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弘農譚氏家族歷史名人傳說記載
2021-01-20 | 阅:  转:  |  分享 
  
弘農譚氏家族歷史名人傳說記載(湘西北譚氏添麟公支系澧州大堰壋鎮徽珩公家譜錄)導語:譚姓家族古譜記載;吾開姓始祖第二世先祖“錦、繡、山、河”四
支宗派自譚姓確立以來四支宗派裔孫分佈定居于全球各地。開姓初期家族裔孫主要分佈定居于弘農郡、齊郡、濟陽郡、臨淄郡地域。湖南譚氏家族古
譜記載;遷湘始祖譚可奕裔孫支系出三進,生十八子,以郎為行,即十八宏郎,亦稱十八宏世系。譚宏佐(世襲金吾將軍)系唐保大年間江西吉安府
吉水縣開基祖。湘西北譚氏始祖籍貫屬江西廬陵府吉水縣,古譜相傳是“宏佐”公嫡系之裔孫,特選錄本支系名人。《1》、中華弘農譚氏始祖“譚
子(祁)”生平簡歷:弘農郡、齊郡、濟陽郡、臨淄郡譚氏一世祖譚祁畫像史書記載周初大封諸侯時;大禹後裔中的一支被封于譚國(今山東省章
丘縣西)爵位為子,譚子“祁”約生於西元前729年(周平王四十二年,魯惠公四十年,燕君鄭侯卒,子穆侯即位。宋君宣公卒,傳位於弟和,是
為穆公,西元前729年)。妣,胡氏,生子,公子伯(錦),公子叔(山)。妣,姜姓呂氏,生子,公子仲(繡),公子季(河)。古譚國譚
子“祁”,被中華譚氏尊奉開姓祖先譚氏第一始祖。史書記載周初大封諸侯時;大禹後裔中的一支被封于譚國(今山東省章丘縣西),爵位為子。譚
國國勢一直不盛。譚國被齊滅國後,擁立公子仲(繡)為譚君,不久就淪為齊國的附庸,齊逐步撤軍。而留在故國的子孫、子民和外逃難遷徙的子孫
、子民就以國為姓,稱譚姓、譚氏。《2》、中華弘農譚氏二世祖公子伯“錦”生平簡歷:史書記載;譚國在齊撤軍之後以複國,而且公子伯(錦)
還在周王室擔任大夫要職。王子帶借狄師以攻襄王,是東周王室內部爭奪王權的一場動亂,而入仕于周的譚伯孤忠報周,則成了無端的犧牲。弘農譚
氏二世祖譚錦畫像譚錦(公子.伯)史稱譚伯,約生於周桓王十六年(西元前704年),妣陳氏生子,春。到了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
于周莊王四年(西元前684年)吞併了譚國,譚子攜妻帶兒(叔.季)二子,出逃奔莒國(今山東莒縣)。譚國城破,譚子“祁”授意公子伯(錦
)去洛邑報國。公子伯(錦)應父命引大批譚人奔周。時公子伯(“祁”之長子)為周大夫。弘農郡是譚姓最重要的郡望;周匡王時,譚祁自莒國遷
往弘農。數百年以來,譚姓逐漸發展成當地望族,漢代就有了譚氏“望出弘農”的說法。傳說漢文帝時期;遠古譚氏長房公子伯“譚錦”之裔孫二十
一世譚玉成;字.諱頃,生於西元前197年,追隨大漢漢高祖第四子“漢文帝劉恒”建有軍功(漢文帝劉恒前202年—前157年)。皇封為御
史大夫“弘農郡”郡主。譚氏家族譜牒記載;漢代,譚姓人仕途通暢,高官不斷。漢初,譚玉成因功封弘農郡主。漢景帝時;譚祥昭任西昌巡司。《
萬姓統譜》載;“漢代有名臣譚閎,官居河南尹”東漢初期河南尹離洛陽鄰近的弘農郡,而弘農郡則是譚閎家族聚居的地方。(河南尹是中國東漢時
期的一種行政區劃。秦統一全國後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在洛陽置三川郡。劉邦建立漢朝,曾一度定都洛陽,漢初,改秦三川郡為河南郡,
並沿秦制置河南、雒陽二縣,屬河南郡,郡治雒陽。漢武帝時,置十三州,河南屬於司隸。建武十五年(西元40年)改河南郡為河南尹,兼置司隸
校尉)。中國南北朝時期宋文帝劉義隆元嘉時期,譚光廷為鎮南大將軍。東晉時期;譚誠恭官階為右僕射兼任祠部尚書。《3》、中華弘農譚氏二
十一世祖“譚玉成”生平簡歷:弘農譚氏二十一世祖譚玉成畫像傳說漢文帝時期;遠古譚氏長房公子伯“譚錦”之裔孫二十一世譚玉成;字.諱頃
,約生於西元前197年,追隨大漢漢高祖第四子“漢文帝劉恒”建有軍功(漢文帝劉恒前202年—前157年)。皇封為御史大夫“弘農郡”郡
主。漢時先祖世籍弘農,曰“弘農郡”故地在今河南靈寶一帶。後來譚氏子孫便以郡望為堂號,而稱“弘農堂”譚氏。《萬姓統譜》亦稱《古今萬姓
統譜》明代萬曆年間淩迪知撰,140卷,另附《歷代帝王姓系統譜》6卷《氏族博考》14卷。該書將古今姓氏分韻編排,以姓氏為目次,先常姓
