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302土部
2021-01-03 | 阅:  转:  |  分享 
  
三划

土部

土2.玍去圣3.圩圬圭寺在至尘圪老考圳圾圹圮圯地场4.坛坏坜址坚坝坐坌坋圻坂均坁坍坎坞坟坊坑块坠坳灶5.坪坷茔坩耇坯垄垅坫垆坦坤坰坱垇垂坿坵坻坼坨垃幸坢坡坲坭坳6.型垚垩垭垣垯垮垤城垫垌垲垱埏垡垍垧垢垎垝垕垛垜垴垞垵垓垟垒垦垠7.埔埂埕埘埋埚埙垾袁埊埆埒垺垸埌垽堲埃8.堎堵埜埡堊堇域堅基埴埼埯堑堂埸堁堈堌堝埰埝埨埵堆埤堄堋埠堍埳培埻堉堃執墋埽堀埭堕9.堧堛墴堪堞塔堾堰堙堮堶堦堤場塄塅堠堡堘塊塆堩堷報塈堖壻10.塥墓塨填塬埘塌塤堽塏塕塮塢塯塍塓塗塞塙塘塑塋塉塱塚11.墕臺塹墐塼塽墙墆墊墘墈墟墅墁塴塲墖墍墚境墒塾墉塵塺墜墬墮朅墋12.墳墶墝墠墨墦墺墩墪墫墡增墯墀13.墻壄墼臻墣壋墾墽壈壇壅壁14.壐壓壑鼃壎壕壙15以上.壘壢壚壜壟壠壞疆壤壩壪壛

土(tǔ吐)

《书·舜典》:“汝平水土,惟时懋哉!”《书·禹贡》:“禹敷土。”《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列子·汤问》:“焉置土石。”《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这里用为土壤之意。

《书·皋陶谟》:“达于上下,敬哉有土!”《尔雅》:“土,田也。”郝懿行义疏:“土为田之大名,田为已耕之土。对文则别,散则通也。”《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里用为田土之意。

《书·益稷》:“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诗·商颂·长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周礼·地宫·大司徒》:“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周礼·考工记·玉人》:“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以土地。”郑玄注:“土,犹度也。”《管子·白心》:“四璧而知请,壤土而与生。”《孟子·公孙丑下》:“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谷梁传·僖公四年》:“不土其地,不分其民,明正也。”这里用为测量之意。

土:《齐诗》作“杜”,水名,在今陕西麟游、武功两县境内。《诗·大雅·緜》:“自土沮漆,古公亶父。”



二画

玍(gǎ嘎)

汉以后字。

去(qù趣)

《易·小畜·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易·涣·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这里用为除去、不用之意。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左传·襄公二十年》:“武子去所。”《春秋·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谷梁传》:“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战国策·齐策》:“不能相去。”《说文》:“去,人相违也。”这里用为离开之意。

《左传·昭公十九年》:“纺焉以度而去之。”《孟子·公孙丑下》:“委而去之。”这里用为逃离、逃亡之意。

圣(shèng肾)聖

《书·洪范》:“睿作圣。”《诗·邶风·凯风》:“母氏圣善。”《诗·小雅·小宛》:“或圣或否。”《诗·商颂·长发》:“汤降不迟,圣敬日跻。”《管子·四时》:“听信之谓圣。”《荀子·解蔽》:“圣也者,尽伦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说文》:“圣,通也。”这里用为通达之意。

《诗·小雅·巧言》:“圣人莫之。”《诗·小雅·小宛》:“或圣或否。”《老子·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论语·子罕》:“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吕氏春秋·察今》:“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本义是指封建时代称颂帝王或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之词。宗教圣徒对所崇拜事物的也尊称圣人。又指儒家所称道德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这里用为神圣的、又有聪明而才智胜人之意。

圣人:《诗·小雅·巧言》:“圣人莫之。”《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通达的人知道所谓的名望是怎么回事,所以并不汲汲去追求名望。



三画

圩(wéi围)(xū虚)

汉以后字。

圬(wū巫)杇、釫

形声。从木,亏声。“亏”即古“于”字。本义:抹子,涂墙的工具,镘子,泥瓦工人用来涂抹墙的抹子。《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於予与何诛?”《战国策·赵策》:“豫让刃其杇。”这里用为抹墙之意。

圭(gui规)

《易·益·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孙子算经》卷上:“量之所起,起于粟,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这里用为古代容量单位。

古同“珪”。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书·顾命》:“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诗·大雅·卷阿》:“颙颙卬卬,如圭如璋。”《诗·大雅·云汉》:“圭璧既卒,宁莫我听。”《周礼·大宗伯》:“以青圭礼东方。”《左传·哀公十四年》:“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管子·形势》:“牺牷圭璧,不足以飨鬼神。”《论语·乡党》:“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庄子·马蹄》:“孰为珪璋。”

圭田:《孟子·滕文公上》:“圭田五十亩。馀夫二十五亩。”这里用为供祭祀用的田土之意。

寺(sì四)

春秋战国时代宫内供使的小臣,东汉后专指宦官。《诗·秦风·车邻》:“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诗·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左传·僖公二年》:“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韩非子·难三》:“文公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

在(zài再)

《易·随·九四》:“有孚,在道,以明何咎。”《易·小过·六五》:“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诗·周颂·清庙》:“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诗·周颂·时迈》:“明昭有周,式序在位。”《管子·侈靡》:“三尧在,臧于县,返于连。”《庄子·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大戴礼记》:“存往者,在来者。”这里用为省视、观察之意。

《书·尧典》:“朕在位七十载。”《书·君陈》:“殷民在辟,予曰辟。”《诗·周南·关雎》:“在河之洲。”《孟子·告子上》:“在位故也。”《春秋·昭公三十年》:“公在乾侯。”《列子·汤问》:“在冀州之南。”这里用为居于、处于之意。

至(zhì志)

《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易·临·辞》:“至于八月,有凶。”《易·井·辞》:“往来井井,汔至,亦未谲井。”《书·康王之诰》:“富不务咎,厎至齐信。”《诗·小雅·宾之初筵》:“百礼既至,有壬有林。”《管子·幼官》:“常至命,尊贤授德则帝。”《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礼记·中庸》:“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荀子·儒效》:“《颂》之所以为至者,取是而通之也。”《荀子·君道》:“至道大形,隆礼至法,则国有常。”这里用为周密、周到之意。

夏至、冬至的简称。《管子·侈靡》:“是故王者谨于日至。”《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易·复·象》:“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诗·周颂·雍》:“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管子·权修》:“朝不合众,治之至也。”《管子·枢言》:“贤大夫不恃宗,至士不恃外权。”

到来、到达。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管子·参患》:“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老子·八十章》:“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论语·微子》:“至则行矣。”《墨子·辞过》:“远道不至。”《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广韵》:“至,到也。”

真挚,诚挚。《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庄子·天下》:“不离于真,谓之至人。”《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至人:能认识、承认真实世界的人。《文子·道原》:“夫至人之治也,弃其聪明,灭其文章。”《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庄子·天下》:“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孟子·离娄上》:“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荀子·不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荀子·正论》:“夫是之谓视形势而制械用,称远近而等贡献,是王者之制也。”《荀子·议兵》:“夫是之谓三至。”《逸周书》:“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以常为慎…上贤而不穷,哀乐不谣,民知其至。”这里用为准则之意。

至阴:人体穴位。在足小趾外侧,太阳经脉之根,起于此处。《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尘(chén臣)塵

《诗·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祗自尘兮。”《左传·昭公三年》:“湫隘嚣尘。”《楚辞·招魂》:“朱尘筵些。”《庄子·逍遥游》:“尘埃也。”《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这里用为尘土之意。

圪(gē戈)

汉以后字。

老(lǎo轑)

《易·大过·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左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礼记·大学》:“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荀子·修身》:“老老,而壮者归焉。”《荀子·成相》:“治之道,美不老。”这里用为老人、衰老、衰颓之意。

《管子·入国》:“一曰,老老。”《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指第一个老)《礼记·大学》:“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郑玄注:“老老,长长,谓尊老、敬长也。”《荀子·修身》:“老老而壮者归焉。”杨倞注:“老老,谓以老为老而尊敬之也。”《荀子·大略》:“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这里用为敬爱,敬重之意。

老吾老:《管子·入国》:“一曰,老老。”《大学·十一章》:“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郑玄注:“老老,长长,谓尊老、敬长也。”《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荀子·修身》:“老老而壮者归焉。”杨倞注:“老老,谓以老为老而尊敬之也。”这里用为敬爱,敬重之意。

