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糖尿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2020-12-18 | 阅:  转:  |  分享 
  
糖尿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检索分析报告摘要:目的:总结现阶段糖尿病患病原因及治疗手段和药物。方法:通过论文检索网站查找相关学术论文和专利,利用浏
览器搜索引擎查询治疗方式和药物。结果:二型糖尿病人较一型多,发病机制较为明了且治疗药物和方法也比较多。结论:应加快建立全面糖尿病研
究方法和体系(尤其针对二型糖尿病),将新的治疗方式投放工业化生产,增加中国在糖尿病药物市场占有比重。前言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
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
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分类:1.1型糖尿病较为少见,常在幼年和青少年阶段发病,在我国占糖尿病患者的1%以下。病因上可分为
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发病机制不明)。发病机制主要为因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或显著减少。2.2型糖尿病较为常见,在我
国占糖尿病患者的95%以上,病因包括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或两者兼有。3.特殊类型糖尿病这些类型的糖尿病均比较罕见,如
: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所致糖尿病、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所致糖尿病、胰腺外分泌疾病所致糖尿病、其他内分泌疾病所致糖尿病、药物或化
学品所致糖尿病、感染所致糖尿病、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其它与糖尿病有关的遗传综合征等。4.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前和妊娠早期无糖尿
病,妊娠期24周后首次发现的高血糖。病因主要为妊娠后胰岛素抵抗增加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高血糖。目前,常见糖尿病为一型和二型,以
下检索也主要针对一型和二型糖尿病展开。1型糖尿病(T1DM)1.病因及发病机制:绝大多数的T1DM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遗传因素和
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某些外界因素(如病毒感染、化学毒物和饮食等)作用于有遗传易感性(即遗传决定了个体有容易倾向于患上某种或某类疾病
)的个体,激活T淋巴细胞介导的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引起选择性胰岛β细胞破坏和功能衰竭,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糖尿病
。此外,1型糖尿病患者也存在胰岛素抵抗,会导致1型糖尿病的发病和(或)加速病情恶化。(1)遗传因素在同卵双胞胎中1型糖尿病同病率达
30%-40%,这说明遗传因素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涉及多个基因,包括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
和非HLA基因,现在尚未被完全识别。已知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的HLA基因为主效基因(简单来说就是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起着较为主要作用的
基因),其他为次效基因(作用较小的基因)。HLA-Ⅰ、Ⅱ类分子参与了CD4+T淋巴细胞及CD8+杀伤T淋巴细胞的免疫耐受,从而参与
了1型糖尿病的发病。其他基因可能参与了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如可通过影响胰岛素基因的表达,继而影响胸腺对胰岛素反应T淋巴细胞的选择。
此外,许多与免疫耐受或调节有关的基因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有关。(2)环境因素a.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病毒包括风疹病
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脑心肌炎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β细胞,迅速、大量破坏β细胞或使细胞发生细微变化,数量逐
渐减少。病毒感染还可损伤β细胞而暴露其抗原成分,打破自身免疫耐受,进而启动自身免疫反应,现认为这是病毒感染导致β细胞损伤的主要机制
。b.化学毒物和饮食因素脲佐菌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动物模型以及灭鼠剂吡甲硝苯脲所造成的人类糖尿病属于非免疫介导性β细胞破坏(急性损伤
)或免疫介导性β细胞破坏(小剂量、慢性损伤)。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外就有研究表明,婴幼儿过早饮用牛奶可能会增加1型糖尿病的发生危险
,这可能与肠道免疫失衡有关。(3)自身免疫支持1型糖尿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证据有:①遗传易感性与HLA区域密切相关,而HLA区域与
免疫调节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②常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Addison病等;③早期病理改变为胰岛炎,
