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周朝實行大封諸侯國與姓氏源流的淵緣
2020-12-07 | 阅:  转:  |  分享 
  
周朝實行大封諸侯國與姓氏源流的淵緣

(湘西北譚氏添麟公支系澧州大堰垱鎮徽珩公家譜錄)

周朝諸侯國分佈示圖



導語:中國人在母系氏族社會的時候就有姓,是跟母親的姓。姓是;“女和生”組成,就說明最早的姓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在夏、商、周,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是諸侯之間為了人口和土地而進行兼併戰爭。“邦無定交,國無定土”,給當時的人們帶來深重的災難,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社會劇烈變動,舊貴族沒落了,有的還淪為奴隸。這時表示貴族身分的氏,已無存在的必要,而平民也開始由無姓到有姓演變成中華民族後世之姓氏。

周朝實行大封諸侯國與姓氏源流的淵緣

《目錄》

第一章、中華民族之姓氏大約有以下幾種來源

第二章、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利弊分析

第三章、探索探討西周—春秋戰國諸侯國分佈

周朝實行大封諸侯國與姓氏源流的淵緣

第一章、中華民族之姓氏大約有以下幾種來源

《一》以氏為姓;氏族社會晚期以至夏、商時代,分支氏族標號有的也成為後起之姓。如:姬、薑、姒、風、己、子、任、伊、嬴、姚等。

《二》以國名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賜地,西周初年更是實行大封諸侯,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遍佈九州,這些國名便成為其國子孫後代的姓氏。如:譚、郯、宋、鄭、齊、魯、陳、蔡、房、杜、唐、曹、吳、秦、許、溫、劉、榮、甘、樊、尹、周、詹、毛、明、穆、武、祝、紀、邾、向、薛、滕、聶、郭、殷、胡、焦、於、杞、申、呂、蓼、潘、江、蔣、柏、雍、項、魏、霍、耿、楊、仇、梁、王、韓、曾、羅、鄧、賴、穀、舒、邢、鄢、徐、蕭等國。

例如:狄姓源出:據《廣韶》載;周文王封舅父為“孝伯”於狄域,舅父“孝伯”本為薑姓參盧氏。周文王;分封“孝伯”於狄國(傳說:在今山東省高青縣東南,或者在今河北省正定縣。),其子孫便以國為氏,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無極縣建立鼓國,後代便姓鼓。有的姓是秦漢以後外邦人帶來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國,安姓出自安息。

《三》以邑名為姓氏;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忿生采邑於蘇(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忿生後代因此姓蘇。

《四》以鄉、亭之名為氏;如嬴姓秦國的始祖非子的支孫封在邑鄉(今山西省聞喜縣邑城),得邑氏;至六世孫被周禧王封為邑侯,采食解州(今山西運城縣、聞喜縣一帶)。

《五》以居住地為姓氏;如齊國公族大夫分別住在東郭、南郭、西郭、北郭,這四郭便成了姓氏(姓郭)。

《六》以先人的字或名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姓林。又如齊國大夫童刁的孫子以刁氏傳世。

第二章、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利弊分析

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是有弊必有利,與此同時,戰爭對各類人才的需要增大,各種各樣的人才層出不窮,這些人給中華文明的成熟奠定了基礎;同時不斷的戰爭讓人們心中充滿了對中國統一的渴望,可以說,止戈為武,戰爭加速了中國的統一,讓中國以更強大的姿態傲立在世界的東方。從短期看;春秋戰國的戰爭破壞生產力,給人們帶來深重災難。從長期看;他加速了中國的統一,從而避免了中國像西歐一樣四分五裂,因為有更強的實力對付其他入侵的民族和國家。第三章、探索探討西周—春秋戰國諸侯國分佈

導語:西周春秋戰國諸侯國列表為中國歷史上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及各諸侯國的姓氏、地理位置、爵位(周代:公、侯、伯、子、男,五個爵位)、起迄年、滅國者,資料等簡要情況彙編。

