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微笑是阳光
2020-12-11 | 阅:  转:  |  分享 
  
微笑是阳光

教育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活动,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内因的作用,是教育取得成果的关键。师爱正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动力。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是神圣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师爱犹如春雨,不论滋润什么样性格的学生的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立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心理学家称之为:“动情效应”。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后果,学生的表现是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反映内心世界,袒露自己的思想,真诚倾诉心里的秘密。

从担任教师工作那天起,我便暗下决心,使自己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有经验的老教师告诫我,第一节课一定要镇住学生生。否则,学生欺“新”你就会手忙脚乱。于是,我经常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

学生倒是被管住了,可他们个个对我敬而远之。他们是怎么啦?我迷惑不解。

一次与学生聊天,话题很轻松,气氛很活跃。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们最喜欢你笑的时候。”其他学生也附和:“对!你笑的时候很美”学生无意间的话语打动了我。是啊!童言无欺。我意识到我装出的那种神圣感、威严感,倒恰恰成为我与学生沟通的一堵墙。从此,我便常常主动亲近他们,用微笑面对他们。

?自从那次以后,我在他们面前再也不装出那种神圣感了,学生们在学习上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上课大胆发言,积极主动。通过这段时间我发现,与学生游戏时,我同他们一样开心的笑。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用微笑给他们增添力量。学生克服了缺点时,我更用微笑作为最好的奖赏。我发觉:我的微笑越多,学生越显得活泼、可爱,我的工作劲头越足。

工作后,使我真正懂得,教师和学生要拉近距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用好朋友的身份接触他们。用微笑对待他们,是教育学生最好的一种手段。微笑是照耀幼苗的一缕阳光,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那一泓甘泉。



献花(0)
+1
(本文系凉水中心校...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