古代的官名有三公、三老。他们的学问道德都很好,但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类似于现在的顾问委员会。《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老彭。”《论语·宪问》:“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礼记·王制》:“属于天子之老二人。”郑玄注:“老,谓上公。”《礼记·曲礼》:“国君不名卿老世妇。”郑玄注:“卿老,上卿也。”

历时长久。《左传·僖公四年》:“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明归有光《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考(kǎo烤)

《易·履·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书·大诰》:“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诗·秦风·终南》:“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诗·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管子·戒》:“内不考孝弟,外不正忠信。”《韩非子·扬榷》:“其事不当,下考其常。”《广雅·释诂二》:“考,问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卜征考祥,终然允淑。”李善注引薛综曰:“考,问也。”这里用为询问之意。

孝的古字。《易·蛊·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诗·小雅·湛露》:“厌厌夜饮,在宗载考。”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第一章第一节:“卜辞中有兄己,又有父己,据王国维氏的研究,就是孝己。只是因为孝己不曾继承王位,所以《世本》和《史记》两书都不曾提到他的名字。……在殷代,有了孝的事实,当然也就说明那时确有了孝的思想的产生。同时,从卜辞中已见到“考”字和“老”字,在古代,“考”、“老”两字本和“孝”字相通,金文也是如此。这可见,当时的“考”字即是“老”字,“老”字即是“考”字,“考”字或“老”字也即是“孝”字。今卜辞中既有了“考”、“老”两字,也就说明卜辞中有了“孝”字。卜辞中的“孝”字作“■”,意思就是要“奉先思孝”。这里用为孝之意。

《书·洪范》:“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书·洛诰》:“万年厌于乃德,殷乃引考。”《诗·周颂·丝衣》:“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说文》:“考,老也。”《新唐书》:“富贵寿考。”这里用为年老之意。

《书·舜典》:“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书·酒诰》:“奔走事厥考厥长。”《书·洪范》:“五曰考终命。”《诗·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诗·大雅·烝民》:“缵戎祖考,王躬是保。”《诗·周颂·雍》:“假哉皇考,绥予孝子。”《诗·周颂·载见》:“率见昭考,以孝以享。”《尔雅》:“父为考。”《楚辞·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苍颉篇》:“考妣延年。”《礼记·曲礼》:“生曰父,死曰考。”《礼记·祭法》:“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这里用为去世的父亲之意。

假借为“攷”。《诗·唐风·山有枢》:“子有钟鼓,弗鼓弗考。”《晏子春秋卷四·内篇问下》:“治唐园,考菲履,共恤上令。”《庄子·天地》:“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宋苏轼《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这里用为敲、击之意。

古通“簋”。《诗·大雅·江汉》:“作召公考,天子万寿。”《诗·周颂·载芟》:“有椒其馨,胡考之宁。”郭沫若《青铜时代·周代彝器进化观》:“考乃簋之假借字。”

古通“巧”。《书·金滕》:“予仁若考能。”《史记》作巧。

审察,察考,查核,考试。《国语·越语下》:“上帝不考,时反是守,强索者不祥。”《楚辞·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司马迁《报任安书》:“略考其行事。”

圳(zhèn振)

汉以后字。

圾(jī机)

古通“岌”。危险。《墨子·非儒下》:“夫舜见瞽叟孰然,此时天下圾乎!”《庄子·天地》:“殆哉,圾乎天下!”

圹(kuàng况)壙

墓穴。《周礼·方相氏》:“入圹。”《荀子·大略》:“望其圹皋如也。”《礼记·夏官·方相氏》:“若从柩,及圹,皆执绋。”《说文》:“圹,堑穴也。”

古通“旷”。《管子·七法》:“不失天时,毋圹地利。”《荀子·议兵》:“敬谋无圹,敬事无圹,敬吏无圹,敬众无圹,敬敌无圹,夫是之谓五无圹。”《荀子·大略》:“望其圹,皋如也,巅如也,鬲如也。”《汉书·韦玄成传》:“五世圹僚,自我节候。”这里用为荒废之意。

古通“旷”。《庄子·应帝王》:“以处圹埌之野。”《孟子·离娄上》:“兽之走圹也。”《荀子·礼论》:“故圹垅,其貌象室屋也。”这里用为旷野之意。

圮(pǐ痞)

《书·尧典》:“吁!咈哉,方命圮族。”《孙子·九变》:“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说文》:“圮,毁也。”《书·序》:“祖乙圮于耿。”《思玄赋》:“覩有黎之圮坟。”这里用为塌坏、坍塌之意。

圯(yí移)

汉以后字。

地(dì弟)墬

与“天”相对。《易·明夷·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老子·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论语·子罕》:“譬如平地,虽覆一篑。”《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这里用为大地、土地之意。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传统用作表示次序的符号。也叫“十二支”。与“天干”相配表示年、月、日的次序,也用来记时。

场(cháng厂)場、塲

祭坛旁的平地、平坦的空地。《诗·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周礼·载师》:“以场圃任园地。”《汉书·郊祀志》:“牺牲壇场。”

场师:古代的园艺师。《孟子·告子上》:“今有场师,舍其梧檟,养其樲棘。”



四画

坛(tán弹)壇

《管子·轻重己》:“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荀子·儒效》:“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公羊传·庄公十六年》:“庄公升坛。”《史记·陈涉世家》:“为坛而盟。”《尚书大传》:“维元祀,巡守四岳八伯,坛四奥,沈四海,封十有二山,兆十有二州。”本意为四四方方的用于祭祀的土台,这里延伸为方正之意。

坏(huài)壞

《书·大禹谟》:“劝之以九歌,俾勿坏。”《管子·侈靡》:“事立而坏,何也?”《左传·文公十三年》:“大室之屋坏。”《尔雅·释诂》:“坏,毁也。”《韩非子·说难》:“天雨墙坏。”《吕氏春秋·察今》:“而坏都舍。”《说文》:“坏,败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坠坏城郭。”这里用为败坏、损坏之意。

坜(lì丽)壢

汉以后字。

址(zhǐ止)阯

汉以后字。

坚(jiān尖)堅

《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管子·宙合》:“凡坚解而不动,陼隄而不行。”《尔雅·释诂》:“坚,固也。”《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说文·臤部》:“坚,刚也。”这里用为坚硬、牢固之意。

坚白:春秋时期公孙龙在哲学上提出了著名的“离坚白”思想。他认为石头“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因此,坚和白是不能同时属于石头的。他进而指出,坚在未与石物结合时,必定独立地是“坚”并自藏着的;白在未与石物结合时,也必定独立地是“白”并自藏着的。因此得出结论认为,这样的“坚”和“白”实际上只是和石这个物相分离而独立自藏着的精神实体。

坝(bà罢)壩

汉以后字。

坐(zuò作)

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书·太甲上》:“坐以待旦。”《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坐行而入。”《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礼记·曲记》:“坐而迁之。”《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古同“挫”。《管子·小匡》:“无坐抑而讼狱者,正三禁之而不直。”这里用为挫折、冤曲之意。

引申为就坐,就任,包含“主持”、“掌管”的意思。《管子·君臣上》:“是以为人君者,坐万物之原。”《左传》:“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后食之。”

定罪,由…而获罪。《管子·山权数》:“齐之公过,坐立长差,恶恶乎来刑。”《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使与邾大夫坐。”《韩非子·内储说上》:“夫不使贱议贵,下必坐上。”《韩非子·制分》:“盖里相坐而已。”《苍颉篇》:“坐,罪也。”《新编五代史平话》:“遣郭威招诱白承福入居太原城中,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不留一个。”

古通“座”。座谈。《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晋人使与邾大夫坐。”

古通“侳”(zuò坐)。《庄子·天地》:“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坐。”《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罪受诛,人不怨上,跀危坐子皋。”《说文·人部》:“侳,安也。”本意为安全,这里延伸为保全之意。

坌(bèn奔)

聚集。《吕氏春秋·恃君览·知分》:“天固有衰嗛废伏,有盛盈坌息。”《宋史·种世衡传》:“敌四万众坌集,傅城而阵。”

古同“笨”,蠢笨。

坋(bèn汶)

汉以后字。

圻(qí奇)

《书·毕命》:“申画郊圻,慎固封守。”《左传·昭公三十三年》:“今土数圻。”《周书·职方》:“万千里曰王圻。”这里用为疆界、地域之意。

古称天子直辖之地。亦指京城所领的地区,方圆有一千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且昔天子之地一圻。”这里用为京畿之意。

