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凉水中心校微能力点解读
2020-12-10 | 阅:  转:  |  分享 
  
微能力点解读柳河县凉水河子镇中心小学2020.11.18测评能力体系维度微能力所属环境A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多媒体教学环境A2教
学设计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多媒体教学环境A3教学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教学环境A4教学设计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多媒体教学环境A
5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多媒体教学环境A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环境A7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多媒体教学环境
A8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多媒体教学环境A9学法指导学生信息道德培养多媒体教学环境A10学法指导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多媒体教学
环境A11学业评价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多媒体教学环境A12学业评价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多媒体教学环境A13学业评价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
读多媒体教学环境B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混合学习环境B2教学设计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混合学习环境B3教学设计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混合学习环境B4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混合学习环境B5学法指导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混合学习环境B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展示交
流混合学习环境B7学法指导家校交流与合作混合学习环境B8学法指导公平管理技术资源混合学习环境B9学业评价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混合学
习环境B10学业评价档案袋评价混合学习环境C1教学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智慧学习环境C2教学设计创造真实学习情境智慧学习环境C3学
法指导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智慧学习环境C4学法指导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智慧学习环境C5学法指导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智慧学习环境C
6学业评价应用数据分析模型智慧学习环境C7学业评价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智慧学习环境学校微能力点选择: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
合式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学情分析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教学设计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B2微课程设计与制
作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学法指导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B4技术
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学业评价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1.能力描述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分析学情,从而? 从多个方面分析学情,包括学生经验、知识储备、学习
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等? 精准确定教学的适切目标? 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为教
学中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参考2.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学情分析方案:提交一份针对某一教学主题的学情分析方案,包括学情分析
目的、内容(教学主题、教学对象、教学重点、学习难点等)、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学情分析报告:提交一份针对上述方案的学情分析报告解
读视频,说明分析对象、工具应用过程与方法、结果呈现与分析等报告主要内容,视频时间不超过5分钟。?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3.实践建议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一般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的分析。信息技术可以
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提升学情分析效率。例如,为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教师在新课讲授前可运用在线问卷工具设计调
查问卷,通过QQ、微信、晓黑板等即时沟通工具组织学生填写问卷,快速收集和分析学生信息,有效了解学情,从而改进教学设计;又如,在
复习课前,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如MindMap、Inspiration等)提供结构化的思维支持框架,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学习
内容、形成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填写的思维导图捕捉学生系统知识框架中存在的漏洞,以便把握学情。?A3演示文稿设计与
制作1.能力描述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计与制作演示文稿,从而? 灵活组织、应用多种媒体素材,提升教学内容的解释力? 采用可视化方
式清晰地展示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有序推进课堂教学环节的展开? 丰富师生互动的方式2.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
主题说明: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教学主题,描述其主要内容、面向对象、教学环境等。?演示文稿制作:针对上述教学主题,选择任意一种工具制作
支持课堂教学的演示文稿?演示文稿制作说明视频:以视频形式(可采用录像或录屏方式)描述演示文稿制作过程,并说明教学中如何使用。视频需
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不超过10分钟。?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3.实践建议在教育教学中,演示文稿一般可以用作辅助说明
课堂教学流程、呈现关键知识信息、整合呈现多种媒体素材等。演示文稿制作过程中,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呈现关键信息,避免添加与
教学主题不相关的冗余信息,干扰学生学习注意力;要注重知识要点的整合提炼,注意避免教材文字堆砌和搬家;可通过表格、标志符号、图示、
结构图接等可视化方式有逻辑地呈现内容结构;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内容布局和色彩搭配方式。MicrosoftPowerPoint、
WPS、Prezi、斧子演示等软件都是适合使用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照搬“演示文稿”内容而忽略了与学
