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视功能检查及应用
2021-01-02 | 阅:  转:  |  分享 
  
视功能检查及应用舒城奥玛眼镜公司主讲人:罗炳生什么是眼睛的“三联动?什么是双眼视觉?什么是三级视功能?什么是调节?什么是集合?近视的机制学说
—调节学说眼睛的三联动眼睛在看不同物体时,都要通过眼肌的协调运动,尤其在看近处物体时,出现近反射三联动现象(包括眼的调节,集合,瞳
孔缩小).看远;晶状体(瞳孔)放大,睫状肌放松,悬韧带收紧,(黄水进)看近;晶状体(瞳孔)缩小,睫状肌收紧,悬韧带放松,(黄水出
)三级视功能三级视功能同时视:双眼视网膜传给大脑的像不是交替接受的,而是同时接受的。融合视:在同时视的基础上大脑中枢将双
眼视网膜的物像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物像。立体视:建立在以上两级视功能的基础上较为独立的具有三维空间的视觉功能,是调节与集合在视中枢指令
下的更高一层次的生理功能。双眼视觉学概述双眼视觉:是形成双眼单视的过程,即一个外界物体的形象分别投射到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主要是黄
斑区),神经兴奋沿视路传入大脑,大脑高级中枢(视皮层)把来自两眼的视觉信号分析、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觉的过程。近视的机制
学说—调节学说长期间近距离作业,使睫状肌痉挛,牵拉脉络膜,眼外肌对眼球壁压力,导致巩膜扩张,眼轴变长。什么是调节?眼睛为了看清近物
体而增加的弯曲度以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地成像,这种改变眼的屈光功能称为调节。调节异常的分类:1、调节不足2、
调节过度3、调节灵活度不良4、调节不能持久什么是集合(辐辏)集合指人眼为了保持看近时,既能看清又能双眼单视,而出现眼球内转,双眼同
时内收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集合。集合异常的分类1、集合不足2、集合过度3、散开不足4、散开过度5、融像性聚散功能异常6、基本型内隐
斜7、基本型外隐斜视功能检查流程1、Worth4-dot7、NRA负相对调节2、立体视8、BCC调节反应3、远
眼位9、PRA正相对调节4、近眼位10、AMP调节幅度5、AC/A11、Flipper调节灵
活度6、融像范围12、NPC集合近点视功能检查前提:全矫同时视Worth4点融合视(一)、三级视功能视功能检测
的分类:立体视①负相对调节(NRA)②正相对调节(PRA)③调节幅度(AMP)(二)、调节功能④调节反应(BCC)⑤
调节灵敏度(Flipper)①近眼位②远眼位③调节性集合与调节之比(AC/A)(三)、集合功能④远正/负融像⑤近正
/负融像⑥近点集合(NPC)一、融合视(worth4点)Worth4点灯可检查同时视、融合视、主导眼、复视。投影出worth4点
视标,右眼放置辅助镜片RL(红片),左眼放置辅助镜片GL(绿片)。正常左眼抑制外隐斜内隐斜右眼抑制复视Worth4点融合视异常诊断
:两红三绿:复视,融合异常,有同时视。两红:左眼抑制,无同时视。两绿:右眼抑制,无同时视。多种红、多种绿或者下方的圆形视标呈横向的
椭圆形:复视Worth4点眼位异常诊断:双眼同时看时:①右眼看右边为红色,左眼看左边为绿色,诊断为内斜。②右眼看右边为绿色,左眼看
左边为红色,交叉了,诊断为外斜。二、立体视双眼同时加辅助镜片P片(偏振片),投影打出立体视图标。此刻顾客右眼看到的是右上左下的竖线
