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为什么说拼音化是一条邪路
2021-01-05 | 阅:  转:  |  分享 
  
为什么说拼音化是一条邪路自清末民初以来,关于汉字拼音化的论调一直存在,时高时低,影响至今。汉字拼音化究竟是一条走向世界共同化的光明之路,还是
一条阉割民族文化的邪路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汉字拼音化产生的原因。中国自文明肇始,数千年来从来一直使用汉字,从来没有废弃汉字的论调。
为什么在近代出现了汉字拼音化的论调呢?原因在于西方文明的强势崛起。从十三世纪起,中西方文明各自开启了不同的发展状态,中国在满蒙两次
破坏的影响之下,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的活力都日趋停滞;欧洲在东方文明的滋养之下,从文艺复兴开始,一路高歌猛进,先后经历了宗教改革、启
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华丽转身。西方的鼎盛时期和中国的低谷在中国的清末民初发生了遭遇,其结果不言而喻。
老大衰落的清帝国在西方列强面前,被认为是百事不如人,汉字的地位也一落万丈,被认为是“是愚民的利器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汉字不灭中
国必亡”,汉字拼音化的提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一、拼音化的错误汉字拼音化的理由,归纳起来大体有如下几点:1.汉字太复杂,不利于
文化普及,拼音化可以可以大大的减轻学习负担。2.拼音化可以促进国际化。3.认为文字的发展规律是从表形发展到表意,最终过渡到表音。汉
字拼音化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汉字难学,影响力文字的普及,造成中国文盲多,远不如拼音文字简单易学,只要掌握有限的字母和拼写规则,就可以运
用这种语言。然而,这些推行汉字拼音化的理由并不能成立,理由如下:打错了板子汉字的学习难度确实比拼音文字大,但这不是造成中国文盲多,
识字率低的根本原因。在清末民初,中国文盲率高,识字率低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的发展陷入停滞,和清朝实行的高压政策和愚民政策直接相关。
中国当时处于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对劳动者的文化要求本来就不高,和已经工业化的西方社会完全不同,再加上清朝实行的文化的高压政策,导致了
中国的文盲率比较高。这种文盲率高不是由汉字造成的,却把板子打在了汉字身上,这是不合适的。建国以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扫盲工作取得
了巨大成就,印度在开始和我们差不多,现在因为发展的滞后,他的文盲率远远高于我们,拼音文字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扫盲的高效率,汉字并没有成
为扫盲的障碍,因为识字率高低的关键是社会的发展程度和社会对文化的需求程度,不是由文字本身来决定的。看错了方向认为文字的拼音化是世界
文字的大潮流,是文字发展的方向,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很多论述文字发展历史的著作,总是先把拼音文字看成最先进的文字,然后再为它的先
进寻找理由。比如,周有光的《文字发展史》,就用了大部分篇幅论述字母文字,对于汉字却一笔带过,二把汉字归入了和古埃及和苏美尔文字一类
的古典文字行列,完全无视数千年来,汉字经历的规范化、线条化、笔画化和简化的发展历程,这种选择性的失明是基于字母文字本位论的必然表现
。现代汉字和字母文字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经历了和语言的磨合适应,同样属于现代文字。选错了方法认为文字拼音化可以有助于文化的国
际化,这种说法就更没有道理了。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取决于我们的科技经济文化的实力,不取决于我们是否用了和西方一样的文字。土耳其和越南都
采用了拼音文字,其国际影响力远不如日本,但是日本并没有采用拼音文字。二、汉字的特点汉字和拼音文字相比,有着自身的优势,是和汉语相适
