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巴蜀辞赋学院律诗初1第5讲
2021-01-15 | 阅:  转:  |  分享 
  
巴蜀辞赋学院律诗初1第5讲律诗概念·押韵·对·粘·替上新课前,我们还是先复习上周学习的内容八病原理与应用八病学说,几乎可说是一切有格律倾向文
体之音韵要求的先源。就原理而言,无疑是极具指导性的。学八病的首要要求是:不可不知,亦不可尽拘。后代的格律诗、骈赋、律赋、骈文、对联
在音韵上的要求,都是在八病说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或取舍而形成的。这八病学,是一定要去了解的。这是音韵学的应用基础之一。由于唐以后声调上
的分类,归纳为平仄两分法,唐代近体诗的入门格律,也主要以平仄为主——即以声调协调为主。而八病学是包含了“声、韵、调”三大部分的学说
。1.什么是“四声律”呢?就是平声可以对“上去入”声,上声可以对“平、去、入”声,以此类推。这与近体诗律的仄声只能对平声有所不同。
什么是双声叠韵?所谓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是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按拼音说法,如是复韵母的话,主要指韵尾相同,而元音相同
或相近,韵头不管)。按中古音来说,就是反切上字相同的两个字,就是双声字。反切下字相同的两个字,就是叠韵字。现在具体来详解八病八病具
体分为:平头病,上尾病,蜂腰病,鹤膝病,大韵病,小韵病,旁纽病,正纽病。(1)第一病“平头”:两句之中,每一句的头两个字,其声调不
能相同。一旦相同,就叫犯了“平头”之病。第二病“上尾”:简单点说,两句之中,若每一句的尾字声调相同,就是犯了“上尾”之病,但是两句
是连续用韵的不算。(3)第三病:“蜂腰”病。这个病的特征顾名思义是两头大中间小。“蜂腰”主要是指一句之中,字与字的声调关系。具体
说是指一句之中,两个节奏之间的声调衔接问题。《文境秘府论》:“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
似蜂腰也。”这里的“同声”不是指声母而是指声调。(4)第四病:“鹤膝”之病。“鹤膝”这个病主要指句脚字的声调问题。《文境秘府论》说
:“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间粗,似鹤膝也。”——这就是指句尾字上的声调问题了。(5)第五病:“大韵
”之病。指两句之中,不得用与押韵字同韵部的字。(6)第六病:“小韵”之病。据《文境秘府论》:“小韵诗者,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名
为犯小韵病也。”(7)第七病:“旁纽”之病。即一句之中非连用双声字而有二字同声母者。就是指一句之中,除非是双声词组或者在一个吟诵节
奏内,不能用同一声母的字。(8)第八病:“正纽”之病。即两句之内不能杂用声母、韵母相同的四声各字。“正纽”是音韵学的一个术语,即指
声母相同的四声各字。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后,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新内容的学习,律诗方面几个概念,押韵,对·粘·替下面开始今晚的新课学习!
一、律诗方面几个概念1.什么叫排律?排律有什么规则?律诗的一种,由于按照一般律诗的格式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故称排律,又叫长律。也
就是说律诗超过8句(10句及10句以上)就叫排律。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
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由于限
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刘宋时谢灵运的《湖中
瞻眺》、梁代庚信的《奉和山池》,已具排律雏形,但体制较短,限于五韵十韵。杜甫以后,方告成熟,体制渐长,声律愈工,中唐白居易
的《代书诗寄微之》竟长达一百韵。韩愈、孟郊等更用联句形式演为长篇(如《城南联句》),形式更加工巧,内容却日见贫乏。排律之中,
还有一种试帖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所以也叫“赋得体”),并限定韵脚,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排律除首尾两句不做要求外,其他各个分句都必须是偶句。2、什么叫七律?它们有什么规则?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
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其格律严密,要求诗
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1)体裁沿革七言律诗:是
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简称七律。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因其格律严密,故名。七言律诗的兴起,晚于五言律诗。它起源于南北朝,
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方使它在
体制上达到纯熟,而崔颢、李白仍有骈散交杂、半古半律之作。这一时期的七言律诗虽亦有高华秀朗的名篇,但内容上绝大多数属于奉和应制、酬赠
,比之五言律诗更见狭窄。同时,盛唐时期李白、王维、高适等诗人的七律,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到了杜甫,七言律诗才展示其诗体潜力而
打开艺术天地。杜甫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
与古诗、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杜甫以下至中唐时期,七言律体未能推陈出新。至晚唐,七言律诗则打开了新局面。温庭筠、李商隐、杜牧这几位七
律圣手不仅修整了律诗的形体,而且改造了律诗的气质,把律诗艺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明人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五中总结了唐代七言律诗
的发展历程:“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至崔颢、李白时出古,一变也。高、岑、王、李,风格大备,又一变也。杜陵雄深浩荡,超忽
纵横,又一变也。”2)诗体格律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其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
格规定:(1)句数和字数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
,七、八句称为“尾联”。(2)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
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3)讲究平
仄。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