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④已发现近90%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存在针对β细胞的单株抗体;⑤动物研究表明,免疫抑制治疗可预防小剂量
链脲佐菌素所致动物糖尿病;⑥同卵双生子中有糖尿病的一方从无糖尿病一方接受胰腺移植后迅速发生胰岛炎和胰岛β细胞破坏。(4)细胞免疫目
前认为细胞免疫异常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起较为重要的作用。细胞免疫失调表现为致病性和保护性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及其所分泌细胞因子或其他介
质相互作用紊乱。一般认为发病经历三个阶段:①免疫系统被激活;②免疫细胞释放各种细胞因子;③胰岛β细胞受到激活的T淋巴细胞影响,或在
各种细胞因子或其他介质单独或协同作用下,受到直接或间接的高度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攻击,导致胰岛炎。1型糖尿病β细胞破坏可由于坏死或凋
亡,其中凋亡更为重要。(5)体液免疫已发现90%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存在针对β细胞的单株抗体,比较重要的有多株胰岛细胞抗体
(ICA)、胰岛素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抗体(IA-2A及IA-2BA)、锌转运体
8抗体(ZnT8A)等检测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可以预测1型糖尿病的发病及确定高危人群,协助糖尿病分型及指导治疗。2.1型糖尿病的治疗
:多数儿童和青少年在确诊为https://baike.pcbaby.com.cn/qzbd/13605.html1型糖尿病后,需要
终身补充胰岛素以稳定病情,但只要控制好血糖,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功能损害的几率比较低。一旦确诊,必须及时使用胰岛素治
疗,尽快控制病情。不管采用哪种胰岛素治疗方案,患者都必须首先接受特殊宣教,学会定期自行监控血糖,使血糖达标。1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目标一是尽可能地避免严重的低血糖,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生活质量;二是满意控制代谢水平,积极预防1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年龄较大的患者可
加用二甲双胍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物。(1)饮食原则a.控制饮食总热能摄入食物以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b.适量
的https://baike.pcbaby.com.cn/qzbd/6864.html碳水化合物目前主张不需要过严地控制碳水化合物
,糖类约占饮食总热能的60%,每日进食量可在250克-300克。燕麦片、荞麦面、玉米渣、绿豆和海带等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c.充足的
食物纤维调查显示食物纤维能够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膳食中可以多吃一些蔬菜、麦麸、豆类和整谷。d.充足的https:
//baike.pcbaby.com.cn/qzbd/6862.html蛋白质目前主张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10%-20%,当肾功能正
常时,患者膳食的蛋白质应该与正常人相似,当合并有肾脏疾病时,可在营养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每日膳食中的蛋白量。乳、蛋、瘦肉、鱼、虾、
豆制品中含蛋白质比较丰富,且植物蛋白的生理价值低于动物蛋白,因此患者在膳食中要适当地控制植物蛋白。e.控制脂肪摄入量提倡严格控制脂
肪。主张脂肪占总热能的25%-30&,甚至更低。控制脂肪能够延缓和防止1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花生、核桃、榛子、松子仁等脂肪
含量不低,应适当控制。动物肝、肾、脑等脏腑类食物胆固醇含量高也应适当控制。f.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患者病情控制不好时,容易并发感染
或酮症酸中毒,需要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尤其是https://baike.pcbaby.com.cn/qzbd/1028917.ht
ml维生素B族消耗增多,需要注意补充。粗粮、干豆类、蛋、绿叶蔬菜中含维生素B族较多。糖尿病患者每日食盐要控制在6克以下,不要吃得过
咸,以防止高血压的发生。g.不宜饮酒。虽然酒精代谢不需要胰岛素,允许少量饮酒。但是长期饮酒对肝脏不利,容易引起https://ba
ike.pcbaby.com.cn/qzbd/4351.html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有些病人在服用降糖药后饮酒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甚
至出现低血糖。h.合理均衡饮食总的来说,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合理安排每日三餐食物。每餐都应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样有利于减
缓葡萄糖的吸收。(2)细胞疗法干细胞治疗虽然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但是治疗糖尿病,特别是1型糖尿病的最大希望之一。更换缺失的胰岛素
生成细胞有可能恢复正常的胰岛素生成并治愈患者。然而,胰腺细胞移植的早期尝试基本上失败了,主要是由于针对供体细胞的免疫反应导致并发症
并最终破坏植入的细胞。缺乏捐助者也是一种限制。最先进的替代品是正在开发的一种生物工程微型器官,其中胰岛素生成细胞被包裹在保护屏障内