圻父:即司马。《书·酒诰》:“圻父薄违、农父若保。”

坂(bǎn板)

山坡,斜坡。《楚辞·九怀》:“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后汉书·统传》:“采土筑山,十里九坂。”

均(jūn军)

《书·吕刑》:“其罪惟均,其审克之!”《管子·立政》:“前后农夫,以时钧修焉。”《管子·七法》:“物虽甚多,皆均有焉。”《韩非子·存韩》:“均如贵人之计,则秦必为天下兵质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这里用为衡量、比较之意。

《诗·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氏。秉国之均,四方是维。”《管子·七法》:“不明于则,而欲措仪画制,犹立朝夕于运均之上。”《国语·周语下》:“律所以立均出度也。”韦昭注:“均者,均钟木,长七尺,有絃系之以均钟者,度钟大小清浊也。”清桂馥《札朴·览古·均》:“《乐·叶图征》云:“圣人承天以立均。”宋均注:“均长八尺,施弦以调六律也。”本意是指古代校正乐器音律的器具,这里用为校正国家的器具之意。

《诗·小雅·北山》:“大夫不均。”《周礼·序官·均人》:“土均。”《周礼·小司徒》:“乃均土地。”《论语·季氏》:“而患不均。”《说文》:“均,平也。”这里用为均匀、均衡、公平之意。

古同“韵”,和谐的声音。

坁(zhǐ止)

止伏、潜伏。《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若泯弃之,物乃坁伏,郁湮不育。”

坍(tān贪)

汉以后字。

坎(kǎn砍)

《易·坎·辞》:“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诗·陈风·宛丘》:“坎其击鼓,宛丘之下。”《仪礼·士丧礼》:“甸人掘坎于阶间少西。”《水经注·圣水》:“(桃水)出涿县故城西南奇沟东八里大坎下,数泉同发。”《说文·土部》:“坎,陷也。”特指为“坑”,意谓着地面低陷的地方。

象声词。《诗·小雅·伐木》:“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诗·小雅·出车》:“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这里用为砍树的声音之意。

忧伤怨恨。《楚辞·九辩》:“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刘向《九叹·离世》:“哀仆夫之坎毒兮,屡离忧而逢患。”

坞(wù雾)塢、隖

汉以后字。

坟(fén焚)墳

古通“濆”。《书·禹贡》:“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管子·地员》:“坟延者六施,六七四十二尺而至於泉。”《楚辞·九章·哀郢》:“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方言》:“坟,地大也,青幽之间,凡土而高大者谓之坟。”王粲《登楼赋》:“背坟衍之广陆兮。”这里用为水边沿河的高地之意。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尚书·大序》:“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这里用为古代典籍名之意。

《诗·小雅·苕之华》:“牂羊坟首。”《周礼·司烜氏》:“共坟烛庭燎。”《韩非子·八奸》:“其于德施也,纵禁财、发坟仓、利于民者。”这里用为“大”之意。

《管子·君臣下》:“聩然若一父之子,若一家之实。”尹知章注:“坟,顺貌。或刑赏之莫敢违逆,若子之从父,家之从长。”《楚辞·天问》:“地方九则,何以坟之?”这里用为顺从之意。

坊(fāng房)

古同“防”。《战国策·秦策》:“长城钜坊,足以为塞。”《礼记·郊特牲》:“祭坊与水庸,事也。”《礼记·坊记》:“大为之坊,民犹逾之。”这里用为堤防之意。

坑(kēng铿)

山脊、沟壑。《楚辞·九歌·大司命》:“吾与君兮斋速,导帝之兮九坑。”

块(kuài快)塊

《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仪礼·丧服传》:“寝苫枕块。”《文选·张华诗》:“大块禀群生。”这里用为土块之意。

《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庄子·应帝王》:“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荀子·君道》:“块然独坐,而天下从之如一体。”刘琨《答卢谌书》:“块然独立,则哀愤两集。”这里用为孤独、孑然之意。

坠(zhuì赘)墜

《书·五子之歌》:“荒坠厥绪,覆宗绝祀!”《书·酒诰》:“今惟殷坠厥命。”《国语》:“自先王莫坠其国,当君而亡之,君之过也。”这里用为丧失、败坏之意。

《尔雅》:“墜,落也。”《楚辞·离骚》:“朝饮木籣之坠露兮。”《楚辞·九歌·国殇》:“矢交坠兮士争先。”《吕氏春秋·察今》:“自舟中坠于水。”《公羊传·文公三年》:“死而坠也。”《说文》:“隊,从高陨也。”《广雅》:“墜,堕也。”这里用为落下、掉下之意。

坳(ào奥)

汉以后字。

灶(zào造)竈

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论语·八佾》:“与其媚於奥,宁媚於灶,何谓也?”《礼记·郊特牲》:“灶者,老妇之祭也。”《说文》:“灶,炊穴也。”《白虎通·五祀》:“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汉书·五行志》:“灶烟阳。”



五画

坪(píng平)

汉以后字。

坷(kē苛)

汉以后字。

茔(yíng营)

汉以后字。

坩(gān甘)

汉以后字。

耇(gou苟)

《书·微子》:“咈其耇长旧有位人。”《书·君奭》:“耇造德不降我则。”《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诗·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耇。”《诗·商颂·烈祖》:“绥我眉寿,黄耇无疆。”《尔雅》:“耇,老寿也。”《周书·皇门》:“克有耇老。”《说文》:“耇,老人面冻黎若垢也。”这里用为长寿、年老之意。

坯(pī批)

汉以后字。

垄(lǒng笼)壟、壠

《管子·山至数》:“大夫高其垄,美其室,此夺农事及市庸。”《楚辞·七谏·沉江》:“封比干之丘垄。”《战国策·齐策》:“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这里用为“坟”之意。

垅(lǒng龙)

古同“垄”。《荀子·礼论》:“故圹垅,其貌象室屋也。”《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封比干之丘垄。”《战国策·齐策》:“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这里用为坟墓之意。

坫(din店)

古代君主接待别国国君宴饮时,放置饮完酒后的空杯子的土台。《论语·八佾》:“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

垆(lú庐)壚

《书·禹贡》:“下土坟垆。”《周礼·草人》:“埴垆用豕。”《管子·地员》:“赤垆,历强肥,五种无不宜。”《吕氏春秋·士容论·辩土》:“凡耕之道,必始于垆。”《淮南子·地形》:“垆土人大。”《说文》:“垆,刚土也。从土,卢声。”这里用为黑色坚实的土壤之意。

古通“炉”。《管子·任法》:“犹金之在垆,恣治之所以铸。”

坦(tǎn毯)

《易·履·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管子·幼官》:“藏温濡,行驱养,坦气修通。”《管子·枢言》:“坦坦之利不以功,坦坦之备不为用。”《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说文·土部》:“坦,安也。”《玉篇·土部》:“坦,宽貌。”这里用为“安、宽”之意。

坤(kūn昆)

《易·坤·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坤,土也。”《说文·土部》:“坤,地也。从土,从申,土位在申。”这里用为大地相连、相叠而延伸之意。

坰(jiōng动)

《诗·鲁颂·駉》:“在坰之野。”《列子·黄帝》:“出行经坰外。”《说文》:“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象远界也。”这里用为都邑的远郊之意。

坱(yǎng养)

尘埃。《楚辞·招隐士》:“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鹖冠子·世兵》:“坱轧无垠,孰锤得之。”《说文·土部》:“坱,尘埃也。”唐柳宗元《法华寺石门精舍》:“潜躯委韁锁,高步谢尘埃。”

垇(ào坳)

古同“坳”。

垂(chuí槌)

《书·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书·蔡仲之命》:“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书·顾命》:“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东房。”韩愈《答李诩书》:“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这里用为留传之意。

古通“陲”。《书·顾命》:“执戣,立于东垂。”《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说文》:“垂,远边也。”《广韵》:“垂,疆也。”这里用为边疆、边境之意。这里用为房屋边际之意。

垂拱:垂衣拱手,表示不做什么事,形容不用花什么气力。《书·毕命》:“予小子垂拱仰成。”

《诗·卫风·芄兰》:“垂带悸兮。”《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后汉书·邓禹传》:“垂发。”这里用为垂挂之意。

垂:人名。舜帝时的官员。《书·舜典》:“垂哉!”

