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一生物知识填空(1)
2020-12-20 | 阅:  转:  |  分享 
  
七年级生物章节知识考点总结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填空题第8章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中:糖类、蛋白质、脂肪是三大能源物
质。水是细胞中最多的成分(是占生物体体重最重的物质);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2、无机盐中: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小孩缺钙易患佝偻病。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缺铁会造成缺铁
性贫血。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即大脖子病。3、蛋白质的检验用双缩脲试剂,呈紫
色反应;维生素C检验用吲哚酚试剂,呈褪色色反应。4、维生素中:维生素A缺乏症是夜盲症;维生素D缺乏症是佝偻病;维生素
B1缺乏症是脚气病;维生素C缺乏症是坏血病。5、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可分为口腔、咽
、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管具有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的功能。消化腺包括:
唾液腺、胰腺、肝脏、胃腺和肠腺。6、消化:食物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小分
子物质的过程。7、吸收: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8、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分
泌的胆汁汇集于胆囊中储存,其中不含消化酶,只能促进脂肪的消化(乳化作用:大颗粒变成小颗粒)。9、口腔中的唾液
腺能分泌唾液,其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为麦芽糖;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食管无消化、吸收作
用;胃呈囊状、容量最大,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胃能吸收部分水分和酒精;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大肠
无消化功能,能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肛门:无消化、吸收功能,只能进行排遗。10、淀粉的消化从口腔
开始,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内完成。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肠腺分泌的
肠液都进入小肠腔内,这些消化液能将淀粉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所以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11、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和微绒毛;
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12、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第9章人体
内的物质运输1、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
的主要成分是水(约为91%--92%),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主要功能是
运载血细胞和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3、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的形态呈两面
中央凹的圆饼形,没有细胞核,其中含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具有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
低的地方与氧分离的特性。4、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过少和血红蛋白数目过少都称为贫血。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5、白细胞
有细胞核,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能吞噬病菌。血小板无细胞核,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6、最基本的血型系
统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输血时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聚成团,阻碍血
液的运输。所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7、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一次失血不超过10%(约400ml),能
自动恢复,一次失血超过30%(约1200-1500ml),就会危及生命。1998年10月1日起,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
献血法》,开始实施无偿献血制度。8、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特
点是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血压大、分布一般较深;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的血管,特点是管壁薄、管腔大、弹
性小、血流速度慢、血压小、分布一般较浅;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管壁极薄,仅由一
层上皮细胞构成,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血流最慢;静脉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静脉瓣。9、心脏分为左心室、右心室、
右心房和左心房四个腔,其中左心室的心肌最厚,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
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10、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
心室--动脉。11、心率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平均心率为75次/分钟。12、心脏
每收缩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计算公式为60÷心率。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指标是心输出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
人心肌发达,每搏输出量大,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比一般人慢。13、血液循环根据途径不同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两部分
通过心脏连在一起。14、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各
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通过体循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15、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
--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通过肺循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16、肺动脉血管中流着
静脉血;肺静脉血管中流着动脉血;发生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的血管是毛细血管。17、测量血压是测量上臂肱动脉处的血压。表示方法
为收缩压/舒张压。若一个人安静状态下收缩压超过18.7kpa或者舒张压超过12kpa,就认为是高血