。两年前,DRI宣布在正在进行的I/II期试验中接受治疗的第一位患者不再需要胰岛素治疗。希望在2020年糖尿病细胞疗法能普或少部分
人可接受治疗。经过I期试验证明是安全的,该公司正在努力改善胰岛素生成细胞的植入。大型制药公司正处于开发自己的糖尿病细胞疗法的早期阶
段。最大的糖尿病治疗供应商之一,声称第一次临床试验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进行。(3)抵抗免疫系统在1型糖尿病中,生成胰岛素的细胞逐
渐被破坏,直到全部消失,并且患者完全依赖于胰岛素注射。在该过程的早期停止疾病的进展可以保护细胞并为早期诊断的患者提供治疗。法国正在
进行此实验,是一项旨在阻止1型糖尿病的免疫疗法。其结果暂未公布,晚些时候会揭示该治疗是否有可能成为治愈方法。比利时的另一项临床试验
,采用一种不寻常的方法来阻止1型糖尿病。该公司使用产奶酪细菌来提供两种刺激调节性T细胞的药物,以指导免疫系统不要攻击产生胰岛素的细
胞。开发1型糖尿病疫苗,旨在延迟早期诊断后1型糖尿病的进展。该治疗的重点是降低炎症蛋白的水平,该蛋白被认为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有关,
包括1型糖尿病和狼疮。(4)人造胰腺治愈或停止1型糖尿病的努力仍处于早期阶段,这些方法也不适合已经失去胰岛素生成细胞的人。一个解决
方案可能是创建一个“人工胰腺”-一个全自动系统,可以测量血糖水平,并将正确数量的胰岛素注入血液,就像健康的胰腺一样。2型糖尿病
(T2DM)1.病因及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病,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目前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然认识
不足,在现有的研究结果中,未发现一个很统一的病因与机制,每个人的发病机理都多多少少的存在一定的差异。(1)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同卵双
胞胎中2型糖尿病的同病率接近100%,但起病和病情进程则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变异甚大。其遗传特点为:①参与发病的基因很多,分别影响糖
代谢有关过程中的某个中间环节,而对血糖值无直接影响;②每个基因参与发病的程度不等,大多数为次效基因,可能有个别为主效基因;③每个基
因只是赋予个体某种程度的易感性,并不足以致病,也不一定是致病所必需;④多基因异常的总效应形成遗传易感性。现有资料显示出:遗传因素主
要影响β细胞功能。环境因素包括年龄增长、现代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子宫内环境以及应激、化学毒物等。在遗传因素和上述环境
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引起的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2)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主要是通过:
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刺激内脏组织(如肝脏)对葡萄糖的摄取以及促进外周组织(骨骼肌、脂肪)对葡萄糖的利用。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用的
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简单来说就是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在存在胰
岛素抵抗的情况下,如果β细胞能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则可维持血糖正常;当β细胞功能无法代偿胰岛素抵抗时,就会发生2型糖尿病。胰岛素
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特性,现认为这可能是多数2型糖尿病发病的始发因素,且产生胰岛素抵抗的遗传背景也会影响β细胞对胰岛素抵抗的代偿能力
。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目前主要有脂质超载和炎症两种论点:脂肪细胞增大致血循环中游离脂肪酸(FFA)及其代谢产物水平增高以及在非脂肪
细胞(主要是肌细胞、干细胞、胰岛β细胞)内沉积,从而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增大的脂肪细胞吸引巨噬细胞,分泌炎症性信号分子(如TNF-
α、抵抗素、IL-6等),通过Jun氨基端激酶(JNK)阻断骨骼肌内的胰岛素信号转导。两者相互交叉,互有补充。(3)β细胞功能缺陷
β细胞功能缺陷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β细胞对胰岛素抵抗的失代偿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最后共同机制。从糖耐量正常到IGT(
糖耐量减低)到2型糖尿病的进程中,β细胞功能呈进行性减退。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不同程度的胰岛素缺乏和组织(特别是骨骼肌和肝脏)的胰岛
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主要环节。不同患者其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在发病中的重要性不同,同一患者在疾病进程中两者的相对重要
性也可能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①胰岛素分泌量的缺陷:2型糖尿病早期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升高,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代偿性增多;随着
疾病的进展,胰岛素最大分泌水平降低。②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静脉注射葡萄糖后(IVGTT或高糖钳夹试验)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减弱或消失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延迟、减弱或消失;疾病早期第二时相(或晚时相)胰岛素分泌呈代偿性升高及峰值后移。