垂沙:古地名,在今河南唐河西南方。《荀子·议兵》:“卒如飘风,然而兵殆于垂沙。”

垂棘:地名。春秋时期晋国地名,出产玉。《韩非子·十过》:“君其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赂虞公,求假道焉。”

坿(fù附)

古同“附”。增高。《吕氏春秋·孟冬纪·孟冬》:“坿城郭,戒门闾,修楗闭,慎关龠。”

坵(qiū丘)

古同“丘”。

坻(chí池)

《诗·秦风·蒹葭》:“宛在水中坻。”《诗·小雅·甫田》:“曾孙之庾,如坻如京。”《尔雅》:“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小沚曰坻。”《韩非子·难一》:“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得坻则止。”《说文》:“坻,小渚也。”这里用为水中的小洲或高地之意。

坼(chè彻)

《诗·大雅·生民》:“不坼不副,无菑无害。”《易·解·彖》:“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说文·土部》:“坼,裂也。”《广雅·释诂三》:“坼,开也。”这里用为草木种子外壳绽开之意。

《周礼·占人》:“卜人占坼。”《管子·四时》:“补缺塞坼。”《管子·地员》:“以葆泽,不离不坼。”《说文·土部》:“坼,裂也。”《广雅·释诂三》:“坼,开也。”这里用为裂缝之意。

坨(tuó陀)

汉以后字。

垃(lā拉)

汉以后字。

幸(xìng杏)

《管子·枢言》:“恃与国,幸名利。”《韩非子·问田》:“先生有幸臣之意,然有大伤臣之实。”《吕氏春秋·至忠》:“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幸于赵王。”这里用为爱护之意。

《管子·霸言》:“夫兵幸于权,权增于地。”《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第一》:“君当幸游吾乡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幸可广问讯。”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吾子幸观。”这里用为希望之意。

《晏子春秋卷四·内篇问下》:“先其难乎而后幸,得之时其所也。”《论语·雍也》:“不幸短命死矣。”《礼记·檀弓》:“幸而至于旦。”《说文》:“幸,吉而免凶也。”这里用为吉祥之意。

古通“倖”。《管子·正》:“遏之以绝其志意,毋使民幸。”《荀子·王制》:“朝无幸位。”《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幸得脱矣。”《小尔雅》:“非分而得谓之幸。”这里用为侥幸之意。

坢(pǎn半)

汉以后字。

坡(pō泼)

汉以后字。

坲(fó佛)

尘土飞扬。《楚辞·九叹》:“飘风蓬龙,埃坲坲兮。”

坭(ní尼)

古同“泥”。

坳(ào奥)

低凹的地方。《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者飘转沉塘坳。”



六画

型(xíng形)

《诗·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这里用为楷模之意。

铸造器物的模子。用木做的叫模,用竹做的叫范,用泥做的叫型。《礼记·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水曰准,曰法,木曰模,竹曰笵,士曰型。”《说文》:“型,铸器之法也。”《淮南子·修务》:“夫纯钩、鱼肠之始下型。”谢灵运《命学士讲书》:“凝土亦能型。”

垚(yáo摇)

古同“尧”。

垩(è惡)

白色土,可用来粉饰墙壁。《管子·轻重丁》:“表称贷之家,皆垩白其门而高其闾。”《谷梁传·庄公二十三年》:“天子诸侯黝垩。”《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韩非子·十过》:“四壁垩墀,茵席雕文。”《韩非子·用人》:“夫人主不塞隙穴而劳力于赭垩,暴风疾雨必坏。”《山海经·西山经》:“大次之山,其阳多垩。”《说文》:“垩,白涂也。”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土则丹青赭垩。”

垭(yà压)

汉以后字。

垣(yuán元)

《书·梓材》:“既勤垣墉。”《诗·卫风·氓》:“乘彼垝垣。”《诗·大雅·文王有声》:“王公伊濯,维丰之垣。”《管子·八观》:“闾闬不可以毋阖,宫垣关闭不可以不修。”《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尽毁其馆之垣。”《墨子·备城门》:“周垣之高八尺。”《说文》:“垣,墙也。”这里用为矮墙之意。

垯(dB大)

见“圪”。

垮(kuǎ侉)

汉以后字。

垤(die迭)

《诗·豳风·东山》:“鹳鸣于垤。”《孟子·公孙丑上》:“麒麟之於走兽,凤凰之於飞鸟,泰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类也。”《荀子·宥坐》:“如垤而进,吾与之。”《韩非子·奸劫弑臣》:“夫世愚学之人比有术之士也,犹蚁垤之比大陵也。”《方言》十一:“蚍蜉其场谓之坻,或谓之垤。”这里用为小土堆之意。

垤泽:宋国城邑的一个城门名称。《孟子·尽心上》:“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

城(chéng成)

《易·泰·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管子·轻重戊》:“夏人之王……民乃知城郭门闾室屋之筑,而天下化之”。《夏商社会生活史》(宋镇豪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商代邑一般是有城垣环濠之类的防御性设施。殷墟早期甲骨文有云:‘惟立众人……立邑墉商’(《殷缀》30)。墉似为城字之初形。《说文》:‘墉,城垣也。’《诗·大雅·韩奕》:‘实墉实壑’,毛传:‘高其城,深其壑也。’立邑墉商,墉用为动词,意谓选定邑的地理位置而筑其商城。”这表明,自夏至商,贵族、君主已建有城垣来保护自己了。这里用为城墙之意。

《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邶风·击鼓》:“土国城漕。”《左传·庄公二十八年》:“邑曰筑,都曰城。”这里用为国家之意。

这里用作动词,修筑城邑。《左传·隐公元年》:“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今吴是惧而城于郢。”

垫(diàn电)

《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左传·成公六年》:“易觏则民愁,民愁则垫隘,于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庄子·外物》:“则厕足而垫之。”《说文》:“垫,下也。”《方言六》:“垫,下也。凡屋而下曰垫。”《汉书·王莽传下》:“武功中水乡民三舍垫为池。”这里用为下陷、淹没之意。

垌(dòng动)

田地。遥远的郊外。《列子·黄帝》:“出行,经坰外,宿于田更商丘开之舍。”

垲(kǎi楷)

地势高而干燥的土地。《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左传·昭公三年》:“请更诸爽垲者。”

垱(dàng荡)

汉以后字。

埏(shan山)

《管子·任法》:“昔者尧之治天下也,犹埴之在埏也。”《老子·十一章》:“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荀子·性恶》:“故陶人埏埴而为器。”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凡柔和之物,引之使长,抟之使短,可折可合,可方可圆,谓之埏。”用水和土:埏埴(“埴”,土;和泥制作陶器,引申为陶冶、培育的意思)。埏揉(反复捶击、踩踏制作陶器的黏土,引申为反复修改、锤炼诗文)。埏稾(培育)。

垡(fá乏)

汉以后字。

垍(jì地)

汉以后字。

垧(shǎng赏)

汉以后字。

垢(gòu构)

《诗·大雅·桑柔》:“维彼不顺,征以中垢。”《管子·水地》:“越之水浊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左传·宣公十五年》:“国君含垢。”《老子·七十八章》:“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庄子·天下》:“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这里用为耻辱之意。

《管子·水地》:“鲜而不垢,洁也。”《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说文》:“垢,浊也。”唐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这里用为污秽之意。

垎(hè合)

土地干燥。《说文·土部》:“垎,水干也。”《齐民要术》:“湮耕坚垎,数年不佳。”

垝(gui鬼)

《诗·卫风·氓》:“乘彼垝垣。”《管子·霸形》:“东山之西,水深灭垝。”《尔雅·释诂上》:“垝,毁也。”这里用为毁坏、坍塌之意。

《庄子》:“鹊上城之垝,巢於高榆之颠。”《韩非子·十过》:“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峗。”《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鹊起登吴山之垝。”这里用为高险之处之意。

垕(hòu厚)

古同“厚”。

垛(duǒ堕)

汉以后字。

垜(duò堕)

古同“垛”。

垴(nǎo脑)

古同“脑”。

垞(chá查)

汉以后字。

垵(ǎn埯)

古同“埯”。

垓(gāi该)

八极之内的广大土地。《国语·周语》:“天子居九垓之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畅九垓,下埏八埏。”《说文》:“垓,兼该八极地也。”《淮南子·俶真》:“设于无垓坫之宇。”

垟(yáng羊)

汉以后字。

垒(lěi磊)壘

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周礼·夏官·量人》:“营军之垒舍。”《管子·轻重甲》:“大舟之都有深渊,垒十仞。”《左传·僖公十九年》:“因垒而降。”《左传·宣公十二年》:“摩垒而还。”《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说文》:“垒,军壁也。”

古通“纍”。《管子·小匡》:“甲不解壘,兵不解翳。”《荀子·大略》:“氐羌之虏也,不憂其壘也。”这里用为捆绑之意。

古通“累”。累积。《管子·轻重乙》:“言能得者垒十人,赐之人千金。”《楚辞·九思》:“年齿尽兮命迫促,魁垒挤摧兮常困辱。”

垒空:石块上的小孔。又,礨空力蚁塚、蚁穴。皆以其小与大泽相对照。《庄子·秋水》:“不似垒空之在大泽乎?”