压;若一个人安静状态下收缩压低于12kpa或者舒张压低于6.7kpa,就认为是低血压。第10章人体的能量供应1
、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是食物的热价,热价最高的食物是脂肪。2、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
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生物体的体温。3、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
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其中: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吞厌
食物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防止食物入喉;气管由C形软骨支撑,气管和支气管表面黏膜是形成痰的场所;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4、人体的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内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气
体交换。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的换气和组织的换气都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完成的,扩散方向是从该种气体浓度高的一侧向
浓度低的一侧进行,肺的换气使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组织气体交换则使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5、在呼吸运动中:吸气时,肋
间外肌收缩,使胸廓的横径加大;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使胸廓的纵径加大,由于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大,
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呼气时,由于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部分气体呼出体外。第11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1、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它的意义是①
排出人体内的代谢废物。②调节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③维持身体组织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和平衡。2、排泄有三条途径:主要
的排泄途径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大部分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其次是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
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分;第三、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部分水分、无机盐和尿素。3、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
、膀胱和尿道组成。形成尿液的是肾脏,暂时贮存尿液的是膀胱,具有排出尿液功能的是尿道。泌尿系统的主要
器官是肾脏。4、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部分,肾小球和
肾小囊组成肾小体。5、肾小球是一个由数十条毛细血管缠绕形成的血管球,血液由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由出球小动脉出肾小球。6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
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分、全部的葡萄糖、
部分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7、原尿中一般不含血细胞和
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中一般不含葡萄糖。8、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没有血管,表皮又分为角质层和生
发层,生发层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9、汗液是在汗腺中形成的,通过导管排出,主要
成分是:水分、无机盐和尿素。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1、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统一整体,能够协调自己和环境
的关系,因而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人体的自我调节分为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其中神经调节起着主要的调节作用。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
动。3、一个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胞体是代谢中心,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4、神经系统是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反射
来实现其调节功能,所以:反射是神经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
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五部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大类。5、大脑皮层是大脑表层的
灰质部分,也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它的生理活动叫做高级神经活动(条件发射)。(如人的学习、记忆、语言、情绪和睡眠
等)。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最突出特征。6、觉器官是眼,视网膜是光感受器。光线进入
眼球,经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折射作用,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
动沿视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引起视觉。7、近视的形成: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真性近视),或晶状体的
曲度因过度调节而过大(假性近视),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就会在视网膜前方成像,因而看不清远处处的物体。8、听觉器官是耳
,耳蜗是听觉感受器。听觉的形成过程:耳廓收集声波,经过外耳道传递,引起鼓膜振动,经三块听小骨传到内
耳的耳蜗,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位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而产生听觉。9
、嗅觉感受器是嗅黏膜,味觉感受器是味蕾。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10、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叫做激素。特点: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作用非
常显著。11、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是进人体生长和发育;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
多导致巨人症,成年阶段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12、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和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