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对葡萄糖和非葡萄糖刺激反应均减退。③胰岛素分泌质的缺陷:胰岛素原与胰岛素的比例增加。(4)胰岛α细胞功能异常和胰
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缺陷胰岛中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在保持血糖稳态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进餐后血糖升高刺激早时相
胰岛素分泌和GLP-1分泌,抑制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肝糖输出减少,防止出现餐后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β细胞数量明显
减少,α/β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另外α细胞对葡萄糖敏感性下降,从而导致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肝糖输出增加。GLP-1由肠道L细胞分泌,
主要生物作用包括刺激β细胞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其他生物学效应包括延缓胃内容物排空、抑制食欲及摄食、促
进β细胞增殖和减少凋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保护心脏功能等。GLP-1在体内迅速被DPP-Ⅳ降解而失去生物活性,其血浆半衰期不足2分
钟。2型糖尿病患者负荷后GLP-1的释放曲线低于正常个体;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GLP-1水平后,可观察到葡萄糖依赖性的促胰岛素分泌和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可恢复α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2.2型糖尿病的治疗:(1)运动治疗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
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
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2)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
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3)药物治疗:a.口服降糖药1)双胍类(如二甲双胍)这类药物具有减少肝
脏输出葡萄糖的能力,并能帮助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脏从血液中吸收更多的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2)磺脲类(如格列美脲、格列苯脲
和妥拉磺脲)这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释放更多胰岛素。第二代: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
、格列奇特(达美康)。第三代:格列美脲(亚莫利)。3)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此类药物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肌
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脏吸收更多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过罗格列酮可能会增加心脏病风险,去医院或药店拿药时一定要将自己的病史告诉医生或药剂
师。4)苯甲酸衍生物类(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磺脲类药物相似,主要是刺激胰腺产生更多胰岛素来降低血糖。5)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这类降糖药能抑制人体消化道对糖类的吸收,主要作用是降低餐后血糖。(4)注射用胰岛素
类药物若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使用口服降糖药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血糖,或者服用其他药物会给你带来不良影响时,医生可能就会建议你使用
胰岛素。目前,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利用注射器或胰岛素笔等装置通过皮下注射入人体内。不同胰岛素制剂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也不同。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合自身当前病情的胰岛素类型,并制定适当的胰岛素注射时间。为了达到最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有时也可能将多
种胰岛素预混后进行注射。通常,胰岛素注射的频率为1-4次/天。一定要让医生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士教会你如何注射胰岛素。通过减轻体重和
加强运动锻炼,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可以不再需要药物。因为他们在体重达到理想范围时,通过自身的分泌胰岛素和饮食调节就能控制住血
糖。目前还不清楚孕妇口服低血糖药物是否安全。服用这些药物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可能需要停止注射胰岛素。(5)外科治疗