西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分佈列表示圖



第一節、西周王朝—東周王朝

西周王朝—東周王朝圖表:

西周王朝—東周王朝

序 國名 姓氏 今地區 爵位 起迄年 滅者國 1 西周 姬姓 今陝西省西安市 王朝 前1046年-前771年 犬戎 2 東周 姬姓 今河南省洛陽市 王朝 前770年-前256年 秦國 周王朝(西周):《周本紀》;西周,姬姓,名義上統治全國,控有首都宗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陽市)及周邊的廣大地區,王朝(天子),前1046年-前771年被犬戎滅亡。周王朝(東周):《周本紀》;東周,姬姓,名義上統治全國,實際上只控制首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陽市)周圍的狹小地區王朝(天子),前770年-前256年,被秦國滅亡。第二節、周王朝重要諸侯國

周王朝重要諸侯國圖表:

周王朝重要諸侯國

序 國名 姓氏 今地區 爵位 起迄年 滅國者 1 秦國 嬴姓 陝西中部甘肅東 秦王朝 前770年-前207年 西楚、漢朝 2 齊國 薑姓 山東東部河北南 侯爵 前379年 田氏齊 3 魯國 姬姓 山東省曲阜市 侯爵 前256年 楚國 4 鄭國 姬姓 陝西華縣河南新鄭 伯爵 前375年 韓國 5 宋國 子姓 河南商丘市通許縣 公爵 前286年 田氏齊 6 衛國 姬姓 河南淇縣濮陽市 侯爵 前209年 秦國 7 陳國 媯姓 河南省淮陽縣 侯爵 前478年 楚國 8 蔡國 姬姓 河南省新蔡縣 侯爵 前447年 楚國 9 吳國 姬姓 江蘇省安徽省東部 子爵 前473年 越國 10 越國 姒姓 浙江省一帶 前110年 楚國 11 唐國晉國 姬姓 山西河南陝西河北 侯爵 前349年 韓趙魏三分晉 12 楚國 羋姓 湖北河南擴張稱王 子爵 前223年 秦國 13 曹國 姬姓 山東省定陶縣西南 伯爵 前478年 宋國 14 許國 薑姓 河南許昌市遷葉縣 男爵 前375年 楚國 注:越國《勾踐世家》《戰國史》記載;越國,姒姓,浙江省一帶,前20世紀-前306年-前222年-前110年楚國。初亡於楚國,後降秦,建閩中郡,秦亡後受漢封為閩越、東甌二國。

第三節、周畿內諸侯國或者周朝世卿采邑

周畿內諸侯國或者周朝世卿采邑圖表:

周畿內諸侯國或者周朝世卿采邑

序 國名 姓氏 今地區 爵位 起迄年 滅者國 1 酆國 姬姓 陝西省戶縣東 侯爵 前11世紀 周朝 2 溫國 己姓 河南省溫縣西南 子爵 前650年 北狄 3 劉國 姬姓 河南偃師市緱氏鎮 前455年 周朝 4 榮國 姬姓 河南省鞏義市一帶 年號不佯 5 甘國 姬姓 河南省原陽縣 襄王時立 6 樊國 姬姓 前635年 仲晉國 7 尹國 姞姓 資料和年號不佯 8 周國 姬姓 陝西寶雞市鳳翔縣 公爵 前11世紀 9 王叔 姬姓 襄王時立 10 郕國 姬姓 陝西境遷山東境 年號不佯 11 原國 姬姓 年號不佯 12 召國 姬姓 陝西省岐山縣西南 公爵 前11世紀 13 單國 姬姓 河南省濟源市東南 伯爵 年號不佯 14 詹國 姬姓 伯爵 年號不佯 15 鞏國 姬姓 鞏義市孝義鎮西康 前516年 晉國 16 毛國 姬姓 陝西岐山扶風宜陽 伯爵 前516年 秦國 17 畢國 姬姓 陝西省咸陽市 公爵 春秋早期 西戎 18 應國 姬姓 河南省平頂山市 年號不佯 楚國 19 明國 年號不佯 20 溓國 年號不佯 21 益國 年號不佯 22 穆國 年號不佯 23 井國 年號不佯 24 武國 年號不佯 第四節、位於山東省的諸侯國