维持第二性征。第13章健康的生活、第14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1、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
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纳入健康的范畴。2、健康的生活
习惯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3、毒品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血
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还会降低人的免疫功能。4、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
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5、爱滋病的全称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人体免疫缺陷
病毒(简称“HIV”病毒)引起。它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血源传播、母婴传播。针对爱滋病,我们只能以预防为主。
6、免疫可分为特性免疫异和非特性免疫异。7、地球是我们发现的唯一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场所,也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8、
在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起着核心作用;保护、恢复、扩大森林资源是维护生物圈稳定的根本性措施。9、环境
污染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排入环境造成的。10、生物圈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唯一家园,生物圈保护的中心目标,
在于保持各种生态环境的健康,维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12、对生态环境质量的
调查、评价、监测和预测,是保护生物圈的前提;如我们用地衣和苔藓做为指示植物监测二氧化硫;如果舟澡和小
颤澡大量繁殖则说明水体严重污染。12、雨水的PH值小于5.6即为酸雨。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气体有关。13、世界环
境日是6月5日;世界地球日是4月22日,国际禁毒日是6月26日,世界无烟日是5月31日。14、
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是恢复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有效措。第二部分相关知识连线题1、A、水
①主要的能源物质2、A、肝脏①消化道和消化腺B、无机盐②组织更
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B、消化酶②促进食物分解C、糖类③仅占体重的4%作用十分重要
C、消化腺③消化的起点D、蛋白质④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D、消化系统④分泌消化液
E、脂肪⑤与调节体温有关E、口腔⑤最大的腺体3、消化腺
消化液消化的食物A、唾液腺①胃液
a、淀粉B、肝脏②唾液b、蛋白质
C、胃腺③胆汁c、乳化脂肪D、肠腺
④肠液d、淀粉、蛋白质、脂肪E、胰腺⑤胰液
e、淀粉、蛋白质、脂肪4、A、缺维生素A①坏血病5、A、血浆
①携带氧、运输氧B、缺维生素B1②佝偻病B、红细胞②运输养料和废物C、缺维生素
C③夜盲症C、白细胞③促进止血,加速凝血D、缺维生素D④脚气病
D、血小板④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6、A、皮肤①尿液a、含
有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B、呼吸系统②汗液b、含有二氧化碳、少量的水C、泌尿系统
③气体c、含有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7、非A、鼻子里有灰尘打喷嚏8
、A、耳蜗①视觉感受器条B、教师提问题,同学讨论条B、视网膜
②听觉感受器件C、突然受寒起鸡皮疙瘩件C、前庭半规管③头部位置变动感受器反D
、同学们听到铃声走进教室反D、味蕾④嗅觉感受器射E、遇到强光,眼睛瞳孔变小
射E、嗅黏膜⑤味觉感受器F、看到红灯,司机立刻刹车9、激素名称内分泌腺
主要作用异常病症A、生长激素①甲状腺a、促进
新陈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Ⅰ侏儒症或巨人症B、甲状腺激素②垂体b、促进生长发育
Ⅱ、糖尿病C、胰岛素③卵巢c、调节血糖浓度
Ⅲ、呆小症D、雌性激素④胰岛d、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女性第二性征10、A、幼年生长
激素不足①呆小症11、A、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B、胰岛素分泌不足②糖尿病B、白细胞
的吞噬作用①非特异性免疫C、幼年甲状腺激素不足③侏儒症C、唾液中溶菌酶的作用D、幼年生长激素过
多④地方甲状腺肿D、发炎反应②特异性免疫E、食物中缺碘⑤巨人病
E、各种计划免疫F、患过麻疹后不再患麻疹12、A、国际禁毒日①3月12日B、世界无烟日②6月2
6日13、A、胡萝卜①贫血C、世界环境日③5月31日B、牛
奶、鸡蛋②地方性甲状腺肿D、中国植树节④6月5日C、辣椒
③夜盲症E、世界地球日⑤4月22日D、加碘食盐④坏血病第三部分知识综合应用
题1、根据消化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1)、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有:[1](唾液腺)、[5](?肝脏)、[9](胰腺),位于消化
道内的消化腺有(肠腺)和(胃腺)。其中最大的消化腺是[5](?肝脏),它能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
(2)、含有消化液种类最多的消化器官是[?11](?小肠)。(3)、在消化管的结构中,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2
](?口腔)。无消化、吸收功能的器官[?3](?咽)、[4](?食管)、[?14](?肛门)。只有吸收功能
,无消化功能的器官是[?10](??大肠)2、左图中,若将水从上腔静脉“A”灌入,水一定从“C”流出。可以判断血管“C
”是肺动脉;若将水从肺静脉灌入,水一定从“B”流出,所以血管“B是主动脉;若将水从主动脉或肺动脉灌入,则水将从原处
(主动脉和肺动脉)流出。所以:血液在心脏时流动的方向一定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3、左图是血液循环图,依图回答下列问题:⑴、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⑵、按循环途径不同,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
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途径是B---⑦---①、④、⑤---⑥、⑨--D(填序号)肺循环的途径是:C-----⑧--
---②-----③-----A(填序号)。⑶、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心脏的左心室心肌最厚。⑷、流着动脉血的
血管是⑦、③;流着静脉血的血管是⑥、⑨、⑧;发生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的血管是①、④、⑤、②(填序号)。4、
左图所示装置是模拟呼吸系统中某一结构运动的示意图,其中,箭头代表运动方向,请依据图回答问题:⑴、图中①代表呼吸系统的气管,②
代表支气管,他们有清洁、运输气体的功能。③代表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④代表胸廓,⑤代表膈肌
。⑵、A过程表示呼气,此时,⑤和肋间外肌舒张,使④的容积缩小,③随着缩小,气体从肺排出到外界。B过程表
示气,此时,⑤和肋间外肌收缩,使④的容积扩张、肺容积扩张,气体从外界进入肺。5、图为尿液形成图,请依图回
答:⑴、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毛细血管。尿液形成的过程中,A过程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过程是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⑵.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
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分、全部葡萄糖
、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⑷、尿液形成后经过输尿管输送到膀胱中暂时贮存,最