,後稀姓,每姓下先注郡望和五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並考姓氏所出,而後依時代先後,分列各姓著名人物,從古代至萬曆年止,記
述人物生平事蹟,實則合譜牒傳記共成一書。因其收羅廣博,既可為姓氏學專著,又可作為查閱歷史人名的工具書,所以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
值。《4》中華弘農譚氏二十三世祖“譚祥昭”生平簡歷:弘農譚氏二十三世祖譚祥昭畫像弘農譚氏譚祥昭,字.宗器,約生,西元前104年
,(漢武帝太初元年),即西漢漢武帝太初元年,是漢武帝的第七個年號的第一年(漢朝使用太初這個年號一共四年)。漢宣帝劉詢年間任江西西昌
巡司。妣沈氏生子:晉康,維康、經康、綸康。《5》中華弘農譚氏三十世祖“譚紹”生平簡歷:弘農譚氏三十世祖譚紹畫像弘農譚氏三十世祖;
譚紹,字.仲興,江西廬陵府(吉水縣)人氏,官至騎都尉,譚紹系三國時代吳主孫權潘夫人(第六夫人)的姐夫,成了皇親國戚,後因宮廷權位之
爭失勢,譚紹便攜家人回到了江西廬陵府吉水縣故鄉,在城郊譚埠村定居。卒,葬于吉水城郊的張家屋下東側,共3家,“品”字形排列,封土高8
至9米,狀似3碗大齋飯,稱作“三碗齋”。注釋;考證湘西北譚氏一世譚添麟,祖籍江西廬陵府吉水縣大洲。先祖譚紹,約西元209年出生,卒
291年,82歲。據史書分析;孫權幼子孫亮;母親潘皇后,約222年生,20歲生孫亮。;孫權幼子會稽王孫亮,242年生,250年立為
太子。西元252年,10歲即位,在位6年,西元258年,被權臣孫琳所廢,貶為會稽王。母親"姒"姐,約西元219年生,譚紹,約年長夫
人10歲,約西元209年出生。譚紹;西元259年受貶,分析應為50歲後,便攜家人返回到江西廬陵府吉水縣城郊譚埠村故鄉定居。譚紹,應
為(德)字輩,三十世(無家史傳說記載待考),譚紹,東漢時期江西吉安府吉水縣祖居地譚氏開基祖先有考古考證史料。《6》中華弘農譚氏三十
二世祖“譚誠恭”生平簡歷:弘農譚氏三十二世祖譚誠恭畫像弘農譚氏譚誠恭,生,庚寅,約東晉鹹和五年,成漢玉衡20年,後趙太和三年,後
趙建平元年,前涼太元七年(西元330年),少為書生,最初為主簿,年十八,舉孝廉。(“舉孝廉”,這是古代發現和培養官吏預備人選的一種
方法),東晉時期官階為右僕射兼任祠部尚書。妣孫氏生子:皓。注:“尚書僕射為尚書令之副。尚書令闕,僕射便是尚書台(後稱省)的長官。漢
武帝至元帝時,兼用士人與宦官為僕射,宣帝時,宦官弘恭為中尚書令,宦官石顯為僕射;元帝時石顯為令,牢梁為僕射。均專權用事。至成帝時,
罷宦官專用士人,置尚書五人,以一人為僕射。僕射"掌授廩、假、錢、穀"大約當時尚書的機構較為簡單,所以僕射主管具體事務較多。東漢時,
尚書台稱為(中台),主管全國機要政務,組織擴大,僕射與尚書令同為台中長官,與六曹尚書台合稱八座,台中具體事務遂移歸尚書左右丞及諸曹
尚書侍郎)”。《7》中華弘農譚氏三十四世祖“譚光廷”生平簡歷:弘農譚氏三十四世祖譚光廷畫像弘農譚氏譚光廷,字若思,號,忠,生,約
西元42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丙寅年,在中國包括宋文帝劉義隆元嘉三年、北燕文成帝馮跋太平十八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始光三年等諸侯國年
號)。居江西廬陵府,吉水縣,妣,徐氏,生子,為成。後遷徙金陵(現南京)。中國南北朝時期宋文帝劉義隆元嘉時期,譚光廷為鎮南大將軍“中
國南北朝時期宋文帝劉義隆元嘉時期;譚光廷為鎮南大將軍。(宋文帝劉義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小字車兒,中國南北朝時期劉宋
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劉裕第三子,西元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號“元嘉”,諡號“文皇帝”,廟號“太祖”)”。《8》中華弘農譚
