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06大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21-01-21 | 阅:  转:  |  分享 
  
大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7-06-04 来源:大连日报 2006年,大连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环境状况

大连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近岸海域水质基本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碧流河、英那河水质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市区交通噪声均值符合国家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均值有所下降;电磁辐射监测值符合国家标准。

1.水环境1.1近岸海域

大连市近岸海域水质中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主要污染海域为大连湾。

大连湾海域,无机氮年均值为0.398毫克/升,超过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0.3倍,活性磷酸盐年均值为0.0331毫克/升,超过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0.1倍。与上年相比,无机氮、石油类不同程度下降,活性磷酸盐有所上升,其它监测指标基本持平。

大连市区南部沿海、大窑湾、小窑湾、营城子湾、金州湾及旅顺、瓦房店、普兰店、庄河、长海海域水质良好,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各海域水质状况由好到差依次为:长海海域、旅顺海域、金州湾、小窑湾、市区南部沿海、庄河海域、大窑湾、营城子湾、瓦房店海域、普兰店海域、大连湾。

1.2海水浴场

大连市主要海水浴场中三官庙(金州区)、金石滩、仙浴湾(瓦房店市)、棒棰岛、塔河湾(旅顺口区)和泊石湾(开发区)浴场水质较好,优良比例在83.3%100%之间;其次是夏家河、东海公园和傅家庄浴场,优良比例在42.9%57.1%之间;星海公园和星海湾浴场水质较差,优良比例均低于10%。海水浴场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其次为漂浮物质。与上年相比,泊石湾浴场水质好转,棒棰岛浴场、东海公园浴场、傅家庄浴场、夏家河浴场、仙浴湾浴场和塔河湾浴场水质不同程度下降,其它海水浴场水质无明显变化。

各海水浴场水质状况由好到差依次为:三官庙浴场、金石滩浴场、仙浴湾浴场、棒棰岛浴场、塔河湾浴场、泊石湾浴场、夏家河浴场、东海公园浴场、傅家庄浴场、星海公园浴场、星海湾浴场。

1.3河流

碧流河、英那河、大沙河和庄河水质较好,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复州河、登沙河水质较差,其中复州河超过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的项目为:粪大肠菌群超标7.0倍,石油类超标1.5倍,氨氮超标0.9倍;登沙河超过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的项目为:石油类超标0.6倍,生化需氧量超标0.4倍,氨氮超标0.2倍,高锰酸盐指数超标0.1倍。与上年相比,庄河石油类略有下降;复州河石油类、总磷有所下降;登沙河总磷有所下降,氨氮有所上升;其它河流水质保持相对稳定。

各河流水质状况由好到差依次为:大沙河、碧流河、英那河、庄河、登沙河、复州河。1.4饮用水源

碧流河水库、英那河水库和朱隈子水库常规监测项目年均值均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特定监测项目均未检出。

松树水库、刘大水库和北大水库常规监测项目年均值及一次值均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各饮用水源水质状况由好到差依次为:碧流河水库、刘大水库、松树水库、英那河水库、朱隈子水库、北大水库。

1.5废水排放

全市废水排放量48,234万吨(不包括循环海水排放量),比上年减少1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33,709万吨,占全市废水排放量的69.9%,比上年减少21.2%;生活污水排放量14,525万吨,占全市废水排放量的30.1%,比上年增加5.5%。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72万吨,比上年减少4.8%;氨氮排放量1.13万吨,比上年减少16.9%。

全市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14,302吨,比上年减少20.8%;氨氮2,159吨,比上年减少47.0%;石油类300吨,比上年减少31.7%;挥发酚16.17吨,比上年减少7.3%;氰化物2.09吨,比上年减少9.1%。

全市工业废水主要排放区域是甘井子区,排放量26,287万吨,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78.0%;其次是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排放量5,614万吨,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6.7%。

全市工业废水主要排入海域是大连湾,排放量26,235万吨,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77.8%;其次是大窑湾,排放量4,993万吨,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4.8%。

