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文字发展简史
2020-11-24 | 阅:  转:  |  分享 
  
文字发展简史关键字:文字、发展、一维文字、二维文字内容简介:本文从新的角度透视文字发展的历史,突破了以往把文字发展看成单线发展,认为从象形到
拼音,从表意到音素是文字发展规律的固有思维,从更宽阔的角度梳理文字发展的脉络。文字发展是一个不断抽象化,不断规范化和不断简化的过程
,拼音文字只是文字发展中的一个例外情况和小插曲,并不是文字发展的主流。文字不是自在之物,是为社会服务的,也必然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文字和社会需求之间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不同文字之间只有表现形态的区别,没有高级低级的区分。正文:文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出现
的,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文字的出现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它的表现形态和发展演变也必然受社会的影响并由社会所决定,而不是相反
。文字从一出现就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它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考察文字的发展规律不能把文字看成
自在之物,而应当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角度观察文字的发展演变。文字在某一阶段的发展特点当然也不能看成文字发展的普遍规律,而应当从社
会发展和对文字的要求上解释这种变化,拼音化在一定的阶段一定的文化环境适应了社会的需要,但不能看成文字发展的永恒规律。文字在某一特定
时期表现出来的方向性和规律也只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而发生的,这个规律既不代表未来方向,也不代表其他文明区文字的必然走势。那种遗
落社会现实,只看文字演变而总结出来的规律必然是偏颇的,比如把文字发展总结为词语--音节--音素,象形--表意--表音的规律的总结,
就是只看到一维拼音文字的发展而总结的规律,并不适合文字整体发展规律。一、文字的类型成熟的文字,就形式而言,可以分为一维线性文字和二
维面性文字,所谓一维线性文字,是指作为音意结合体的语言的最小独立使用的单位的组成方式是线性排列还是面性组合。这个音义结合体的最小单
位在一维文字里为单词,在二维文字里是字。线性文字是记音的,通过记音来记录含义,是直接记音,间接记意。这种文字是语音的物化形态,是语
音的影子,作为线性文字的一串字母本身不具备任何意义,他的意义是通过记录的语音获得的,由于和语音的高度关联性,线性文字会随着语音的演
变而演变,纵不能通历史,横不能达四海,这是它的局限性。当时代变迁,人们的语音发生变化,语言的拼写就发生变化,年代越久远,原来的文字
就越难以辨识,比如,莎士比亚的作品距今不过四五百年的时间,普通人已经不能读懂,中国两千年前的文字至今朗朗上口。再比如,英法间的语音
差别小于普通话和粤语的差别,我们的书面交流毫无障碍,英法之间就完全是两种语言。当然拼音文字的优点是便于学习,相对于面性文字来讲,这
种文字,只要掌握基本规则和会说这种语音,学习起来是比较容易的。拼音文字分为半音节文字、辅音音素文字和全音素文字,半音节代表性的为日
本的假名文字,辅音音素文字代表性的为阿拉伯文,全音素文字代表性的为拉丁文字。面性文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经历了图画、图符、文字的发展
,文字经历了规范统一、抽象化、线条化、笔画化的演变,尽管经历了这些变化,汉字依然保留了图画的基本特点,一个是平面性,一个是记录意义
,由于这两个特点,使得汉字具有了大信息量和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优势,汉字不是语音的影子,而是思维的影子。当然汉字也有它的劣势,相对于拼
音文字来说,学习的难度较大。打个比方说,线性文字就像条码,面性文字像二维码,二者的信息量的差别是几何量级的。在机械工业时代,拼音文
字适合了培养大量熟练工人的社会需求,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汉字这种集成块似的文字,必将因其信息量大而展现出
