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h5127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朱睦㮮撰《大学士李文达公传》浅释
2020-12-15 | 阅:  转:  |  分享 
  
朱睦?撰《大学士李文达公传》浅释



大学士李文达公传(朱睦?)

李贤,字原德,邓州人也。生有异质,读书目数行下。宣德七年举乡试第一。明年登进士。使山西时,河东薛瑄以御史在告,贤往造叩质所疑。瑄亟称其,英悟淳确非流辈可及。

正统元年授吏部主事。历升郎中。十四年秋虏寇大同,上亲伐之。吏部侍郎当扈从,以疾告。贤代行。师溃于土木。睿皇北狩,扈从官多预其难,贤濒死而还。

景皇即位。上《正本十策》曰:勤圣学、顾箴警、戒嗜欲、绝玩好、慎举措、崇节俭、畏天变、勉贵近、振士风、结民心。凡数千言。上嘉纳。亡何,给事中李侃等以灾异入奏,谓贤前所陈皆忠实,宜留中,以时省览。上复命翰林缮写置左右焉。

二年,擢兵部右侍郎。命察四川有司之不职者,及还改户部。

五年复改吏部。睿皇复辟,召贤兼翰林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寻进吏部尚书兼官如故。

景皇崩。左右欲以汪后殉葬。上问贤,对曰:“景泰初汪后即不得志,况二女皆幼。臣愚以宜厚遇之。”上怃然久之。曰:“卿言是,朕以弟妇且少,不宜存内。初不计其母子之命。”遂遣还旧府。

是年大同巡抚年富被逮。上召贤曰:富何如?贤曰:“奉公革弊”上曰:“此必石彪恶之耳。”命官往勘,果无实,得免归。

山东大饥,虽出内帑银三万而不足。上召贤及徐有贞议。有贞持不可曰:“散银有弊,无益饥者。”贤曰:“天下事未尝无弊,顾奉行何如耳,散银有弊而不贷,是视民饥死而不拯也。因噎废食,岂人上之理?”上以然。命增银四万两,民赖全活者甚众。

是时,太监曹吉祥、忠国公石亨,以迎上复辟巳功,窃弄威福。上渐不能堪。乃密语贤及有贞,宜协心辅朕。贤自念遭遇不偶,凡事一以至公处之。吉祥与亨滋不悦,及亨率兵西征。御史杨瑄劾吉祥与亨,纵家人夺民田。上嘉其敢言,命吏部识名将擢用之。亨还与吉祥谋。此必贤及有贞所使相与愬于上。贤等皆下诏狱。其日风雷雨雹大作,损坏公署。亨等惧,言于上释之。贤谪福建右参政将,行而吏部尚书王翱适召对,语有间上曰:“李贤与有贞虽同事,未尝阿比。翱因顿首言贤淳谨可大用。上颔之,留吏部左侍郎。踰月奉天门灾。诏复尚书学士。贤上疏恳辞。不允。

二年,江西处士吴与弼以王宇、石亨辈荐,礼聘至京。上喜其来。问贤当授何官。贤对曰:“与弼老儒,以辅青官。宜遂授左春坊左谕德。”与弼固辞不拜。贤复请遣行人送归。

三年,上思建庶人,久幽掖庭,欲赦之。左右以不可。召问贤,贤曰:“陛下此一念太祖在天之灵,实临之尧舜存心不过如此。”上意遂决。遣中官卫送,居之凤阳,出入自便。

先是,景泰间三年,一度僧数万。是岁,如期来集。贤言于上曰:“此辈有损无益,宜后十年一度。着令。”而吉祥好预国政,四方奏事者,必先造其门。上觉密谓贤曰:“柰何?”对曰:“自古人主权不可下移,若陛下每事自断,则彼渐不敢预,而趋附之人亦自少矣。”上曰:“然,无此相碍,何事不顺。”未几亨败,家居从子定远侯彪,谋出镇大同,讽大同人荐巳。上巳廉其诈。会巡抚都御史王宇,又劾彪恣肆无忌。上怒,并逮亨置于法。因问迎复事。贤曰:“当时亦有要臣者,臣不敢从。”上怪问:“何也?”贤曰:“天位乃陛下所固有,若景泰不起。羣臣表请复位,名正言顺。何至以夺门功?‘夺’之一字,何以示后?此辈实贪富贵,非社稷计。倘景泰先觉,亨等无足惜,不审陛下何以自解?然天下人心,所归向陛下者。以正统十四年间,凡事节省与民休息故耳。”上竦然大悟。