生之间的互动,可采用留白、动画效果、互动试题、超链接等方式丰富师生互动的形式。?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1.能力描述教师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从而? 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感到切身相关,认同
学习目标? 建立所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间的关联?帮助建立学习信心、获得学习成就感? 奠定良好的课堂学习基调2.提交指南和
评价标准?问题描述:针对日常教学中的某一主题,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当前课堂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
不足,以及借助信息技术改进课堂导入的必要性。?课堂导入设计:针对选定的主题,请提交一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须清
晰地说明导入目的和媒体资源/工具。?课堂导入片段:提交与课堂导入设计对应的课堂导入实录片段,一般不超过5分钟。?A5技术
支持的课堂导入3.实践建议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重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出课堂讲课
内容,并为课堂教学奠定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导入环节设计时,要结合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教学内容、技术条件等因
素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设计导入环节,例如在导入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动画速度、字体大小、变色、放大等方式引发学生有意注意;通过真实
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呈现与学生和学习内容相关的事情和实际问题;运用随机抽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在难度适中的游戏体验中增强其自信心;通过统
计图、投影等方式直观展示学生前期学习成果使其认同学习目标或获得成就感等。此外,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支持课堂导入时,要注意导入的内容
与形式一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要有助于学生找到学习内容与预期学习目标的关联性。?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1.能力描述教师借
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与优化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课堂讲授活动,从而? 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形象化与直观化
?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 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和关键问题?为学生参与知识理解和建构提供了丰
富的学习支持? 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发学生感知、记忆、想象、创造
等思维活动2.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教学设计:请提交一份课堂讲授环节的教学设计,需包括教学主题、教学内容及分析、教学对象及特点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所选技术以及技术使用的目的等。?课堂实录:依据上述教学设计,选取课堂代表性实录片段(需同时出现教师和学生),
视频原则上不超过10分钟。?教学反思:该讲授活动实施效果如何?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否不可替代?是否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请就教学设计
与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反思。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3.实践建议信息技术有助于丰富讲授内容以及讲授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和
起点差异,继而破解学生理解和吸收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有助于展开知识建构,引发高阶思维活动。例如应用Inspirat
ion概念图软件,通过采取师生共同绘制概念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通过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的“深度迭代”功能制作正多
边形,帮助学生理解“由特殊到一般”,加深对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理解;通过WISE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具有交互性的课程材料(如
可视化虚拟实验和科学模型)等。?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1.能力描述教师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资源或工具开展课堂总结与提升活动,从
而? 提升知识巩固的效果?促进学生对所学知
识和技能的整体理解与应用? 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和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帮助教师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掌握联系、归纳、对比等总结方法2.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教学设计:请
提交一份针对总结提升环节的教学设计,需包括教学主题、教学内容、目标、过程、所选技术以及技术使用的目的。?课堂实录:依据上述教学设计
,选取课堂代表性实录片段(需同时出现教师和学生),视频原则上不超过10分钟。?教学反思:该总结提升活动实施效果如何?信息技术
的作用是否不可替代?是否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请就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反思。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3.实践建议总结提升
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课堂讲授中的内容提升、课堂结尾的内容小结以及单位或学期末的总结梳理等,重在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联系、
总结、归纳与拓展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支持实现总结提升教学目标的信息技术工具可能有演示文稿、WORD、
在线测试平台、思维导图等等。例如利用即时反馈、在线测试等工具提升复习巩固的效率,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利用表格或时间线来
梳理历史事件,掌握事件发生的历史脉络;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和可视化的梳理,通过多元化表征方式促进学生对学习
内容的理解或让每个学生用思维导图或其它工具进行知识整理,感受对知识的多元理解视角,形成个人的知识框架与结构。应用上述工具可以使
教师的反馈调整更为及时,并且能依据学生认知水平采用更为多样、可视化及结构化的方式提升总结效果。?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1.
能力描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或资源支持写作表达、推理演算、调研分析等方法的教学,从而? 清晰、准确地进行方法示范和指导? 创设更为丰
富、适切的方法体验、习得和迁移的情景? 有助于检验学生方法掌握的情况?提高教师反馈与指导的效果2.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教学设计
:请提交一份用技术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的教学设计,该计划中包括主题、教学对象及特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所选技术以及技术使用的目的?