全市工业废水主要排放行业为石油加工业和化工业,其中石油加工业排放量21,552万吨,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63.9%;化工业排放量8,399万吨,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24.9%。

2.大气环境2.1城市空气

大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8天,占全年天数的92.6%,其中优74天,比上年增加13天。金石滩优良天数最多,占全年94.0%;甘井子工业区优良天数最少,占全年72.1%。全年空气质量日报首要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占86.3%;其次为二氧化硫,占13.7%。

大连市区自然降尘年均值为19.1吨/(平方公里·月),超过辽宁省标准1.4倍;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09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值0.04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0.041毫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年均值0.60毫克/立方米,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各项污染物均值略有升高。

大连市区空气质量状况由好到差依次为:金石滩、旅顺、七贤岭、金州、傅家庄、星海三站、开发区、青泥洼桥、周水子、甘井子。

大连市受外来沙尘天气影响9次,影响时间累计为253小时,受其影响城市空气质量日报API值最高达481,为重污染。全年市内四区扬尘量4.8万吨,其中房屋拆迁扬尘1.5万吨、建筑施工扬尘1.0万吨、交通扬尘0.8万吨、外来沙尘1.5万吨。

大连市区降水pH值范围在3.567.74之间,市区南部酸雨频率相对较高。全年市区酸雨频率为50%,比上年增加25.2%。

2.2废气排放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12.06万吨,比上年增加1.4%;烟尘排放量5.56万吨,比上年减少5.8%;粉尘排放量2.0万吨,与上年持平。

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1,680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5.5%。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8.94万吨,比上年增加7.5%;烟尘排放量2.15万吨,比上年减少15.0%;粉尘排放量2.0万吨,与上年持平。

全市工业废气和污染物主要排放区域是甘井子区,废气排放量836亿标立方米,占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的49.8%;二氧化硫排放量5.0万吨,占全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55.9%;烟尘排放量0.55万吨,占全市工业烟尘排放量的25.6%。

全市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和烟尘主要排放行业是火力发电业,废气排放量577亿标立方米,占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的34.3%;二氧化硫排放量4.61万吨,占全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51.6%;烟尘排放量0.83万吨,占全市工业烟尘排放量的38.6%。工业粉尘主要排放行业是非金属矿物业,排放量1.18万吨,占全市工业粉尘排放量的59.0%。

3.声环境3.1区域和功能区环境噪声

大连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为54.1分贝,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

大连市区功能区噪声昼间均值为55.8分贝,夜间均值为46.8分贝,与上年相比均略有下降。大连市区各功能区中0类、1类、2类、3类功能区噪声昼、夜间均值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4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噪声昼间均值超标2.0分贝,夜间均值超标11.0分贝。

3.2交通噪声

大连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均值为69.9分贝,符合国家标准,与上年持平。市区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主要分布在6075分贝之间,超过70分贝的干线长度为106.7千米,占干线总长度的68.4%,与上年基本持平。

4.电磁辐射

大连市区空间电磁辐射环境处于良好状态。环境电磁辐射监测值均低于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

5.固体废物5.1工业固体废物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72万吨,比上年增加6.7%。其中粉煤灰和炉渣174万吨,占总量的64.0%,产生量比上年增加3.6%;危险废物5.2万吨,占总量的1.9%,产生量比上年减少16.1%。

5.2生活垃圾

大连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100.26万吨,比上年增加2.46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4.44%。

6.生态环境6.1森林

完成植树造林面积50.2万亩,农村植树1.01亿株。全市森林覆盖率41.5%。

6.2城市绿化

城市新增绿地150万平方米,植树78万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8%,比上年增加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6平方米,新改建公园5处。

6.3自然保护区

全市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个,市级7个(新增黑脸琵鹭自然保护区)。全市国家级森林公园9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3个,地表水水源保护区12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及水源保护区陆域总面积1332.0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59%。