垦(kěn肯)

《列子·汤问》:“叩石垦壤。”《国语·周语上》:“土不备垦。”《广雅·释地》:“垦,耕也。”《说文新附》:“垦,耕也。”这里用为翻土、开垦之意。

垠(yín吟)

《楚辞·屈原·涉江》:“纷其无垠。”《庄子·应帝王》:“以处圹埌之野。”这里用为边际、尽头之意。



七画

埔(pǔ普)

汉以后字。

埂(gěng梗)

古通“偶”。土木做成的偶象,形容没有生命之物。《庄子·田子方》:“吾所学者,直土埂耳!”

埕(chéng呈)

汉以后字。

埘(shí石)

《诗·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埘。”这里用为鸡窝之意。

埋(mái霾)

《国语·吴语》:“狐埋之而狐搰之。”《礼记·曲礼上》:“祭器敝则埋之,龟筴敝则埋之,牲死则埋之。”这里用为藏入土中之意。

埚(guō锅)

见“坩埚”。

埙(xun勋)

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大小如鹅蛋,六孔,顶端为吹口,又叫“陶埙”。也有用石、骨、象牙制成的。《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箎。”《诗·大雅·板》:“如壎如箎。”《周礼·小师》:“埙箫管。”《管子·轻重己》:“吹埙箎之风,凿动金石之音。”《荀子·乐论》:“筦籥发猛,埙箎翁博。”《礼记·月令》:“调竽笙壎箎。”《说文》:“壎,乐器也。以土为之,六孔。”

垾(hàn岸)

古同“岸”。堤岸。《晏子春秋卷七·外篇第七》:“其田氏乎,田无宇为垾矣。”《广韵·翰韵》:“垾,小堤。”

袁(Yuán元)

汉以后字。

埊(dì地)

古同“地”。《管子·霸言》:“大本而小标,埊近而攻远。”《玉篇·土部》:“埊,古地字。”这里用为土地之意。

埆(què决)

土地瘠薄。《墨子·亲士第一》:“硗埆者其地不育。”《后汉书·陈龟传》:“今西州边鄙,土地嵴埆。”

埒(liè列)

矮墙,又指边界。《尔雅》:“山上有水埒。”《列子·天瑞》:“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淮南子·本经训》:“合气化物,以成埒类。”高诱注:“埒,形也。”《说文》:“埒,卑垣也。”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弓如明月对堋,马似浮云向埒。”

山上的水流。《列子·汤问》:“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吕氏春秋·辩土》:“其为晦也,高而危则泽夺,陂则埒。”

等同,并立,相比。《淮南子·要略》:“埒略衰世古今之变,以褒先世之隆盛。”《史记·平准书》:“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

垺(fú伏)

古同“郛”,外城。《庄子·秋水》:“垺,大之殷也。”

垸(yuàn院)

在沿江、湖地带围绕房屋、田地等修建的堤坝样防水建筑物。通称“垸子”。洪水进来后就在里面打转。《淮南子·时则训》:“规之为度也,转而不复,员而不垸。”

埌(làng琅)

汉以后字。

垽(yìn印)

汉以后字。

堲(jí疾)

堲周:古代套在棺材里的一种葬具。《礼记·曲礼下》:“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棺椁。周人墙置翣。”

埃(āi哀)

《楚辞·离骚》:“溘埃风余上征。”《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荀子·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列子·黄帝》:“埃不漫。”《说文》:“埃,尘也。”《苍颉篇》:“埃,谓风扬尘也。”《通俗文》:“灰尘曰埃。”这里用为尘土、灰尘之意。



八画

堎(lèng愣)

汉以后字。

堵(dǔ睹)

《诗·小雅·鸿雁》:“之子于垣,百堵皆作。”《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淮南子·原道》:“环堵之室。”《尉缭子·战威》:“止如堵墙。”《说文》:“堵,垣也。五版为一堵。”这里用为墙壁之意。环堵:一丈为堵。环堵即室之四周墙各一丈。

堵塞。《管子·版法解》:“众劳而不得息,则必有崩阤堵坏之心。”

埜(yě野)

古同“野”。

埡(yà押)

见“垭”。

堊(è恶)

见“垩”。

堇(jǐn仅)

中药乌头,有毒。堇菜属植物泛称的略称。《国语·晋语二》:“乃寘鸩于酒,寘堇于肉。”《吕氏春秋·孟夏纪·劝学》:“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礼记·内则》:“堇荁枌榆。”《说文》:“堇,堇草也。根如荠,叶如细柳,蒸食之甘。”

域(yù雨)

《诗·唐风·葛生》;“葛生蒙棘,蔹蔓於域。”《诗·商颂·玄鸟》;“正域彼四方。”《庄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韩非子》;“是管仲亦在所去之域矣。”《说文》;“域,邦也。”《汉书·韦元成传》;“以保尔域。”这里用为疆界、疆域之意。

堅(jiān坚)

见“坚”。

基(jī机)

《书·太甲上》:“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绪。”《书·武成》:“至于大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诗·小雅·南山有台》;“邦家之基。”《管子·轻重丁》:“动之以言,溃之以辞,可以为国基。”这里用为基础、事业的根本之意。

《诗·大雅·公刘》;“止基迺理?”《诗·周颂·丝衣》:“自堂徂基,自羊徂牛。”《仪礼·士丧礼》;“度幽宅兆基。”《说文》;“基,墙始也。”《齐民要术·园篱》;“于墙基之所,方整深耕。”这里用为墙基之意。

古通“賫”。一周年,一整月或一昼夜。《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汉《荡阴令张迁表颂》;“流化八基,迁荡阴令。”汉《成皋令任伯嗣碑》;“基月有成。”《后汉书·郎传》;“于诗三基。”

埴(zhí直)

《书·禹贡》;“厥土赤埴坟。”《管子·君臣上》:“如治之于金,陶之于埴,制在工也。”《管子·禁藏》:“犹陶之于埴,冶之于金也。”《庄子·马蹄》;“我善治埴。”《荀子·性恶》:“故陶人埏埴而为器。”《考工记》;“博埴之工二。”《淮南子·齐俗》;“若玺之抑埴。”《说文》;“埴,黏土也。从土,直声。”这里用为细腻的黄粘土之意。

埼(qí奇)

汉以后字。

埯(ǎn俺)

汉以后字。

堑(qiàn欠)

《左传·襄公十八年》:“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左传》;“环而堑之。”《庄子·外物》;“厕足而堑之。”这里用为挖掘“壕沟、通道”之意。

古同“錾”。

堂(táng塘)

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书·顾命》:“立于西堂。”《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礼记·檀弓》:“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说文》:“堂,殿也。”

堂堂:在外表、举止或言语上表现出尊严。《晏子春秋·外篇第七》:“(齐景公)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论语·子张》:“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楚辞·天问》:“白蜺婴茀,胡为此堂?”这里用为形容在外表、举止或言语上表现出尊严的样子之意。

棠的假借字,即棠梨树。《诗·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埸(yì艺)

《诗·小雅·信南山》:“疆埸翼翼,黍稷彧彧。”《诗·大雅·公刘》:“迺场迺疆,迺积迺仓。”《管子·小匡》:“审吾疆埸,反其侵地。”《左传·成公十三年》:“郑人怒君之疆埸。”《篇海类编》:“今小田塍为埸。”本意为边境、边界之意。这里用为田间的界限之意。

堁(kè客)

尘埃,尘土扬起。《淮南子·齐俗训》:“原人之性,芜秽而不得清明者,物或堁之也。”

堈(gang缸)

古同“缸”。

堌(gù固)

汉以后字。

堝(guō锅)

古同“埚”。

埰(cǎi采)

古同“采”。

埝(niàn念)

