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 第三单元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2020-12-17 | 阅:  转:  |  分享 
  
化学学科八年级电子教案

总课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 共有4课时 第3课时 11月7日 本课题 原子内部的奥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能力目标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原子的内部结构;

2.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教具 课件 学具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原子?原子、分子与物质之间有什么关系?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何进行计算?

【引入新课】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而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它是不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微粒呢?原子的内部有什么奥秘呢?

【讲述】

①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原子中含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并认为一切原子中都含有电子,揭示了原子还可以再分。

②另一位科学家卢瑟福发现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提出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微粒。

③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不同类的原子,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彼此不同。举例说明。

④原子核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力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绕核作高速的运动。原子核虽小,但仍可分,现代原子能的利用、原子弹的爆炸,就是利用原子核变化时所放出的巨大的能量。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讨论交流】

阅读课本46页表格,从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正电)中子:不带电

(不显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电性)(负电)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①同种原子的核电荷数相等,不同种原子的核电荷数不相等。

②构成原子的微粒有:质子、中子、电子

③并非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而无中子,核外有一个电子。

【讲述】

原子核虽然很小,但整个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核上,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都与等于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与等于1个氢原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很小,仅仅约等于质子质量的1/1836,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给出一些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氢1,氦4,锂7,碳12,氮14,氧16,钠23,铁56。观察课本46页表格中的数字,找出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与表中某些数字的关系。

【板书】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堂练习】P.52/1.2.

【布置作业】P.63/12.13. 板书设计 §2.3.3原子内部的奥秘

原子的构成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献花(0)
+1
(本文系依米花开80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