四年春,诏以迎驾夺门冒功升者,凡四千人悉褫职。

是冬,赐甲第一区。贤恳辞。不允。迁居之日,上及皇太子皆有宠赉。

五年,虏寇凉州庄浪,贤陈防戎五事。上纳之。遣怀宁伯孙镗,率兵往御。吉祥从子昭武伯钦杀人事觉,御史劾之。上虽见原,而下诏戒谕。钦惧与吉祥养死士,谋不轨。因西师行,乘机入内乱。朝臣有憾者,辄戕害之。击贤,伤首及耳。且持贤谓曰:“某等迫于谗间,不得巳。此请入疏以申救。”贤从容曰:“尔既杀雠偿怨,能止戈反正。我当言之。”上得疏乃知贤在甚喜。既脱于难,上急召贤入。因手疏曰:“逆贼就擒,此非小变。宜诏天下,罢一切不急之务。且言自古治朝,未有不开言路。惟权奸欲塞之,以遂其非。由是陷于大恶而不悟。自石亨等排黜台臣,言路闭塞其流遂至此极。”上悉报可。以贤忠勤,加太子少保。是时,微有动摇国本之意,贤力谏不可。遂止。

六年九月,慈寿皇太后崩。孟冬享太庙适大丧礼未终。上问贤,对曰:“宜俟释服后举之,庶人情、事理两安。”上曰:“微卿言几舛于礼”

七年春,上以足疾不视朝。召贤曰:“大祀将至,而疾未愈。欲遣官代行可乎?”贤曰:“亦至坛所,虽不能行礼,人心亦安。”上至斋宫复召贤曰:“朕惟俯伏难于起身,欲令一人扶之。何如?贤曰:“陛下能力疾行礼,尤见敬天之诚。”遂卒事而还。

二月晦夜,闻空中有声。明日贤密疏曰:“传言无形有声,谓之鼓妖。上不恤民,则有此异。惟陛下悯念黎元,凡不便于民者,宜悉停罢。则灾变可弥。”上览既即召贤曰:“此事正须先生言,先生不言,谁复言者。”其具宽恤事条密封以闻。贤遂疏十事:一清淹禁罪人、二止银场煎办、三停岁造纸札、四蠲被灾粮税、五弛刍粟征诛、六罢偿损失马疋、七饬边臣抚恤兵民、八命有司存恤流移、九戒御史纠察贪吏、十禁外官因事科敛。上曰:“朕谛观之,皆实惠也,宜即诏天下。”贤又请罢织造、清诏狱、止各边守臣进贡、停内外买办采办。上不从。贤执之数四。左右见贤力争,皆惧。贤曰:“古之大臣知无不言,今虽不能尽,然至于利害系国家安危者,岂可默默以苟禄位邪。”

闰七月,上以母后胡氏因疾请问尊号静慈仙师非令典,欲上皇后尊谥。而左右不可。乃召问贤,贤赞之。且曰:“以臣之愚陵寝享殿神主皆如奉先殿之式,庶几称陛下之明孝,不然虚文矣。”上即命举行。

是时,锦衣卫指挥门达有宠于上,专理诏狱兼缉事。道路汹汹,相视以目。贤乘间言于上达衔之。会指挥袁彬,其诬下狱。上命达讯之,达欲并倾贤。咻其人使诬贤,草奏状捕数十人,势危甚。上令廷鞫其人,遂吐实。曰:“此达所教也”贤以事白上疏力辞。上不允。曰:“此细故,无用介意。”

