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顾艳梅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取得实质性进展的 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在总体上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 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互助性学习。而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织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竞 争意识和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一、要积极激发学生合作学习 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组织形式。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首先应注意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受传统教学 模式和思维以及学习方式的影响,学生一般已习惯个人独立做事,少有人会想过去寻求与他人合作。在学习上亦如此,学生们的合作意识都比较 薄弱又或者根本就没有那个合作意识。学生们我行我素,有的甚至可能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更不用说有什么合作的技能和意识了。针对这一种情况 ,老师如果在刚引入合作学习时,则必须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动机以及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逐渐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愿意合作 ,乐于合作。1、给予外部激励由于小学生年龄、心理等特殊的原因。一些小小的外部的奖励就可以激起学生充分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参与其中。 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激起小学们的合作热情和意识,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小红花等,当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表现良好时 ,及时给予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地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2、给予集体(小组)表扬小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荣誉感和集体归 属感。为了激发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利用集体(小组)表扬。如,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时,教师不是表扬个人,而是转 向表扬整个小组,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能更加快速地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动机以及这种意识。3、可通过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来培养 合作意识。当然,这些问题通常一个人是无法解决的,这也就无可避免地需要寻求帮助,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需要合作学习。教师就应适时地引导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大家的合作探讨,促使学生们较好的理解涵义,从而在讨论学习中培养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语文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 有的教师随意性很强,有时灵机一动或心血来潮就让学生讨论讨论,但究竟讨论什么!用什么方式讨论!达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考虑不到位。在 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有准确导向和学习的重难点,否则他们会抓不住哪些是重点,哪些是 难点,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再者,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而且认知水平有限,参差不齐,小组组织者、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不一定都很强,教师 如果不给以明确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只靠学生自渎自悟,那样学生则会漫无边际,而且随意性也非常之大;又或者学生由于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干 些什么而乱作一团。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不能受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可能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最终,教师因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不得不从 新教起。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导致学生的消极反应,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时 ,应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分组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我能读”引导小组成员放声朗读课文;“我 能帮”,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在小组里提出,让其他会伙伴帮忙解决;当然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寻求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老师的帮助;“ 我会读”在段落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小组里有感情地读给同伴听一听,要求学生会找好句子!会作记号!能有感情地朗读!能在读中对部分内 容有所感悟。三、正确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1)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发挥其 指导作用。可引导学生综合性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这比单纯地个人思考的效果要要好得多。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应给与一定启发和点拨。(2)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并及时了解学生探 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 ,鼓励,促使他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作用,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地积极思考。(3)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 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学生说什么都一味地说好,并不断地给以赞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理清 思路,加深认识。四、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也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合作学习 ,如一些较为简单的,只要看书都比较容易找到答案的内容,就无须进行合作学习了。又或者一些知识点是非老师讲解而不能理解的,就要讲授,而 不能什么都想着合作。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用来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我们知道,合作学习的主题内容应源于课程标准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置合作学习主题。所设主题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主题内容本身应能唤起师生、生生交流对话的可能性 和增强小组活动的实践性,能容“兴趣性”、“探究性”、“开放性”与“梯度性”于问题之中,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问题。同时为确保 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合作,所合作的内容最好取其中的某点,或某一片段。只有留给学生这样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和任务,才不会使合作学习失去意 义,流于形式。五、要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合作。学生在探究中离不开合作,这一点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尤为重要,教师要努力营造愉悦、宽松、开放的 课堂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把合作学习、主动思维视为一种乐事。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分组讨论等互助合作学习的形式,激 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共同探讨课文的知识与道理。教师要激发学生合作学 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这对他们积极思维和探究知识的热情起着重大的作用。我认为在课文中选取学生“兴趣 点”来提问,又或者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合作学习,这会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应积极地激发学 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当然,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存在着这样又或者那样的问题,如 ,小组优生“一言堂”、个体差异明显、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和自由化等等。这些问题我们教师都应注意克服。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 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对问题的探究、发现解决的深度和方式上,由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控制以及完成。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内在的需求,它使得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使得学生思维相互激励,语言训练不断得到强化,养成了合作的良好习惯,不但丰富了情感,而且增强了在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并最终促进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