巨大的优势。汉字和拼音文字的难易也是相对而言的,英语的二十六个字母相对于常用的数千汉字,是简单了,但是数十万乃至百万的单词相对于数
千汉字,要困难许多。下面简述一下文字的发生和一维文字与二维文字的分化发展二、文字的产生与发展1、刻符和图画的出现是文字发展的起点,
标志着文字的萌芽。中国人一直有书画同源的说法,这一说法和现在对古文字的发展研究是高度契合的。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和图画紧密相连的。文
字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图画和刻符。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物质有了很大的丰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相互之间的交
流变得更加复杂,有声语言渐渐地不能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要,这样,就为文字的产生提供了社会需求的条件。社会有了需求,人们有了需要记录的欲
望,图画和刻符便应运而生。岩画是荒古人类遗留在岩石上的画面,最早的据说已有四万年的历史,绵延至现代的原始部族仍有制作,今天被人们发
现的岩画遍及世界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的印度和中国。岩画表现的是具体的,可感可知的形象,内容
往往为祭祀、劳动、动植物等。岩画可以认为是文字的萌芽状态。在贺兰山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总数达到两
万多幅,内容包括连臂组舞、交媾图、孕羊图等,反映了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图是贺兰山岩画,其年代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下图是巴西的岩画和
新疆博格达岩画。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符是八千年前的贾湖刻符,就目前发现来看,这种刻符的数量较少,处于文字的萌芽状态。刻符除了表达具体的
事物,也用来表达抽象的含义,像数字、方向等,八卦的阴爻阳爻便具有刻符的性质,用来表达抽象的阴阳。图画与符号的结合是文字发展中的第一
次飞跃,是文字萌芽阶段的重大进步。当图画和刻符单独不能表达复杂的内容时,先民便把两者结合起来,产生了文字性的图画。上图是北美印第安
人赤培瓦的七个部落,用七种动物为图腾,结成联盟,以“鹤”部落为首,他们这幅请愿书是要求美国国会同意他们离开原来的沿河区,迁移到湖泊
区居住和捕鱼。在图中,七个动物代表七个部落,动物胸部的圆点代表心,代表想法,用线把心连在一起表示七个部落同心一致,把七个动物的眼睛
用线连在一起,然后从鹤的眼睛连到湖泊,表示要迁到湖泊居住,从眼睛向上连一条线,表示向国会请愿。在这幅图中,有象形,也有指事,二者的
结合表达了简单图画不能表达的内容。上图是加拿大印第安人欧吉蓓部落一位少女给男友的情书,左上角的“熊”是女方的图腾,左下角的“泥狗”
是男方的图腾,三个十字架表示三个信基督的女人,两个小屋中有一个画了一只打招呼的手,表示发信人的地址。图中熊、泥狗、小屋、湖泊、道路
都是形符,手和十字架为意符。图符文字和语音的结合是文字发展史的第二次飞跃,标志着成熟文字的诞生。文字性图画在发展中逐渐定型并与读音
的结合,便产生了文字,比如甲骨文、古埃及的圣书体和苏美尔的楔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成熟文字产生于两河流域和尼罗河下游。公元前3400
年前,在尼罗河下游的古埃及地区产生了圣书体文字;公元前3200年前在两河流域产生了苏美尔楔形文字。这是甲骨文的“饮”字,是一个张着
嘴的人和一个器皿的组合图,以固定的图画和固定的读音相结合,文字便产生了。“祝”是把一个台子和一个跪着的人组合在一起,“鬼”则是用人
在田地的下面表示死去的人。同样的情况在古埃及圣书体上也有典型的表现。古埃及圣书体是一种高度成熟的文字,就形式来看,是通过形符意符以
及符号之间的关系来表达固定的含义。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字,他的字形和字义应该是一一对应的,现在对于圣书体的读音还不能解读。能用图画和刻
符表示的是实词,虚词是不可能用图画表示的,在口语中虚词有读音,如此在文字和语言之间就出现不吻合现象。古人在已有的字中选择一部分承担