位於山東省的諸侯國圖表:

位於山東省的諸侯國 序 國名 姓氏 今地區 爵位 起迄年 滅者國 1 齊國 薑姓 山東東部河北南部 侯爵 前379年 田氏齊 2 祝國 姬姓 濟南長清祝阿故城 公爵 前768年 齊國 3 紀國 薑姓 山東省壽光市南 侯爵 前690年 齊國 4 郳國 山東省滕州市東 齊國 5 鄣國 薑姓 山東省平陰縣 前664年 齊國 6 任國 風姓 山東省濟寧市 齊國 7 鑄國 祁姓 山東肥城寧陽縣界 齊國 8 譚國 姬姓 濟南東章丘龍山鎮 子爵 前684年 齊國 9 莒國 嬴姓 山東省膠州市莒縣 子爵 前431年 楚國 10 郯國 己姓 東省郯城縣城北 子爵 前414年 越國 11 鄫國 姒姓 山東棗莊市東 子爵 前567年 莒國 12 邾國 曹姓 山東省鄒城市 子爵 前281年 楚國 13 向國 薑姓 山東省莒縣西南 子爵 前721年 莒國 14 淳於 薑姓 山東省安丘市東北部 公爵 杞國 15 魯國 姬姓 山東省曲阜市 侯爵 前256年 楚國 16 鄅國 妘姓 山東臨沂市蒼山縣 子爵 魯國 17 極國 姬姓 前721年 魯國 18 邿國 妊姓 山東省濟寧市東南 前560年 魯國 19 鄟國 山東省郯城縣東北 前585年 魯國 20 遂國 媯姓 寧陽縣西北-肥城 子爵 前681年 魯-齊 21 根牟 薑姓 山東省莒縣 前600年 魯國 22 薛國 任姓 山東省滕州市 伯爵 前322年 齊-魏 23 郕國 姬姓 伯爵 前408年 齊-楚 24 宿國 風姓 山東省東平縣西南 男爵 宋國 25 滕國 姬姓 山東省滕州市 子爵 前297年 宋國 26 聶國 薑姓 山東省茌平縣西 27 須句 風姓 山東省東平縣西 子爵 前639年 邾國 28 茅國 姬姓 山東省金鄉縣 伯爵 前11世紀 邾國 29 州國 偃姓 山東省安丘市 公爵 楚國 30 郜國 姬姓 山東省成武縣東南 子爵 前11世紀 宋國 31 邳國 任姓 山東滕州南邳州東 楚國 32 牟國 山東省萊蕪市 33 餘邱 山東省臨沭縣 34 逼陽 妘姓 山東省棗莊市 子爵 前563年 晉國 35 邢國 姬姓 邢臺後遷聊城西南 公爵 前563年 晉國 36 郭國 山東省東昌府東北 37 顓臾 風姓 山東省費縣 38 陽國 姬姓 山東省沂水縣 侯爵 注解1:【譚國】國君的爵位是子爵,史料記載姓氏源於姒姓。但根據民間傳說版本記載有不同敘述:譚氏姓氏本源源流出自或是“姬姓、姒姓、贏姓、子姓”的版本,其實考證歷史資料和考古論證還是以譚國為史實(譚氏以國為姓)。譚國建都於山東濟南東部的章丘市龍山鎮;位於濟南東部的章丘市龍山鎮以東武原河畔,考古發現城子崖有舉世聞名的龍山文化和譚國遺址。史傳譚國是一個始建於殷商時代的諸侯小國,和歷史上商朝的建立者商湯同姓,譚國是商朝建立以後,是由商王分封的諸侯國。進入周代王朝以後;又接受周武王分封為子爵諸侯國,分封後繼續存在了300多年。史書上有另一種說法;商王帝乙曾經雲遊到過譚國,這應該是3000多年以前的事情。如此說來譚國比我們現在熟悉的齊國、魯國歷史久遠得多。譚國的國勢很弱,沒有建立什麼可圈可點的歷史功績。史書對它的記載也很少,最長的一段見《春秋·莊公十年》但有點可悲的是,正是這段史書記載了古譚國的滅亡。西元前684年,著名的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以譚國人對他不恭違背禮節為由,出兵滅掉了譚國,譚國譚子出逃到臨近“莒國”莒地商屬姑幕國,至此在城子崖立國長達五百多年的譚國消亡了。