和圆点,左眼看到的是左上右下的竖线和圆点。话术:以圆点为中心,里面的竖线是在一个平面上吗?顾客回答:①在同一个平面上:立体视异常。
②不在同一平面上:立体视正常。立体视检测视标双眼内置偏振滤镜所见的立体视标三、远距离水平隐斜远距离水平隐斜正常值:1ΔBO—3
ΔBI一、马氏杆法要求:半暗室,顾客头部不能偏斜,双眼同时注视目标,光源距离5米以外。水平隐斜:将红色水平马氏杆置在右眼前。投放
点状视标或聚光电筒打出点光。两眼同时观察视标,右眼通过马氏杆会将点状光看成一条竖状光带,而左眼仍然看到的是点状光。。观察的结果可能
有三种:a正位视b内隐斜c外隐斜a.竖光带穿过点状光。无水平隐斜。b.光带与光点分离,光带在右,光点在左。说明是内隐斜
。在左眼前递增B0棱镜,递增的过程中,光带和光点逐渐靠近,直到竖直光带穿过光点。此时所加棱镜度即为内隐斜量。c.光带在左,光点在
右。说明是外隐斜。在左眼前逐渐增加BI棱镜,使光带和光点渐渐接近,直到光带穿过光点。所加的棱镜度即为外隐斜的值。垂直隐斜(选修)
:将马氏杆竖直放置在右眼前。投射点状光。两眼同时观察视标。右眼通过马氏杆会将点状光看成一水平光带,左眼看的仍然是点状光。观察的结
果有三种可能:a正位视b上隐斜c下隐斜a.水平光带穿过点光,两眼均无上隐斜。b.水平光带在下,光点在上。说明右眼上隐
斜。在右眼前置BD棱镜,或左眼前加BU棱镜。逐渐由少到多递增棱镜,直到水平光带穿过光点。此时所加的棱镜度即是右上隐斜的度。c.水平
光带在上,光点在下。为左眼上隐斜。在左眼前递增BD三棱镜,或在右眼前递增BU棱镜,直到水平光带穿过光点。所加棱镜即是左上隐斜度。备
注:上隐斜也属于双眼视异常范畴。右眼上隐斜,左眼一定是下隐斜;反之,左眼是上隐斜,右眼一定是下隐斜。二、棱镜分离法左眼放置6ΔB
U,右眼放置12ΔBI,左眼为分离棱镜,右眼为检测棱镜。棱镜放置如图所示:右眼:12△BI左眼:6ΔBU右眼:检测棱镜
左眼:分离棱镜投影最佳视力的上一排单个视标。话术:问顾客是否能看见左上右下的两个视标,若顾客回答
:上下未分离,加大右眼棱镜;若顾客回答左右未分离,则加大左眼棱镜,直至顾客看到是左上右下两个视标。此时再告知顾客,注视下面那个视标
,余光看着上面那个视标,我现在把上面那个视标慢慢向右移动,你看见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对齐的时候给我说。调整检测棱镜直至上下视标对齐,
然后遮住左眼三秒钟,再看视标是否上下对齐,若否,继续调整检测棱镜直至对齐,然后再遮住眼睛三秒钟,再看视标,重复遮眼动作直至遮眼前后
视标都是上下对齐的。此刻检测棱镜上的刻度就是远眼位的隐斜的量。四、远负融像性集合(NRV)和远正融像性集合(PRV)检测前提:a:
远眼位正常(1ΔBO—3ΔBI):不需要检测NRV和PRVb:远眼位外斜(4ΔBI以上):检测BO正融像c:远眼位
内斜(2ΔBO以上):检测BI负融像远负融像的正常值:X/4~10/2~6(远负融像无模糊点,只有破裂点和
恢复点)负融像的检测:旋转棱镜于眼前垂直放置,箭头对准0刻度,然后同时向鼻侧旋转,直到所看的视标变模糊,此刻为模糊点,记录模糊点时
左右眼的棱镜度之和,然后继续加大棱镜量,直到视标破裂,不再是一个,此刻为破裂点,记住分裂点的左右棱镜量之和,但此时不能停止旋转,到
达破裂点后立刻回转减小棱镜量,待视标融合成一个时,此刻为恢复点,记录恢复点的左右棱镜量之和。RL负融像的检测远正融像的正常值:5~
13/11~27/6~14(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正融像的检测:旋转棱镜于眼前垂直放置,箭头对准0刻度,然后同时
向颞侧旋转,直到所看的视标变模糊,此刻为模糊点,记录模糊点时左右眼的棱镜度之和,然后继续加大棱镜量,直到视标破裂,不再是一个,此刻