虚词的作用,这样就文和语音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古人通过假借、形声等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其”的本意是簸箕,借为虚词“其”,另造一
个“箕”表示簸箕。抽象化、线条化和笔画化是文字发展的第三次飞跃。抽象化、笔画化和线条化之后,是一维文字和二维文字的分化。作为成熟的
文字,无论甲骨文还是圣书体,图画因素的比重还是很大的,当然,圣书体的文字要比甲骨文中的图画成分多得多,这对于使用者并不方便。文字在
成熟之后,逐步开始了抽象化、线条化和笔画化。所谓的抽象化,就是古文字在的图画因素逐渐降低,符号因素逐渐增加的过程,比如甲骨文的马到
大篆的马,象形的因素明显降低了。所谓的线条化,是文字的组成从形象变成线条,比如大篆的马到金文的马。所谓的笔画化石子文字在的组成逐渐
总结出一套通用于各个文字的基本笔画,比如马从小篆到隶书的变化。经过这一番演变,原来成千上万的不同的图形便抽象为一组固定的笔画,这样
更利于学习和运用。比如从小篆到隶书,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个过程。下图是马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直观地展现了文字发展中的抽象化、
线条化和笔画化。其实,和古埃及圣书体盛行的同时,古埃及文字已经完成了文字的线条化,那就是古埃及的僧侣体文字,这种文字在古埃及早王朝
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应该说,这种线条化为后来的文字拼音化准备了条件。比如最早的希伯来文字就有用僧侣体的数字来作为字母的。三、文字的
分化发展文字产生之后,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到公元前1500左右的时候,出现了重大的分化,文字开始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向一维的拼
音方向发展,产生了最早的拼音文字乌加里特字母,后来消亡了,而后产生的腓尼基文字,成为现在所有拼音文字的鼻祖;一个是保持原有的二维特
点并不断抽象化规范化,代表文字是甲骨文。四、二维表意文字的发展从甲骨文开始,中国的文字不断发展,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二维性和表
意性却始终没变。汉字发展简表1、公元前1300年前甲骨文;2、公元前1000年前金文;3、公元前700年前大篆;4、公元前2
21年小篆;5、公元前202年隶书;6、公元200年楷书;7、公元1553年宋体字;8、公元1956年简体字。下图是
是甲骨文下图是墙盘铭金文下图是秦泰山石刻小篆下图是汉张迁碑隶书下图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楷书文字从图画和刻符一步一步
演变为文字,期间的变化是巨大的,就汉字而言,从文字成熟到今天的印刷体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时间,期间经历了甲骨文、籀文、小篆、隶书、草书
、楷书、行书和宋体字的出现,据此推测,文字在成熟之前的两千多年里的变化同样也会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只是资料匮乏,很难把每一步的
演变清晰地展示出来。汉字从萌芽到成熟一直保持了二维的特点,二维文字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读音和含义没有固定的联系,同一个字,可以有不
同的读音,但是含义是一样的,这也就是二维文字超语音性,这种特性让不同方言区的人可以用书面文字无障碍交流,也能让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字可
以沟通。这种超语言超时空性也不是没有限制的,如果是两种语言,适应起来就比较困难。日文在使用汉字的时候就为了适应日语的特点而发展出了
假名文字。第二个是字符的数量多,学习的难度相较于一维的拼音文字为大,拼音文字的字符一般也就几十个,二维文字要多达数千个甚至数万个。
也正是二维文字的二维特点,使得它具有远超一维文字的信息量,这种巨大的信息量和超语音的特点,使得二维文献可以横跨四海,纵连千古,这是
一维文字所不能比拟的。文字在抽象化、线条化和笔画化的同时,也进一步和语言吻合,很多没有具体形态的虚词,通过假借创造出来,语言和文字
进一步互相适应了,比如用表示簸箕的“其”表示其余的“其”,然后另外创造一个“箕”表示簸箕,用表示蛇的“它”表示第三人称的“它”,另
外创造一个“蛇”字表示这种动物。六书简介《说文解字》: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