体。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两字是
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言律
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3.什么叫五律?五律:五言四句(八个分句)为五律,。五言就是每个句子5个字,四句就是起承转合四个步
骤,每个步骤有两个分句,分别叫做前分句和后分句,如:起句的前分句,起句的后分句,依次类推。。。五律和七律除了字数不同以外,其他的规
则都基本相同,主要表现在:承句(律诗的第2个步骤)和转句(律诗的第3个步骤)必须是偶句,而起句(律诗的第1个步骤)和合句(律诗的第
4个步骤)不作要求,可以是偶句,也可以不是偶句。具体在以后的课程我们会作详细讲解!在上讲我们交流过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又叫声韵学
),主要是研究汉字的“声、韵、调”三大组成要素的学科。那么我们今天要交流的是有关律诗方面的第二个问题押韵。4.押韵1)什么叫押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就是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
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
,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
,“隆”ló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同韵字放在规定的位
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例1: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
闼送青来(lái)。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拚起来是rào
,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在拼音中,a、e、o的前面
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wang,ie,üe,iong,
weng等,这种i,u,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例2:昼出耘田夜绩麻(m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
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麻"、"家"、"瓜"的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和谐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上讲已经讲了音韵学的演变过程)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和谐。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但
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和谐,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
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例3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花(huā)。xié和jiā,huā在现代汉语中,这三个字貌似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xiá,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
。因此,在当时是和谐的。又如例4: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ī)。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在这首诗里,“期”和“
儿”是押韵的,但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像n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
就押韵了。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只要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证明古人所押的韵谐和的。押韵的诗歌,也是易读易
记易流传的。作者调整诗句的语音形式,将一些同韵字有规律地布置到诗中。这些同韵字一方面有助于表达内容,另方面使全诗在语音上产生同素重
出、前呼后应的效果,成为一个音韵和谐的整体。2)押韵的规则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A、偶数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
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5:桃花溪唐代: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1),石矶西畔问渔船(2)。
桃花尽日随流水(3),洞在清溪何处边(4)。这首诗中,就是第一二四句押韵。例6遣悲怀三首·其一唐代: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1),自
嫁黔娄百事乖(2)。顾我无衣搜荩箧(3),泥他沽酒拔金钗(4)。(荩箧一作:画箧)野蔬充膳甘长藿(5),落叶添薪仰古槐(6)。今
日俸钱过十万(7),与君营奠复营斋(8)。这首诗首句不入韵,二四六八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B、一般押平声韵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遵守这个要求。但仍有押仄声
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例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无论以
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C、一韵到底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
诗和限韵诗。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
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例8: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
书满腹中。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这是特例,我们在写
