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2020-12-29 | 阅:  转:  |  分享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2020-12-25演讲人目录第一篇导论篇1.第二篇战后初期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2.第三篇新自由主义篇3.第四篇凯
恩斯主义复兴篇4.2015级考题5.01第一篇导论篇一、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研究对象和流派划分01第一篇导论篇二、西方经济学(
流派)历史渊源及发展02三、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况03四、讲授概要04第一篇导论篇1.研究对象2.划分标准一、西方经济
学流派的研究对象和流派划分122.划分标准①流行的两种干预&自由理论观点、分析方法、政策主张②本课程的划分:三篇
,结合时间顺序第一篇导论篇1.史前时期(公元前5世纪-16世纪)012.近代产生(16世纪-17世纪)023.近现代经济学
体系的形成:三次革命03二、西方经济学(流派)历史渊源及发展4.战后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对立045.战后经济学理论的
重大变革051.史前时期(公元前5世纪-16世纪)零碎思想、依附其他学科①历史背景经济生活的市场化作坊手工->工场手工
农业的商业化大规模贸易(远洋)②表现形式重商主义重金主义重农主义结果:古典主义经济学诞生代表作:《国富论》古典经济学各分支综合: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0201①古典革命06030504分流:马尔萨斯、萨伊、李嘉图意义①古典革命衰落:供给
无需求(自身)、边际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①古典革命意义经济人假设首次完整的经济学体系结果: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产生代表作&
;代表人物: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意义:主观价值(边际效用),需求因素引入;数学方法再次大综合:马歇尔主观价值与客观价值的
综合:均衡价值(价格)论为价格分析提供了有用工具构建了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信条危机:二十世纪三
十年代大危机②边际革命结果: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代表人物:凯恩斯③凯恩斯革命代表作:《通论》意义动摇了古典革命以来的自
由主义信条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①凯恩斯主义的全盛(50年代-70年代)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形成经济社会背景:战后恢
复时期经济高速增长表现:凯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共同作用下,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结果:很大程度解决了“市场失灵”的问题,经济
发展进入黄金时期西方黄金时期,德日“经济奇迹”福利国家4.战后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对立理论背景:3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
经济理论的调整和发展01经济社会背景:70年代“滞胀”02表现:经济自由化03②经济自由主义的复兴(70年代初-80年代)结果: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政府失灵”044.战后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对立③国家干预主义的重新抬头(90年代以来)理论背景:新凯
恩斯主义的崛起经济社会背景:经济自由化的负面影响显现表现: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系诶啊哦新世纪之交的新动向:新兴的新古典综合派崭露头
角5.战后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变革0102新自由主义的先河:货币主义古典经济学的复兴:斯拉法变革0304理论重大创新:理性预期经济学
新研究领域的开辟:非价格体系研究领域的复兴第一篇导论篇①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②新自由主义主要流派③其他学派三、当代西方经济
学流派概况①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新古典综合(美)新剑桥(英)新凯恩斯主义I(1960''):非均衡新凯恩斯主义II(1980中期以来
):凯主义主流经济学新兴的新古典综合(世纪之交)②新自由主义主要流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应学派010203新奥地利学派公共选择
学派伦敦学派040506③其他学派010203新制度学派(非自由)新制度(自由主义)德国、瑞典、希克斯、罗斯托、熊彼特、新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激进经济学思潮第一篇导论篇四、讲授概要第二篇1950-70年代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第一篇导论第四篇1980年
代以来的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第三篇1970-80年代新自由主义新古典综合新剑桥第二篇1950-70年代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新凯恩斯