八年春正月,上不豫,久之疾剧。命中官以遗诏示贤。十七日,上崩。后五日,纯皇嗣位。有欲专致尊于生母者。贤上议曰:“天子新即位,四海颙望。凡事宜悉遵遗诏,庶几顺天理,服人心。不然则两宫同尊,宜制。:曰:“可”于是尊皇后慈懿皇太后,贵妃皇太后。礼成。加少保。未几门达坐欺罔,故杀诸罪被劾,谪戍岭表。其党以出贤意。乃匿名书欲中之。贤不自安,恳乞退休。上不允。

寻命知经筵及总修《睿皇实录》。有司请造卤簿,巳得旨。贤闻亟入。言先朝所造车驾,尚有未经御者。今恩诏方颁,百姓苏息未久,柰何复此。上即寝其旨。内直将军愬天顺初因入直迎驾而升非冒功者今一切褫职非法意。上念其久于役特复之。而以迎驾夺门升者纷然奏愬。贤入言曰:“自石亨辈此举之后,人以得富贵之易,贪利者惟幸。有事宜早治之。”上曰:“然”命兵部按其以迎驾夺门升者,自太平侯张瑾、兴济伯杨宗以下俱夺爵。由是愬者始息。

贤复言:“少保于谦,有定倾保大之功。有贞辈诬陷。”诏复谦爵,释其家属。遣行人马??祭其墓。

二年春,贤罹外艰。特命起复。贤屡辞不许。遣中使辅行,襄事,即促上道。五月贤至京师,入见上慰劳有加。学士彭华以私谒贤不遂,乃嗾修撰罗伦,论贤不终制。上怒,谪伦泉州市船司提举。贤复上疏乞归。诏曰:“礼有经有权,朕特从权。制用卿,若故违君命,岂得孝?卿当深念大义,勿恤微言。”又命中官至贤第,道上意甚至乃供职居。未几感疾,浃旬不愈。上遣使临问,赐尚食及命医日夕诊视报疾状。是年,十二月十四日,卒于赐第,年五十有九。上震悼,辍视朝一日。赐钞一万缗赙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文达。所著有《古穰集》三十卷、《续集》二十卷行于世。

论曰:“睿皇之复辟也,旁求俊髦布列三事。李公以特达见,知爰立作辅,言行计从。始终恩礼,虽马周之遇,太宗不啻过也。当是时吉祥亨彪以翊戴之功,妄恣贪虐,觊觎神器。赖文达调停,匡救其间,卒戡大乱,坐臻太平,其功烈伟矣。晚节以起复蒙訾毁。余尝窃议,文达亦有不能去者。受先帝顾命,当主少国疑之时。四上章请不许,于戏义之所在,将安所之。论者弗度时宜,闻者又复附和。使公之志遂不获暴白。惜哉!



侯保国据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卷之十三载朱睦?作李贤传抄录。

薛瑄:(1393——1464)。字德温,河津(今属河南)人。从魏希文、范汝舟学,研究洛、闽渊源。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选授御史。正统时,历山东提学佥事、大理左少卿。首讲学“白鹿洞”书院,称为“薛夫子”。得罪王振,被诬几死。景帝时历大理寺丞、南北大理寺卿。英宗复辟,官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以老归。撰有《读书录》二十卷。贤濒死而还:是指正统十四年,李贤随皇帝出征,在土木堡皇帝被俘,李贤与项忠二人乘乱伏于深草野之中。半日,忽见众兵拥着了圣上而去。吾等欲出夺救,奈无寸刃在身,只得咽呜泣下。待敌兵远去,二人摘些嫩草充饥。日只伏于深草茸壑之中,夜则望月而走,五日五夜,行得足破皮穿,方能到得宣府。及至宣府,又恐守关军兵不能认识,打下矢石,遂将身上衣服照耀。守城军兵方才放下篾箩,升到城上,着人用眠车护送二人于九月到京。