常用术式:包括袖状胃切除术及胃旁路术等。(6)诱导胰岛素生成在过去十年中,超过40种新药和注射剂被批准用于治疗糖尿病。然而,可怕的
现实是,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仍然很差。2型糖尿病治疗中最关键的是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其在β-胰腺细胞
中诱导胰岛素产生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法国一家公司采用不同的方法,同时针对胰腺,肝脏和肌肉,它有助于恢复线粒体的功能丧失,这被
认为是推动2型糖尿病的进展。瑞典正在开发一种同类药物,该药物具有同时控制糖水平和降低血压的潜力,这也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个重
要风险因素。2型糖尿病治疗正在进行II期的肥胖成分的药物试验,其抗体旨在减少脂肪,预防胰岛素抵抗和控制过度进食。(7)微生物组微生
物疗法就在过去的十年中,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生活在我们体内和身上的微生物在我们的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发现人类微生物组,尤其是肠
道微生物组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包括糖尿病。已经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现了称为生态失调的不平衡微生物组组合物,与健康人相比,肠道微生物组的
多样性经常降低。研究人员最近表明,用于将健康人的微生物组转移到糖尿病患者肠道的粪便移植可以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的短期
改善。微生物组领域非常年轻,其复杂性使得在找到相关性后很难建立因果关系。在临床上测试更多的糖尿病治疗之前,很难确定微生物组在这个领
域的真正潜力。方法和材料检索的数据库研究论文的检索,中文数据的来源为中国知网,英文数据的来源为WebofScience数据库。
专利信息和成果检索,中文数据的来源中国知网,国家知识产权局,英文数据的来源为DerwentInnovationsIndex数据
库。糖尿病药物公司检索,爱查查,启用宝。检索策略研究论文的检索策略选用“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治疗”作为检索词,在关键词、
主题、主题中进行检索,形成的知网检索式如下:选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治疗”作为检索词,在关键词、主题、主题中进行检索,
形成的知网检索式如下:选用type1diabetic、pathogenesis、treatment、therapy、treat
ed、therapeutic、insulin、isletβcell关键词,在主题中进行检索,得到4938条检索结果,形成的We
bofScience检索式如下:选用type2diabetic、pathogenesis、treatment、therap
y、treated、therapeutic、insulin、isletβcell关键词,在主题中进行检索,得到5911条检索结
果,形成的WebofScience检索式如下:专利信息的检索策略选用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治疗作为关键词,在知网中进行检索,共
检索到5条专利,形成的检索式如下:选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治疗作为关键词,在知网中进行检索,共检索到19条专利,形成的检索式如下
:使用语句TS=((type1diabetesmellitusORtypeIdiabetes)AND(path
ogenesis)AND(treatmentORtherapyORtreatedORtherapeutic)AN
D(insulinORisletβcell)),在DerwentInnovationsIndex检索,得到35条结
果。使用语句TS=((type2diabetesmellitusORtypeIIdiabetes)AND(pa
thogenesis)AND(treatmentORtherapyORtreatedORtherapeutic)
AND(insulinORisletβcell)),在DerwentInnovationsIndex检索,得到31
条结果。其他信息的检索策略在bing搜索引擎中检索一/二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治疗在百度上检索一/二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治疗结果和
分析研究论文的检索结果和分析年度趋势在WebofScience检索一型和二型糖尿病相关论文分别有4938、5911篇论文,近20
年来研究论文数量在稳步增加,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对二型糖尿病的研究相比一型较多。研究机构分布一二型糖尿病研究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美
国、中国、意大利、英国和日本。中国虽然在论文发表数量稳居第二,但和美国相比,相差很大。一二型糖尿病论文发表较多研究机构主要分布于是
美国的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得克萨斯大学、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和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以及英国伦敦大学。虽然中国在论文排行中稳居第二
,但在该处显示的机构中,却没有中国的机构,说明中国没有一个专门从事糖尿病的团队和机构,形不成一个庞大的研究体系。专利信息的检索结果
和分析对一二型糖尿病分别检索出35和31篇专利,专利权人(申请人)主要分布于美国。两个检索结果对比发现,一二型糖尿病专利中发明人基
本相同。其他信息的检索结果和分析检索2020年全球糖尿病各企业市场份额2019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1.16亿人,中国已成为全球