汉以后字。

埨(lǔn论)

汉以后字。

埵(duǒ垛)

埵坊:风箱的出风铁管。《淮南子·齐俗训》:“炉橐埵坊设,非巧冶不能以治金。”

堆(duī镦)

土墩,沙墩或水中聚集的礁石。土堆。《尔雅·释水》注:“呼水中沙堆为墠。”《楚辞·疾世》:“逾陇堆兮渡漠。”司马相如《上林赋》:“激堆埼。”

埤(pí皮)

《诗·邶风·北门》:“政事一埤益我。”《管子·度地》:“岁埤增之,树以荆棘,以固其地。”《说文》:“埤,增也。”这里用为增加之意。

《荀子·非相》:“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傭俗。”《篇海类编·地理类·土部》:“埤,同卑,污下也。”这里用为操行鄙陋之意。

古通“陴”。城上女墙,上有孔穴,可以窥外。《吕氏春秋·仲秋纪·简选》:“反郑之埤,东卫之亩,尊天子于衡雍。”《商君书·赏刑》:“举兵伐曹、五鹿,及反郑之埤,东卫之亩,胜荆人于城濮。”杜甫《题省中院壁》:“掖垣竹埤梧十寻。”

堄(nì埤)

见“埤”。

堋(péng朋)

丧葬下土。《左传·昭公十二年》:“有当道者。毁之,则朝而塴;弗毁,则日中而堋。”

古通“朋”。

埠(bù步)

停船的码头,靠近水的地方。《国语·晋语八》:“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埠。”《篇海类编》:“埠,见《大明律》,官牙埠头,船埠头。谓主舶客商买卖货物也。”

堍(tù兔)

汉以后字。

埳(kǎn坎)(xiàn陷)

(kǎn坎)古同“坎”。坎坷。《列子·说符》:“其行足踬株埳,头抵植木,而不自知也。”《楚辞·七谏》:“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轲而留滞。”

(xiàn陷)古同“陷”。陷阱。《墨子·节葬下》:“既窆而后哭,满埳无封。”

培(péi赔)

给植物或墙堤等的根基垒土。《礼记·中庸》:“故栽者培之。”《吕氏春秋·辨土》:“高培则拔。”《国语·晋语》:“若见垒培。”《说文》:“培,培敦土田山川也。”《淮南子·齐俗》:“凿培而遁之。”

古通“凭”,凭借。培风,凭风,乘风。《庄子·逍遥游》:“而后乃今培风。”

埻(zhǔn准)

古通“准”。

堉(yù育)

汉以后字。

堃(kūn坤)

古同“坤”。

執(zhí执)

见“执”。

墋(chěn沉)

古同“碜”。

埽(sào扫)

古同“扫”。

堀(kū窟)

古同“窟”。土穴。《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光伏甲于堀室。”《墨子·节用中》:“堀穴深不通于泉,流不发泄则止。”《荀子·法行》:“犹以渊为浅而堀其中。”《汉书·邹阳传》:“有伏死堀穴崖薮之中耳。”

埭(dài代)

汉以后字。

堕(duò剁)墮、隓

《管子·正世》:“力罢则不能毋堕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堕军实而长寇仇。”《荀子·王制》:“非存亡安危之所堕也。”《荀子·强国》:“堕兴功之臣,耻受赏之属。”《史记·孔子世家》:“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这里用为损毁、败坏之意。

假借为“惰”。懒散,懈怠。《管子·形势》:“臣下堕而不忠,则卑辱困穷。”《左传·定公七年》:“齐师闻之,堕,伏而待之。”《淮南子·兵略》:“动无堕容,口无虚言。”



九画

堧(ruán阮)

汉以后字。

堛(bì币)

汉以后字。

墴(huáng隍)

古同“隍”。

堪(kān刊)

《书·多方》:“惟尔多方罔堪顾之。”《诗·周颂·访落》:“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诗·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左传·隐公元年》:“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论语·雍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墨子·非攻下》:“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国语·晋语一》:“口弗堪也。”这里用为勉强承受“困难、痛苦或遭遇”之意。

古通“戡”。用武力平定。《墨子·非攻下》:“往而诛之,必使汝堪之。”《列子·仲尼》:“臣之力能折春螽之股,堪秋蝉之翼。”

《庄子·大宗师》:“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吕氏春秋·慎大览·报更》:“堪士不可以骄恣屈也。”《说文》:“堪,地突也。谓土之坟起者。”这里用为地面高起、高高在上之意。

堞(dié迭)

《左传·襄公六年》:“傅于堞。”《淮南子·兵略训》:“晚世之兵,君虽无道,莫不设渠堑,傅堞而守。”《说文》:“堞,城上女垣也。”这里用为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之意。

塔(tǎ獭)

汉以后字。

堾(chūn踳)

古同“踳”。

堰(yàn厌)

汉以后字。

堙(yīn因)

《书·洪范》:“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井堙木刊。”《左传·昭公元年》:“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国语·周语》:“堕高堙庳。”《说文》:“垔,塞也。”这里用为堵塞之意。

《韩非子·说疑》:“内不堙污池台榭,外不弋田猎。”《韩非子·八说》:“干城距衡冲,不若堙穴伏橐。”《尉缭子》:“地狭而人众者,则筑大堙以临之。”这里用为土山之意。

泯灭、埋没。《吕氏春秋·慎行论·无义》:“欲堙之责,非攻无以。”《国语·周语下》:“绝后无主堙替隶圉。”韦昭注:“堙,没也。”宋王安石《东方朔》:“金玉本光莹,浮沙岂能堙。”

堶(tuó驮)

汉以后字。

堦(jiē阶)

古同“阶”。

堤(dī提)隄

《荀子·王制》:“脩堤梁。”《礼记·月令》:“完堤防。”《说文》:“隄,唐也。”这里用为河堤、堤坝之意。

場(chǎng厂)

见“场”。

塄(léng楞)

古同“棱”。

堮(è饿)

边际,界限,地面凸起成界划的部分。《淮南子·俶真训》:“萌兆牙蘖,未有形埒垠堮,无无蝡蝡,将欲生兴,而未成物类。”

塅(duàn段)

汉以后字。

堠(hòu后)

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

堡(bǎo宝)(pù铺)

古同“铺”。

堘(chéng城)

古同“塍”。

塊(kuài快)

见“块”。《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楚辞·七谏》:“塊兮鞠,当道宿,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庄子·应帝王》:“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荀子·君道》:“块然独坐,而天下从之如一体。”刘琨《答卢谌书》:“块然独立,则哀愤两集。”这里用为孤独、孑然之意。

塆(wān弯)

汉以后字。

堩(gèng更)

道路。《礼记·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仪礼·既夕礼》:“唯君命止柩于堩。”《广雅》:“堩,道也。”

堷(yìn因)

古同“窨”。地室;墓穴。《管子·侈靡》:“巨瘗堷,所以使贫民也。”《字汇补·土部》:“堷,圹中埋藏处。”

報(bào抱)

见“报”。

塈(xì及)

古通“疾”。疾:《易·鼎·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易·明夷·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书·舜典》:“龙!朕塈谗说殄行,震惊朕师。”《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论语·乡党》:“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荀子·非十二子》:“礼节之中则疾疾然,訾訾然。”《荀子·大略》:“生而有疾恶焉。”《诗·桧风·隰有苌楚序》:“隰有苌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字汇·疒部》:“疾,恶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疒部》:“疾,又为疾恶之义。”这里用为憎恶之意。

堖(nǎo垴)

见“垴”。

壻(xù婿)

古同“婿”。



十画

塥(gé革)

土地坚硬、瘠恶。沙碛。《管子·地员》:“五位之肰,不塥之灰,青怸以菭。”

墓(mù幕)

《礼记·檀弓》:“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曲礼》:“适墓不登垄。”《说文》:“墓,丘也。”《广雅》:“墓,冢也。”这里用为坟墓之意。

塨(gōng工)

汉以后字。

填(tián田)(chén尘)

(tián田)《诗·小雅·小宛》:“哀我填寡,宜岸宜狱。”《诗·大雅·桑柔》:“不殄心忧,仓兄填兮。”《荀子·非十二子》:“填填然,狄狄然,莫莫然,瞡瞡然,瞿瞿然,尽尽然,盱盱然。”《荀子·大略》:“填如也。”《史记·司马相如传》:“填坑满谷。”《说文》:“填,塞也。”《汉书·郑当时传》:“宾客亦填门。”《资治通鉴》:“负草填之。”这里用为充塞之意。