作不可模仿,毕竟不属于主流。D、首押韵可以借邻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
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它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
不过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例9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野
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这叫
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3、唱和唱和,亦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就是依照别人
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韵”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1)次韵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
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2)用韵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3)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二、什么叫粘、
替、对1.什么叫“替”。“替”是指律诗的八个分句内部,第2、4、6位置上的字的平仄应是“平仄平”或“仄平仄”这样交替的,不能是“平
平仄”或是“仄仄平”。下面我们来看两首唐诗,为了便于大家看清楚,我在后面标好起承转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
闻涕泪满衣裳。(起句)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承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转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
阳。(合句)上面的例诗中,我们用蓝色代表平声,红色代表仄声,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首诗每个分句,我所标出的位置的字的平仄都是蓝色
和红色相间的。先看起句的前分句:剑外忽传收蓟北,这个分句中的2,4,6位置上是:仄平仄;再看起句的后分句: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个分句中的2,4,6位置上是:平仄平。依次类推,后面六个句子的平仄都是一样的,要不就是平仄平,要不就是仄平仄,平和仄是交替的,而
非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或仄仄平。请大家要注意,替,指的是单独的每一个分句,是指分句内部的第2,4,6字的平仄要交替,而不是指
分句之间。因为一首律诗有8个分句,所以,一首律诗就有8组“替”。上面这首唐诗中的8个“替”分别为:外-传-蓟;闻-泪-衣;看-子-
何;卷-书-欲;日-歌-纵;春-伴-还;从-峡-巫;下-阳-洛。再看一首唐诗:春思唐代: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起句)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一作:秦城)(承句)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转句)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
旆勒燕然。(合句)关于“替”这个概念,大家还有问题吗?如果没有问题,我们继续讲“对”。2.什么叫“对”呢?一首律诗分为起承转合四
个步骤,“对”是指同一个步骤的前后两个分句中,第2、4、6位置上的字平仄必须相反。还是看前面那两首唐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起句)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承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转句)即从巴峡穿
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合句)这首诗的起句(即第一个步骤)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里有两个分句,我们认真看2,4,
6位置上的字,首先看第一句前分句的第2个字要跟后面分句的第2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反;同样,前分句的第4个字和后分句的第4个字,它的平仄
也必须相反;前后两个分句的第6个字,也一样。因此,第一个步骤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得出有3个“对”,分别是:外(仄)
-闻(平);传(平)-泪(仄);蓟(仄)-衣(平)。接着看承句(即第二个步骤)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里的“对”也有
三个,分别是:看(平)-卷(仄);子(仄)-书(平);何(平)-欲(仄)转句(即第三个步骤)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里的“对”也有三个,分别是:日(仄)-春(平);歌(平)-伴(仄);纵(仄)-还(平)合句(即第四个步骤)是: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里的“对”也有三个,分别是:从(平)-下(仄);峡(仄)-阳(平);巫(平)-洛(仄)请大家现在数一数,一首七
律一共有12个“对”,是不是,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同一联中,同一节奏点的字的平仄要相对,才符合律诗的要求。下面我请大家自己来找找第
二首唐诗里的12个“对”:春思唐代: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起句)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一作:秦
城)(承句)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转句)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合句)5分钟时间里大家一起找找这12个对。3
.讲完了“替”和“对”,我们继续讲“粘”。什么叫“粘”呢?“粘”就是指起承转合中,连接两个步骤的两个分句的第2、4、6位置上的字平
仄必需相同。我们先思考一下,一首律诗,那些分句是连接两个步骤的呢?有几对呢?对,一共有3对,分别是第3分句和第2分句,它们连接的是
起句的后分和承句;第5分句和第4分句,连接的是转句的前分句和承句的后分句;第7分句和第6分句,连接的是合句的前分句和转句的后分句。