氏三十八世祖“譚用之”生平簡歷:弘農譚氏三十八世祖譚用之畫像弘農譚氏三十八世譚用之,字·深遠,號·藏用。生,約隋大業十二年(西元
616年)。唐太宗李世民丙申年(貞觀十年)西元636年,唐名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是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
考試者稱為進士,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善為詩而官不達,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妣,田氏,生:書奇,卷達。注釋:據《禮
記·王制》記載;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9》中華弘農譚氏四十二世祖“譚可奕”
生平簡歷:弘農譚氏四十二世祖遷湘始祖譚可奕畫像弘農譚氏譚可奕,字·彥明,約生於唐憲宗李純丙戌年(元和元年),西元806年3月18
日子時,其先由河南官居金陵太平路當塗縣貴遊鄉,以宣儀郎致仕江南太平府。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冬由金陵徙居江西吉州太和縣高行鄉二
十七都,地名早禾市烏龍山石壁下居住注:地理位置江西西南,離吉安約一百五十多裡的贛江支流牛吼河畔。《10》中華弘農譚氏四十四世祖“譚
武興”生平簡歷:弘農譚氏四十四世祖譚武興畫像弘農譚氏譚武興,字·世泰,行二郎,約生於唐僖宗幹符二年乙未歲(西元875年)。以子貴
封嘉議大夫,家饒於貲(現簡寫為“資”),管納稅錢二千五百貫有奇積,而能散濟人無量,卒,葬上塘大傅坪,牛形(譚氏宗室2005年元月2
3日考證了譚氏武興公墓址;在上塘屬今秩堂鄉黃草與錫湖交界處的見背山),妣,徐氏卒葬太平園蕉坑,生三子:洪、道、雍。同仕楚王馬殷,竭
職盡忠,功高位顯,例封三代。《11》中華弘農譚氏四十五世祖“譚雍”生平簡歷:弘農譚氏四十五世祖譚雍畫像弘農譚氏四十五世譚雍,諱
·進頗,字·希廉,號·古塘,又號·東溪,行三郎,約生於,唐哀帝甲子年(天佑元年),西元904年,15歲時,兄弟三人仕楚朝[湖南武穆
王],頗公官授武工大夫,金吾左殿鎮國將軍。歿于後周世宗柴榮己未年(顯德六年),西元959年。葬茶陵十五都上塘書塘沖,妣,麻氏,生三
子:巨集肇、宏益、巨集妙;卒葬麻糍灘邊,虎咬尾形,子山午向。繼妣曾氏,生二子:巨集伸、巨集佐。卒,葬書塘沖,子山午向。(三進,生十
八子,以郎為行,即十八宏郎,亦稱十八宏世系)。《12》中華弘農譚氏四十六世祖“譚宏佐”生平簡歷:弘農譚氏四十六世祖譚宏佐畫像弘農
譚氏譚宏佐,[進頗公第五子],字·梅山,行十八郎,約生於後晉出帝石重貴甲辰年(天福九年),西元944年。世襲金吾將軍,據遷湘譚氏古
譜傳說記載;先後遷徙居住地:先居桃江(又曰淘水);桃江縣地處湖南中部偏北資江中下游,因境內有桃花江而得名。後曰遷徙;常甯縣楠木山(
常寧市地處湖南衡陽盆地南緣與南嶺北向餘脈交接地帶,湘江中游南岸)。又曰遷移定居於;江西吉州府,別稱“江右”吉安府吉水縣(吉水·芝水
)。妣,段氏,生子,仁春,仁玉,仁德,仁惠。《13》中華弘農譚氏湘西北譚氏一世譚添麟生平簡歷:弘農譚氏湘西北譚氏一世譚添麟畫像
據湘西北《譚氏族譜》記載;譚興次子譚添麟曾於洪武年間做過九溪衛指揮使(指揮使是衛城的最高軍事長官)。《九溪衛志》記載:譚添麟,祖籍江西吉安府吉水縣大洲,原居衡州衡陽郡安仁縣。湘西北譚氏一世祖譚添麟,祖籍屬江西廬陵府吉水縣大洲。傳說是弘農譚氏“譚宏佐”嫡系之裔孫。湖南譚氏家族古譜傳說;遷湘始祖譚可奕裔孫支系出三進,生十八子,以郎為行,即十八宏郎,亦稱十八宏世系。譚宏佐世襲金吾將軍,系唐保大年間江西吉安府吉水縣開基祖。編輯撰寫:湘西北譚氏添麟公支系21世裔孫譚曉平(筆名:冰雪)撰寫於北京2009年5月14日初稿,年月日定稿。統計字數:4493
献花(0)
+1
(本文系探索古今中...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