环境保护措施与行动

1.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

2006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第六次环保大会,确立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以及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战略思想。出台了《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了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措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出台了《大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大连市“十一五”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措施。夏德仁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各区市县政府签订了“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2006年,大连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验收,瓦房店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个获此荣誉的县级市。大连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名列全省第一,瓦房店市、庄河市和普兰店市列全省县级市前三名。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连市环境保护总投资51.1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9%。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4亿元,工业污染防治投资26.4亿元,各种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投资4.1亿元,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资0.2亿元。市区新增虎滩和泉水两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能力由2005年的37万吨/日提高到48.5万吨/日。

甘井子区矿山整治关闭30个非煤矿山,限期关闭1个非煤矿山,闭矿区域复垦利用和生态恢复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

烟尘整治工作市区拆除锅炉206台,拆除废弃烟囱168根,实现并网面积280万平方米。每年削减烟尘344.4吨、二氧化硫322吨、氮氧化物268.8吨。

3.工业污染防治

全市完成污染治理项目171项,其中废水治理项目67个、废气治理项目104个,完成固废处理及污染源关停等其它项目28个,治理总投资7150万元,共削减化学需氧量2055吨、烟尘2579.7吨、二氧化硫662.2吨。

完成21家电镀企业清洁生产审计和9家危废处置企业环保审计工作。11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至此,全市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累计达112家。在6家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良好的企业中开展了企业环境年报试点,为建立新型的企业环保形象进行了探索。

工业废水污染防治全市年排放工业废水达标量32,997万吨,排放达标率97.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年去除量16,266吨,氨氮年去除量2,350吨,石油类年去除量449吨,挥发酚年去除量73.57吨,氰化物年去除量2.01吨。

工业废气污染防治废气中二氧化硫年去除量14.1万吨,烟尘年去除量77.8万吨,工业粉尘年去除量28.3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16.6万吨,综合利用率79.6%;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47.5万吨,两者合计占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97.1%。

危险废物管理对425家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单位进行了危险废物的申报登记。对341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现场监察,对41家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全年共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9200份,转移危险废物8.4万吨,其中处置量5.9万吨,综合利用量2.5万吨,危险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率为100%。

4.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农村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取得进展。长海县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考核。庄河市桂云花乡、蓉花山乡和旅顺口区长城镇被命名为“大连市生态示范乡镇”。组织有关乡镇开展了生活污水和垃圾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前期工作。

大连阳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机食品基地、大连老虎屯农业种植园有机食品基地、大连石河现代农业园区有机食品基地申报创建“国家级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大连老虎屯农业种植园有机食品基地、大连后石实业总公司有机食品基地被命名为“大连市有机产品生产基地”。

5.环境法制建设与执法监督

环境法制建设发布了《关于关闭甘井子区非煤矿山的通告》。完成《大连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并被省政府批准实施,完成《大连市中心城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并被市政府批准实施。颁发了《大连市危险废物管理办法》等6部规范性文件。

全面修订和完善了《大连市环保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对局属18个执法部门、36个执法岗位进行职责梳理和细化,并已上网公示。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全年新批建设项目5,938个,验收竣工项目3,435个,查处违法建设项目24个。

2006年,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等6个项目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审批或验收;配合国家环保总局、省环保局完成大连泰山热电厂新建工程等4个工程的现场核查工作。

大连市规划环评工作全面展开。《大连城市发展规划》、《大连金港区总体规划》、《大连港总体规划》、《高新技术园区七贤岭基地规划》等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审查。

环境信访全市共受理各类信访6,098件,比上年下降2.5%。其中噪声污染投诉3,702件,占60.7%;大气污染投诉1,959件,占32.1%;废水污染投诉275件,占4.5%;其他污染投诉162件,占2.7%。

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了饮用水源地、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矿山生态等6项专项整治和8项专项检查,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12126人次,检查企业5629家,立案查处各类违法企业386家,罚款447.5万元,限期治理80家,停产治理50家,依法取缔关闭企业11家,挂牌督办20家。