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象形字由图画发展而来,这一类的字多,表达的基本词
汇,其历史也很久远。指事字由形符和意符结合,用一横下面的短横表示下,一横上面的短横表示上,这一类字的出现应该晚于象形字。形声字由形
符和声符组成,如榆,是由基本字糵生出来的字,是晚出的字,是汉字创造新字的主要方法。会意字由两部分组成,通过两个字的含义表示新的含义
,如歪。转注是同意而音转,故而在字形上有所改变,如老考。假借指本来没有这个字,人们在交流中有这个声音,就借用同音的字来表示。象形和
指事是文字发展中最初的方法,所创造的是基本词汇,形声会意是在象形指事的基础上发展的造字方法,是创造新字的主要方法。转注是创造新字的
不常用的方法,假借通过借用和创造新字使文字和语言更加吻合。五、一维拼音文字的发展拼音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文字在成熟以后,开始了分化,一
是继续沿着二维的方向发展,二是分化出了一维的拼音文字。从二维文字分化出一维文字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三千五百年前古埃及文字在成
熟后向周边扩散中的拼音化,一个是一千年前汉字向周边扩散中的拼音化。从类型上看,拼音文字可以分为半音节文字、辅音字母文字、音素字母文
字。最早的字母文字是公元前1500年的乌加里特字母,现已消亡。拼音文字到了腓尼基字母开始发展成熟,腓尼基字母主要是依据古埃及的图画
文字制定的。后来从腓尼基字母演变出了希腊字母和亚兰字母,腓尼基字母成为现在拼音文字的源头。希腊字母,为音素文字,向欧洲传播,成为欧
洲各种文字的源头,随着欧洲的崛起而流布世界。亚兰字母是一种辅音音素文字,是中东和亚洲各种文字的源头。在东亚,汉字在向周边的传播过程
,因为适应不同语言的原因,也经历了拼音化的过程,因为中国周边的拼音化是在汉字高度成熟后发生的,对周边的影响也很大,这时的拼音文字在
外形上和汉字非常相似。汉字传到日本后,在九世纪产生了假名文字,这是一种音节文字。朝鲜的谚文产生于十五世纪,和假名文字一样是音节文字
,在外形上却保留了汉字的二维特点。拼音文字的产生是不同语言之间借鉴学习的结果。比如比拔罗文字、腓尼基文字是借鉴古埃及文字的结果,假
名文字和谚文是借鉴汉字的结果。因为古埃及的语言和闪米特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古埃及的文字不能直接借用到闪米特语,因此他们只是借用
了一些字符和笔画,用来注音,创造了拼音文字。拼音文字只是文字演变中的支流,但是由于古埃及的覆灭,拼音文字就成了中东和欧洲的主流文字
,伴随着工业革命而走向了全世界。拼音文字发展简表公元前1500年乌加里特字母(消亡)2、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文字3、公元前80
0前从腓尼基文字发展出了希腊文字从腓尼基文字发展出了亚兰字母,几乎是亚洲所有字母系统的始祖4、公元前600年前从希腊文字发展出了拉丁字母,是所有欧洲文字的鼻祖。5、公元3世纪叙利亚字母经Pahlaviscripts和粟特文字母演化成亚洲北部的古突厥文、回鹘文、蒙文、老满文。6、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中世纪),日耳曼人受罗马文化影响,用拉丁字母拼写了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拉丁语系的语言。文字的产生是应社会需要产生的,文字的发展也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比如,在中国古代,受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影响,掌握汉字的人数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的普及,拼音文字由于书写相对简便,在这一点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拼音文字的这个特点适应了培养大量劳动力的需求,在机械工业时代有较好的表现。当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字符的复杂不再影响书写的速度,那么文字的信息量的因素就凸显出来,二维文字以其巨大的信息量必然更加适合于未来的信息化社会。1
献花(0)
+1
(本文系华夏文明七...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