注解2:莒國《左傳隱二年》《楚世家》記載;莒國(莒地商屬姑幕國);西周至戰國初期屬莒國,西元前431年莒國被楚國所滅,先屬楚,後屬齊。莒國國君嬴姓或是己姓,山東省膠州市、莒縣,子爵,前11世紀,西元前431年被楚國所滅(楚簡王公元前431—西元前408年在位)。

第五節、位於河南省的諸侯國

位於河南省的諸侯國圖表:

位於河南省的諸侯國 序 國名 姓氏 今地區 爵位 起迄年 滅者國 1 殷國 子姓 河南省安陽市 侯爵 西周初期 2 南燕 姞姓 河南省延津縣東北 伯爵 3 鄢國 河南省鄢陵縣西北 4 蘇國 河南省焦作市溫縣 5 密國 姬姓 河南省新密市 鄭國 6 胡國 漯河市郾城舞陽縣 前763年 鄭國 7 焦國 姬姓 三門峽市西十裏鋪 伯爵 前775年 西虢國 8 共國 姬姓 河南省輝縣市西北 伯爵 衛國 9 凡國 姬姓 河南省輝縣市西南 伯爵 前716年 北戎 10 葛國 嬴姓 河南省修武縣 伯爵 宋國 11 於國 姬姓 河南省沁陽市西北 鄭國 12 東虢 姬姓 河南省滎陽市 前767年 鄭國 13 杞國 姒姓 杞縣後遷昌樂安丘 伯爵 前445年 楚國 14 申國 薑姓 河南省南陽市 侯爵 前668年 楚國 15 呂國 薑姓 河南省南陽市 侯爵 楚國 16 鄶國 河南省新密市東北 前769年 鄭國 17 戴國 子姓 河南省蘭考縣 公爵 前713年 宋國 18 息國 姬姓 河南省息縣 侯爵 前680年 楚國 19 黃國 嬴姓 河南省潢川縣 子爵 前648年 楚國 20 蓼國 河南省唐河縣 前622年 楚國 21 潘國 己姓 河南省溫縣 前504年 吳國 22 光國 資料不詳 23 逼國 姞姓 資料不詳 24 吳國 資料不詳 25 弦國 隗姓 河南光山潢川縣界 子爵 前655年 楚國 26 滑國 姬姓 河南偃師南緱氏城 伯爵 前627年 秦國 27 原國 姬姓 河南省濟源市 伯爵 前635年 晉國 28 江國 嬴姓 河南正陽縣、息縣 前623年 楚國 29 邘國 姬姓 泌陽西萬鎮邘邰村 30 應國 平頂山薛莊蚩陽鎮 前11世紀 楚國 31 蔣國 姬姓 河南省固始縣 前617年 楚國 32 邶國 河南省湯陰縣東南 33 祭國 姬姓 鄭州市東北祭城村 伯爵 前769年 鄭國 34 沈國 姬姓 河南平輿安徽臨泉 子爵 前506年 蔡國 35 過國 資料不詳 36 道國 河南確山縣或息縣 楚國 37 柏國 河南舞陽、西平縣 楚國 38 樊國 姬姓 河南省濟源市 侯爵 前664年 39 胙國 姬姓 河南延津北古胙城 前11世紀 40 雍國 姬姓 河南省修武縣 前11世紀 晉國 41 項國 河南省項城市 前643年 魯國 42 頓國 河南項城-商水界 子爵 前496年 楚國 43 管國 河南省鄭州市西 周初滅亡 44 檀國 河南省濟源市 伯爵 45 姒國 晉國 46 房國 河南遂平縣-楚境 楚國 第六節、位於山西省的諸侯國