主义(非均衡)第三篇1970-80年代新自由主义010203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供应学派第四篇1980年代以来的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
A新兴新古典综合派新凯恩斯主义(当代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B02第二篇战后初期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第二篇战后初期凯恩斯主义主
要流派第一章新古典综合派第二章新剑桥学派第三章新凯恩斯主义(I)第二篇战后初期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第一章新古典综合派2一
、概论二、主要理论三、政策主张四、简要评价一、概论(1)产生①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综合理论体系:新古典微观经济学
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综合分析方法: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的综合政策主张:“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综合(2)主要特点②理论观
点的折中主义致力于弥合传统的、对立的理论和政策主张不断吸收各个理论来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③理论与政策主张的灵活多变随着理论与经济背
景变化,经常调整观点和政策建议一、概论(3)主要代表人物萨缪尔森、汉森、索罗、托宾...二、主要理论①双重(混合)经济论国家
机构和私人机构共同对经济实施控制,政府私人共存、垄断竞争共存的混合经济制度②IS-LM由来利率理论,货币需求理论(三个动机)
,国民收入与储蓄投资消费函数、资本边际效率函数、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四个概念;投资、储蓄、货币量、货币需求量、国民收入、利率,六
个的关系。争议IS流量(时期概念),LM存量(时点概念),观点矛盾存量维持均衡,时点均衡才可维持;流动偏好,每个时点都被维持就
无灵活性可言。同时排除了不确定性,说明时期内预期全部实现,矛盾。③失业通货膨胀理论标准凯恩斯理论菲利普斯曲线对滞胀的解释0102
03相比凯恩斯:排斥->替代;供给->需求个体微观部门供给异常财政支出结构失衡微观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托宾)二、主
要理论④效率和公平LOGO三、政策主张①50年代审慎的补偿性宏观经济政策②60年代充分就业政策背景“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和
“充分就业预算”③70年代政策主张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多重调节经济目标的提出及相互协调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宏观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调节
范围扩大三、政策主张④80年代进一步发展四、简要评价0102030405克服了凯恩斯革命后西方经济学的分裂局面,建立起微观
和宏观两大部分组成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西方经济学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构建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是粗陋的。探索了现代市场
经济中政府干预的理论和政策措施,其政策主张为战后50-60年代的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这一政策主张体系存在夸大政府作用,低估市场规
律的倾向,对西方国家70年代的“滞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英美国家为背景,不完全适用于其他国家第二篇战后初期凯恩斯主义主要流
派第二章新剑桥学派一、概况二、主要理论观点三、政策主张四、简要评价1234一、概况①产生②主要代表人物二、主要理论
观点①对新古典综合的批判(1)对于完善和发展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的问题:反对把凯恩斯主义的思想与新古典主义经结合,主张用古典经济
学来补充凯恩斯主义。(2)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核心:不是收入支出模型,而是收入分配不平等(3)均衡非均衡:反对用均衡观替代凯恩斯的
历史时间观,强调非均衡是凯恩斯革命的要旨。(4)经济分析方法:反对强调数量分析方法,强调社会制度分析的重要性。(5)分配理论:
反对建立在边际生产力理论上的分配理论,主张回到劳资利益对立的古典学分配理论。(6)关于凯恩斯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分析的前提:新古
典综合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到充分就业,实际上新综恢复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充分就业假设,主张回到凯恩斯的非充分就业假设。(7)投资与储蓄
的关系:投资支配储蓄,而非储蓄支配投资。(8)政策有效性:反对滥用,效果有限。二、主要理论观点②价值理论在标准体系中,国民收
入在工资与利润间的分配不会影响商品价值。对斯拉法体系的评价研究思路价值和国民收入源头工资和利润分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r=R(1-w