(chén尘)《诗·大雅·瞻卬》:“孔填不宁,降此大厉。”毛传:“填,久。”孔颖达疏:“古书填与尘同,故以为久。”《诗·大雅·召旻》:“兢兢业业,孔填不宁。”《集韵·真韵》:“填,久也。”这里用为很久之意。

(chén尘)古通“镇”。慎重、安定。《庄子·马蹄》:“其行填填,其视颠颠。”《楚辞·九歌·山鬼》:“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史记》:“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之。”

塬(yuán元)

汉以后字。

塒(shí十)

见“埘”。

塌(tā踏)

汉以后字。

塤(xūn勋)

见“埙”。

堽(gāng冈)

古同“冈”。

塏(kǎi垲)

见“垲”。

塕(wěng蓊)

汉以后字。

塮(xiè谢)

汉以后字。

塢(wù勿)

见“坞”。

塯(liù遛)

古代盛饭的瓦器。《墨子·节用中》:“饭于土塯,啜于土形,斗以酌。”

塍(chéng城)堘

见“堘”。

塓(mì秘)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圬人以时塓馆宫室。”这里用为涂刷之意。

塗(tú徒)

见“涂”。

塞(sāi腮)(sè色)(sài赛)

(sāi腮)《易·鼎·九三》:“鼎耳革,其行塞。”《诗·豳风·七月》:“塞向墐户。”《礼记·名堂位》:“四塞世告至。”《说文》:“塞,隔也。”这里用为阻隔、堵住之意。

(sè色)古通“僿”。《书·舜典》:“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书·皋陶谟》:“刚而塞。”《诗·邶风·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渊。”《诗·鄘风·定之方中》:“秉心塞渊,騋牝三千。”《诗·大雅·常武》:“王犹允塞,徐方既来。”《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这里用为充满之意。

(sài赛)古通“赛”。酬神。就是实践过去祈祷时对神许下的愿望,今俗称“还愿”。《管子·禁藏》:“举春祭,塞久祷。”《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杀牛塞祷。”《后汉书·曹节传》:“诏令太官给塞具。”李贤注:“塞,报祠也。字当为赛,通也。”班固《汉书·郊祀志》:“冬塞祷词。”

险要之处,要塞,边塞。《吕氏春秋·有始》:“山有九塞。”《战国策·秦策》:“而世主不敢交阳侯之塞。”《礼记·月令》:“完要塞。”

塙(què确)

古同“确”。

塘(táng堂)

古时圆的叫池,方的叫塘。

塑(sù素)

汉以后字。

塋(yíng营)

见“茔”。

塉(jí急)

瘦薄的土地。《管子·地员》:“甚泽以疏,离坼以臞塉。”

塱(lǎng朗)

汉以后字。

塚(zhǒng肿)

同“冢”。



十一画

墕(yàn堰)

古同“堰”。

臺(tái台)

见“台”。

塹(qiàn欠)

见“堑”。

墐(jin敬)

《诗·幽风·七月》:“塞向墐户。”《诗·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管子·轻重己》:“教民樵室钻鐩,墐灶泄井,所以寿民也。”《礼记·月令》:“皆墐其户。”《说文》:“墐,涂也。从土,堇声。”这里用为用泥涂塞之意。

塼(zhuān砖)

古同“砖”。

塽(shuǎng爽)

古同“爽”。

墙(qiáng强)墻、牆

《诗·郑风·将仲子》:“无逾我墙。”《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论语·公冶长》:“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季氏》:“而在萧墙之内也。”《尉缭子·战威》:“止如堵墙。”《说文》:“墙,垣蔽也。”这里用为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之意。

墆(dì地)(zhì滞)

(dì地)《管子·五辅》:“发伏利,输墆积,修道途。”《管子·法法》:“商无废利,民无游日,财无砥墆。”《文子·道原》:“是故,能天运地墆,轮转而无废。”《广韵·屑韵》:“墆,贮也。”《汉书·食货志下》:“富商贾或墆财役贫,转彀百数。”这里用为贮积之意。

墊(diàn电)

见“垫”。

墘(qián前)

汉以后字。

墈(kàn看)

汉以后字。

墟(xū虚)

《墨子》:“今万乘之国,墟数于千,不胜而入。”《吕氏春秋·贵直》:“使人之朝为草而国为墟。”这里用为废址、故城之意。

大土山、山顶。《楚辞·惜誓》:“驰骛于杳冥之中兮,休息乎昆仑之墟。”《孔子家语》:“墟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细。”

墅(shù术)

汉以后字。

墁(man慢)

《孟子·滕文公下》:“有人於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这里用指为土墙之意。

塴(bèng蹦)

把棺材放入墓穴。《左传·昭公十二年》:“有当道者。毁之,则朝而塴;弗毁,则日中而堋。”

塲(cháng场)

古同“场”。

墖(tǎ塔)

古同“塔”。

墍(ji既)

古通“疾”。《书·舜典》:“龙!朕塈谗说殄行,震惊朕师。”疾:《易·鼎·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易·明夷·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论语·乡党》:“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荀子·非十二子》:“礼节之中则疾疾然,訾訾然。”《荀子·大略》:“生而有疾恶焉。”《诗·桧风·隰有苌楚序》:“隰有苌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字汇·疒部》:“疾,恶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疒部》:“疾,又为疾恶之义。”这里用为憎恶之意。

古同“塈”。《书·梓材》:“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顷筐墍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伊余来墍。”《诗·大雅·假乐》:“不解于位,民之攸墍。”《诗·大雅·泂酌》:“岂弟君子,民之攸墍。”这里用为拾取之意。本意为拾取之意。这里用为各取所需之意。

墚(liáng梁)

汉以后字。

境(jìng劲)

《左传·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庄子·天道》:“边竟有人焉。”《荀子·富国》:“其竟关之政尽察。”《吕氏春秋·赞能》:“至齐境。”《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与燕王会境上。”《说文新附》:“境,疆也。”这里用为边境、国境之意。

墒(shāng商)

汉以后字。

塾(shú熟)

宫门外两侧房屋,为臣僚等候朝见皇帝之处。又指门内东西两侧的屋子。《书·顾命》:“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右塾之前。”《汉书·食货志上》:“春,出民,里胥平旦于右塾,邻长坐于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

私人设立的学校。《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1,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清周容《芋老人传》:“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

墉(yong拥)

《易·同人·九四》:“乘其墉,弗攻克,吉。”《易·解·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书·梓材》:“既勤垣墉。”《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大雅·皇矣》:“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毛传:“墉,城也。”《诗·大雅·韩奕》:“实墉实壑,实亩实籍。”《诗·周颂·良耜》:“其崇如墉,其比如栉。”《左传·昭公十八年》:“祈于四墉。”《说文·土部》:“墉,城垣也。”这里用指为城墙之意。

水沟水渠两旁的土墙。《礼记·郊特牲》:“祭坊与水庸,事也。”

塵(chén尘)

见“尘”。

塺(méi梅)

尘土飞扬。《楚辞·九怀》:“浮云郁兮昼昏,霾土忽兮塺塺。”《说文》:“塺,尘也。”

墜(zhuì坠)

见“坠”。

墬(zhuì坠)

古同“地”。《楚辞·哀时命》:“生天墬之若过兮,忽烂漫而无成。”《楚辞·九怀》:“天门兮墬户,孰由兮贤者?”

墮(duò惰)

古通“坠”。下陷。《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堕者何如?”

古通“惰”。

朅(qie怯)

《诗·卫风·硕人》:“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诗·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楚辞·九辩》:“车既驾兮朅而归。”这里用为离去之意。

古通“曷”,何。《吕氏春秋·慎大览·贵因》:“胶鬲曰:‘朅至?’”