位於山西諸侯國圖表:

位於山西省的諸侯國

序 國名 姓氏 今地區 爵位 起迄年 滅者國 1 西虢 姬姓 山西平陸縣 公爵 前655年 晉國 2 北虢 姬姓 春秋初期 晉國 3 荀國 姬姓 山西省新絳縣東北 侯爵 春秋中期 晉國 4 虞國 姬姓 山西平陸縣夏縣 公爵 前655年 晉國 5 魏國 姬姓 山西省芮城縣 公爵 前661年 晉國 6 賈國 姬姓 容城縣西南襄汾東 伯爵 前678年 晉國 7 霍國 姬姓 山西省霍州市西南 侯爵 前661年 晉國 8 耿國 姬姓 山西省河津市耿城 前661年 晉國 9 楊國 姬姓 山西省洪洞縣東南 侯爵 10 仇由 姮姓 今山西盂縣 白狄民族 晉國 11 倗國 伯爵 資料不詳 12 冀國 山西河津市舊冀亭 13 黎國 山西省黎城縣東北 侯爵 第七節、位於陝西省的諸侯國

位於陝西省的諸侯國 序 國名 姓氏 今地區 爵位 起迄年 滅者國 1 梁國 嬴姓 陝西省韓城市南 伯爵 前641年 秦國 2 芮國 姬姓 陝西大荔朝邑鎮南 伯爵 前640年 秦國 3 小虢 前687年 秦國 4 崇國 陝西省戶縣東 5 韓國 姬姓 陝西韓城河北固安 侯爵 春秋早期 晉國 6 杜國 祁姓 西安市長安區東南 伯爵 位於陝西諸侯國圖表:

第八節、位於湖北省的諸侯國

位於湖北諸侯國圖表:

位於湖北省的諸侯國

序 國名 姓氏 今地區 爵位 起迄年 滅者國 1 鄀國 河南內鄉縣宜城東 楚國 2 軫國 湖北省應城市西 楚國 3 鄂國 楚國 4 隨國 姬姓 侯爵 楚國 5 曾國 湖北省棗陽市 侯爵 楚國 6 夔國 羋姓 湖北省秭歸縣 子爵 前634年 楚國 7 羅國 湖北省宜城市 楚國 8 鄧國 曼姓 襄樊市北河南鄧州 侯爵 前678年 楚國 9 權國 子姓 或羋姓當陽市東南 公爵 楚國 10 鄖國 湖北省安陸縣 子爵 楚國 11 絞國 湖北省鄖縣西北 楚國 12 賴國 薑姓 隨州市東北鹿邑 前538 楚國 13 析國 無佯細資料 楚國 14 鄾國 襄樊市襄陽區東北 子爵 楚國 15 廩國 楚國 16 穀國 嬴姓 湖北省穀城縣西北 楚國 17 貳國 湖北省廣水市 楚國 18 西州 湖北監利東州陵城 楚國 19 庸國 湖北竹山上庸胡城 前611年 楚國 20 唐國 湖北省隨縣棗陽市 侯爵 前505年 楚國 21 南沈 無佯細資料 楚國 22 麇國 湖北省鄖縣 子爵 楚國 23 聃國 姬姓 楚國 24 盧國 盧姓 湖北省襄樊市 侯爵 楚國 第九節、位於安徽省的諸侯國

位於安徽諸侯國圖表:

位於安徽省的諸侯國

序 國名 姓氏 今地區 爵位 起迄年 滅者國 1 六國 偃姓 安徽省六安市 前622年 楚國 2 英國 安徽省六安市 前646年 楚國 3 鐘離 安徽省沂河東岸 楚國 4 舒國 偃姓 安徽省舒城縣 子爵 前574年 楚國 5 舒鳩 偃姓 安徽省舒城縣 子爵 楚國 6 舒蓼 偃姓 河南固始安徽霍邱 子爵 前601年 楚國 7 舒龍 楚國 8 舒龔 楚國 9 舒鮑 楚國 10 桐國 偃姓 安徽省桐城市 楚國 11 養國 前528年 楚國 12 巢國 安徽省巢湖市 伯爵 前518年 吳國 13 徐國 嬴姓 子爵 前512年 吳國 14 宗國 安徽省舒城-廬江 楚國 15 蕭國 子姓 安徽省蕭縣西北 侯爵 前579年 楚國 16 皖國 無佯細資料 楚國 17 泉國 無佯細資料 18 妢國 無佯細資料 19 妣國 無佯細資料 20 廬國 無佯細資料 21 州來 無佯細資料 22 南胡 歸姓 安徽省阜陽市 子爵 前496年 楚國 第十節、位於河北省的諸侯國

位於河北省的諸侯國 序 國名 姓氏 今地區 爵位 起迄年 滅者國 1 肥國 前530年 晉國 2 鼓國 姬姓 前527年 晉國 3 北燕國 姬姓 遼寧北京天津河北 侯爵 前222年亡 秦國 4 邢國 姬姓 河北省邢臺市 公爵 前635年亡 晉國 5 甘國 姬姓 陝西省戶縣南 伯爵 前11世紀 位於河北省的諸侯國圖表:

第十一節、位於四川省的諸侯國

位於四川省的諸侯國圖表:

位於四川省的諸侯國

序 國名 姓氏 今地區 爵位 起迄年 滅者國 1 蜀國 劉氏 君主稱帝四川中部 帝王 前316年 秦國 2 巴國 姬姓 四川省東部一帶 子爵 前316年 秦國 3 都國 楚國滅國 楚國 4 西黃國 楚國滅國 楚國

第十二節、江蘇省的諸侯國

江蘇省的諸侯國圖表:

位於江蘇省的諸侯國 序 國名 姓氏 今地區 爵位 起迄年 滅國者 1 邗國 江蘇省揚州市東南 2 鐘吾國 江蘇省宿遷市 子爵 前518年 吳國

第十三節四裔(戎狄蠻夷)部族或國家

四裔(戎·狄·蠻·夷)部族或國家圖表:

四裔(戎-狄-蠻-夷)部族或國家 序 國名 姓氏 今地區 爵位 起迄年 滅者國 1 戎翟 薑姓 河南省鞏義市西南 君王 前249年 秦國 2 伊洛

陰戎 河南洛河流域 3 代戎 河北省蔚縣 趙國 4 驪戎 無佯細資料 晉國 5 燕京戎 山西靜樂縣祁縣 6 山戎 無佯細資料 7 犬戎 無佯細資料 8 西戎 無佯細資料 9 戎蠻 無佯細資料 10 戶戎國 無佯細資料 楚國 11 陸渾戎 無佯細資料 楚國 12 長狄 無佯細資料 13 白狄 無佯細資料 14 赤狄 無佯細資料 15 鄋瞞 無佯細資料 16 幹越 江西北部 17 甌越 浙江溫州 18 閩越 浙江南部福建福州 19 南越 廣東、廣西 前214年 秦國 20 西不羹 河南省襄城縣東南 楚國 21 東不羹 河南省舞陽縣北 楚國 22 豲 甘肅省隴西縣東南 23 綿諸 甘肅天水麥積區東 24 大荔 陝西省大荔縣東南 秦國 25 萊國 薑姓 龍口市東南萊子城 子爵 前567年 齊國 26 夷國 妘姓 山東省青島市 27 淮夷 無佯細資料 楚國 28 義渠 商代陝西甘肅北部 前272年 秦國 29 鮮虞國 無佯細資料 前272年 30 綿諸國 無佯細資料 31 林胡 陝西東北-內蒙 32 無終國 無佯細資料 33 孤竹國 墨胎 遼寧省朝陽市西南 侯爵 前660年 燕-齊 34 令支燕 令支國燕國無資料 35 樓煩 山西北內蒙河北西 36 匈奴 蒙古高原 37 河宗氏 內蒙黃河以南 38 且蘭 貴州省貴陽一帶 39 滇 雲南滇池昆明西北 40 夜郎 貴州省西北 41 肅慎 長白山以北 42 東胡 遼河上流一帶 第十四節、戰國時期主要諸侯國(史稱: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主要諸侯國(史稱:戰國七雄) 序 國名 姓氏 今地區 爵位 起·迄年 滅國者 1 秦國 贏姓 陝西中甘肅東

