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龟年》教案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书课题杜甫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 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 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 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 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我们今天要学习他的一首诗《江南逢李龟年》(出示教学目标,全班齐读 。)二、初读诗歌,品节奏结合注释自由朗诵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请同学进行朗读展示。全班齐读诗歌。过渡:李白和杜甫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 个巨人,李白的诗歌成就绝不亚于杜甫,但宋代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中称“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到了近代,闻一多先生称其为“四 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芒”,甚至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可见,仅仅从文学的角度去解释,是远远不够的,今天就让我们 走近杜甫,探寻其中的缘由。三、知人论事,晓背景1、我们学习一篇作品,往往要结合诗人的性格、经历、情感,这样能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诗 歌,这在文学理论上,叫做“知人论世”。杜甫,是我们非常熟悉诗人,下面大家看着ppt,试着补全对杜甫的简介。(全班齐声回答)杜甫(7 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 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 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出示助读资料:杜甫生平杜甫是晋朝名将杜预 之后,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他的青年时期,是在盛唐社会中度过的,过了一段南北漫游、裘马轻狂的生活。——读书和壮游时期,他有巨大 抱负,自谓能立登要路,致君尧舜。。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望岳》。(出示《望岳》,女生读。思考:体现了诗人这一时 期怎样的胸襟和抱负?)(2)但这幻想在天宝五载,诗人三十五岁,再赴长安之后,便彻底破灭了。——困居长安的十年,使杜甫历尽人生兴衰, 看到了民生疾苦,关心着国家安危。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3)从天宝十五载开始,安史之乱使得诗人生 活发生激烈动荡。——战乱流离时期。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春望》。(出示《春望》,男生读。思考: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上元元年( 公元760年)开始,诗人暂时寓居成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晚年漂泊洞庭一带。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十分凄凉——漂泊西南时期。代 表作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逢李龟年》(出示《江南逢李龟年》。)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五十九岁时,终因贫病交加,死在湘江上 的一条小船上。预设:四个阶段读书漫游阶段(35岁之前)《望岳》求仕为官阶段(35岁至48岁)《春望》漂泊陇蜀阶段(48岁至57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终老荆湘阶段(57岁至59岁)《江南逢李龟年》过渡:,这四首诗分别作于杜甫人生的不同阶段,同时也横跨了杜甫的一 生,从青年到暮年,从年轻体壮到穷困多病,唐王朝也从盛唐到中唐,由一统到外侵内乱,这些变化会影响到诗歌内容和风格的变化。但我们读杜甫 的诗,总能让人感觉到责任和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杜甫不论穷达,都要兼济天下,我想这就是杜甫精神,这也是杜 甫人格的伟大之处。那在读杜甫晚年所写的这首《江南逢李龟年》时,应该怎样来读呢?(请同学谈谈自己对朗读这首诗的理解,并试着读一读。) 四:赏读诗歌,明诗意1、自由朗读诗歌,在诗歌中找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的词语。时间:落花时节;地点:江南;人物:诗人和李龟 年;事件:重逢概括诗歌所写事件:诗人在落花时节的江南与旧友李龟年重逢——题目提示全诗主要事件。品析诗句三步走:(1)解说注释,(2 )描述诗句,(3)品析诗歌。(教师以首句做示范。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品析第二句诗。)4、教师出示品析诗句的ppt,进行朗读指导。男生读 诗句,女生读诗意。5、齐读诗歌,读出读出深沉的悲哀与感慨。五、再读诗歌,悟诗情1、反衬让学生填写表格,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今昔对比。 2、融情于景诗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而产生的强烈的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将自己的主观情 感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寄托感情。这首诗中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怎样的景物中?落花意象在本诗中有哪些含义?出示含有 落花意象的诗句,体会落花这一意象在诗歌中常见的内涵。3、学生分析体悟诗歌所蕴含的情感。4、全班有感情的背诵诗歌。内化拓展,入诗境印 象中的大唐,是巍峨辉煌的大明宫,是宽阔笔直的朱雀街,是熙熙攘攘的东西市,是游人如织的曲江池……而今啊,流落江南的诗人,再次见到长安 故人李龟年,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景色中,风烛残年的诗人与李龟年执手相看泪眼,如果你是杜甫,这时的你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呢?试着动笔 写一写。结语:同学们,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接触到的仅有几首,还有很多杜甫诗需要我们去探究,今天我们只是走近杜甫,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真正的走进杜甫。板书设计江南逢李龟年不论穷达兼济天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