年富:(?—1464)明凤阳府怀远人,字大有。本姓严,讹为年。二十岁后,便庄重如老儒。永乐中,会试中副榜。授德平训导。历仕给事中、陕西左参议、户部尚书等职。在任纠正违失,务存大体。为政廉正,不避权贵,号称名臣。卒谥恭定。王翱:(1384—1467)。明河间府盐山人,字九皋。永乐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行人。宣德初擢御史。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史,出镇江西,惩贪治奸,吏民畏爱。松潘指挥赵谅诱执国师商巴,激变。翱释商巴,劾诛谅,事乃定。七年冬,督辽东军务,整顿军纪,缮城垣,浚沟堑。令有罪得收赎,得谷及牛羊数十万,边用以饶。景泰四年为吏部尚书。天顺间继续任职,为英宗所重,称先生而不呼其名。刚明廉直,然不喜南士,多引北人。吴与弼:(1391——1469)。明江西崇仁人,初名梦祥,字子傅,号康斋,吴溥子。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天顺元年以石亨荐,授左谕德,固辞不拜。所著《日录》,悉言生平所得。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等均其弟子。学者称康斋先生,有《康斋文集》。

咻其人使诬贤:是指门达拷打杨埙,教他引出李贤,杨埙即谎称:“这是李学士教我干的。”门达非常高兴,立即上奏皇上,请求法司在午门外会审杨埙。皇上派宦官裴当监视。门达想抓住李贤一起审讯,裴当说:“大臣不可辱!”门达这才罢了。到审讯时,杨埙说:“我不过是个小人物,怎能见到李学士?这都是门锦衣教我。”于是李贤得免被执之险。门达气色沮丧,话都说不出来,袁彬也历数门达纳贿的情状。事情真相大白后,贤上疏力辞,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为言。上不允辞。并劝解说,此事不用介意。至此,李贤一生中所历的第四次大的危机才得以解除。而李賢虽然逃脱了诬枉之害。但其堂兄,时任湖广参议的李孟芳,在天顺七年十一月辛酉(初七),因都指挥佥事门达言校尉丁礼等访知李孟芳有贪淫迹。帝命锦衣卫,执湖广布政司参议李孟芳下狱。

十七日,上崩:指英宗皇帝驾崩。英宗二次复辟与天顺元年正月十七日,复辟登基。卒于天顺八年正月十七日。同时,英宗在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被俘,一年后与八月十五日还京。被俘与还京同日,二次登基与死亡同日,在历史上是非常巧合的事件。在四库禁毁书史004明沈德符撰野獲編学士彭华以私谒贤不遂,乃嗾修撰罗伦,论贤不终制:此时嗾罗伦上疏的还有张元祯。学士彭华以私事拜会李贤不果。彭华实妒贤名望在兄大学士时之上编修尹直与元祯有隙直趋贤言曰元祯将以某某请荐于公皆以贿也已而元祯果请贤访之得实遂疏元祯故元祯亦怨贤适罗伦初及第贤有夺情事三辞不允华与元祯遂嗾伦曰李公一代伟人而有此事君若能论其非则大魁之名庶不虗矣伦遂上书论贤有旨谓夺情出自朝廷非贤意罗伦狂妄轻浮遂谪补外任华惧因扬言于人曰我辈虽与伦同乡迹实疏也不意其狂妄如此时修撰谢一夔密知之遂发以语人至弘治中元祯遇编修何瑭于侍郎吴宽宅自掩曰当时罗状元论李文达实彭君与我启之冀救正李公也人于是益信元祯与华之险谲矣。在举荐前,王冢宰(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翱)以程敏政卷字精楷,力赞为第一,读卷首臣李贤曰:论文不论书。三月三日皇帝最终取罗伦为状元。明焦竑《玉堂丛语》)。谥文达:《皇明臣謚彙考》载通用謚法释义,称:“經緯天地,修德來逺,勤學好問,道德博聞,慈惠愛民,敏而好學,愍民惠禮,剛柔相濟,忠信接禮,修治班制,施而中理。为文。”“质直好义,疏中通理。”为达。























献花(0)
+1
(本文系h5127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