学生体验::该方法指导活动实施效果如何?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否不可替代?是否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请就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反思
。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3.实践建议课堂教学中常常融入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写作方法、阅读方法、推理演算、调研分析、动
作技能、实验操作技能等,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成效并成长为自主学习者。信息技术的多媒化、情景化、数字化等
特征有助于准确示范、及时反馈、丰富练习情景,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具体方法。在工具选用时,需要同时考虑学科特点、学生学情以及方
法示范的要求。例如,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流川枫灌篮”的视频片段体会具体、生动地描写实际就是“拉长生活里的时间”;在英语课堂教学
中,利用英语类APP可以有效创设购票情景,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在购票与退票中的英语表达技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的过程
可视化功能为学生清晰地演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演过程;在人文社会学科中,学生借助问卷星平台开展问卷调查有助于体验完整的问卷调研过
程和方法等。?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1.能力描述在教学中设计并应用评价量规,从而?提升对教学目标和过程的精细化设计
?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习目标和评价要求? 适时引导学生调整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 促进学
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反思? 支持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保持评价标准一致
性、提升评价科学性? 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量规:提交一份量规,要素至少要包括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指标的分级描述。?量规设计与应用思路:结合教学主题、评价目标和应用对象,讲解量规设计的依据、设计过程以及应用计划。以视频
方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不超过10分钟。?教师/学生反思:请提交教师或两位学生针对该评价量规使用过程与效果的总结与反
思,用视频或音频格式提交,每份反思不少于2分钟。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3.实践建议量规是一种结构性的量化评价工具,它从
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具有操作性好、准确度高的特点。由于量规清晰地描述了评价目标要求,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定
义“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继而有助于更为清晰、准确地引导学生学习。量规一般包括评价指标、等级、指标等级描述等要素。设计步骤一般为
:选择重要的内容作为评价指标,设定评价级别,用清晰的语言描述每个指标每个级别的要求,若有必要为指标设计不同的权重。在评价标准描
述时,应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而避免使用抽象的、概念性的语言。在使用量规时,应该提前公布量规,与学生一起学习量规,这样
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学习评价要求;可以在自评或互评活动时使用量规,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自评或互评能力;如果有可能的话,应尽量让学
生参与设计量规并讨论量规的应用方法,活动之后依据量规对活动过程和学习内容进行了反思和总结。?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1.能力
描述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中或课堂外开展测验与练习活动,从而? 丰富测验与练习的活动形式?提高测验与练习活
动的评价反馈效率? 及时诊断学习掌握情况,为教学策略调整和差异化学习支持提供依据? 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有助于通过积累形成测验与练习的资源库2.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工具介绍:选择一种你常用的测验与练习工具,介绍其基本功能以及特点
,同时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其应用情境与使用策略。建议结合图文进行呈现。?实施方案:请描述测验/练习实施过程,包括实施时机、实施
条件、教师准备、学生准备等。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原则上不超过5分钟。?学生体会:两名学生对参与过程进行了回顾,
说明他们在该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以音频或视频形式呈现,每个学生的回顾时间不超过2分钟。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3.实践建议
信息化手段能够支持形式多样的测试与练习,如选择题、填空题、匹配题、问答题等,能够提高统计效率与反馈速度,同时也能及时获得可视
化结果,优化评价方式与评价成效。例如在课堂中可以利用PowerPoint开发随机选择题,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基
于问卷星、问卷派等软件可以开发标准化测试题,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此类活动开发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内容或目标是否适合采用标准化试题
形式?学生是否都可以很方便访问测试资源?如何呈现测验与练习的结果?在教学中应用测试与练习,需要对应用过程进行精细规划,同时考虑
如何反馈与应用测试与练习的结果。?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1.能力描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并制作微课程,从而? 呈现关键信息,解决
教学重难点问题? 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形式?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2.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
?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师自主选择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撰写微课程设计方案,包括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以及实施思
路。?微视频:依据上述方案开发并提交微视频,视频长度不超过10分钟。?学生体会:两位学生使用微课程进行学习的感想和体会,以