加大了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力度,检查企业178家,对14家违法企业进行了查处;积极推进塔岭金矿的关闭工作;对盖州境内7家金矿生产企业尾矿库进行了监察。

生态监察及建设项目监察对老铁山自然保护区、城山头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违法建设项目等多起案件进行了查处。以查处石化、化工、建材等高污染行业项目违法行为为重点,对20032005年市环保局审批的建设项目全面开展了监察工作。全年共监察各类建设项目344个。对69个违法建设项目进行了立案查处,结案31件。

机动车污染监管实施年度检测制度,年检车辆11.26万辆,首检合格率为92.0%。路面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抽检车辆7.2万台,处罚超标车辆0.85万台,路检合格率达88%。6.环境安全与应急管理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情况全年受理环境污染事件22件,其中化学品污染事件8件,水污染事件5件,大气污染事件7件,海洋环境污染事件2件,事件预警等级均为四级。2006年环境污染事件的特点是化学品污染事件比例有所上升,比上年同期上升了60.0%;海洋污染事件比例有所下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7.8%。

环境安全检查与风险防控对拥有危险化学品数量、品种较多以及环境敏感区内的40家重点风险源企业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价。开展了全市环境安全大检查工作,以排查出的523家环境安全风险源单位为重点,检查了企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理设施的落实情况。

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建立了市政府、区(市)县政府及企业三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举行了首次“大连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演习”。

7.环境科技与监测

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完成了《七贤岭产业化基地生态规划》,大有恬园住宅小区项目获得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称号;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大连石油化工公司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MED)装置开工试验一次成功;大连热电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日的中水回用工程投入使用;大连市星海湾商务区海(污)水源热泵一期工程总体完工。

科技成果大连市环保科技成果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通过市级环保科技成果验收2项,通过市级鉴定3项,申报成功国家环保科技项目2项。

环境监测完成环境质量、污染源、突发性污染事故等监测工作,共获取监测数据140余万个。在新闻媒体发布了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及海水浴场水质周报和饮用水源水质月报。应急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建立了环境安全隐患资料数据库。组织省内沿海城市完成黄渤海海域水质监测,开展了入海河流及主要直排海排污沟(口)排污状况调查。编制完成《大连市“十五”环境质量报告书》。

8.环境宣传教育与信息化建设

2006年,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第六次环保大会、中国国际环保博览会、“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中华环保世纪行在大连宣传活动等为重点,组织环境宣传报道活动150余次,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播发环保宣传稿件1600余篇(次)。

组织开展了“六·五”世界环境日广场纪念宣传活动和大型专场文艺晚会;举办了第三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月活动;开展了“无车日”、“以纸换树日”、“白色污染大扫除”等环保公益活动。

继续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共创建绿色大学4所、绿色社区16个、绿色幼儿园30所、绿色酒店2家,绿色餐饮店22家,创建了全国第一条城市绿色公交示范线路。在学生中开展绿色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高校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开展了“挥洒青春,孕育绿色”为主题的植树活动。

环境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实现了排污申报、总量收费、环境统计“三表合一”,对业务软件进行了整合共享,并推广到县区,提高了县区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9.环保产业与国际合作

全年有5项环保产品通过了国家和省环保产品认证;有15家企业获得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三级施工资质;有10家企业获得环境专项工程设计资质;全市有4项工程获得国家环保实用技术项目称号;2006年,取得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的单位达26家。

成功举办了2006中国国际环境保护博览会,来自美国、韩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国内20多个省市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参加了展会。成功举办了“东亚经济交流推进机构环境部会第二次会议”,来自中、日、韩10城市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邀请世界银行、荷兰Delft大学、以色列等国专家来连,组织了国际环保科技主题演讲会、技术交流会和研讨会5次,全年共接待来自日、韩、英、美、荷等6个国家的14个团组279位外宾。





















9









献花(0)
+1
(本文系涛儿—taoe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