墋(chěn缜)

古同“碜”。



十二画

墳(fén坟)

见“坟”。

墶(dā垯)

见“垯”。

墝(qiao敲)

古同“硗”。《荀子·儒效》:“相高下,视墝肥,序五种。”《国语·楚语》:“瘠硗之地。”《淮南子·原道》:“田者争处墝埆。”《说文》:“硗,磐石也。字亦作墝。”这里用为土地坚硬而瘠薄之意。

墠(shan善)

《书·金滕》:“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诗·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蘆在阪。”《鹖冠子·王鈇》:“墠以全牺,正以斋明。”《礼记·祭法》:“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本意为经过整治的郊野平地。这里用为广场之意。

墨(mò磨)

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士。”《书·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周礼·司刑》:“墨罪五百。”《白虎通·五刑》:“墨者,墨其额也。”

《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荀子·礼论》:“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荀子·乐论》:“其送死瘠墨,贱礼义而贵勇力。”《集韵·队韵》:“馋言败善曰墨。”这里用为毁谤之意。

墨字:相当于汉以后的挟乩活动,扶乩就是在木架上吊一细棍,两人扶着架子,细棍就在沙盘上划出图案或字迹,人们就凭着这些图案或字迹来作为神灵的启示。《关尹子·釜》:“有墨字者,有变指者。”

古通“默”。《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这里用为沉默之意。

墨子墨翟: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其生卒年月,历史上无确切记载。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吕氏春秋·当染》认为他是鲁国人,也有的说他原为宋国人,《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宋之大夫”,后来长期住在鲁国。《孟子·尽心下》:“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荀子·非十二子》:“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钘也。”《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

墨者夷之:信奉墨子学说,名叫夷的人。《孟子·滕文公上》:“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

墦(fan帆)

《孟子·离娄下》:“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广雅·释丘》:“墦,冢也。”这里用为坟场之意。

墺(ào奥)

汉以后字。

墩(dūn蹲)

古同“蹲”。

墪(dūn墩)

古同“墩”。

墫(zūn樽)

古同“樽”。

墡(shàn善)

汉以后字。

增(zēng曾)

《诗·鲁颂·閟宫》:“贝胄朱綅,烝徒增增。”《荀子·法行》:“鹰鸢犹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列子·汤问》:“山不加增。”《说文》:“增,益也。”《淮南子·本经》:“残高增下。”《广雅·释诂一》:“增,加也。”这里用为增多之意。

古通“橧”。猪圈和猪睡的垫草,也指野兽的窝。《管子·揆度》:“破增薮,焚沛泽,逐禽兽。”《管子·国准》:“夏后之王,烧增薮,焚沛泽。”

古通“憎”。《墨子·非命下》:“帝式是增。”这里用为厌恶之意。

墯(duò剁)

古通“惰”。惰:《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论语·子罕》:“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荀子·非十二子》:“佚而不隋,劳而不慢。”《韩非子·南面》:“是以愚赣窳墯之民,苦小费而忘大利也。”《说文》:“惰,不敬也。”《广雅》:“惰,懒也。”这里用为懈怠、懒惰之意。

墀(chí池)

《韩非子·十过》:“四壁垩墀,茵席雕文。”《说文》:“墀,涂地也。”《汉典职仪》:“以丹漆地,故称丹墀。”《汉书》:“故愿一登文石之陛,涉赤墀之涂。”这里用为古代殿堂上经过涂饰的地面之意。



十三画

墻(qiáng强)

见“墙”。

壄(yě野)

“野”的讹字。《管子·小匡》:“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壄。”《文子·道德》:“是以山崩川涸,蠕动不息,壄无百蔬。”

墼(jī击)

汉以后字。

臻(zhēn真)

《书·顾命》:“呜呼!疾大渐,惟几,病日臻。”清林则徐《颁发挑挖徒阳运河新定章程十八条》:“庶工程倍臻迅速。”这里用为增加之意。

《诗·邶风·泉水》:“遄臻于卫。”《诗·小雅·雨无正》:“如彼行迈,则靡所臻。”《诗·小雅·菀柳》:“彼人之心,于何其臻。”《诗·大雅·云汉》:“饥馑荐臻。”《管子·小匡》:“时雨甘露不降,飘风暴雨数臻。”《国语·晋语二》:“丧乱并臻。”《说文》:“臻,至也。”这里用为到达之意。

墣(pú菩)

土块。《淮南子·说林训》:“土胜水者,非以一墣塞江也。”

壋(dàng垱)

见“垱”。

墾(kěn垦)

见“垦”。

墽(qiāo鍬)

古同“硗”。土地瘠薄。《文子·上礼》:“察陵陆水泽肥墽高下之宜,以立事生财。”《淮南子·要略》:“韩,晋别国也,地墽民险。”

壈(lǎn懒)

坎壈:困顿,不得志。《楚辞·九叹》:“惟郁郁之忧毒兮,志坎壈而不违。”

壇(tán弹)

见“坛”。

壅(yōng拥)

《管子·明法解》:“有不蔽之术,故无壅遏之患。”《左传·宣公十二年》:“川壅而溃。”《荀子·法行》:“不壅不塞。”《韩非子·内储说上》:“壅离其水也,而人窃金不止。”《淮南子·主术》:“业贯万世而不壅。”《广雅》:“壅,障也。”这里用为阻塞、阻挡之意。

《管子·形势解》:“左右朋党比周以壅其主,则主不得见。”《韩非子·主道》:“是故人主有五壅。”《韩非子·内储说上》:“而恐其皆因其爱重以壅己也。”《战国策·齐策》:“宣王因以晏首壅塞之。”《汉书·刘向传》:“赵高专权自恣,壅蔽大臣。”三国魏阮籍《东平赋》:“其君处壅翳蔽塞,窕邃弗章,倚以陵墓,带以曲房。”这里用为蒙蔽之意。

壁(bì毕)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七宿。《吕氏春秋·仲冬纪·仲冬:“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旦轸中。”《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十四画

壐(xǐ玺)

古同“玺”。

壓(yà压)

见“压”。

壏(xiàn见)

坚硬结实的土。《管子·地员》:“廪焉如壏,润湿以处。”

壑(hè和)

《诗·大雅·韩奕》:“实墉实壑,实亩实籍。”《尔雅·释诂》:“壑,溪壑也。”《孟子·滕文公上》:“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说文》:“壑,沟也。”这里用为小河沟、护城河之意。

鼃(wā蛙)

古同“蛙”。

壎(xūn埙)

古同“埙”。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大小如鹅蛋,六孔,顶端为吹口。又叫“陶埙”。也有用石、骨、象牙制成的。《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箎。”《诗·大雅·板》:“如壎如箎。”《周礼·小师》:“埙箫管。”《礼记·月令》:“调竽笙壎箎。”《说文》:“壎,乐器也。以土为之,六孔。”

壕(háo毫)

汉以后字。

壙(kuàng况)

见“圹”。



十五画以上

壘(lěi垒)

见“垒”。

壢(lì坜)

见“坜”。

壥(chán谗)

同“廛”。廛:《管子·五辅》:“关几而不征,市鄽而不税。”《管子·小匡》:“使关市几而不征,壥而不税,以为诸侯之利。”《孟子·公孙丑上》:“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荀子·王制》:“顺州里,定廛宅。”《礼记·王制》:“市,廛而不税。”《说文》:“廛,二亩半一家之居也。”《周礼·廛人》注:“廛,民居区域之称。”本义为古代城市平民一户人家所居的房地,这里用为交易市场的房屋之意。

壚(lú卢)

见“垆”。

壜(tán坛)

古同“坛”。

壟(lǒng拢)

见“垄”。

壠(lǒng笼)

见“垅”。

壞(huài坏)

见“坏”。

疆(jiāng江)畺

《诗·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易·坤·彖》:“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易·临·象》:“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礼记·曲礼下》:“大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有献。”孔颖达疏:“疆,界也。”《说文》:“疆,界也。”这里用为边界、边际之意。

《诗·大雅·緜》:“迺疆迺理,迺宜迺亩。”《左传·成公二年》:“先王疆理天下。”这里用为划定界限之意。

壤(rǎng嚷)

《书·禹贡》:“厥土惟白壤。”《管子·臣乘马》:“一农之量壤百亩也,春事二十五日之内。”《说文》:“壤,柔土也。”《论衡·率性》:“深耕细锄,厚加粪壤。”《九章算法》:“凡穿地四尺,为壤五尺,为坚三尺。”这里用为土壤之意。

古通“穰”。《书·康王之诰》:“一二臣卫敢执壤奠。”《管子·白心》:“四璧而知请,壤土而与生。”《庄子·庚桑楚》:“畏垒大壤。”这里用为丰收之意。

土名。《管子·地员》:“隐土之次,曰五壤。”

壩(bà坝)

见“坝”。

壪(wān塆)

见“塆”。

壛(yán眼)

长廊。《楚辞·大招》:“曲屋步壛,宜扰畜只。”

先秦古籍用字字典土部









275

中国传统文化网www.chinactwh.comwww.chinactwh.com中国传统文化网







献花(0)
+1
(本文系先秦古文字...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