为破裂点,记住分裂点的左右棱镜量之和,但此时不能停止旋转,到达破裂点后立刻回转减小棱镜量,待视标融合成一个时,此刻为恢复点,记录恢
复点的左右棱镜量之和。RL正融像的检测五、近距离水平隐斜近距离水平隐斜的正常值:0—6ΔBI棱镜法:全矫、近用瞳距、近用灯打
开,近用视力表盘置于40CM处。让顾客闭上双眼,将旋转镜转到视孔前,右眼放置12△BI(检测棱镜),左眼放置6△BU(分离棱镜)
。视标为近用视力表盘小方块视标或最佳视力的上一排视标。检查方法与远距离隐斜量检测一样。右眼:12△BI左眼:6△BU右眼:检测
棱镜左眼:分离棱镜六、近负融像性集合(NRV)和近正融像性集合(PRV)检测前提:a:近眼位正常(
0—6ΔBI):不需要检测NRV和PRVb:近眼位外斜(7ΔBI以上):检测BO正融像c:近眼位内斜(1ΔBO以上
):检测BI负融像口诀:外斜检测正融像,内斜检测负融像近负融像的正常值:9~17/18~26/4~18(模糊点/破裂点
/恢复点)近负融像的检测方法同远负融像的检测方法一样近正融像的正常值:12~22/15~27/4~18(模糊点/破
裂点/恢复点)近正融像的检测方法同远正融像的检测方法一样七、AC/A(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A正常值:3—5(一个
调节带动四个集合)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有老花的被检者在远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加ADD,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
放置到40cm处。双眼同时打开,请被检眼注视视标,双眼同时添加+1.00D球镜度,放松调节,测定其眼位(方法同近平隐斜检查),并
做记录。双眼前加-1.00D球镜度,刺激调节,再测定眼位(方法同近水平隐斜检查),并做记录。计算AC/A值:AC/A=【(放松的
棱镜量-近眼位)+(近眼位-刺激的棱镜量)】÷2口诀:同号相减,异号相加。PS:BI+BO,BI-BI,BO-BOAC\A值分析
6、AC/A:表示调节与集合的关系,正常值是3-5△/A;高AC/A值可判断集合过度或者散开过度,低AC/A值可判断集合不足或者散
开不足AC/A的意义AC/A:正常值是3-5Δ/D协助诊断:高AC/A值可判断集合过度或散开过度;低AC/A值可判断集合不足或散
开不足配镜方案:利用AC/A来确定处方改变对病人的隐斜视产生的影响:低AC/A的病人处方改变后对其隐斜视影响较小,高AC/A者正好
相反决定眼镜的佩戴方式低AC/A(AC/A<3:1),则要足矫正,而且不论近视度数,看远看近都戴镜,高AC/A(AC/A>6:1)
,则-2.50D以下近视,看远戴镜,看近不戴镜,;-2.50以上近视,看远戴足矫镜,看近戴欠矫正镜或下+ADD处方镜。AC/A正
常(3:1~6:1)之间,可不强调足矫正,看远看近都戴镜。八、NRA(负相对调节)NRA正常值:+1.75D—+2.50D第一
步: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全矫度数,有老花的被检测者在远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加ADD,放下近视力检查杆,放置到40cm处,视标为最佳
视力的上一行视标。第二步:双眼同时打开,适当照明(开近用灯)。第三步:检测NRA,双眼同时增加正球境度,每次加+0.25D,每三秒
增加一次,直到被检者主诉开始出现模糊并且保留这一模糊时刻3-5秒,若3-5秒内模糊视恢复清晰,可继续增加屈光度:但若超过5秒仍未恢