现在我们还是来看刚才的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起句)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承
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转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合句)在这首诗中,第3分句和第2分句连接的是起句和承
句:却看妻子愁何在,初闻涕泪满衣裳。它们在第2,4,6位置上的字,平仄有什么特点呢?对,它们的平仄是相同的,这就是“粘”。这两
个句子里有3对“粘”,分别是:看(平)-闻(平);子(仄)-泪(仄);何(平)-衣(平)。第5分句和第4分句连接的是承句和转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两个句子里也有3对“粘”,分别是:日(仄)-卷(仄);歌(平)-书(平);纵(仄)-欲(仄)。
第7分句和第6分句连接的是转句和合句,即从巴峡穿巫峡,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两个句子里同样有3对“粘”,分别是:从(平)-春(平);
峡(仄)-伴(仄);巫(平)-还(平)。总括起来,一首七律共有9对“粘”。为了使大家对“粘、替、对”有个更清楚的认识,我再用截
图的形式与诗作对比,跟大家解释一遍:酬郭给事唐代:王维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晨摇玉佩趋金
殿,夕奉天书拜琐闱。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这就是“替”。这就是“对”。这就是“粘”。这里,再要强调一下,从今天开始,我们
在对律诗进行排版的时候,请按照我这样的格式来排版。就是按照两个分句两个分句地排,起承转合四个步骤,分成四行,不得像散文一样排版,请
大家注意一下。4、如何根据粘、替、对来排律诗的格式上节课我们已经讲到七律有四种格式,分别是:1)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2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3)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4)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总结一下就是:1)平起仄收式也叫平起首句不
入韵式;2)仄起平收式也叫仄起首句入韵式;3)仄起仄收式也叫仄起首句不入韵式;4)平起平收式也叫平起首句入韵式。说七律有这四种格
式,指的是所有七律作品,起句的第一个分句,都必须是属于这四种中的其中一种,七律的格式是有并且只有这四种。这点,大家要明确。下面,
我们就根据刚才所学的“粘、替、对”的概念,来排一下七律的四种格式。先排第一种:如果一首七律的起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根据我们刚
才所学的什么概念,能排出它的第二个分句的平仄呢?大家可以互动一下,踊跃回答!对,根据“对”的概念,可以排出第二个分句的平仄,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有了第二句,我们就继续排第三句,大家想想,根据什么可以知道第三句的平仄呢?对了,就是根据“粘”,我们就可以知道仄
仄平平仄仄平的下一句就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有了第三句,我们可以根据“对”的概念,继续排出第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以此类推。因此
,我们可以排出七律的第一种格式的八个分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1)仄仄平平仄仄平(2)仄仄平平平仄仄(3)平平仄仄仄平平
(4)平平仄仄平平仄(5)仄仄平平仄仄平(6)仄仄平平平仄仄(7)平平仄仄仄平平(8)在这个句式中,我们可以把着重点
放在前面四个分句上,只要前面弄懂了,后面四句就是重复一次,大家认真看,是不是这样会的呢。七律的格式不用死记硬背,多排排,按照规律
去排,就熟悉了。当我们在知道第1句的情况下,用“对”的方法排出第2句,用“粘”的方法排出第3句,再用“对”的方法排出第4句,再用“
粘”的方法排出第5句。。。总之,排偶数句的时候,用“对”的方法,排奇数句的时候,用“粘”的方法。值得提醒大家的是:我们自己在排七
律的格式的时候,别忘了我们的要求是押平声韵,换句话讲就是,除第一个分句最后一个字可平可仄以外,其他所有奇数句(3,5,7)的最后一
个字都必须是仄声,而偶数句(2,4,6,8)都必须是平收。刚才我们排的,是七律中第一种,这就是平起仄收这种格式,也是七律的基本格
式。第二种格式,就是用第一种格式中的第二个分句作为七律的第一个分句,仄仄平平仄仄平(1)根据什么来排第2句呢?对了,就是根据“
对”,方法是一样的!仄仄平平仄仄平(1)平平仄仄仄平平(2)平平仄仄平平仄(3)仄仄平平仄仄平(4)仄仄平平平仄仄(
5)平平仄仄仄平平(6)仄仄平平平仄仄(7)平平仄仄仄平平(8)概括起来说,我们自己根据“对、粘、替”排七律格式的时候
要注意三个问题:1.偶数句(2、4、6、8)必须是平收,奇数句(3、5、7)是仄收,第1句可仄可平;2.句末出现仄仄仄或者平平
平的时候,倒数第三字要改成相反;3.每一句的最后三个字,也不能是平仄平,或仄平仄,如果出现这个,就把倒数第三个字改成相反。五律的
格式跟七律是一样的,只是把前面两个字去掉,排五律的格式的方法也是一样,在知道第1句的情况下,用“对”的方法排出第2句,用“粘”的方
法排出第3句,再用“对”的方法排出第4句,再用“粘”的方法排出第5句。。。总之,排偶数句的时候,用“对”的方法,排奇数句的时候,用
“粘”的方法。五律的四种格式为:a):平起平收式(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b):平起仄收式(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c):仄起平收式(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d):仄起仄收式(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今天这节课主要就是跟大家交流“对、粘、替”,课后,希望大家一定根据我所讲的,自己试着多去排,多练习,只有熟练掌握了格式,你的作品才会符合格律。律诗初1第5讲提纲:一、律诗方面几个概念1.什么叫排律?排律有什么规则?2、什么叫七律?它们有什么规则?3.什么叫五律?4.押韵1)什么叫押韵?2)押韵的规则3)唱和二、什么叫粘、替、对1.什么叫“替”。2.什么叫“对”呢?3.什么叫“粘”呢?4.如何根据粘、替、对来排律诗的格式巴蜀律3期初1第5讲作业1.什么叫排律?排律有什么规则?2.什么叫七律?它们有什么规则?3.什么叫五律?4.什么叫押韵?押韵应遵循什么规则?5.什么叫粘、替、对?6.如何根据粘、替、对来排律诗()的格式,并把律诗的四种格式写下来。作业要求:1、认真独立完成。2、作业截止时间为下周六晚7点前交到论坛。3、作业是升级的依据!请同学们认真对待!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陪伴,下课!
献花(0)
+1
(本文系一张一弛P2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