后经过尿道排出体外。6、左图是神经元结构的模式图,图中1是胞体,是神经元的中心,2是树突,3是轴突;2
和3合称突起,适合沿一定方向传导冲动它们的不同点在于:2树突将冲动传向胞体,3轴突能将冲动传出胞体
。4是轴突末梢。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7、左图为膝反射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⑴、⑷当扣击膝盖下位韧带,小腿会突然向前弹起。⑵、此反射的感受器是A膝盖内的韧带,受到刺激后,神经冲动由B传入神经元
传到位于脊髓里的C神经中枢,再由D传出神经元传到效应器股四头肌,使股四头肌收缩,小腿产生相应的反应。⑶、此
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8、在上面两图中,右图是某人眼球成像示意图,可以判断他的视力缺陷是近视,这种眼睛看不清远处的物
体,应该选用①加以纠正。左图中:A为正常眼睛,而B为远视眼,因为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选用②加以纠正
;C为近视眼,因为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选用①加以纠正。9、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已知图中A为人体某块
肌,分析回答:(1)、写出图中五个结构的名称。A效应器B传出神经元C神经中枢D传入神经元E感受器(
2)、该结构是人体神经系统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3)、神经冲动在该结构内的传播方向是E—D—C—B—A(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如果图中的D损伤,还能完成反射吗?答:不能。为什么?要完成反射活动,反射弧必须要完整。10、右图表
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分析回答:⑴、图甲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乙是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A到B的血液变化是静脉血变为
动脉血,血液中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D到C的血液变化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
增加。⑵、两图中“”表示二氧化碳的扩散,“――→表示氧气的扩散。11、根据人耳的示意图上的编号及所指部位回答问题:⑴
、[1]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⑵、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6]咽鼓管张开,保持[4]鼓膜
内外的气压平衡。营养物质的成分⑶、[8]前庭和[9]半规管含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⑷、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经[
2]外耳道传到[4]鼓膜,引起其振动,再由三块[10]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7]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
生冲动,冲动沿着位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12、右图为眼球结构模式图,根据图上的编号及所指部位回答
问题:⑴、人眼中的“白眼球”是[e]巩膜,“黑眼球”是[c]虹膜。⑵、血管分布丰富,对眼球起营养作用的结构
是[f]脉络膜。⑶、从暗室走到阳光下,瞳孔会变小,此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⑷、能调节晶状体曲度的结构是[d]睫状体
。⑸、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光系统的房水、[b]晶状体、[i]玻璃体的折射,就在[h]视网
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上面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
觉⑹、近视眼患者主要是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书过近或睡觉看书会造成图中b的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而引起的。第四
部分拓展练习题1、1998年夏,我国长江等河流爆发严重水灾,导致许多城市、粮田淹没,人民无家可归。许多人民为此献出了宝贵的
生命。此次洪灾给我们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所学知识回答:⑴、造成98年特大洪灾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尤
其是森林严重遭到破坏。因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湿度、制造氧气、净化空气作用。⑵、目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日益加剧,表现在:资源匮乏,物种濒临灭绝,环境污染严重,气候恶化,灾害频繁等。⑶、保护环境已成为重大课题,保
护生态环境的中心目标是:在于保持各种生态环境的健康,维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而对生态环境的调
查、评价、监测和预测是保护的前提。⑷、作为21世纪主人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保护森林,保护环
境。2、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的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注射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
病原体,它们没有发病。乙组绵羊没有注射。10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杆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甲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
,而乙组绵羊全部死亡。请根据以上事实回答问题:⑴、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特异性免疫(抗原刺激产生抗体)的原理。⑵、甲组绵羊第
2次注射没有死亡的原因是:绵羊经过有害病毒的入侵体内产生了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免疫。⑶、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对
照作用。3、下图是人体呼吸四个连续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⑴、写出四个连续过程的具体名称:A、肺的通气B、肺泡内的
气体交换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⑵、A过程通过呼吸运动完成,B、D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气体
扩散,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⑶、C过程中氧气的运输依靠的是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结合,当空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时,氧气的运输受阻,人体会因为缺氧而中毒;二氧化碳的运输主要通过血浆运输4、根据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⑴、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都是病原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
性⑵、传染病要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他们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⑶、防治传染病主要以
预防为主,主要措施是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具体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⑷、在防控传
染病的过程中,我们所采取许多措施,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它们属于:隔离传染病人,严格、严密、规范处理传染病人的衣物、粪便。属于