复,停止测试,退回最后能看清的度数,此时所加的正球镜为NRA的测量值。备注:NRA测量值高于+2.50D/+2.75D即过矫了。N
RA分析2、NRA(负相对调节):正常值是+2.00±0.50D,如果NRA过小,说明调节不能放松、调节痉挛或过度(近视容易过矫)
NRA分析≤+1.75D+2.00-+2.50D≥2.50D调节紧张、调节过度、调节痉挛、假性近视。需要做调节训练,散瞳验光正常
近视过矫或远视欠矫-需重新验光九、BCC(调节反应)BCC正常值:+0.25D—+0.75D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全矫度数,放
下近视力检查拉杆,放置近用视力表盘到40cm处,视标为FCC视标。双侧视孔调整为±0.50交叉圆柱镜,暗照明下检查(自然光,关近
用灯)。嘱顾客观看FCC视标,并报告是横线清楚还是竖线清楚。若顾客主诉竖线较清楚,双眼同时加负球镜,每次加-0.25D,直至横、
竖线一样清晰止。若顾客主诉横线较清楚,双眼同时加正球镜,每次加+0.25D,直至横、竖线一样清晰止。记录所加的球镜度数,即为B
CC的测量值。若为正值,则说明调节滞后:若为负值,则说明调节超前。±0.50D辅镜FCC视标BCC分析4、BCC(
调节反应):正常值+0.25-+0.75D;如果是零或者负值,说明患者总是在使用大于调节刺激的调节力量(调节超前);如果BCC>
+0.75D说明调节滞后,调节总是“慢半拍”,跟不上(导致远视离焦而促进近视进展)调节滞后≠调节不足十、PRA(正相对调节)P
RA正常值:≥-2.50D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全矫度数,有老花的被检测者在远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加ADD,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放
置近用视力表盘到40cm处,视标为最好视力上一行视标。双眼同时打开,适当照明(开近用灯)。检测PRA,双眼同时增加负球境度,
每次加-0.25D,每三秒增加一次,直到被检者主诉开始出现模糊并且保留这一模糊时刻3-5秒,若3-5秒内模糊视恢复清晰,可继续增加
屈光度:但若超过5秒仍未恢复,停止测试,退回最后能看清的度数,此时所加的负球镜为PRA的测量值,做记录。PRA分析3、PRA(正
相对调节):正常值是-3.00,反应的是调节的储备力量,越大越好;PRA小说明调节不足(易视疲劳或近视容易加深)十一、AMP(调节
幅度)AMP最小值:15-年龄/4全矫、开近用灯,近用视力表盘、最佳视力上一排视标。将近用盘视标由40cm远处慢慢向鼻根部
移动,移动速度保持2厘米/秒,直至移动到25cm处,再双眼同时加负镜,直至视标模糊为止。视标至眼睛的距离的倒数加上所加负镜的度数即
为调节幅度。调节幅度应先单眼检测,然后再双眼检测,正常双眼比单眼的调节幅度多0.50D.实际测量的AMP=4.00D+所加负镜的
屈光度AMP分析1、AMP(调节幅度):指调节远点与调节近点之间的屈光力只差;正常值(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检查方
法:1)、推进法:可测单眼和双眼2)、负镜法:测单眼十二、Flipper(调节灵敏度)Flipper正常值:单眼
11—12cmp,双眼8cmp全矫状态下,使用±2.00D的翻转拍,让顾客注视40cm处,注视近用视力表。首先从正镜度开始,到
负镜度翻转镜片多次,正/负为一周期,随着每一次变化,要求顾客必须看清楚字体,最好能大声读出。先单眼分别检测,再双眼同时检测。记录