录音或视频形式提交。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3.实践建议微课程能够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可在课前、课中或课后灵活使用。日常教
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成熟的微课程,也可以设计、制作或修改微课程。如需自主开发,教师应掌握拍摄、录屏、PPT合成等必
要的微课程制作方法和技术工具,根据内容特点及应用目的选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微课程时,教师需要明确微课程的用途是什么,该知识点适
合何种媒体表达方式,通过该微课程能否将知识点讲清楚。同时,应把握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几个要点,如微视频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
;一个微视频中只讲一个知识点或实用策略;不要轻易跳过任何一个教学步骤,提供完整的讲解或文字;选择合适的内容结构序列;通过标注、放
大关键点、拉近拉远、镜头快慢、字幕等方式突出重点、难点;注重过程中与学习者的交互;结束时要有简短的回顾和总结;注重一对一学习氛
围;课程教学情景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微课程实施时,常常需要配合使用学习任务单。?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1.能力描述依据课程
标准和学习目标,合理借助信息化手段支持探究型学习活动,从而? 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为学生开展合作学
习、过程记录提供交流和协作的工具或平台? 为教师过程跟踪、行为分析与及时干预提供支持? 提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工具开展学习的能
力2.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活动设计:提供一份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需包括学习主题与目标、学生情况、探究任务、活动过程、学习资源和
评价要求等。?技术应用计划:介绍本活动设计中的技术/资源的应用设想和目的,以视频方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原则上不超过5
分钟。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3.实践建议探究型学习是通过学生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学习方式,强调对所学知
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探究型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
息、创建答案/解决方案、评价与展示作品等几个步骤。在具体设计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时,可借鉴研究性学习模式、WebQuest模式
、MiniQuest模式、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等设计框架。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支持整合资源、提供交流
与协作平台、跟踪学习过程、实施干预支持等探究型学习活动与跟踪指导。例如,教师可以筛选合适的网络资源共享于网盘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
知识信息;信息化平台可以为学生小组合作和交流提供互动空间,同时记录探究过程;通过平台记录,教师可以跟踪小组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必
要时提供支持和实施干预;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可以实时展示分享过程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等。有效的信息技术应用不仅能为探究活动提供便捷,还
能在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工具进行学习的能力。?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1.能力描述鼓励和帮助学生借助技
术来发现与解决问题,从而? 创设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技术环境?帮助学生掌握用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 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与应用知
识?持续跟踪与实时记录问题解决过程? 尝试将问题解决过程可视化?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批判思考能力以及自主构建的能力2.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活动案例:请提交一份在教师支持下学生用技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案例描述,案
例中需要包括问题情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成果、教师的支持以及信息技术的作用。建议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呈现。?学生反思:请
两位学生分别回顾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并描述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视频形式提交,不少于2分钟。B4技术支持的发现
与解决问题3.实践建议技术有着支持学生学习的强大潜力,例如:技术作为支撑知识建构的工具(如帮助学习者表达观点和理解)、技术作
为探索知识的信息工具(如帮助学习者对比观点)、技术作为背景支撑做中学(如描述、模拟有意义的真实世界问题、情景和情境)、技术作为社
会中介支撑在对话中学习(如支持小组合作与共同体知识建构)、技术作为智能伙伴支撑在反思中学习(如条理地反思“他们所学会的”以及“
他们是怎样学会的”)等等。教师在支持学生用技术来发现与解决问题时,需真正理解技术的潜在价值,处理好教师、学生、技术之间的关系;问
题情境要与教学主题和学习目标相匹配,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用技术进行探索与解决问题;将学生视作发现与解决问题的主体,支持学
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参与环境建构、提供资源支持以及方法指导。?B5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1.
能力描述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从而? 丰富学习小组产生方式?
提高小组成员学习活动的参与度? 保证小组成员平等地获得学习资源?及时了解并有效推进小组学习进展? 促进小组成员
及时交流与深度互动?推动了集体智慧的沉淀和分享2.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实施计划:提交一份利用技术支持学习小
组组织与管理的实施计划,至少需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活动目标与任务、活动计划(时间、分组策略等)、过程监控举措、学习成效评价、
技术环境设计等。?技术使用记录:用照片或截图的方式呈现技术使用的过程或重要环节,建议配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如活动环节、任务等)。?
