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二
2021-01-25 | 阅:  转:  |  分享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二《文钞》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令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关帝觉世经》,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
我们看题目,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的根本。每天听老法师讲经,了解了儒家的修行纲目,他们确实有这个大心量,帮助治世。三纲是儒家修行的大纲
领,八目是修行的细节,从自身修行,到家庭和睦,以至于治国平天下,这一切都是全国上下,重视家庭教育的结果。忽略家庭教育,治国平天下,
也只成了口号,达不到效果。修行只成个自修行,自利而后不能利他。这才是儒家修行的一小部分,不是全部。住持世间,就是国王大臣的地位,他
们要有着这样的心态,做治国而平天下的工作。全国上下重视家庭教育,它产生的效果,在历史上是有根据的,历朝历代,大部分都有太平盛世的一
个时期。这件事,在二战之前,欧洲的一批学者曾经很仔细研讨过,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古时候,重视家庭教育的结果。从这之后,经过二战,这件事
就被忽略了。中国经过日本侵略战争,中国的家都被打破了,再也没有大家庭了。地图上的张家、李家,王庄,黄庄等等,都成了过去。这才是中国
这场战争的最大损失,将来成为太平盛世的根基彻底破坏了。太平盛世的基础,是大家庭,家庭一旦全部破坏了,你拿什么进行家庭教育,培养人的
基础教育,做不到了。代代相传,是人看着人学会的,代代看不见这件事了,薪火相传就断了。大家庭有这个条件,人多,间隔不大,你没看见过,
还没听说过吗?家庭教育就不会间断,代代都能把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和十善业道传下去。这就是今天大家常说的普及教育。真正普及到中国的每一
个家庭了,家庭教育远远比学校教育认真。为什么?血浓于水。家庭是血缘关系,学校到了今天,只有金钱关系,只对金钱负责,谁对教育真正负责
?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关帝觉世经》,这都是因果教育的文章。每天熟读,乃至于能够背下来。就可能用在生活上,能够应用
,学有所用,是真学。学无所用,只成了口头革命派,喊口号而已。应该学习《弟子规》了,怎么还在说因果教育呢?这是说清楚一个国家的太平盛
世,主要源于家庭教育。这可是大事情,一个民族振兴,一个文化复兴,其关键都在这里讲清楚了,这是开宗明义,要陈述的道理所在。可是今天的
大家庭没有了,怎么办呢?用学校代替大家庭,不可能。今天的学校教育都走形了,也没有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与十善业道,这就是大问题了。能够
对后代负责,能够对年轻人负责,能够对企业的未来负责,就只有企业,任何一个企业,把家庭教育的责任担起来,把职工都当做自己的后代,企业
都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这样搞好大家庭教育。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大企业(家庭),还是有可能把传统文化真正复兴起来的。“一一为其略说大意,
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人在成长中,先入为主的东西至为重要。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触善,他将来学好的机会就太大了,接
触恶,他的一生就完了。教育,看起来就实在太重要了。家庭教育给孩子做出的榜样,给孩子接触的初级读物,是做事的标准。什么标准呢?善恶、
是非,邪正和得失。这只有正统教育中有,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关帝觉世经》,就是最标准的初级读物。“幼时如是,愈读书
愈贤善,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光宗耀祖也”。小时候是这个样子,越读书越贤善,怎么达不到圣贤地位呢?这里可不要高推圣境,以为圣贤高不可攀
。古人说的圣贤,只不过是做到伦理道德、因果报应和十善的程度如何?能做到九成多,你是圣人;能做到八成多,你是贤人;能做到七成多,你是
君子,如此而已。说到这里,也别以为容易。非常不容易,古时候的孔夫子至今也只有一个,孟夫子也只有一个。一个是圣人,一个是贤人。这只是
后代人的说法,参考而已。“否则任性憍惯,养成败类,纵有天姿,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则读的书愈多愈坏”。读书是为成圣成贤,不是为了升官
发财。这些传统观念,早已没有了,再也没人为了成圣成贤读书了。中国人把我们后代都搞成了西式教育,全盘西化,就是这个结局。西式教育出来
的人,跟在西洋人屁股后面搞,高科技,新武器,经济发展,一切向钱看。民族复兴、大同盛世也只是梦幻泡影。想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走的路子却
是西洋人的路子,文不对题。中国的老祖宗,只能在一边叹气!帮不上忙。喊的与做的不是一码事,怎么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等过几年之后,老一代
受过古代传统教育的人都走干净了,再也没有人有能力教导后人传统文化了。那时你再后悔也晚了,传灯的薪火灭了。喜欢看的,请您转发。不喜欢,请您多批评。
献花(0)
+1
(本文系佛弟子2yui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