一分钟,翻转的周期数。±2.00D翻转拍注意:近用视力表的选用标准与矫正视力有关:0.8—1.0的矫正视力:选用20/30的
视力卡0.7—0.5的矫正视力:选用20/40的视力卡0.4以下的矫正视力:选用20/50的视力卡FLIPPER分析5、F
lipper(调节灵敏度):正常值单眼12cpm,双眼8cpm;表示调节的容易程度(晶体有无能力很快的进行调节);负片通过困难表示
调节张力不够,正片通过困难说明调节无法放松,正负片均通过困难说明调节灵敏度差鉴别诊断:单眼不能通过,双眼通过是调节问题;反之是
聚散问题十三、NPC(集合近点)NPC正常值:5cm或5cm以下亮照明,全矫。将0.6视标由40厘米远处慢慢向鼻根部移动,移动速
度保持3-5厘米/秒,直至视标变成两个为止,并观察眼位内转情况,如一眼出现外转时,测量视标至眉心的距离即为集合近点。集合近点必须双
眼同时检测。序号检查项目正常值序号检查项目正常值1Worth4点1-5米4盏灯9近正融像12~22/15~27/4~182Tit
mus立体视<60”10NRA+1.75D~+2.50D3远眼位1△BO~3△BI11BCC+0.25D~+0.75D4近眼位0~
6△BI12PRA>2.50D5AC/A3△~5△/D13AMP15-(0.25×年龄)6远负融像×/4-10/2-614Flip
per单眼11cpm双眼8cpm7远正融像5~13/11~27/6~1415NPC5cm8近负融像9~17/18~26/4~18
视功能检查正常值视功能异常包含什么?常见的视功能异常包括调节不足调节功能异常调节过度调节灵活度不良集合不足集合功能异常
基本型隐斜,融像性聚散异常集合过度双眼视功能异常如何做好双眼视功能异常的诊断1、视功能检查的正常值标准用于参考,不是
绝对的。2、视功能检查操作熟练。3、相关的检查结果互相印证。4、发现和解决主要矛盾。诊断分析--八部曲1、远近眼位是否一致5、看眼
位是否影响了调节2、问题眼位在远或在近6、看调节是原发还是继发3、问题眼位抵抗力是否符合S法则7、看调节是否影响屈光度4、看AC/
A值8、个性化健康视觉方案一:看远、近眼位是否一致二:找问题眼位是在近还是在远远处眼位不正常就是散开问题散开过度/散开不足近眼位不
正常就是集合的问题集合不足/集合过度三:问题眼的抵抗力是否足够谢尔德法则(Shear’sCriterion)谢尔德认为欲位置舒适的
视觉系统,必须要具备以下条件:【融像性预留量(补偿性辐辐辏)】须大于或等于【融像性需求量】的两倍。外斜位(exophoria)患者
:加棱镜基底朝外BO至模糊点的量须大于或等于外斜位的两倍。内斜位(esophoria)患者:加棱镜基底朝内BI至模糊点的量须大于或
等于内斜位的两倍。四:看AC/A值3—5之间,是正常的基本型外隐斜/基本型内隐斜/融像运动功能障碍大于7,考虑是集合过度/散开过度
/ADD处方。小于3,考虑是集合不足,视觉训练是首选。五:看眼位是否影响了调节集合不足—可引起调节超前;集合过度—可引起调节滞后;
当调节和集合是相反矛盾时,这个矛盾的主要源是集合。调节不足—集合不足;调节过度—集合过度;当调节和集合是相联动时,这个矛盾的主要源
是调节。六:看调节异常是原发还是集合异常导致单眼Flipper单眼问题—调节问题双眼Flipper双眼问题—集合问题七:看调节是否
影响到屈光度调节功能检查NRABCCPRA是否有调节超前和调节过度,主要看NRA是否降低,如果再加上BCC是负值,高度怀疑屈光度验
得不准,可能有近视过矫,或远视欠矫。要重新雾视或散瞳。八:健康视觉方案而不是单一的眼镜调节过度的症状调节过度—症状1.视物模糊、视
力不稳定。2.稍作近距离阅读和工作后即感眼胀、头疼。3.畏光、对光敏感、从视近转为视远时聚焦困难。调节过度—体征调节过度—体征1.