王帝 前207年亡 漢朝 2 齊國 薑姓 山東東河北省南

侯爵 前221年亡 秦國 3 韓國 姬姓 河南省一帶 侯爵 前230年亡 秦國 4 趙國 嬴姓 河北山西內蒙界 侯爵 前228年亡 秦國 5 魏國 姬姓

山西河南陝河北

侯爵 前225年亡 秦國 6 楚國 羋姓 湖北河南後擴張

子爵 前223年亡 秦國 7 燕國 姬姓 遼北京天津河北 侯爵 前222年亡 秦國 8 越國 姒姓 浙山東福建稱王 子爵 前222年亡 秦國 戰國時期主要諸侯國圖表:

西元前403年;東周共主之周威烈王冊命了趙國·魏國·韓國三家列位諸侯,由此戰國七雄局面正式形成。從春秋時代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諸侯(國),經過三百六十多年的兼併,到戰國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多國家。其中又以西;秦國,贏姓。齊國,東周田姓。中原三晉;韓國,趙國,魏國。楚國南,羋姓。燕國北,姬姓。此七國最強。史稱“戰國七雄”。各家的兼併戰爭使得諸侯(國)變少了,勝出者疆域變大了,人口變多了,財富也集中了。

戰國時期主要諸侯國(史稱:戰國七雄)地圖



中國的戰國時代;指西元前475年-西元前221年(另一說:認為具體時間應該是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為止,即西元前403年-西元前221年)。戰國時代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歷史時期之一,其主體時間線處於東周末期。戰國時代是華夏歷史上分裂對抗最嚴重且最持久的時代之一。

春秋初期;齊與主要競爭對手魯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西元前689年,齊襄公滅魯的盟友紀,掃除東面障礙。西元前686年,公孫無知殺襄公自立,公子糾奔魯,公子小白奔莒。次年,公孫無知被殺。魯伐齊,欲納公子糾,而齊高氏、國氏已召小白先入,擊敗魯師,立公子小白為君主,史稱齊桓公。桓公任用管仲進行改革,國力富強,成為霸主。西元前684年,齊國是最先邁入霸主地位的,它首先滅掉了位於今天山東壽光西南的“紀國”,然後在今山東汶上北,滅掉了位於那裏的“郕國”。齊滅掉西面小國“譚國”,史料記載為姒姓,建都於山東濟南東部的章丘市龍山鎮(位於濟南東部的章丘市龍山鎮以東武原河畔的城子崖)。民國時期考古發現;在城子崖發現了舉世聞名的龍山文化和譚國遺址。齊國向魯推進;於西元前681年又與宋、陳、蔡、邾會於北杏,南下滅了“遂國”是魯國的附庸國,迫使魯與齊言和,盟於柯。次年齊假王命合陳、曹伐宋,迫使宋國屈服,並與宋、衛、鄭會於鄄。又次年,齊與宋、陳、衛、鄭復會於鄄,開始稱霸諸侯。

