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心理分析:为什么很多公务员会刻意把收入说低》报告
2020-12-16 | 阅:  转:  |  分享 
  
为什么很多公务员会刻意把收入说低前不久,几个人聚会,大家比着收入。这时,一位北京某央企的朋友说,我这个月的工资是负数。老道的我,知道他其实想
炫富。我就问他,你就爽快地说,你年入多少万吧。他说,一年拿到手40万。我继续追问,你算没算“两金”,他说没算。我说,你的“两金”一
年也要10万多了,这不是钱吗?你看,这位央企的朋友想“哭惨”,说这个月他的工资是负数。实际年入(到手)50多万。这位朋友在央企下属
一家设计单位。他们实行的就是高浮动化、高弹性化薪酬机制,什么意思?就是基本工资+浮动月度奖金+年终奖模式,主要收入是奖金。比如,基
本工资5000元,浮动奖金40万元。他这个月请假出去玩,就没有奖金,那么,基本工资缴了六险二金之后,可能成为负数。只要他按时上班,
月入就达到三四万。为什么体制内的人喜欢刻意把收入说的很低呢?1、文化习惯以前,体制内只有工资概念,很少有奖金概念,工资也是按照档级
严格划分的,一个档级上的人的工资都差不多。所以,体制内的人习惯了把工资当作收入。后来,津贴、补贴、福利等东西多起来。但是,这些东西
,单位之间不一样,个人之间也不一样,大家就觉得不一样的东西,不能算是工资。再后来,有了奖金这个概念,但是,奖金这个东西是浮动的,效
益好就有,效益不好就没有。所以,大家认为浮动的东西,不能算工资性收入。久而久之,大家就养成了文化习惯。你问体制内人收入多少,他们一
般只回答工资部分,不说津贴、福利和奖金,因为在他们习惯思维了,只有工资才是工资性收入,其他的钱都是变动的,不算工资条上的东西。2、
低调风格体制内,如果你这家单位效益好、福利好、收入高,领导一定大会小会强调,要低调低调,有些钱是自己单位的特殊渠道,不要让别的单位
知道,不要被别人攀比。让别人眼红,告到上头,上头一生气就给咱们取消了,大家都倒霉。那个时代,小鸡尿尿,各有各道。各家单位都变着法子
找门路搞钱,给员工谋福利。这样的领导才是好领导,不给员工福谋利的领导不是好领导。单位之间差距比较大,强势单位隐形收入就高,为了不当
出头鸟,单位都要求员工不要对外声张。所以,体制内的人都可以把收入说低,没有必要招惹是非、招人眼红、招人嫉恨。别人眼红,就可能给上头
写信,上头为了平抑单位之间的不平衡,就可能把你这个单位的不合理的福利收入砍掉。3、公交车效应体制内(公务、事业、央企、国企)是围城
吗?其实,不完全是。如果是围城,为什么没有几个人真正跳出来?都是说说而已。因为他们知道,围城里的性价比高,他们跳出来,混得还不如围
城里呢。最关键的是,体制内的薪酬、社保、福利、医疗待遇、退休待遇都明显优于体制外。2019年体制内社平工资全国为6618元,体制外
的全国社平工资为3800元,差距将近一倍。在同一地区,体制内的总体收入要高于当地其他群体,这是不争的事实。个别高薪企业除外,这类企
业并不多。那么,问题来了,已经进入围城的人,肯定不希望别人也挤进来,一是,优秀的人都挤进来,增加了老人的竞争压力;二是,已经上车的
人希望车上的人少、路上的人多,让他们可以在更多人面前保持优越感。所以,体制内的人刻意说低自己的收入,尤其是说低福利待遇和隐形收入,
除了低调之外,还有一种公交车效应心态,不能说的太好,否则,优秀人才就想挤进来了,车上就拥挤了,优越感就会被相对剥夺了。
献花(0)
+1
(本文系斑果学长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