学生反思:请两位学生分别回顾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并描述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视频形式提交,不少于2分钟。B5学习小组的
组织与管理3.实践建议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需要依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方法,形成详细的合作学习计划,以
便有效指导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还应制定可行的过程监控举措,通过跟踪合作学习数据,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和支持。学习小组
分组时应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学生的性格和人际关系,以及学生的特长和家庭背景、合作学习任务要求等因素,明确小组各成员的角色和
职责分工。借助信息技术可实现更为灵活多样或科学合理的分组,例如通过信息技术随机分组;依据学生就某个问题的在线讨论数据和关注点,
逐渐形成学习小组等。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更加高效,如利用Zoho、Groove、有道云笔记等软件实现小组成员
实时、非实时的文档协同编辑,快速整合集体智慧,实现小组讨论和资源共享;利用微信、QQ、YY语音等工具实现小组成员即时互动交流。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1.能力描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课堂内外的讨论、辩论、成果展示等活动,从而? 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积
极性?拓展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实时展示与分享过程性学习成果?实
现基于成果的批判性思考和深度互动? 推动过程性成果的沉淀与积累2.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活动设计:提交一份运用技术手段支持学生
展示与交流分享的活动设计,包括活动主题与目标、对象分析、活动过程、所用的技术工具,以及技术工具使用的目的。?展示交流过程描述:描
述展示交流的过程,包括展示内容、交流展示方式、活动实施效果以及技术的使用过程等。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原则上不超过
5分钟。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3.实践建议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交流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经验分享与自评和互评能力发展。借
助信息技术,展示交流的效率、形式以及深度都能得到极大的优化。例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支持学生观察静态图形的动态变化
规律,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利用UMU,实时镜像分享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时收集课堂交流与反馈信息;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利用WISE在线平
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发布,实施建模、合作学习等创新活动,并通过在线讨论功能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交流;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引
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借助scratch编程软件创作作品,完成交互式项目设计并将作品上传至在线社区,实现与学习伙伴的实时分享与协同创
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练习朗读并录制音频上传到荔枝电台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1.能力描述
在信息化环境中或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从而? 推动自评和互评活动有序开展?扩大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的范围
和深度,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 持续跟踪和记录自评和互评的活动过程?为学生创造自我反思与自我认知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 鼓励学
生在活动中学会欣赏和学习他人的长处2.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及说明:提交一份工具及说明,包括:(1)选择/设计的自评或
互评工具(结合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学生情况、活动过程等);(2)描述该工具将如何支持学生开展自评或互评。?学生活动案例:请用视
频方式记录2名学生/一个小组应用该工具开展自评或互评的过程,或由2名学生描述应用评价工具的过程,原则上不超过10分钟。?教师反思:请回顾你所开展的自评或互评活动实施过程,是否出现过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状况?技术在实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还存在哪些问题?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3.实践建议自评与互评是有益的学习体验,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习者不断调整学习过程与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也是落实过程性评价理念的重要载体。支持开展自评与互评的工具可以是学习契约、量规、档案袋、概念图、评估表、观察记录表等,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自然地嵌入到学习过程中,例如在某个单元教学结束时,用概念图的形式梳理单元知识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概念图就成为学生学习反思与评价的工具。在自评与互评活动组织中,建立评价标准与评价规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评价标准可以是评价要点,也可以评价量规的形式出现。评价规范需要明确学生的评价步骤、评价方法与评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实施自评与互评活动时,若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与评价规范的制定过程,将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相关要求。在评价活动结束之时,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一起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同时让学生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自我了解,发展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自我成长者。?注意事项:1.选择微能力点至少跨越三个维度。2.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要以挑战自己、提升自己为目标选择微能力点。3.微能力点与课程必须相符。4.教师在选择微能力点时必须先与教研组长商量后再确定上报。5.培训结束后,行政组长制定组内研修方案,建立微信群,首先指导全员进入平台(电话号必须准确)选择微能力点后开始进入研修网线上学习,然后行政组长通过校本通进入教研组长平台,进行组内人员管理。?
献花(0)
+1
(本文系孙鹤霞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