),工资由国民收入支付的,则工资与利润之间存在一种线性关系,且二者呈反方向变动。③分配理论市场操纵论三个部门(服务业无关),
市场(初级产品)部门&计划(垄断、制成品)部门,市场:变化敏感计划:价格由成本+利润决定;市场需求变化,库存;成本直接
反应在价格初级产品部门价格下降,制成品部门成本和价格↓,需求↑,但不发弥补初级产品价格下降而造成的初级产品部门的需求萎缩,经济衰
退。30年代大危机。初级产品部门价格上升,收入和需求↑,扩大总需求一定作用;但价格上升,工会要求提高工资,物价↑,工资-物价轮番
上涨,通胀。(成本↑,需求↓;政府紧缩;家庭收入↓,劳动供给↑,失业↑。)分配结构论商业的政治循环论④失业通胀理论三、政策主
张①特点030102对凯恩斯对付危机的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批评新古典综合频繁使用“相机抉择”来干预经济重视收入分配不平
等财政政策②抑富济贫的收入分配政策抑富累进税带有没收性质的遗产税和赠与税,防止代际累积济贫经济增长率制定工资增长政策,改变或
遏止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不利于劳动者的趋势实行广泛社会福利计划,帮助失业、低收入财政盈余购买私人股票,防止三、政策主张职工持股政府支
持下的经济合作政策③财产(资本)形成政策(投资社会管制政策)有利于低收入者的财产积累政策三、政策主张④充分就业政策进出口管制,
...,国内就业岗位培训,提高收入12①斯拉法体系的变革,解决了古典的内在矛盾,为复兴做出了贡献②作为当时可以与新古综抗衡的,
揭示了后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的一些内在矛盾,推动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四、简要评价34③福利国家,负有一定责任④1980后,
逝世,影响↓一、概况第二篇战后初期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二、关于均衡和失衡的问题三、其他问题上的分歧第三章新凯恩斯主义(I
)四、简要评价0102①形成和发展②主要代表人物:克洛委尔、莱荣霍夫....一、概况二、关于均衡和失衡的问题①关于凯恩
斯体系与瓦尔拉斯体系的根本分歧古典认为对于未来只是是非常清楚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被动的和不确定的。结果,古典学派在货币和利率理
论上发生了错误。二、关于均衡和失衡的问题①关于凯恩斯体系与瓦尔拉斯体系的根本分歧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和萨伊定律,认为供给能够
创造需求,社会的总供求可以自动均衡。但实际上是需求决定了供给。缺乏有效需求理论,无法解释就业水平和总产量的波动。二、关于均衡和
失衡的问题①关于凯恩斯体系与瓦尔拉斯体系的根本分歧克氏和莱氏的分析进一步分析:否定了总需求平衡等于总供给假定。供求方程不是独立
的,意味着总需求在任何价格条件下都等于总供给,超额需求为0.拍卖人,“喊价”的方式传递信息,不存在虚假,价格没达到均衡时不发生
交易。这一假定存在以下问题:瓦尔拉斯体系无时间概念的体系;未考虑货币因素的物物交换体系,只存在经济学家的理论中,与现实市场不符合
。二、关于均衡和失衡的问题②克洛委尔与莱荣霍夫的进一步评析克氏:名义需求与有效需求、单一决策假说与双重决策假说:·瓦氏体系
建立在只考虑名义需求的单一决策假说基础上。·凯氏既考虑了名义需求又考虑了有效需求的双重决策假说。二、关于均衡和失衡的问题②
克洛委尔与莱荣霍夫的进一步评析莱氏:忽视信息传递的不确定性和信息成本批评一般均衡理论。认为在市场不完全或存在信息成本的条件下,市
场对需求变化的最初和最直接的反应不是价格调整,而是数量调整。·瓦氏体系中所有市场调整都是价格调整,及时传递所以均衡。·凯氏
体系考虑到数量调整问题,无法及时传递,只有在市场主体获得充分信息后才进行价格调整,这种推迟价格调整的方式会使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
三、其他问题上的分歧①宏观微观②动态静态③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四、简要评价对凯恩斯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的区分,澄清了战后
经济学界对两者的混淆,对促进凯恩斯思想的研究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01对新古典的均衡和非均衡之间差异的研究,对经
济学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迄今未有共识02上述引致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分裂至今仍未弥合,使宏观经济学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两种取向:新古
典主义取向:为理论逻辑的完美而从微观经济学演绎出来的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取向: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构建的宏观经济学。0303第三篇
新自由主义篇第三篇新自由主义篇第四章新自由主义概述第五章货币主义第六章理性预期学派第七章供给学派一、新自由主义的形成
第三篇新自由主义篇二、早期的新自由主义三、第二代新自由主义第四章新自由主义概述四、简要评价01一、新自由主义的形成①
大危机和凯恩斯主义冲击下,认识到传统的自由主义教条不能适应情况,主动对传统的“自由放任”原则进行修正。02②大危机和凯恩斯主义
兴起后,为了维护经济自由主义基本教条,不得不对传统理论进行改造。03③在....仍然坚持传统自由主义信条,并致力于修补旧自由主义
教条。01.特点:在大危机和凯恩斯主义的挑战面前,完成从旧自由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变。02.芝加哥学派,伦敦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奥