春秋中期;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號召,聯合中原諸夏,討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西元前664年,齊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衛;西元前656年,齊合諸侯之師侵蔡伐楚,與楚盟於召陵。此後,齊多次大會諸侯。西元前651年,齊會魯、宋、衛、鄭、許、曹於葵丘。齊霸業達於頂峰。西元前643年,桓公卒,齊從此失去霸主地位。西元前589年,齊、晉大戰於鞌(今山東濟南),齊大敗。到靈公、景公時,齊依舊是僅次於晉的中原強國。前567年齊靈公滅萊國,疆土擴大到山東東部。疆域東到海,西到黃河,南到泰山,北到無棣水(今河北鹽山南)。

春秋末期;齊衰落,卿大夫相互兼併。西元前548年,崔抒殺莊公,立景公。西元前546年,慶封滅崔氏之族。慶封專齊政。次年,慶舍與欒、高(齊惠公之後)、陳(田)、鮑四族攻慶封,慶封奔吳。景公時,陳桓子施惠於民,民歸陳氏,陳氏因而強大。西元前532年,陳桓子聯合鮑氏攻欒氏、高氏,欒施、高疆奔魯。西元前489年,景公卒,國氏、高氏(齊文公之後)立晏孺子,次年,陳僖子聯合鮑氏攻國氏、高氏,國夏、高張奔魯,遂殺晏孺子,立公子陽生為齊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殺,闞止為政。西元前481年,陳成子殺闞止,專齊政。齊康公,本名貸。在位時淫於酒色,敬仲的後代田和為相。周安王十一年(前386年),齊康公被田和放逐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後來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康公只好在鈄坡上挖洞為灶,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前379年齊康公死。(作為諸侯的齊國媯姓田氏田齊,西元前386年,被周安王列為諸侯,亡國西元前221年被秦國滅亡)。

第十五節、其他中原諸侯國

其他中原諸侯國圖表:

其他中原諸侯國



序 國名 姓氏 今地區 爵位 起迄年 滅者國 1 西周國 姬姓 河南地區 君王 前440年-前256年 秦國 2 東周國 薑姓 河南省鞏義市西南 君王 前367年-前249年 秦國 3 薑齊國 薑姓 山東省東部河北省南部 侯爵 前11世紀-前379年 田齊國 4 晉國 姬姓 山西河南北部陝西東部河北東部 侯爵 前11世紀-前349年 韓趙魏三分晉 5 魯國 姬姓 山東省曲阜市 侯爵 前256年 楚國 6 鄭國 姬姓 河南省新鄭市 伯爵 前375年 韓國 7 宋國 子姓 河南商丘市通許縣 公爵 前286年 齊國 8 衛國 姬姓 河南淇縣濮陽市 侯爵 前209年 秦國 9 許國 薑姓 河南許昌安徽亳州 男爵 戰國初期 楚國 10 蔡國 姬姓 河南新蔡縣一帶 侯爵 前447年 楚國 11 邾國 曹山東省鄒城市 子爵 前281年 楚國 12 滕國 姬姓 山東省滕州市 侯爵 戰國時期 宋·越 13 杞國 姒姓 河南省杞縣 伯爵 前445年 楚國 14 郯國 己姓 山東省郯城縣西南 子爵 前414年 楚·越 15 任國 任姓 山東省濟寧市 16 薛國 任姓 山東省滕州市 侯爵 前322年 田齊 17 費國 魯穆公時期 18 小邾國 顏山東省滕州市東 子爵 楚國 19 鄫國 莒國 20 邳國 楚國 21 中山國 前296年 趙國 22 蜀國 四川省中部一帶 帝王 前316年 秦國 23 巴國 重慶市四川省東部 子爵 前316年 秦國 24 苴國 25 楊國 侯爵 26 安陵 侯爵 編輯參考條目:《中國君主列表:周朝諸侯國》編輯參考書籍:《春秋左傳注》《戰國史》《戰國史料編年輯證》《西周史》《西周史》《中國歷史紀年表》《春秋會要》;

編輯撰寫:湘西北譚氏添麟公支系21世裔孫譚曉平(筆名:冰雪)

撰寫於北京2009年5月14日初稿

統計字數:8537



献花(0)
+1
(本文系探索古今中...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