控制传染源。消灭“四害”,公共场所消毒、杀菌,教室通风、换气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⑸、蛔虫病的
传染源是携带蛔虫受精卵的人;肺结核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5、右图为心脏结构图,据图回答:(1)、在左图中用文字
注明各部分的名称。(2)、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分为四个腔,其中心肌最发达的是左心室。(3)、在图中流动脉血的心腔有A、左心房
、B、左心室,流静脉血的血管有d上腔静脉、g下腔静脉、b肺动脉。(4)、图中属于静脉血管有d上腔静脉、g下腔静脉、c肺
静脉。(5)、血液在心脏与血管里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是因为图中e只能向b主动脉开;f只能向D右心室开,使血液不能倒流。
(6)、肺循环开始于图中D、右心室,终止于图中A、左心房。(7)、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A,B,C,D这四部分结构中血液流动的方
向:A---B;C----D。(8)、血液从图中D出发流进b,最后汇集到c流回到A的过程叫肺循环。6、下图说明条件反射建立过
程的示意图:(1)、图中A表示狗吃到食物出现分泌唾液的活动,这是狗生来就会的,所以属于非条件反射。(2)、反复经
过B和C后,图中D表示狗对铃声已经建立起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这一反射建立过程说明条件反射必须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3)如
果在图中D之后,总是只给铃声,不给食物,那么,狗对铃声建立的条件反射将消退。(4)通过上述范例,设计一个你感兴趣的其他小动物
建立条件反射的实验。答:(略)7、根据所学过的知识简述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⑴、某同学一到傍晚就看不清楚物体,他患了夜盲症,他
吃了一段时间的胡萝卜后,这种现象消失了,原因是: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能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预防夜盲症。⑵、某同学每天早上刷
牙时,牙龈就会出血,他患了坏血病;原因是缺乏维生素C。⑶、吃牛肉、黄豆、猪肝及粗粮等可治疗脚气病,原因是:因为这些物质中富
含维生素B1。⑷、有一个小孩,经常吃钙片,但还是得了佝偻病,原因是:缺乏维生素D,钙不能及时被吸收。⑸、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的关
键时期,除了注意合理膳食外,还要注意多补充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因为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
基本物质。⑹、某同学身体发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多,因为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护作用。⑺、某同学到医院进行血压检
测,测量的部位是:上臂的肱动脉,测得的结果是22/13.5kpa,他患有高血压,判断依据是他的收缩压高于18.7kpa,
舒张压高于12kpa,危害是:心脏的负担过重,血管容易破裂。⑻、两人到医院进行尿液常规检查,结果是甲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和血细胞,
他可能的病变位置是肾小球;乙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他患有糖尿病,他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肾小管,也可能是胰岛分泌的
胰岛素数量过少,因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⑼、某人30岁身高102cm,智力正常,患有侏儒症,形成原因是:幼
年时,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数量过少;某人25岁,身高278cm,叫做巨人症,形成原因是:幼年时,垂体
分泌的生长激素数量过多;如果成年了,生长激素数量仍然过多会形成肢端肥大症。⑽、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形成呆小
症,与侏儒症的不同点是呆小症智力低下,生殖器官的发育不完全,侏儒症智力正常,生殖器官发育正常。相同点是身材矮小。⑾、
食物中长期缺碘,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甲状腺增生,叫做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也叫大脖子病),所以我们应多吃海带、
紫菜等食物。8、下图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的部分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问题。(1)、在该实验步骤中未用图示
表示出来的一个步骤是[F]取唾液?。(2)、请你整理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从先到后依次是?B→F→E→A→D→C(填字母)。(3)实验结果:2号试管里的浆糊不变成蓝色,这说明了在适宜条件下,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已经将淀粉转变成了麦芽糖_。9、下图是两种药物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并回答。(1)、上述药物中属于中药的是_____B_____;属于西药的是_____A_____。(2)、从药品说明书上可以看出:A是非处方药,B是处方药。因为:说明书上写有“OTC”字样,“OTC”是非处方药的英文缩写。(3)、小红的爷爷患有高血压,长期服用降压药,他最近身体不适,有感冒发烧的症状。小红的爷爷可以自己选择服用A吗?为什么?答:不可以。因为此药说明书上规定高血压患者使用本品前必须咨询医师或药师;本品不宜与降压药并用。10、目前,全球每年平均约有3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其中200万人在发达国家,100万人在发展中国家。如果现在的吸烟状况持续到2025年,在估计的每年总死亡人数6000万中将会有1000万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其中300万在发达国家,700万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将有200—300万,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死于吸烟的人有500万,在我国的宝岛台湾,男性中31%的肿瘤死亡和65%发肺癌是由于吸烟引起的,女性分别为3%和9%。南非的调查表明,吸烟者与肺癌、口腔癌和食道癌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分别高7.4倍、6.2倍和4.3倍。分析回答问题:(1)、你认为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三大公害是什么?答:吸烟、酗酒和吸毒。(2)、你认为吸烟会引起那些疾病?答:吸烟会严重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健康,导致呼吸道发炎、感染,还会增加肺癌的发生等等。(3)、吸烟除了损伤自己的健康,还有那些危害?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答: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健康,引发和诱发各种疾病,还会污染环境,导致他人被动吸烟,危害他人身体健康;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珍爱生命,维护我们的健康,拒绝吸烟,积极向身边的宣传吸烟的危害,劝解他人禁烟。(4)、除了吸烟外,吸毒更加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请你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和认识。答:吸毒会严重危害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健康,毒害吸毒者的身体,引发和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严重影响家庭的团结、和睦,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第1页共37页
献花(0)
+1
(本文系不言迟的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