尔多自由主义,哈耶克二、早期的新自由主义三、第二代新自由主义前者注重变化了的条件下重新阐述自由主义经济哲学,后者不满足于自
由主义教条的研究。①注重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针对凯恩斯主义的责难,发展和完善了传统理论。·货币主义对货币数量论的表述
,使货币数量论建立在更坚实的基础上。·理性预期学派在理性预期假设的基础上,发展出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相抗衡的新古典宏
观经济学。·供应学派通过“萨伊定律”现代化,在“需求决定论”盛行时期,在经济学中重新给“供给决定论”争得一席之地。②
重视将自由主义原则的具体化、实用化,使自由主义可以在政策领域与凯恩斯主义相抗衡。·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提出并坚持以
“简单规则”为核心的货币政策主张。·供应学派提出的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的财政政策。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帮助美国走出滞胀,
与空谈、脱离实际不同。通过两代自由主义者的努力,建立起比旧自由主义更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影响到其他学科,首先表现出经济学“帝国主义
”倾向。01四、简要评价重新阐发自由主义经济原则的基础上,重构了能与凯恩斯主义与计划经济理论相抗衡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
02政策层面,构建一套与国家干预主义抗衡的政策主张,对尊重市场规则,制衡政府过度干预发挥了积极作用。03第三篇新自由主义篇第五
章货币主义一、概述二、主要理论观点三、主要政策主张四、简要评价1234①基本特点01货币最重要凯恩斯主义理论和经济政策
已经失效一、概述②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02③形成与发展0350年代:弗里德曼发表....60年代不断扩大70-80年代极
盛时期:弗里德曼获得诺奖;撒切尔夫人公开支持二、主要理论观点①货币需求理论和恒久性收入(1)货币需求函数既不是关于产量或货
币收入的函数(凯),也不是关于物价水平的(旧货币数量)财产数量决定,可用收入来表示->多元的收入函数。实际货币需求,实际
收入,w非人力资本收入与恒久性收入的比率,预期货币名义报酬率、r预期债券名义报酬率、预期股票名义报酬率、预期价格变动率、其他变
量二、主要理论观点(2)恒久性收入与货币需求决定收入:恒久性收入,暂时性收入。·前者依靠自己的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在长
期中获得的经常性、有规则的收入流量。·后者是人们在短期中获得的非连续性和偶然的收入。货币需求主要由恒久性收入决定。1.
收入恒定,货币需求稳定。凯恩斯主义企图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来影响货币需求,进而影响产量和就业量的理论值得怀疑;不仅如此,还会破坏经
济体系的稳定性,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就应使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一致。2.从恒收和暂收中引申出恒久性消费和暂时性消费概念。在这四
个变量中只有恒久性收入与恒久性消费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因恒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恒久性消费也是稳定的。凯恩斯主义的边际消费倾向下
降规律值得怀疑,进而他对凯恩斯主义的整个消费理论,以及建立在其消费理论基础上的财政政策和消费政策提出质疑。①货币需求理论和恒久
性收入供给机制:央行增减货币供应量而对经济发生影响的过程和作用方式货币供给变化引起名义收入变化,然后逐步传导到产量。货币供给为
外生,对货币需求影响不大,进而对经济影响很小。二、主要理论观点与旧货币数量、凯主义:前者认为货币只有物价效应,严格的古典二分
法;后者认为只有产量效应,完全否定“二分法”;货币主义:认为既有产量效应又有货币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温和或经过修正的“古典二分法
”;只是从短期(5-10年)来看,长期来看,只有物价效应,无产量效应。扩大货币供应,虽然会↓利率刺激投资,但物价也会慢慢上升
,货币供应要求更高的利率抵消通胀,随之而来,扩大货币供应量降息的效应就会消失,只剩下物价效应。②货币供给的传递机制和名义收入二
、主要理论观点②货币供给的传递机制和名义收入进一步:凯恩斯主义犯错的原因只考虑了货币和债券两种金融资产,货币增加,人们只会去
买债券。事实上,可供人们选择的资产不仅是债券,还有股票、房地产、耐用消费品等多种资产。这样,名义收入的降息作用就远不及凯恩斯说
的那么大。此外,还研究了传导的“时滞”③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1)通货膨胀理论含义:物价水平持续、普遍上升大公司对市场的垄断
、工会对劳工市场的垄断、财政赤字会引起物价↑没有引起货币供给↑,物价↑只是个别,不是普遍。货币量↑才会导致通胀。物价上涨不等
于通胀。根本原因:货币供应增长超过了产量增长,货币不能被货币需求(收入或产量)吸收所致。(2)自然失业率(失业理论)自然失业:
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情况下,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中所必然存在的失业,零通胀或稳定的通胀率相适应的失业率。自由主义者认为通胀由央行错误的
货币政策造成,自然失业率强调的结构性失业:商品和劳工市场不完全,需求与供给的随机异变性,劳工市场信息不通畅,劳工市场信息成本和
