:“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灵枢·营卫生会》:“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伤
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亡血家不可发汗。”大汗则津泄,故对失血、血虚者不宜发汗。临床所见大汗、大吐、或大泻等津液耗伤者,往往相
继表现出心悸气短,脉细无力,面白舌淡等心血亏虚证候。3、气与血的关系和气与津的关系一样吗?一样,血是行于脉内的津,具有濡养机体孔窍
的作用,津血同源,相互转化。。4、气血多合而为病,中药中的气血同治的代表药物有哪些?香附,为气中之血药,功能为疏肝解郁,理气宽中,
调经止痛。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功能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治疗头痛之要药。第二十二节知识点梳理1、气滞血瘀与气血两虚互为因果?气
滞血瘀会使气血不达脏腑经络,而使脏腑经络失养表现出气血亏虚的症状,而本身气血两虚,气的推动无力,血不足,流动缓慢,会造成气滞血瘀,
表现出疼痛的实证感觉,所以两者互为因果,一个为真实假虚证,一个为真虚假实证。2、气与血的关系有哪些?此处需重点记忆,气可行血、气可
摄血、气可生血、血可化气、血可载气五中关系。3、气血致病最容易造成什么症状?疼痛,本身疼痛就有不通则通与不荣则通,不通则痛为气滞血
瘀,不荣则通为气血两虚。4、为什么山东盛产阿胶,山西盛产党参?因为山西属金,天冷气清,为肺之所主,党参本身可以益气,所以治疗当地疾
病,山东属木,天气炎热,风盛,为肝之所主,阿胶滋阴补血止血,二者属于有是病,有事药。5、气虚的人体表现?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
列病理变化及证候。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
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气虚还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诸证。6、血的生理功能?营养滋润全身血循行于脉内,是其发
挥营养作用的前提和血沿脉管循行于全身,为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血的濡养作用可以从面色、肌肉、皮肤、毛发等方面反映出来。
血的濡养作用正常,则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壮实,肌肤和毛发光滑等。当血的濡养作用减弱时,机体除脏腑功能低下外,还可见到面色不华或萎黄,
肌肤干燥,肢体或肢端麻木,运动不灵活等临床表现。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的这一作用是古人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而认识到的:无论何种原因形成
的血虚或运行失常,均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神志方面的症状。心血虚、肝血虚,常有惊悸、失眠、多梦等神志不安的表现,失血甚者还可出现烦躁、恍惚、癫狂、昏迷等神志失常的改变。
献花(0)
+1
(本文系阅海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