应的文字,它具有适应性、简洁性和高信息性。汉字纵贯千古,横薄四海。1、汉字的适应性汉字自诞生以来,就处在和汉语不断地适应磨合的过程
,经历数千年的磨合,汉字汉语已经相互融合,不可分割。汉语存在大量同音词,这些同音词在书面语中通过字形加以区分,在口头上通过语境加以
区分,不会对交流造成影响,如果实行了拼音化,这大量的同音词必然造成交流的混乱,或者通过增加词的长度加以区分,造成交流的冗长和繁琐。
比较典型的是赵元任的奇文《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
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
尸。试释是事。2、汉字的有简洁性,说的汉字,很多人认为非常繁琐复杂,这只是一种肤浅的认识,其实汉字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文字。字母文字的
简洁体现在字母构成的简洁,使用上并不简洁,而是非常繁琐。以英文字母为了,字母的基本构建不过半圆、圆、横、竖、斜等有限的笔画,汉字的
基本笔画多达32种,这32种笔画所组成的部首更是达到了一百多个相比于英文的5个笔画26个字母,远不是一个量级。这么多的笔画和部首会
产生两个结果,一个是给学习增加了难度,二是给使用带来了简洁。举一个例子,二进制就需要两个数字0和1,掌握二进制的基本数字非常简单,
但是用二进制表示一万这个数,则表示为10011100010000,位数多达十四位,使用起来并不简单。十进制有0---9十个数字,在
掌握数字的时候要比二进制麻烦很多,但是使用起来却比二进制简洁很多,一万用十进制表示为10000,仅有五位数。英文和汉字的关系就像二
进制和十进制,一个是学习时简单,使用时麻烦,一个是学习时麻烦,使用时简洁。汉字的超语音性特点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使得汉字超越了语音直指
含义,不想拼音文字的含义必须经过语音这一个中介。西方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影子,文字是语言的影子,这样,文字就成了思维的影子的影子。汉
字不是这样,在汉语里,汉字的字形和语音都是思维的影子。汉字的超语音的特点让不同方言区的人能够通过文字无障碍交流,跨越了区域的限制。
3、汉字的大信息量特性文字是用来交流的,文字所承载的信息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交流。文字信息量的大小文字的构件的多少和组合的方式。从
构件上来看,汉字有多达32个笔画和一百多个部首,在此基础上构成字和词,其信息量是巨大的,英文有5个基本笔画和26个字母,相比于汉字
,其对信息量的承载能力上就不是一个量级了。再一点,英文的单词是用字母进行线性排列,组合方式非常简单,汉字从笔画到部首,从部首到汉字
,是在平面内进行的,其组合方式要比线性复杂许多。因此,用32个笔画,一百多个部首在平面内组合成的汉字,其对信息的承载能力,要比5个
笔画26个字母呈线性排列的英文,要高出许多。汉字的大信息量的特点,使之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将古往今来的信息一并承载,如果信息量小的话,
会是古今信息发生混淆。汉字的超语音性的特点,让汉字跨越了空间障碍,使得不同方言的人能够无障碍地交流。汉字的这种横薄四海,汉字的这种
大信息量的特点,在信息化的今天,其优势就更为明显。三、拼音化的危害拼音化是一条错误的道路,一旦推行,其危害是巨大的。纵向来看,割裂
历史汉字因为其表意性,能够跨越时间的鸿沟,沟通古今,一旦实行了拼音化,我们所有的古籍都成为了死的材料,没有人再能读懂。这一点朝鲜
和越南已是前车之鉴。历史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我们忘了历史,就失去了文化的认同。横向来看,阻断交流一旦推行拼音化,不同地区的人就会形成
不同的拼写方式,进而发展成不同的语言,就像欧洲一样,不同的语言形成不同的民族认同,一方面弱化了华夏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不同区域的人进行交流就需要学习不同的语言,人为地增加了相互交往的成本。造成分裂由于弱化了共同的历史认知,同时增加了不同区域交流的障碍,必然导致不同的文化认同,不同的文化认同带来的是分裂。因此,推行拼音化,是一条邪路,必然给华夏文明带来一场灾难。1
献花(0)
+1
(本文系华夏文明七...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