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二十
2021-01-25 | 阅:  转:  |  分享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二十《文钞》“此种极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为之,所痛惜者,绝少提倡之人。俾为母者,唯知溺爱,为父者,亦无善教”。所没有提倡
的是什么呢?就是学习并不知道是为了希圣希贤,更不知道是为了成圣成贤。把古圣先贤形而上的德行教育,变成民俗中等而下的欲望,学习是为了
谋利禄。古人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欲望中人,没有经过德行教育的一类人,是这样。人类通过进化,精神文明渐渐提升,道德水平也
在进化,中国古人的智慧,使我们渐渐形成了古代文明。古时候有四个文明古国,至今只剩下中国了。所谓文明,就是道德提升到了很高的水准,人
类的教育也能把这些道德教育承传下去,那就配合着有文言文,这个能传载古代文明的文字工具。它之所以能传载古圣先贤的道德教育,是因为他不
随着时代起变化。语言可以随着时代起变化,文言永远不变化,所以后人还能认识它们。变化的东西,今天人们能认识,三十年后,一百年后,一千
年后。人们就不认识了,这样的文字,不能传承古代圣贤的智慧。古人再好的东西,没多久就会失传。西洋人的拉丁文,现在没人认识了,再好的东
西也会失传。唯中国古人有智慧,创造了永不变化的文言,所以它在任何时代都有人认识,四个文明古国,三个失传了,唯有中国的文明,没有失传
。另外就是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大家庭都有私塾,老师并不多,一个有德行的老师就够,他能表演德行教育,把它们都表演到生活中去。德行教育
,第一就是给学生建立成圣成贤的志向,第二个就是教育学生重视落实圣贤教育。这都是老师会教孩子的能力,就来自他自己能一一做到。考试不是
目的,分数更不是目的,谋利禄怎么会成为学生的志向呢?家庭私塾,在请老师时,就会考证这个老师的德行能力,是不是他能做得到,是不是他会
教育孩子们成圣成贤,那都是要考证的。儒家讲做学问,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前面是研究学问,要透彻,最后一个是学问研究好
之后,要做得到。我在自学的阶段,都是带着毛病在学习佛法,一个是广学多闻,一个是重解不重行。这是我那个时候学习佛法的最大毛病。到了正
式听经,跟着老法师学习佛法。老师讲了几个力行的榜样。我从那个时候,就在认真落实,但不算很重视。一个是他求学时,李老师要求他三个条件
,所谓师承,就是特指这三件事。它的好处是,很快就能得清净心。这个也是我希望得到的,所以我就能照着做到。做到之后,没多久,确实得到了
清净心。这件事,我尝到了甜头,愿意落实了。可是坏习气没有针对着改。时好时坏,常犯常错。后来老师讲三善根,我特别能理解,也很容易上口
,就是常犯常错,力行的能力不强。老师盯着,我就能谨慎不犯,老师不盯着时,我就常犯错误。起贪心了,起爱慕心了。今天时兴网购,看着看着
,喜欢的东西就会多看,甚至关注。虽不一定买,耽误了时间,就是因为贪爱。贪心虽微小,很难发现,自己就堕落在贪爱中了。烦恼生起来,堕落
就在当下。再一个就是孝道。天天在父亲身边,孝道就有大意的时候。今年我已经六十岁了,办了退休,那时我就和老人说过,不用他再掏钱了,我
的退休金够用了。老人就真的不愿意掏钱过日子了,我虽不计较花钱的事,可是禁不住他总不掏钱,我就有点不高兴。这种孝道,就不算真实。孝道
在心,不在形式。心里不孝时,孝道就假了。看了个视频,兄弟之间,重情义,不重钱财,我看了很受感动。人在这个重利的时代,他们几个能不犯
见利忘义的毛病,真奇人也。我的孝道也要学习他们,重情义,不重利益。老人退休金,过万,我刚退休,只有他的十分之二三。但孝道就是孝道,
不能因为他不对我尽本分,我就不再尽本分了,更不能见利忘义。积德最重要,他能给我在家里积德的机会,这比什么不好吗?“及至入塾读书,为
师者亦由幼时未闻此义,故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不教生徒躬行实践圣贤所说之道”。今天已经没有私塾了,我在这里利用自媒体,做公塾老师,把
我学到的圣贤教育写出来,也把我做到的圣贤教育传播出去。在这个没人承传古代圣贤教育的时候,我来继承,我来传播,不让这盏明灯灭掉。我不
想批评别人,更不想批判西洋教育体系,但不能不说明白,西洋教育的问题,古老中国的圣贤教育优秀。也只有比较,才知道中国自己的古人高明,
有大智慧。这些好东西,我们不能认识,不能学会,真对不起古代圣贤、中华民族的老祖宗,对不起佛菩萨对我们后代的殷切希望。“但只学其文字,以为谋利禄计。而不知学圣贤有莫大之利益,自己与子孙,生生世世,受用不尽”。
献花(0)
+1
(本文系佛弟子2yui2...首藏)