调节幅度正常2.调节超前:BCC<+0.253.单眼调节力敏度下降,+2.00D镜片通过困难4.NRA降低5.内隐斜调节过度—处理
调节过度—处理1.屈光矫正:即使很低度数的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2.视觉训练:调节放松训练3.药物治疗:散瞳-每晚滴两次,睡前半小时
滴。4.配镜ADD处分、抗疲劳镜片:(1)近垂直眼位存在,不配渐进(2)内隐斜或外隐斜<6棱镜度可配调节不足—症状1.视疲劳,
长时间工作后感觉疲劳欲睡觉。2.视远、视近均模糊,尤以近物明显,注意力无法集中。3.头痛、牵拉感,眼肌紧张,阅读字体有移动感。4.
眼干、畏光、流泪等症状。5.不能长时间视近物,希望避免近距离工作。6.可能症状:头痛、颈部僵硬、全身乏力。调节不足—体征1.调节幅
度降低,比年龄相关最小幅度低2D以上2.调节滞后:BCC>+0.75D3.单眼调节灵敏度下降,-2.00D镜片通过困难。4.PRA
降低5.近处(40cm)BO模糊值可能降低至少符合4项诊断调节不足调节不足—处理1.屈光矫正:即使很低度数的近视、远视、散光和屈光
参差。2.视觉训练:调节训练、推进训练3.近距离附加:正镜附加解决症状成人前两项失败选择第三项,青少年不能近附加。调节灵活度不良
—症状与近距离工作有关1.视物模糊:特别是从视近物到视远物或从视远物到视近物明显2.稍作近距离阅读和工作后即感眼胀、头痛3.阅读
困难,疲劳、嗜睡4.阅读注意力下降5.眼眶周围有牵拉感6.所阅读字体移动7.希望尽可能避免近距离工作调节灵活度不良—体征1.调节
幅度正常2.调节反应正常3.单眼调节灵敏度下降,+/-2.00D镜片通过困难4.NRA,PRA均降低调节灵活度不良—处理1.屈光矫
正2.视觉训练:远近字母表,反转拍集合过度的症状:1.复视2.眼紧张感、疲劳感、牵拉感3.晚上额部疼痛4.聚焦过度感觉5.视物远近
均可出现模糊6.希望能尽可能避免近距离工作7.阅读时喜欢将书本放的很近8.喜欢闭眼集合过度的体征1.看近内隐斜2.看近时内隐斜大于
看远3棱镜度3.负融像性辐辏(NRV)减弱4.近处集散灵敏度减弱,使用底朝内(BI)的棱镜时明显5.PRA减弱6.双眼调节灵敏度,
-2.00D镜片完成困难7.BCC结果>+0.75D8.集合近点(NPC)变近,接近鼻尖9.计算性AC/A≧7:1集合过度的处理处
理:ADD处方,定期复查,眼位正常时换镜集合不足的-症状1.近距离阅读需求与实际用眼能力之间不协调2.视近物时有重影、复视感、模
糊、聚焦困难,字体发生流动、跳动3.眼部有牵拉、紧张感,眼球酸胀、眼周围疼4.无法集中注意力,希望尽量避免近距离阅读集合不足的-体
征1.看近时外隐斜2.看近时外隐斜大于看远时4棱镜度3.集合近点大于6MM4.正融像性辐辏(PRV)减弱5.集散灵敏度减弱,
使用BO的棱镜时明显6.双眼调节灵敏度+2.00D镜片困难7.NRA减弱8.BCC<+0.259.计算性AC/A<=3:1集合不足
的-处理1.屈光矫正2.视觉训练-最有效散开过度的-症状复视广场恐惧症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散开过度的-体征:1.看远外隐斜2.看远
时外隐斜度数大于看近10~15棱镜度3.远近正融像性辐辏(PRV)基本正常4.远集散灵敏度减弱,使用BO时明显5.双眼调节灵敏度,