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数量仍在持续快速增长。预测204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群数量将达到1.51亿人。我国胰
岛素市场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全球平均增速。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需要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同时推进。如不及时
治疗,血糖波动会造成机体器官的损害,加速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目前医学水平无法根除治愈,需要终身治疗,通过使用降糖药
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前期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初期用以二甲双胍为代表的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当口服降糖药大剂量使用后患者
糖化血红蛋白仍超过7后,需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三线和四线治疗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糖尿病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DPP-4抑
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药物增速可观,但胰岛素仍占据全球40%以上的降糖药销售收入比重。预计到2022年全球糖
尿病市场规模将超1240亿美元,市场呈稳步增长态势,市场潜力可期。中国(1.144亿人)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居全球第一,印度(7290
万人)和美国(3020万人)分别位居第二、第三。预计至2045年,印度(1.43亿人)将反超中国(1.198亿人)。近年来,虽然国
内胰岛素药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2017年销量占全球比重仅为10%,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发达国家使用胰岛素较多,欧洲销量比重达34%
,位居第一,北美紧随其后。国内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企业发展不利的因素。通过百度指数查询一/二型糖尿病,胰岛素,胰岛素价格,查询结果如下
:在上图各指标走势可以,2011-2020年,一/二型糖尿病病人都是成增加趋势,但二型糖尿病人数明显比一型糖尿病患者多,胰岛素研发
投入加大,产出呈现飞速的进步趋势,因为技术及生物工程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胰岛素的价格也在下降。讨论糖尿病人数:在全世界范围内,由于
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寿命的延长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病率呈迅速增长的趋势,我国的糖尿病病人也在上升,给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沉
重的负担,国内在该方面的投入的虽然也在增加,但增加的力度仍无法赶超糖尿病人的患病速率。治疗:尽管目前已有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
,但是大部分二型糖尿病患者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体内HbA1c大于美国糖尿病协会所提出的7%的标准水平。另据统计,传统降糖药物的临床有效率只有70%左右,并且约30%的个体伴有严重肝脏损害等不良反应,约有20%~30%的患者在使用磺酰脲类、二甲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TZDs)等现有一线糖尿病药物治疗5年后出现耐药。另外,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患者个体间的临床表型及治疗效果存在着明显差异,如何根据糖尿病患者的遗传背景进行精准的分群并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随着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药理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针对确切靶点的对抗药物不断被研制出来。近年,开发的新剂型主要有口服复方制剂和预填充笔形注射器。另外,一些新型降糖药物正在研制中,如钠-葡萄糖同向转运体抑制剂、生长抑素受体亚型-2激动剂和AMPK激动剂等从不同角度进行血糖及代谢的控制。总之,新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已经从原来单纯的降低血糖转变为血糖血脂血压体质量等多方面的良好控制全面达标;不但要注意降糖效果,还要关注防治慢性并发症,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延缓细胞功能衰竭;不仅要注重治疗效果,而且要尽可能体现人文关怀这些都对糖尿病药物的研发提出新的挑战。中国的现状:目前,从国内学者在糖尿病方面发表的学术论文可以看出来,糖尿病的研发基础还很薄弱,在创新性成果上没有过硬的支撑,也没有自己的专利发明,使得企业还是主要依靠传统的一些老方法。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发现更多的新通路新靶点,为药物研发会提供更多的方向和途径,所以科研工作者应加快进入基础研究和成果应用的行列,国家在经济体上对药物研发市场给予充分支持和鼓励,为企业的药物开发和生产提供有利的环境,使得能够在国际糖尿病药物市场中占有一定地位。
献花(0)
+1
(本文系岁三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