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体育与健康人教3~4年级全一册《足球运球:脚内侧变向》教学设计(水平二)
2020-12-02 | 阅:  转:  |  分享 
  
体育与健康课程

《足球运球:脚内侧变向技术》的教学设计(水平二)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教学指导思想。以《足球运球:脚内侧变向技术》为载体发展学生足球兴趣以及足球控球基本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身体正处在协调素质和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以运动技术学习来训练学生这两大素质的最佳时期。本单元教学以足球运动基本技术为载体,通过运用脚内侧控球变向技术学习来发展学生的灵敏与协调素质。本校低段学生接触足球较少,对足球认识有限,但好奇心强,容易被调动,模仿能力较强。因此,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的要求,我选择了足球脚内侧控球变向技术为教学内容。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学主要通过左右脚内侧控球练习和各种变向运球练习来发展学生的灵敏与协调素质。脚内侧接触球的部位面积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且易于控制和掌握,通过左右脚内侧揉球,靠球,推球,运球、变向等方式,对足球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内容简单、基础性较强,并且在教学中与游戏结合,容易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对于学生今后更深入的学习足球是十分有帮助的。

四、教学达成目标

1.通过足球脚内侧控球变向技术学习,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协调能力、控制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2.通过,85%的学生能脚内侧控球技术,15%的学生基本学会脚内侧控球技术。

3.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左右脚内侧对球的控制。

难点:脚内侧运球变向、急停、急转时身体协调、快速跟进。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引导式、递进式以及游戏法教学为主要教法。

学法:以发现式和理解式学习为主要学法,体验脚内侧控球变向技术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七、安全措施

1.课前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

2课中强调学生练习时注意,加强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防止摔伤。

3课后检查情况,及时处理。



预计心率:100—120次/分;练习密度:70%。

十、教学器材

足球场一个、足球41个、标志桶10个、标志盘50个。

《足球运控球技术》单元设计(水平二)

课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手段、方法 1 脚内侧球、揉球

2.提高身体协调性与重心快速转换能力。 脚内侧触球部位与重心的移动。 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学生:领悟要领、建立概念、尝试体验。 2 脚内侧运球前行与绕杆

2.发展学生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左右脚内侧对球的控制以及身体快速跟进与变向。 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反复实践

学生:领悟要领、建立概念、尝试体验。 3

★ 脚内侧变向(与游戏结合) 1.85%的学生能掌握脚内侧控球变向技术,15%的学生基本学会脚内侧控球变向技术。

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协调能力、控制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强化

学生:领悟要领、建立概念、自主游戏、强化挑战。 4 脚内侧8字快速运球练习 85%的学生能掌握脚内侧8字快速运球技术,15%的学生基本学会脚内侧8字快速运球技术。

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协调能力、控制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强化

学生:领悟要领、建立概念、尝试体验、合作学习、强化挑战。 5 脚内侧运球快速绕杆练习 85%的学生能掌握脚内侧运球快速绕杆练习,15%的学生基本学会运球快速绕杆练习。

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控制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强化

学生:领悟要领、建立概念、尝试体验、强化挑战、竞赛升华。 6 脚内侧运球快速变向、急停急起练习 85%的学生能掌握脚内侧运球快速变向、急停急起练习技术,15%的学生基本学会脚运球快速变向、急停急起练习技术。

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协调能力、控制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强化

学生:领悟要领、建立概念、尝试体验、合作学习、强化挑战、竞赛升华。 体育与健康课程

《足球运球:脚内侧变向技术》课时设计(水平二)



教授对象 三年级40人 教学课时 《足球运控球》单元第课 教学内容 《足球运球:脚内侧变向技术》 教学目标 1.通过足球脚内侧控球变向技术学习,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协调能力、控制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2.通过足球练习,85%的学生能掌握脚内侧控球变向技术,15%的学生基本学会脚内侧控球变向技术。 3.通过变向游戏,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重点:快速反应与变向及重心跟进;难点:观察与判断及做出决策。 课序 设计内容 设计意图(亮点) 组织与队形(方法) 师生活动 时间 强度