劳动力流动费用造成的失业。自愿失业: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有就业条件造成的失业。③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3)关于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
滞胀理论)第一个时期(50-60年代)第二个时期(60-70年代)第三个时期(70年代中期以来)三、主要政策主张①“简单规则
”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公开宣布一个与预期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并按这一要求稳定增加货币供应量。反对凯主义政策主张
的中间目标(盯住利率),主张盯住货币供应量。②收入指数化政策工资、债券等收入与生活费用指数挂钩,使其随物价变化进行调整的反通胀政
策。(针对美国实施的管制工资-物价的反通胀政策提出。通胀是流通中货币过多造成,管制无用,降低市场效率。)优点:缓解通胀引起的
不公;剥夺政府和投机者在通胀中获得的一部分非法收益;削弱政府通胀动机局限性:作用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契约都同物价联系;只可减轻,不
可消除,控制货币供应量才可以。三、主要政策主张③浮动汇率浮动汇率自动调节,有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均衡的自主维持,避免失衡对经
济的不利。有利于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发展多边国际贸易。反驳批评,汇率不稳定是经济结构不稳定的表现,行政办法反而加剧经济的不稳定
性。固定汇率引起通胀在国际间的传递。④负所得税社会福利政策主张。借鉴所得税的“累进制”原则,拉开享受福利人群可支配收入的差距
。帮助穷人是职责,但其设计应当有助于消除贫困,又有利于增进效率。原制度有助于公平实现但不利于激发低收入者的进取心,对政府产生依
赖。方案:补贴与享受福利者的收入挂钩,使原收入高者在获得补贴后的收入更高,原收入较低者在获得补贴后的收入较低。拉开低收入者可
支配收入的差别,鼓励低收入者依靠自己努力增加收入。具体方案: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负所得税负所得税=收入保障额(无收入
者的补贴)-(实际收入负税率)四、简要评价·通过重新阐发货币数量论,构建起第一个真正能与凯恩斯主义相抗衡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体
系;·构建理论体系过程中,阐发的自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预期等概念对经济学理论的进展有积极意义;·提出的政策主张,尤其是简单的
货币政策,对重新审视战后盛行的凯主义,治理“滞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第三篇新自由主义篇第六章理性预期学派0102一、概况二、
理论的基本假设050304三、主要理论观点四、政策主张五、简要评价一、概况比弗里德曼还要弗里德曼;罗伯特·卢卡斯①
理性预期(1)经济学中的四种预期预期: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前对未来经济走势的估计。1.静态预期(经济主体完全依据以前情况
来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预期价格的价格与前一期价格一致)2.非理性预期(预期者根据以前的经济走势来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非理性在
于预期者判断以前的经济走势将继续下去,经济形势将发生逆转。预期是非理性的心理因素,预期视为一种外生变量。)3.适应性预期(预
期者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4.理性预期(预期者在事前做出的与未来实际情况一致的预期。)(不排除因随机因素干扰出现偏差,强调理性人的主动性,强调人不会犯系统性错误,会使自己的预期不断趋近实际。经济人,以使自己的预期与实际一致。经常预期错误的将被市场淘汰,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是理性预期者。)①理性预期(2)符合理性预期的条件预期者在充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得到的信息的前提下,对未来做出的既符合长期数学平均值,又与应用理论、模型进行推导和运算出来的结果相一致的判断。对经济变量的估计必须是该变量的数学期望值,经济主体主观概率分布与客观概率分布相一致。充分手机和有效利用一切信息;不仅限于信息,还包括估算未来趋势的理论、模型。(3)基于理性预期假说对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批评关于菲利普斯曲线关于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关系二、理论的基本假设②持续市场出清假说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下,各种商品和要素都存在一个价格使供求达到均衡状态,不存在任何的商品和要素的余留。二、理论的基本假设③自然率假说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从长期来看不变的因素,亦称不变率。它是市场经济内在的动态平衡机制,外界能力能暂时打破这种平衡但不能改变它。④复活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假说二、理论的基本假设04第四篇凯恩斯主义复兴篇第四篇凯恩斯主义复兴篇052015级考题2015级考题感谢聆听
献花(0)
+1
(本文系职场细细品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