+2.00D镜片完成困难6.NRA减弱7.计算性AC/A高,梯度性AC/A可正常散开过度的处理:看远复视处方:1/3-2/3远外斜
度,双眼分担(主导眼少,非主导眼多),三棱镜先1/3,慢慢过渡到3/3,患者需棱镜度会随时间增大。散开不足的-症状症状:看远重影、
模糊、头痛,驾驶障碍等散开不足的-体征:1.看远内隐斜2.看远时内隐斜度数大于看近8~10棱镜度3.远负融像性辐辏(NRV)减弱(
BI)4.远集散灵敏度减弱,使用BI时明显5.双眼调节灵敏度,-2.00D镜片完成困难6.PRA减弱:7.计算性AC/A≤3:1散
开不足的处理:1.屈光矫正:低矫处方2.视觉训练:融像性聚散功能异常的-症状1.常见于学龄青少年、成年人、屈光不正长期未矫正者2.
视远或视近时视物模糊3.近距离工作后有不舒适感4.症状随时间加重,晚上更明显5.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后,注意力无法集中6.希望避免长时
间近距离工作7.初步双眼视检查不能解释与视觉有关的症状8.晚上或近距离工作后眼上方疼痛融像性聚散功能异常的体征:1.无显著的隐斜2
.正负融像性辐辏(PRV、NRV)均减弱3.集散灵敏度BI,BO均减弱4.双眼调节灵敏度,+/-2.OOD镜片均感困难5.NRA/
PRA均减弱6.单眼调节灵敏度可正常7.正常AC/A融像性聚散功能异常的处理:视觉训练:融像训练案例分析案例:1远眼位:B
I3△近眼位:BI8△ AC/A:2.5/1 正融像(近)Bo1/19/16负相对调节+2.50D调节反
应:-0.25正相对调节-1.50调节灵敏度:单-双+右9左9双7集合近点:8cm案例分析案列②远眼位:
BI4△近眼位:BI1△AC/A:5.5/1负融像(近):BI10/17/15负相对调节:+1.75D调节反应:-0.50D正相对调节:-4.50D调节幅度:R:12.5DL:12.75D11.75D调节灵敏度:单+双+集合近点:3CM案例分析案例③远眼位:BI3△近眼位:BO2△AC/A:6/1负融像:(近)BI3/10/8负相对调节:+2.00D调节反应:+1.00D正相对调节:-4.50D调节灵敏度:单-双-调节幅度:R:13.25DL:13.00D集合近点:3CM案例分析案例:4(年龄10岁)远眼位:BO1△近眼位:BI4△ AC/A:3.5△/1 正融像(近)Bo1/19/16NRA负相对调节+1.50DBCC调节反应:-0.25DPRA正相对调节-2.50DAMP调节幅度OD:10.00DOS:10.75DOU:10.50DFLIPPER调节灵敏度:OD:4cmpOS:5cmpOU:5cmpPS:单、双眼正镜通过困难集合近点:4cm案例分析案例:5(年龄12岁)远眼位:BI4△近眼位:BI9△ AC/A:1.5△/1 正融像(近)13/20/11NRA负相对调节+2.25DBCC调节反应:0PRA正相对调节-1.50DAMP调节幅度OD:5.00DOS:5.75DOU:5.50DFLIPPER调节灵敏度:OD:7cmpOS:7cmpOU:6cmpPS:单、双眼负镜通过困难集合近点:10cm
献花(0)
+1
(本文系紫气东来2ze...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