分 1.整队集合、师生问好。

2.宣布学习内容及要求。

3.安排见习生。

4.队列队形训练。

5.讲解场地、器材使用情况及安全注意事项。

使学生更快速、直观的了解场地、器材,并知道自己活动区域,便于课的进行。

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X



教师以讲解为主。讲解时注意语言简练,声音洪亮清晰。

,形成良好开端,为整课的高效、精彩做好准备。 2



3



































.“如影随形”游戏

两人一组,手抱足球,按照对方经过球门路线进行追逐。 让学生在达到热身目的的同时,培养其观察能力和身体的控制能力 组织与队形:

学生练习时,在一个足球场内,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分为五个小组(两人一组)。

老师集中讲解示范时,学生围绕教师站成一个菱形。具体见下图图示。























注:图中“小圆圈”代表标志盘,相邻两个颜色标志盘之间代表一个球门。 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强调规则意识。

“如影随形”要求学生紧盯同伴行进路线,观察要细致,盯人要紧。同时注意在行进中避免撞到或者被其他人冲撞,做出提前的观察、预判和躲避等动作。

“拍球追逐跑

肌肉牵拉







6



8

分钟



































2.“拍球追逐跑

两人一组,足球,一人另一人试图穿越球门。 接近于本课主题,让学生用手抱球完成了变向动作。遵循了由简到难逻辑顺利,让学生提前感受变向需要的基本要素。体验变向的时机、方式等。充分发挥其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以及快速移动的能力,并强调学生在游戏中的决策能力。 肌肉牵拉练习 身体关节和肌肉的牵拉是为了确保学生更加安全和高质量的完成本课。















分 追逐跑

两人一组,尝试脚控球,按照经过球门路线进行追逐。 运用领会教学法,先让学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结学生获得的经验和方式从而点明本课主题。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同追逐跑类似,本环节是用脚控制球。学生尝试结束,总结在完成挑战时所用的动作。

学生:认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相应练习,练习中注意听教师讲解和语言提醒。







26



30分钟













































































































引入课题 总结观察到的脚控球动作择脚内侧变向技术学习讲解示范技术动作要领。









教师:讲解脚的组成部分,分析脚内侧变向的利弊。 技术练习

脚内侧连续快速碰球练习。

一人“8”字运球。 本环节属于技术练习阶段,在合理利用脚的部位和球的部位完成变向的同时强调动作频率、速度以及节奏的变化。





学生:运用脚内侧完成左右拨球绕“8”字带球变向,同伴互相变成小老师,提醒同伴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技术的运用,更多接触球,达到快频率、速度完成。 追逐跑

再次尝试带球强调脚内侧变向技术的运用。 按照训练理论的模式进行逐步强化的练习。 脚。

(1)各组分别安排

(2)另外5名同学运球尝试穿越没有人把守的球门。

(3)交换进行

采用游戏的方法,变化不同的方式吸引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竞争性,让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脚内侧变向技术





组织与队形:见下图。















教师讲解“守卫者”游戏的方法和规则。遵守游戏规则,并积极快速运用技术完成更多穿越



7.拓展训练——

三人当螃蟹去破坏,其余八人用脚内侧变向技术控球。

注:此拓展内容,视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拓展部分更加的接近于真实比赛所以属于拓展内容,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选择进行。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选择进行。

学生认真听规则,并在教师组织下认真投入参加游戏。





分 1.归还器材,集合

2.两人一组牵拉和放松。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和学生表现。

.教师宣布下课。 运动之后放松,无论是从身体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要让学生逐渐放松下来。



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X

















教师组织并带领学生做肌肉牵拉的放松,对本次课学习内容做小结,对学生本次课表现做讲评,并引入下次课学习内容。

学生认真做放松练习,并认真听教师总结和讲评。

2



3

















教学反思

























献花(0)
+1
(本文系小杨校长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